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知識教育普及問題及應對策略

2014-11-14 00:41李春
科技資訊 2014年5期

李春

摘 要:本文從金融環境和金融消費的變化入手,分析了現代社會金融消費增長與大眾金融知識匱乏的矛盾,通過對金融知識教育普及的不到位對金融消費擴張制約的問題提出,闡述了金融知識教育普及方面存在的問題,目的是為普及金融知識教育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金融知識 教育普及 金融消費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202-02

隨著金融消費面的擴大,消費群體的認知對經濟金融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著金融業態和金融結構。高端與低端的金融消費群體作為經濟結構塔基構成的主要部分,是經濟和金融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如何讓他們從容、自信地為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進行各種金融消費,從而推動金融活動和金融業務開展,成為我們當下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1 現代金融業巨變產生的金融消費環境的轉變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大眾的經濟金融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大眾生活里,金融幾乎成了財富的代名詞,人們在利用金融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推動著金融業的巨變,同時也產生了金融消費觀念環境的轉變。

變化一:傳統商業物理網點的環境、設施和人員素質發生了轉變。在人們對傳統銀行存款業務的守護過程中,人們追求的服務品質向更高更有效率方面轉變,如人們要求網點布局合理(離家的距離)、服務大廳的設施先進(包括等候的座椅、咨詢臺、面積大小、寬敞程度等)、員工的服務態度親和、服務質量提高(業務技能的熟練程度、知識面的寬窄、為客戶解憂能力等)。

變化二:單一的金融產品消費到多元金融產品消費的轉變。金融市場向廣度、深度發展,帶動了金融體系的擴大與完善,因此也使人們由曾經專注的銀行儲蓄存款向多個金融市場的金融產品轉移,于是涌現出90年代中期的炒股大軍,后期的購買保險熱潮,進入2000年后,絕大多數有條件的人開始貸款買房(或是自用或是投資)、買車,這期間投資于銀行各種理財產品的也不乏其人。

變化三:傳統的服務技能提高向更人性化的現代服務技術應用改進。近年來的電子網絡服務技術應用到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商業銀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開通方便了人們隨時處理相關的銀行業務;證券的網上交易解決了忙碌的職場人士的股市撈金;保險的網上繳費消除了人們對按時上交保費疏忽的擔憂,等等。

2 金融消費暴露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問題

金融消費環境改變帶給百姓的是生活便利和金融消費的多元化。然而一些現象的出現卻在挑戰著人們的金融消費沖動,曾經的存款怎么結果是負利率?為什么股市投資不僅不能獲利反而出現本金的大幅度縮水?銀行的理財產品怎么本錢都難保?投資的房地產前景看好還是看淡?人們在質疑、迷惘、困惑、徘徊中盲目地調整著自己的行為,結果常常因大眾金融知識的匱乏而止步于對金融消費選擇,對金融消費以至于金融和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陀^地看,金融知識的匱乏關鍵在于金融知識教育普及不夠,探究原因如下。

(1)大眾對教育目標的狹隘理解制約了金融知識的普及。這點應歸結為教育體制的問題。因為公眾理解的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升學率,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圍繞這一目標,凡是與這一目標有關的課程就大上特上,甚至社會辦教育也是迎合市場的需求,現在的城鎮中學生中有30%以上的學生除文化課以外都專門學習了藝術類、體育類的特長,為升學準備充足的條件,而金融的學習是無人問津的。

(2)學歷教育階段的重文憑輕能力注入了金融專業教育的水分。這是收入分配導向導致的金融人才培養的悲哀。目前在校的金融專業的本科、大中專學生中的大多數選擇專業的意愿是被綁架的,在學校的學習狀態是可想而知的,最終不僅缺乏反哺社會的能力,甚至在高門檻的金融機構之外難以自食其力。

(3)身處職場的人們經濟行為的貫性忽略了金融知識的學習。忙碌的工作及穩定的收入,使很多職場中的人們早已習慣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不愿意考慮也沒有閑暇的時間考慮家庭生活觸及不到的金融問題,只有在直面這些問題時臨時抱佛腳,由此產生的金融行為大多帶有盲目性。

(4)金融機構的低層次營銷活動讓公眾產生現場金融知識了解的抵觸情緒。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金融機構的迅速膨脹,市場的競爭壓力只增不減,各類金融機構在高端人才供給與金融市場規模擴大的矛盾中掙扎,低成本、低質量的銷售方式污染了整個市場環境,公眾的反感情緒互相傳染,以至產生了對金融機構的正面的金融知識及業務宣傳的不屑。

上述問題包括宏觀和微觀的方方面面,有國家社會的問題,有金融機構和個人的問題。我們認為問題的核心是金融意識的缺乏,解決問題的先導是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從普及教育到意識轉變不能不說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從現在起真抓實干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3 改進金融知識普教育的對策

