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柯爾克孜族的跨國歷程與現狀探析

2014-11-12 15:58彭曉青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1期
關鍵詞:認同

彭曉青

[摘 要]柯爾克孜族與中亞的吉爾吉斯族是同源跨國民族,文章主要從柯爾克孜族的跨國歷程、邊界遺留問題及其影響、柯爾克孜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幾個方面展開分析,并對柯爾克孜族的現狀進行反思,認為應當協調各方勢力,促進柯爾克孜族的和諧發展,維護邊疆的穩定。

[關鍵詞]柯爾克孜;跨國民族;認同

國家的形成與族群密切相關,民族與國家的結合構成民族國家,全球3000多個民族分布于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形成了許多民族國家,受國家政治疆域的影響,很多同源民族分屬不同國家,形成跨國民族??聽柨俗巫迨俏覈贁得褡逯?,其聚居區主要位于中國最西北,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東接阿克蘇地區,南臨喀什地區,西面隔帕米爾高原與塔吉克共和國相望,北面隔天山和吉爾吉斯共和國接壤,邊界線約為1170公里??聽柨俗巫迮c中亞的吉爾吉斯族為同源跨國民族,柯爾克孜與吉爾吉斯都是該民族的自稱,是對同一民族的不同譯音,主要分布于中國、中亞以及西亞等國。吉爾吉斯斯坦是柯爾克孜族主體生活的地方,據2010年統計,其人口約為388.654萬,占全國總人口的71%。

一、柯爾克孜族的跨國歷程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古老民族,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族源可追溯至漢代,漢代史籍中稱其為鬲昆、堅昆,魏晉南北朝時稱為紇骨、契骨,隋唐時稱黠戛斯,宋朝時稱轄戛斯,元朝時稱乞里吉思、吉利吉思,明清時稱吉爾吉斯,到清代還曾被稱過布魯特??聽柨俗巫逑让褡畛跤文劣谖覈狈降娜~尼塞河上游,后來迫于戰亂逐漸由葉尼塞河流域遷徙到天山、中亞一帶,近代以來,在列強的侵略下,中國喪失了大量領土,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柯爾克孜族被劃入不同的國家,正式成為跨國民族,中國境內的稱之為柯爾克孜,對國外之同族則稱其為吉爾吉斯。在歷史時期,柯爾克孜族曾分別臣屬于匈奴、突厥、回鶻、蒙古等民族,在戰爭的席卷下,一小部分柯爾克孜人逐漸遷往天山一帶。這一時期的西遷人數少、歷程分散且沒有形成規模,但為此后柯爾克孜族的大規模西遷奠定了基礎。由于沙俄大舉入侵葉尼塞流域,柯爾克孜人被迫大規模的西遷到天山、中亞一帶,與早先到達此地的同族匯合,西遷后的柯爾克孜族仍以游牧為主,并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其分布范圍西起費爾干納盆地的苦盞,東至喀什噶爾,北起楚河、塔拉斯河中游地區,南至帕米爾阿賴山一帶。

柯爾克孜族的跨國而居與沙俄在亞洲腹地的侵略擴張密不可分,19世紀50代,擴張到中亞的沙俄進而南下,以武裝占領、軍事移民和挑撥離間等方式侵吞了柯爾克孜族的游牧地,同時,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企圖通過劃界的方式使其侵占的領土合法化,以便霸占更多的土地。自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后,又陸續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犁條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記》等條約,根據這些條約,我國西北地區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被沙俄割占,根據“人隨地動”的原則,大量的柯爾克孜族牧地和人口被沙俄侵占,中國境內只剩下很少一部分的柯爾克孜人。沙俄與蘇聯統治時期的政局十分動蕩,十月革命前夕,歐洲戰場失利,沙皇下旨在中亞征兵,導致矛盾激化,中亞各民族紛紛起義,在沙俄派軍隊鎮壓的過程中,很多柯爾克孜人因逃避兵役和戰亂從吉爾吉斯斯坦來到中國新疆,通過投親靠友的方式定居下來。雖然后期有一部分的柯爾克孜人返遷到中國,但并未改變其作為跨國民族的現實。

