?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經驗

2014-11-06 00:04楊麗坤馬建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4期
關鍵詞:先進典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

楊麗坤 馬建新

摘 要:中國共產黨一直都非常重視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推動職業道德建設的理論創新,提出適合形勢發展的職業道德要求;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的關系,增強了職業道德建設的可操作性;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推動行業職業道德建設。這些歷史性基本經驗的取得,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

關鍵詞:改革開放; 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 職業道德建設; 先進典型

中圖分類號: D261/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4-0112-05

中國共產黨一直都非常重視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結合形勢的變化、事業的發展、人民的期待,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作為改造社會風氣的重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培養職業工作者的高尚品德,號召廣大人民群眾同心同德,積極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一、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作用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十分強調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對端正社會風氣的重要性。1980年,鄧小平在干部會議上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有一股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首先要我們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帶頭。1981年黨中央作出《關于當前報刊新聞廣播宣傳方針的決定》,強調新聞媒體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報刊、新聞、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堅持黨性,增強黨性,加強組織紀律性。1986年9月28日,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明確指出,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要加強那些直接為廣大群眾日常生活服務的部門的職業道德建設,反對和糾正帶有行業特點的不正之風,為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四大又進一步強調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職業道德建設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糾正不正之風,都有著重要的意義。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要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對于職業道德的內涵和重點予以明確,為職業道德建設提供的理論指導。

進入21世紀,我們黨對于領導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路更加清晰,把它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并依據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誠信問題,提出職業道德建設必須以誠信建設為重點。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規范,尤其是明確提出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和要求,更加有力地推動了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方面通過各種形式倡導職業道德規范、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以解決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一些行業的職業道德問題為著力點,從加強師德、醫德、官德和新聞工作者的從業道德等方面入手來推動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從2003年起,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活動每兩年舉行一次,對于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規范,深化職業道德教育,弘揚行業新風,為促進各行各業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風尚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強自律、建章立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形式,充分發揮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網絡和學術團體的作用,形成以遵守學術道德為榮、以違反學術道德為恥的良好氛圍。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活動,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中堅持專項教育和治理,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并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制度建設入手,提高約束力和懲戒力,讓守信光榮、失信可恥成為社會共識。2014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特別提出政府要以身作則,帶頭推進政務公開,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決策透明度,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誠信建設。商務部表示要采取多舉措推進整個商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比如積極推動建立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系統;指導行業協會要制定并實施行業自律公約,幫助企業提升信用管理水平;指導行業商業協會歸集行業內的企業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檔案,制定守信企業的紅名單和不守信企業的黑名單,提供信息記錄和決策判斷;要建立重點崗位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記錄,建立誠信評估制度以及嚴重違規退出進入制度,并將結果向行業和政府有關部門通報。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對于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作為聯結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形式,新時期凈化社會風氣的有效途徑,培育“四有”新人的一項基礎工程,為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科學而明確的建設要求,保證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正確方向。

二、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推動職業道德建設的理論創新,提出適合形勢發展的職業道德要求

道德建設是一個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統一的過程。社會生活實踐的需要不斷給道德建設提出新的道德課題、新的道德要求,推動著我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且道德建設的實踐證明,只有根據現實人們實踐需要而形成的道德要求才是可行有效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及時針對時代發展變化的現實要求、不斷總結經驗,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結合中,努力推動這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就是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完善的新形勢下,針對人們思想意識、精神狀態發生的深刻變化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新的部署,提出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職業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分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針對現實中存在的部分不顧企業和他人及社會利益,見利忘義、弄虛作假、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背離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現象,總結了經驗教訓,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當前要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為重點,對于職業道德的內涵和重點予以明確,為職業道德建設提供的理論指導。

