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評意象”芻議

2014-11-14 09:53高文強
中國文論 2014年0期
關鍵詞:范疇文學批評意象

高文強

●知音君子

“批評意象”芻議

高文強

“批評意象”是指存在于文學批評活動中,用于傳達某種文學理念或批評觀點的意象。它與傳統意義上以塑造審美藝術形象為主要目的的“文學意象”在“立意”方向與“立象”方式上存在一定差異。它是“意象批評”法的主要表現工具。對“批評意象”的深入研究,對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拓展與創新都有一定意義。

意象;批評意象;文學意象;意象批評

“批評意象”是古代文論研究中出現極少的一個范疇,本文在此提出這一范疇進行討論,其直接原因是受到古代文論研究中廣為熟知的另一范疇——“意象批評”的啟發?!耙庀笈u”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一種基本方法,學術界已有較為充分的研究。關于這一批評方法的界定,有學者曾指出:“‘意象批評’法,就是指以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理念,以揭示作者的風格所在?!薄耙庀笈u,是一種以意象為喻的文學批評方法?!睆倪@些界定中不難看出,“意象批評”的主要特點,就是在文學批評活動中借助意象來傳達某種理念或觀點,這一方法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應用得相當普遍。那么,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將存在于文學批評活動中,用于傳達某種文學理念或批評觀點的意象,稱之為“批評意象”?這一頗具印象批評法提出的觀點,從經驗層面來看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欲使“批評意象”成為古代文論體系中的一個正式范疇,就有必要從學理層面對其內在之意義與外在之關系作一番辨析,而這正是本文欲解決的主要問題。觀點是否正確,辨析是否合理,則有待各位專家的批評指正。

一、“批評意象”是一種什么“意象”?

“意象”之全部內涵若集合起來可是一個“大家族”,學術界至今也沒能為這一“大家族”找到一個統一的、明確的界定。正如美國學者艾布拉姆斯所說:“意象是文學批評中最常見而意義又最難把握的術語之一?!北疚脑诖瞬⒉幌胩魬疬@一難題,而只想厘清一個對“批評意象”研究頗為關鍵的問題:“批評意象”在這個“大家族”中到底處于什么位置?

對“意象”內涵的界定,古今中外、不同學科間多矣。就不同學科來說,如哲學、心理學、語言學、藝術學等對“意象”內涵的界定便存在著較大差異。而從古今中外來看,在中國古代,就如其他眾多范疇一樣,“意象”范疇的內涵同樣是多義而不確定的;中國現當代之“意象”理論,則多受西方“意象”觀念之影響,與中國傳統之“意象”觀念又有所不同;而西方所謂“意象”理論,則是建立在我們將“image”翻譯為“意象”這一基礎之上,而同時該范疇還被翻譯為“形象”、“表象”、“象征”等多種意思,因此西方所謂“意象”范疇的內涵自然復雜多變。對于“意象”范疇之內涵的上述復雜性,前人已有較多論述,本文在此不欲重復,只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意象”內涵做一個大致的歸類,從而確定“批評意象”在其中的位置。

從前述“批評意象”的內涵可知,它主要是文學領域的一個范疇,因此,我們在討論“意象”范疇時,基本限定在文學領域來談(有時可能推至藝術領域),而文學之外的其他學科對“意象”范疇的界定,則不在我們歸類之列。依據這一原則,從“意象”范疇在文學領域的歷史流變來看,其內涵大致可以歸為三類。

第一類為“盡意之象”?!耙庀蟆狈懂牭倪@一內涵源于“意象”一詞的本義。在考察“意象”一詞的形成過程時,人們一般都會追溯到《周易》時代。汪裕雄先生便曾認為:“易象即是意象?!碧貏e是《易傳·系辭》中所言“圣人立象以盡意”,更是被學界公認為“意象”一詞內涵的源頭,而其中“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這段話則被后人視為“意象”本義的經典解釋?!耙庀蟆弊鳛橐粋€整體概念在王充《論衡·亂龍》中首次出現時,其內涵就是此義。故本文將“意象”源于本義的內涵概括為“盡意之象”,即“用來表達某種意義的物象”?!耙庀蟆钡倪@一內涵,時至今日,在各個領域依然運用得相當廣泛。不過,此內涵之意義從古至今也并非一成沒變。在早期,“意象”所盡之“意”,主要是指理性之觀念,如“易象”所指便是如此。至遲在王弼《周易略例》論“象”、“意”關系時依然保持了這一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魏晉以后文學與藝術的不斷自覺,“意象”范疇開始進入文學藝術領域,其所盡之“意”,也逐步融入情感成分??梢哉f,這一轉變直接促成了“意象”范疇其他內涵的形成。