二、邊界遺留問題及其影響

清朝中期以前,柯爾克孜族可以在邊界地區自由來往,非常清晰的邊界概念是到近代才產生的,沙俄的入侵導致中國傳統的邊界防守理念發生變化,中國政府加強了對西北邊界地區的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國際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分屬兩國的柯爾克孜族走上了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在社會、經濟、文化、民族觀念及意識形態等方面都呈現出差異。近代一系列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造成西北邊界問題隱患叢生,爭端不斷。20世紀60~8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中國與蘇聯在西北邊境地區陳兵百萬,小規模爭端不斷。西北地區邊界問題長期存在,蘇聯解體后,由中蘇邊界問題轉化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之間的邊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適時抓住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著手解決邊界問題。1999年8月,江澤民主席再次訪問吉爾吉斯斯坦時,雙方簽署邊界補充協定,完全解決了邊界問題,吉爾吉斯斯坦成為繼哈薩克斯坦之后第二個和中國徹底解決邊界問題的中亞國家。中國柯爾克孜族聚居區和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鄰,柯爾克孜與吉爾吉斯是位居邊界線兩側的同源跨國民族,其關系會因所在國政治、外交關系的變化而疏密,兩邊國家所發生的大小政治事件都曾對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三、柯爾克孜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柯爾克孜與吉爾吉斯是同源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語言以及民族屬性,并形成了對本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更能在心理上接納和認同被國家邊界分隔開的同一民族的文化。對一個民族來說,語言非常重要,是記載歷史事件的方式與文化傳統的象征,同時也是民族認同的重要標志,柯爾克孜族的民族認同體現在對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高度認同上??聽柨俗闻c吉爾吉斯由于分屬國家的不同,其所使用的書面文字差異很大,在空間隔離的情況下依靠書面語進行溝通難度較大,但柯爾克孜族的口語和中亞吉爾吉斯族的語言具有相似性,在交談過程中能夠準確聽懂對方的口語意義??聽柨俗巫鍖⒄Z言和文化相等同,認為失去語言就是失去文化,但在語言取向上卻是多樣的,他們除本民族語言外,兼用維吾爾語、哈薩克語和蒙古語等,生活于城鎮中的柯爾克孜人還通用漢語。相對于使用的語言種類較少的民族而言,柯爾克孜族體現在與他民族交流過程中的民族認同更強。民族歷史記憶也是構建民族認同的重要方式,尋根認祖是民族認同的一種表現,柯爾克孜人非常喜愛和尊敬歷史人物,他們對本民族歷史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吉爾吉斯斯坦民族精英的了解。

聚居在我國境內的柯爾克孜族人數較少,其民族主體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獨立的主權國家并掌握國家政權,在政治、經濟制度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長期的、多方面的影響著我國境內的柯爾克孜族?;趯Ρ久褡宓恼J同,柯爾克孜族會在政治上更關注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治形勢和發展態勢,其對中國的感情認同會受到中吉關系冷暖的影響。此外,受邊界遺留問題的影響,大部分柯爾克孜人在吉爾吉斯斯坦都有親戚。因此,柯爾克孜族不僅有著對中國的國家認同,對吉爾吉斯斯坦也有著一定的認同傾向。但是,由于地域的隔離和時間的推移,在不同政權之下跨界而居的柯爾克孜族相互之間的聯系減少,形成了不同的國家認同。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民族認同意識非常明確,在國家認同的問題上,其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認同主要表現為文化上的認同,認為其在傳統文化的保護上做得更好,但從整體來說,他們在政治權利、民族關系、教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更認同中國,他們以無數的護邊行動表現了他們對于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國家認同高出民族認同。

四、結語

中吉邊境吉爾吉斯斯坦一方國小民貧,邊境線漫長,其防御力量較為薄弱,成為宗教極端主義、國際恐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三股勢力活動的重要地區。新疆南部地區是通往吉國的陸路口岸,是國家最重要的西大門,柯爾克孜族在對外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極易受到三股勢力的威脅以及跨國民族主義、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等的影響。在國際交往中,跨國民族的作用舉足輕重,發揮好其作為友誼橋梁的作用,有利于促進雙邊或多邊國家關系的良性發展以及地區的和平。此外,長期與維吾爾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相鄰或錯居的柯爾克孜族,由于人數少,經濟結構單一,容易受到大民族的左右。因此,國家應當從國際環境、宗教氛圍、民族關系、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采取適當的措施,協調各方勢力,促進柯爾克孜族的和諧發展,維護邊疆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柯爾克孜族簡史編寫組.柯爾克孜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阿達萊提·塔伊爾.中國柯爾克孜族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調查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2010(11).

[3]萬雪玉趙琴.柯爾克孜跨國民族地緣交通歷史與現狀[J].西北民族研究,2004(04).

猜你喜歡
認同
試論現代中國文學認同的價值取向
以社團活動為載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好萊塢影片的美國文化認同性訴求
“認同”視角下輔導員心理輔導談話技巧研究
輿論場理性族群的認同與構建
認同的崩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跨性別者認同矛盾研究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