黨的十五大要求各行各業都要重要視職業道德建設,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道德規范。1998年5月19日,中央文明辦召開推廣行業規范化服務座談會,要求把行業規范化服務同創建示范點、社會服務承諾制、優質服務競賽、百城萬店無假貨、青年文明號等活動結合起來,要求把創建文明行業活動逐步形成機制,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1999年6月15日,中央文明辦、國務院糾風辦聯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交流行業規范服務的經驗,對深入開展優質規范化服務,大力倡導文明行業新風工作作出部署。2000年11月28至3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行業風氣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誠信問題,要求強化信用意識,加強誠實守信道德建設。要在全社會強化信用意識,加強公民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依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偷稅騙稅、經濟欺詐、惡意逃廢債務等行為,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2001年制定實施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鮮經驗,從根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為什么要建立、如何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問題。它從規范體系方面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進行了時代創新,對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職業道德建設方面,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會同有關行業系統主管部門先后在全國開展的“百城萬店無假貨”、社會服務承諾制、“為人民服務,樹行業新風”、“講文明樹新風”、行業規范化服務等活動不斷深化,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求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來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維系社會正常秩序的基本準則。以誠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是道德實踐活動的方向。各行各業在開展行業文明創建活動中,規范行業執業行為,提倡優質誠信服務,進一步提高了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崗位技能,對培養公眾文明行為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價值觀念扭曲的嚴重問題,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任務尤為緊迫,要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要求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要求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要求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黨中央號召全體人民爭當誠實守信的模范,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2012年5月1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召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視訊會議,要求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從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創造人們美好生活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重大意義,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要圍繞增強道德榮譽感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引導人們牢固樹立有德光榮、失德可恥的理念,使全體公民自覺的遵循基本道德規范。要求圍繞加強誠信建設,集中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大力營造恪守誠信的社會環境。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進一步強調了要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2013年3月22日,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緊緊抓住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服務、公共秩序這三個重點,從重點行業向各行各業拓展,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的不法行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懲戒防范機制。中央文明辦與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2013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優良信用記錄和不良信用記錄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江蘇、福建等地發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文件,其中包括守信者可享“綠色通道”,失信者將被納入“黑名單”等新舉措;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的不法行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懲戒防范機制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政務領域內的誠信建設,從落實“八項規定”到反“四風”,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修訂法律法規,從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等,下猛藥、出重拳、治根本,人民群眾拍手稱快,這也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樹立了榜樣,帶來了新風。

三、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的關系,增強了職業道德建設的可操作性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這一基本國情使得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呈現出特殊性規律。只有立足于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找準特征,才能保證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可操作性。

第一,處理好職業道德建設的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關系。在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中,道德建設存在著層次性。雖然提出了共同的職業道德規范,但由于人們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認識能力和實踐經驗各異,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操作必須從實際出發,注意到層次性。首先,必須提出先進性要求,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不能僅僅停留在現實發展階段,還應積極地追尋道德發展的未來。道德的先進性要求必須在少數先進分子中身體力行。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道德就要充分體現先進性,要具有襟懷坦白、忠誠積極、堅持原則、遵守紀律、勇于斗爭和犧牲、誠實信用、廉潔奉公、埋頭苦干、艱苦奮斗等高貴品質,在工作中能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勇挑重擔,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為人民謀利益,充分體現奉獻社會的規范要求。同時,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又涉及到每個社會成員,需要為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因而要提出職業道德建設的廣泛性要求,積極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的職業道德規范,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按照職業道德要求制約自身的行為,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

第二,堅持教育引導與紀律約束、制度規范相結合,發揮制度在職業道德建設中的制約作用。紀律約束是優化職業道德的保證。道德與紀律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都以調節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為目的。通常情況下,道德倫理、思想教育,只是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著重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紀律既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又指明哪些是不該做的。一個不愿自覺遵守紀律的人顯然也不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一個德行不好的人也不可能自覺遵守紀律,因此,職業道德建設中在采用思想教育引導的“軟約束”同時,必須強化制度規范,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和嚴格的管理。在進行形式多樣的職業道德教育、弘揚職業精神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制度的健全和規范。完善具體行為準則時,既要突出共性,又要體現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特點;既要體現總體職業道德建設的要求,又要同有關法律法規相統一。我們黨要求各行各業針對各自的工作特點制訂切實可行、內容具體、易于操作的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并結合各個職位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有把職業道德體系法制化、制度化才可以提升職業道德體系的效力和強制力,才方便相關部門對行業職業道德體系執行情況的監督。在考評體系中設置職業道德指標,將辦事群眾的打分計入年底的測評,促進工作態度、機關作風的轉變。

第三,處理好全面建設與抓住重點的關系,確定以領導干部的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鄧小平同志指出:“為了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盵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的決議》進一步明確指出大力加強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建設,首先是黨和國家機關干部,要公正廉潔、忠誠積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江澤民同志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無論是日常工作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廣大黨員和干部樹立好的榜樣。黨的十六大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以身作則,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始終做到清正廉潔。胡錦濤同志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以自己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帶動群眾做好各項工作。習近平同志也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決不允許搞特權。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既使我們認清了做好黨政干部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是做好這方面工作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