第二類為“藝術形象”?!耙庀蟆钡倪@一內涵最早出現在《文心雕龍》之中,劉勰“窺意象而運斤”的創作構思論,正是在“藝術形象”意義上運用“意象”范疇的。此后在古代文學和藝術領域,“意象”此內涵的運用也較為普遍。不過,對此內涵應用得更為普遍的則是在現代文學或藝術領域?,F代文學理論或藝術理論一般認為,創作活動包括體驗、構思和傳達三個階段,也就是說,創作過程一般是在體驗的基礎上,先在頭腦中“形成主體和客體統一、現象與本質統一、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審美意象”,然后“經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等物質手段傳達出來,就成為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劉勰所“窺”之“意象”,可以說就是經過構思在作者頭腦形成的審美意象,“運斤”則是將頭腦中的審美意象傳達出來或者說物態化的過程。因此,作為“藝術形象”的“意象”又可以分為相互關聯的兩種:其一是構思時在頭腦中形成的“審美意象”,其二則是將頭腦中的審美意象物態化后存在于作品中的“審美意象”。

第三類為“藝術境界”。將“意象”視作藝術的最高境界甚至美的本質,是現代文學和美學研究中不少學者持有的觀點。例如,顧祖釗先生的《論意象五種》中,便列有一種“至境意象”,“所謂至境意象,就是達到了藝術最高品味的意象”。葉朗先生在繼承了朱光潛先生和宗白華先生的意象理論后,提出“美在意象”的美學觀,將“意象”視為了藝術美的本根所在。汪裕雄先生也曾提出審美意象是“審美心理的基元”的觀點。如此等等。像上述先生這樣將“意象”釋為藝術的最高境界或藝術美的本質所在,已是當前學術界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故我們在此將“意象”的這一內涵稱為“藝術境界”。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領域,“意象”的這一內涵已與“意境”范疇的內涵基本一致。因此,在中國古代“意象”范疇的多元運用中,有時會與“意境”同義。大概這也是“意象”范疇令人難以琢磨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文學藝術領域,“意象”的上述三類內涵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同時它們之間又并非毫無關聯。其實從這三類內涵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意象理論發展的某種遞進關系。不過,“意象”的三類內涵,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一直存活在文學和藝術理論領域之中,在不同的語境下,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通過上述分類,“批評意象”屬于哪一類“意象”應該已不難分辨?!芭u意象”作為在文學批評活動中傳達某種文學理念或批評觀點的“意象”,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傳達“觀念”,它既沒有必須去塑造藝術形象的任務,也沒有必須去創造審美至境的目標。因此,就“批評意象”的根本特征來看,顯然它應屬于第一類“意象”,也就是“盡意之象”。

二、“批評意象”與“文學意象”

存在于文學活動中的“意象”,在以前的研究中常被稱為“文學意象”?!芭u意象”同樣也存在于文學活動之中,只不過不是在文學創作活動中,而是在文學批評活動中。由此,這里出現了提出“批評意象”范疇必然要面臨的第二個頗為關鍵的問題:“批評意象”與“文學意象”到底什么關系?或者說,如果將存在于文學活動中的“批評意象”視為“文學意象”之一種,那么“批評意象”與其他“文學意象”又有什么不同?

