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

2014-11-10 17:39蘭宣能
博覽群書·教育 2014年6期
關鍵詞:數學課程數學知識意識

蘭宣能

在教學中,我常常反思自己在哪里做的不夠好。為什么在課改中,總是與學生融合不到一起,看到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很大。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新理念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反思是教師自我適應與發展的核心手段。不同時代的社會對教育的不同要求就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來,。教師對于課程來說,只有選擇“怎樣教”的權利而沒有選擇“教什么”的權利,教師考慮的是怎樣將國家規定的課程有效地教給學生。教師所承擔的是“揚聲器”式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機械的“照本宣科”,對著文本宣讀。單行線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單向傳遞知識是教師傳統教學的特點。

因此,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理念

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意識

1.整體意識

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決不是某一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教師要淡化學科的個性,強化各門學科的共性,注意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溝通。就一門學科而言,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也必須著眼于整體,有整體意識。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須跳出認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

2.應用意識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學生的應用意識淡薄。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積極倡導應用意識,根據教育目標,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目的地培養一種應用數學的欲望和意識,盡可能地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踐,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特別強調,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教師的創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識,不受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勇于立新。

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創新主要包括:(1)教學內容組織的創新。例如,對教材內容的解構與重組;對概念、命題賦予不同的現實模型或不同的數學模型;對例題、習題的改造與擴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2)教學模式構建的創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模式,更注意綜合一些教學模式,創建一些新的教學模式。(3)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4)教育技術的創新。主要是多媒體的合理組合,課件編制更富創意等。

4.效率意識和訓練意識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一節課只有40分鐘,要完成教學目標,又要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新的收獲,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另一方面,學數學,離不開解題。特別是對數學的基礎知識,不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還要在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這些離開必要的訓練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有訓練意識,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5.反思意識

反思不是單純的事后行為,還包括事前和過程中的反思。首先,要對教學目的進行反思。數學知識的建構、數學技能的形成、數學能力的發展、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體驗等,都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多個教學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間接目的,設計時要統籌把握。其次,要對教學程序第二設計及教學策略的選擇進行反思。反思知識展示的順序是否合理;選擇的教學策略是否恰當;例題與習題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采用的媒體是否真正發揮輔助教學的目的;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教學程序;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教學策略等等。第三,教學實施后的反思。主要是對教學效果評價的反思,如何改進教學設計的反思。

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們不懈的努力,認真研究和解決好以上問題,教學業務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課程改革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猜你喜歡
數學課程數學知識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基于在線教育技術下的大學數學課程預習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讓鐘表發展史走進數學課程思政課堂
淺談高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