的確如此,由于以共產黨員為主體的黨政干部處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者、管理者的地位,其崗位的特殊性又決定了黨政干部職業道德對其他各行各業乃至全社會成員的職業道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以加強黨政領導干部職業道德建設為抓手,既能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又能使之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推動整個社會的職業道德建設。當前正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所以聚焦作風建設,把掃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侈之風作為主要任務,其目的就是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能夠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政干部要積極參與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既是活動組織者、推進者、監督者,更是活動參與者,要以普通黨員身份把自己擺進去,力爭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剖析解決突出問題好一籌。加強黨性修養、道德修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干部要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我是誰”“來自誰”“為了誰”“維護誰”等問題的認識上作出準確判斷,做到位高不自顯、權重不謀私、功多不自傲,兢兢業業為黨,勤勤懇懇為民,做老百姓的“自己人”,當好人民公仆,努力取信于民。

四、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推動行業職業道德建設

運用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來帶動和推動工作開展,是我黨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創造的一種傳統的、獨具優勢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先進典型代表了職業道德的發展方向,體現了具體規范的可操作性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主要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培養各行各業的先進模范人物,為全黨全社會做出表率。

1983年7月2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朱伯儒“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榮譽稱號,表彰他克己奉公、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品德。1991年5月,授予張子祥“學雷鋒模范”光榮稱號,表彰他立足本職崗位,實踐雷鋒精神。1994年4月26日,衛生部授予趙雪芳“白求恩獎章”,全國婦聯授予她“巾幗建功標兵”稱號,要求把向趙雪芳學習與醫德醫風建設緊密結合。1995年5月舉行孔繁森的先進事跡報告會,孔繁森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杰出代表。1995年7月舉行公安戰線的賽爾江烈士事跡報告會,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警察無私無畏、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也體現了邊疆各族人民之間團結友愛、親如兄弟的深厚情誼。同年8月7日,《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濟南工商銀行規范服務的經驗進行聯系報道,倡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行業新風。1996年,先后召開李潤五、李國安、譚彥、李素麗等人的先進事跡報告會,倡導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學習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和踏實行動,弘揚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廉潔自律、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黨的十六大以來,是學習宣傳各行各業先進模范人物數量最多、范圍最廣的時期:從領導干部到普通黨員,從科學家、教師到工人、農民,從將軍到士兵,各個地區、各行各業、各類人群都涌現出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李素芝、許振超、宋魚水、楊業功、王順友、丁曉兵、方永剛、李中華、郭明義、張麗莉、吳斌、高鐵成……一個個典型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廣為傳頌,溫暖群眾,感動中國。從2007年起,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舉辦了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選拔最廣的道德模范評選,其中包括評選“誠實守信”、“敬業奉獻”模范,極大激發億萬群眾投身道德建設的熱情。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組織開展的道德模范基層巡講活動,深入全國300多個城市(區)和行業系統舉辦11000多場巡講活動,2400多位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報告交流,現場聽眾超過720余萬人次,并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輻射影響了億萬群眾,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打動人心,全社會逐步形成了“學好人做好人”、“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2011年9月,首次“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推選出10名“最美鄉村教師”。一個個鮮活、生動、感人的鄉村教師形象進入了公眾視野……

這些先進典型的事跡在神州大地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感染了每一位同志。他們之所以能夠超越時空、穿透地域,在引導群眾、弘揚正氣、激勵人心、推動工作方面產生巨大的向心力,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乃至各行各業爭相學習的榜樣,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始終站在時代特征與職業道德建設的最佳結合點上,成為時代的先鋒,體現了人民的期望和時代的需要。2013年9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強調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先進典型是旗幟,是榜樣,展現一種風采,昭示一種精神,孕育一種希望,代表一種方向。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了先進典型的潛在鼓舞和示范引導作用,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正確的觀念、態度、方法對待先進典型,把學習先進典型落實在工作實踐中,把學先進由一般號召變成自覺效仿與制度約束相結合,發揮典型的政策導向功能、決策驗證功能、經驗傳導功能及激勵教育功能,產生震憾心靈的激勵教育效應,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2] 推動社會文明的“正能量”——十六大以來全國道德建設述評[N].光明日報,2012-08-20.

[3] 聚精神力量 樹文明新風——2013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N].人民日報,2014-01-14.

[責任編輯:成方哲]

猜你喜歡
先進典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淺議如何培樹先進典型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先進典型發現與宣傳思考
以先進典型為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