對文學活動中的“意象”的研究,已是學術界非常普及的一個課題。不過,從已有的此類“文學意象”研究來看,基本都是圍繞文學創作中的“意象”來展開研究的,諸如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柳”意象、現代詩歌中的“花”意象等等。因此,為了便于以下的敘述,我們暫且將此類“文學意象”稱為“創作意象”,以區別于“批評意象”。那么,“批評意象”與一直以來人們研究的“文學意象”即“創作意象”到底有何不同?我們認為,兩者的區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察。

首先,兩者“盡意”的方向不同。無論是“批評意象”,還是“創作意象”,作為“意象”之一種,它們都具有同樣的基本功能——“立象以盡意”。不過,作為不同類別的意象,它們的“盡意”方向卻并不完全一致。我們知道,“批評意象”之主要功能在于傳達文學批評之觀點,因此,其所盡之意多具理性色彩,甚至許多時候要傳達的就是一種理論觀點。如鐘嶸《詩品》評謝靈運詩“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其所傳之“意”則在“未足貶其高潔也”這一論斷。嚴羽《滄浪詩話》“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的象喻,所傳達則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觀點。雖然“批評意象”時而也會有情感成分的融入,有時也不乏審美形象的塑造,但這些都不能遮蔽它傳達理論觀點的基本特色。

“創作意象”則不同。作為文學創作中的基本元素,其功能主要在于創造藝術形象,也就是創造一個審美對象,或者說就是創造美,而其創造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情景交融”,故其所盡之“意”充滿情感色彩。它“不是一種物理的實在,也不是一個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個完整的、充滿意蘊、充滿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國美學所說的情景相融的世界”。例如同為“月”意象,作為“創作意象”的“舉頭望明月”所傳達的是思鄉之情,而作為“批評意象”的“水中之月”所傳達的卻是詩味之理。因此,“達理”與“傳情”代表了“批評意象”與“創作意象”兩者“盡意”的不同方向,可以說這一差異正是“批評意象”區別于“創作意象”的主要因素之所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達理”與“傳情”雖然代表了兩種意象“盡意”的不同方向,但是任一“意象”在“盡意”的過程中,“理”與“情”又并不是截然分開的?!皠撟饕庀蟆庇袝r可能會借理表情,如宋詩中“意象”所傳之理趣;“批評意象”有時也可能會以情傳理,如《二十四詩品》中對各種風格“意象”的描述。但就兩種意象“盡意”的終極方向而言,“理”、“情”之分還是比較明確的。

其次,兩者“立象”的方式不同。與“盡意”的不同方向相關聯,“批評意象”與“創作意象”在“立象”方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皠撟饕庀蟆币蚱渚哂兴茉鞂徝佬蜗?、創造藝術至境的目標,以及“情景交融”的基本特征,故所立之象多源于客觀景物,如“梅蘭竹菊”、“日月山川”等,即使是人文景物,也常具有明顯的客觀性,如“舟橋亭臺”、“空閨游子”等。這一“立象”方式顯然符合“創作意象”結構中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相交融的基本要求。

“批評意象”由于所盡之意在于表達一種理論觀念或批評觀點,因此它并不將“情景交融”視為其“立象”的基本原則,而更重視如何借“象”去更好地“盡意”。因此,“批評意象”所立之象雖也較重視借助客觀景物,但同時在人文內容的運用上,同樣也非常重視,尤其是頗具主觀色彩的文化內容被大量運用于“立象”。例如,嚴羽《滄浪詩話》中的“以禪喻詩”便是非常經典的例子,諸如“大乘”“小乘”、“臨濟”“曹洞”、“第一義”“正法眼”等一系列禪宗文化內容,都成為嚴羽構造“批評意象”的素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批評意象”還常常直接“借用”“創作意象”所創立的現成“意象”來傳達它的文學觀點。例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論詞人三境:“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痹诖?,晏殊、柳永、辛棄疾三人詞中的“創作意象”已轉化為王國維的“批評意象”了。

“批評意象”與“創作意象”雖有上述不同,但是兩者畢竟同屬于“文學意象”,因此它們在“立象盡意”的基本特征方面還是具有共通性的,只是由于兩者應用功能的差異,以及追求目標不同,才使兩者所盡之意與所立之象存在一定的差異。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批評意象”作為“文學意象”中的另一類別,其與從前人們所認識的“文學意象”即“創作意象”在盡意之方向與立象之方式上確實存在一定差別。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批評意象”確是“意象”中的一個新的類別,并值得我們關注與研究。