公眾是構建經濟結構的良好社會基礎,也是健康的金融體系運行的社會基礎,國家作為運轉的大機器要依賴公眾的配合和支持,從金融角度看,國家宏觀調控機構出臺的調控政策傳導時滯長短,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公眾的金融素質;直接與百姓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的各項業務開展如何,也取決于百姓的認知程度。作為市場的主體,公眾的金融素養的高低,能對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做出高質量的反饋,也能對各大金融機構產生強有力的約束。高效的金融運行機制需要大眾配合,只有大眾的金融素質的提高才能保證發揮金融在經濟中的核心作用。

但對于相對比較專業的金融知識,期待公眾自發的了解掌握是對國家和社會的不負責任,公眾金融意識與金融知識的植入必須依賴金融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如何讓普及工作行之有效,可供參考的建議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分層次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

第一,通過高層次制度安排金融知識教育普及模式—— 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的制度性安排。讓金融基礎知識入課本,進課堂。從小學適當的階段設置金融基本常識的課程,實現基礎教育階段金融知識的滲透普及,從小確立國人的初級金融意識,為將來的金融能力開發打基礎。但在課程的安排運作中要注意合理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如內容的選擇及設計模式、教師的能力及影響力等??梢越梃b已經成熟運作的法律常識進入課堂的模式,提供金融素質提高從娃娃抓起的公共平臺。endprint

第二,通過中間層次延伸金融知識宣傳的鏈條。各大金融機構的業務內容和經營特點有所不同,但是公眾大多是模糊不清的,為了使公眾清晰劃分各金融機構的經營特點、產品內容,管理部門也應該以制度化的形式強制金融機構在所轄區域內進行全覆蓋式的、簡單明了的、直觀新穎的金融知識宣傳,各金融機構在不同時空的宣傳能形成一個永不斷裂的鏈條,滿足了公眾對細化了的金融知識了解的需求。

第三,通過基層環節搭建全員參與金融知識學習的橋梁。金融知識普及離不開社會力量參與。首先,街道組織與金融高校聯手是調動社會力量的便捷方式之一。雙方的互動一方面需要高校的學生志愿者大軍利用寒暑期進行公益式的金融知識講解;另一方面是基層組織有計劃的聘請金融專業人士深入社區對失業者、退休人員等開展金融知識講座。其次,盡可能發揮金融院校學生在金融知識普及中的基本作用,學??梢詫⑵溥M社區、下農村、入工廠宣傳金融知識作為對其的社會實踐考核的內容之一,保證金融人才資源的利用。

3.2 樹立金融機構自身形象

金融機構是金融知識的傳播主體,它們是通過業務的辦理將金融的理念傳遞給公眾的。公眾事先對金融知識的掌握也是為了更好地與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滿足自身的經濟目標,這種聯動效應取決于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中不僅要通過員工的態度、言行獲取公眾的信任,還要以高超的技能和全面的專業知識贏得客戶信任,更要在遵循與客戶雙贏的原則處理業務中深得客戶的信任。有了信任就有業務的延伸,有了業務的延伸就有了對金融知識的渴求,有了渴求就有了傳播路徑的暢通。

3.3 發揮大眾媒體的宣傳作用

借助媒體的專欄節目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性教育,使專業化的枯燥的金融知識以娛樂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電視應該是受眾群較多的媒體,曾經的多家電視臺創辦的證券欄目吸引了無數的投資者,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影響。當下的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所以可視性的節目可以以輕松的演繹和編播普及金融知識,如中央電視臺的普法欄目劇就是可借鑒的形式之一;還可以通過聘請明星、名人參與金融知識競賽的方式增加收視率,達到最大化的擴大金融知識的傳播;對于不同時期出現的國內外經濟金融事件,如98風暴、次貸危機、歐債危機、銀行錢荒、地方債問題,因為出現頻率高,主流媒體應抓住公眾的好奇心里,以專題形式通俗的闡述分析事件本身及對百姓生活的影響,讓老百姓深得其意,久而久之會提高公眾對金融的關注度。

金融是經濟的分支,公眾的經濟生活與金融密不可分,沒有公眾對金融知識的了解、掌握和應用,金融在經濟中的核心作用就成為一句空話。系統建立完善金融知識教育普及工程是將我國建成金融大國和經濟大國的基礎,為此,我們必須做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黃良謀.基于央行視角的我國全民金融普及教育探討[J].貴州農村金融,2011(1):4-7.

[2] 許柯.金融知識普及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0(26):74-75.

[3] 任鵬飛,張海應.基層金融知識宣傳普及現狀調查與思考[J].西部金融,2011(9):63-64.

[4] 朱鋒,朱晟宇.推進我國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工作的思考[J].金融發展研究,2009(7):84-85.

[5] 薛建波.英國金融知識普及工作重點及其啟示[J].濟南金融,2007(3):40-41.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