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跨越中發展

2014-11-11 04:18王潮劉慧鑫
檔案天地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新館館藏檔案館

王潮+劉慧鑫

唐山市豐南區是河北省的工業重鎮,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中國的第一個鐵路工廠、中國第一條自建標準軌距鐵路、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都在這里誕生。1961年,豐南從豐潤縣脫離開始獨立設縣。1976年唐山發生罕見的大地震,豐南是地震的重災區。由于建制較晚、地震重創等種種歷史原因導致豐南區的檔案事業底子相對薄弱,但是這些不利因素并不能阻擋豐南檔案人開創全新檔案事業的步伐,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豐南區檔案工作不斷取得跨越式發展,在檔案館新館建設、檔案資源整合、建設數字化檔案館、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驕人佳績,為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著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跨越之一:建起功能齊全的

現代化新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檔案的需求日益增強,做為社會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檔案工作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為徹底改變檔案館庫基礎設施落后面貌,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豐南區檔案局將加強區檔案館建設作為檔案工作的頭等要事,將檔案館建設提升為建設“和諧豐南”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在豐南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豐南新館于2011年3月正式交付使用。這是近年來河北省第一個投入使用的、規模較大的、運用現代化管理、面向社會開放的縣(區)級檔案館。

豐南區檔案新館,位于豐南新城區,背靠風景如畫的惠豐湖,東臨市民廣場,北與區行政中心隔街相望,成為豐南城區中心的一座標志性建筑。豐南新館建設對照國家建設部、發改委《檔案館建設標準》和國家檔案局《市、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測評辦法》的要求,嚴格執行建設規模和項目構成、用房面積指標、選址與規劃布局、建筑設計等關鍵指標。新館于2009年9月底開工建設,2010年底竣工,2011年3月投入使用,創造了河北省檔案新館建設從開工建設到投入使用的最短周期。新館占地8.5畝,共五層,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全部采用框架結構,總投資2200萬元,總建筑面積6294平方米。

步入新館大廳,“珍檔敬業、忠于歷史、恪盡職守、資政惠民”十六字映入眼簾,把檔案工作的職能和檔案人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濃縮于此。館內功能分區科學合理,盡可能體現人性化特點,突出檔案館“資政惠民”的特有服務功能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內部各種設備、設施均按縣級國家一類館標準設置。一層西半部分為政務信息與利用服務大廳,大廳寬敞明亮,布局簡明合理,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設施完善。二層至四層主要為庫房、辦公用房與技術用房,其中庫區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專業技術用房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局館辦公用房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各種功能用房及服務大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均達到或超過了國家關于縣級一類館功能分區標準,并先后購置安裝了電動密集架、去濕機、消毒柜、防磁柜、安全智能化綜合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現代化、智能化的設施設備,檔案館功能建設日趨完善。

為構建完備的檔案安全體系,確保檔案的絕對安全,新館安裝了檔案庫房安全保護智能化綜合管理系統,投入資金172萬元,該系統包括溫濕度自動測控功能、自動防盜報警功能、自動防火報警及滅火功能、通風換氣功能、室外氣象站功能、自動消毒滅菌功能、粉塵及二氧化硫濃度監測功能、燈光照明狀態監測功能、門禁管理等功能。將檔案庫房安全管理的“八防”措施要求,實行集中、統一、立體化、智能化綜合控制、管理,真正實現檔案安全保護工作由傳統的被動人工管理向現代化的智能化、科學化、人性化管理的歷史性跨越,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庫存檔案資源的安全系數,為檔案安全科學保管提供了可靠保障。

新館的投入使用,極大的推動了豐南檔案工作開展。2012年底,豐南區檔案館成功晉升為國家一級檔案館,成為河北省第一個縣級國家一級檔案館,為豐南檔案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跨越之二:檔案服務能力

不斷增強

如果說檔案設施建設是檔案科學保管的基礎,那么檔案資源建設則是檔案館的立館之本。為優化館藏結構,豐南區檔案館通過不斷擴大檔案收集范圍,檔案資源建設涉及領域逐漸拓寬,他們先后接收征集了科技、會計、聲像、人事、電子、實物等多門類檔案,特別是加大與民生相關檔案的接收力度,逐步改善了過去文書檔案占主導地位的館藏結構。目前,館藏總量達到16萬多卷,是“九五”初期的5倍。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突破,在內容上也形成了一定特色,館藏結構中文書檔案的比例逐步下降,民生類檔案的比例上升到23.8%。

為服務民生,豐南區新館特開辟出專門的民生檔案庫房。一方面,緊緊圍繞全區重大活動、中心工作以及突發事件等,適時接收了五十年土地延包合同、“三講”、“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抗擊非典、城中村改造等專題檔案。另一方面,為擴大涉及民生、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方面檔案在館藏結構中的比例,先后征集接收了婚姻、公證、計劃生育、新農合、震亡人員名錄等一系列部門業務檔案,為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服務全區中心工作、服務群眾打下堅實基礎。

在擴大接收和整合檔案資源的同時,豐南區檔案館積極開展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檔案利用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目前,豐南區檔案現場查閱、電話預約、網上點擊查詢的人數已從過去每年的約1500人次躍升至每年的6000人次左右。自新館投入使用以來,服務大廳直接接待及網站點擊查詢人數已超過1.5萬人次,調閱檔案資料5.8萬卷(冊)、件。通過利用館藏檔案資料,為全區制定重大決策、化解矛盾糾紛、編史修志等工作提供了大量原始依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統計,截止2014年6月,僅房地契、婚姻、計劃生育、公證四類專題檔案,就為國家、集體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及新創經濟效益超過6000余萬元。

跨越之三:檔案信息化

在創新中拓展

隨著館藏結構的逐步完善,館藏總量的大幅度增加,為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豐南區檔案館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檔案館層次提升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優勢,進行數字檔案資源整合,不斷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努力打造豐南區檔案工作的數字化信息平臺。2007年,豐南區在全省率先開展數字化檔案館的建設,逐步實現了電子文件的規范采集、資源共享。先后完成了館藏全部檔案及資料目錄的數據庫建設,并對重要檔案及利用頻繁的紙質檔案建立了全文數據庫,實現了計算機目錄檢索和全部文書檔案全文檢索,逐步形成檔案保管模式由實體保管向數字信息化存儲的轉變。

檔案數字化工作的開展為檔案工作帶來了質的變化,檔案的利用率、查準率明顯提升,網上檔案查詢系統為利用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展望未來,豐南區局館長李明君信心滿滿的表示:“我們將按照國家檔案局《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及遠景目標》要求,繼續深化檔案館為主體的全文數字化工程。按照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繼續強化全區黨務、政務公開信息指南、目錄的編制和具體文件的報送、網絡傳輸、集中公開工作,把檔案館真正建成政府公開信息總服務臺?!蔽覀冇欣碛上嘈?,在豐南區檔案局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豐南檔案事業一定會有一個更加明媚的未來。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館館藏檔案館
樹德娃的太空之旅 學習設計
關于智慧檔案館與數字檔案館的關系探討
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中的要點
林城東路上的貴州省博物館新館
2004年~2012年檔案館與圖書館館藏量發展比較
when與while檔案館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北京市第三屆“檔案館日”活動預告
1991—2005年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與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工作量比較研究
評說檔案30年(之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