三、“批評意象”與“意象批評”

正如開篇所言,“批評意象”這一范疇的提出,最初靈感是來自“意象批評”,而且我們知道,“批評意象”還是“意象批評”這一方法實施的重要載體。如此我們不禁要問:“批評意象”作為實施載體在“意象批評”活動中到底發揮了什么樣的功能呢?這是我們提出“批評意象”范疇后必須回答的第三個關鍵問題。

“批評意象”是“意象批評”方法實施的重要工具,也是“意象批評”觀點傳達的主要載體,兩者有著密切聯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批評意象”所發揮的功能與“意象批評”方法所具有的特征便是分不開的了。

“意象批評”首先值得我們注意的一個基本特征便是它的直觀感悟式的批評方式,這一特點與作為批評對象的中國古代文學的創作特征極其相似。中國古典文學講究含蓄,講究“言外之意”,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但這個“無窮之意”又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若一語道破則了無余蘊,故只能靠感悟,靠暗示,靠創造意象來傳送那個“意”。而“意象批評”所采取的批評方式與傳統文學的創作方式極其相似,同樣強調直觀感悟,同樣強調言外含蓄,同樣通過創造意象來傳達批評之“意”。這種方法不是用邏輯式的分析、演繹和解釋,而是通過創造“批評意象”,引導人們與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對接與融會,然后去感悟作品中所包含的意蘊??梢哉f,“意象批評”就是以藝術創造的方式感悟藝術創造?;蛘哒f,“意象式批評的本身,就通向藝術創造,或者說,即是藝術創造”。

從“意象批評”的這一特征我們不難看出,“批評意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連接批評與批評對象的一座橋梁,是溝通批評之“意”與作品之“意”的中介。這樣一種以感悟對感悟,以“意象”接“意象”的批評方法,可以說有效地避免了理論批評可能出現的肢解審美經驗完整性的弊端。

“意象批評”另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特征是它對接受者的啟悟式引導作用。文學批評的功能一方面是對文學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引導讀者合理接受文學作品的作用?,F代文學批評重視理論化與邏輯性,追求概念清晰、判斷準確,力求結論明確而合理,對讀者的引導具有明顯的“說服”與“說教”色彩?!耙庀笈u”以創造意象的方式傳達批評之“意”,以藝術創造的方式感悟藝術創造,這實際上為引導讀者在接受中進行再創造留下了很大空間。運用“意象批評”的批評者在批評活動中不是作為一個裁判者,而是作為一個啟悟式的引導者,去引導讀者在接受中進行再創造,而絕不越俎代庖。

“意象批評”的這一特征讓我們看到,“批評意象”在引導讀者接受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同樣發揮著再創造的中介和橋梁作用。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象批評”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引導讀者的接受活動,是非常符合文學接受的這種多元特征的。

從上述分析可知,作為“意象批評”重要工具的“批評意象”,其在批評活動中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與文學作品意象的對接中發揮著中介與橋梁的作用,使“意象批評”活動能較好地把握文學作品意象之意蘊;二是在啟悟引導讀者接受藝術作品過程中,同樣發揮著中介與橋梁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幫助讀者創造性地把握藝術作品的內在意蘊。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批評意象”作為古代文論已有研究中極少涉及的一個范疇,在今后的研究中適當予以關注是很有必要的,且對此范疇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也是很有價值的,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通過對“批評意象”的研究,我們能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進一步理解古代文學批評之方式與方法的獨特品性;其二,長期以來,古代文論研究從整體上看較偏重思想、觀念、范疇等內容層面的研究,而較忽略批評文體、批評風格、批評語言等形式層面的研究,或許這也正是“批評意象”研究被長期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批評意象”的深入研究,也可補古代文論形式研究之不足。

高文強,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范疇文學批評意象
文學批評新生代專欄·劉詩宇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文學批評的理論化與歷史化”筆談
來自林間的風
英國文學批評的歷史軌跡探索
語文閱讀教育中的三對重要范疇辨正
亞里士多德的實體范疇觀與認知語言學上的范疇等級結構
對當代文學批評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