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折射

2014-11-15 15:57李蓮
文學教育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文化精神天人合一水滸傳

李蓮

內容摘要:《水滸傳》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形象,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從中折射出了中國所特有的文化精髓:忠與義、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替天行道、吉兇相救和患難相扶?!端疂G傳》所反映的這些思想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意義和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水滸傳》 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

《水滸傳》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可歌可泣英雄傳奇故事。小說在中國歷史上的出現已經兩個世紀之多了,經歷了宋、元、明幾個朝代,它不僅具有文學意義,還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精神。小說表現了忠與義、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替天行道、吉兇相救和患難相扶的中國所特有的文化精神?,F作如下分析和闡述。

一.忠與義

《水滸傳》所反映的“忠義”思想作為一種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為了正義和真理可以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多少年來,一直為后人所稱頌?!爸伊x”思想作為一種人格價值觀念,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國整個燦爛文化的沃土,更以它深層的文化內涵不斷影響著每一時代、每一民眾的行為取向。

1.忠的文化精神

忠,即是對祖國、人民、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忠誠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人歷來受人尊重。它作為中國古代儒家理論觀念中的重要范疇,自宋、元以來在社會上特別流行。

在《水滸傳》作品中有許多情節無不飽含著忠君的思想。如宋江的忠,表里如一,一以貫之。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宋江對大宋王朝的忠心卻是無可置疑的,他的忠君思想在他爭取招安、接受招安、幫助朝廷圍剿方臘等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120回)宋江臨死前還怕李逵造反,壞了他一世清名忠義之事,特地叫人把李逵請來同歸于盡。宋江對李逵的一番話很能說明他當時的心態:“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這里可以看出宋江至死仍然對朝廷、皇帝忠心耿耿,臨終強調最主要的觀念還是一個“忠”字,所謂“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這正是封建正統思想核心——忠君觀念在宋江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表現。

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宋江在與官兵作戰時,總是怕傷害官兵軍官,在緊要處鳴金收兵。對于被俘官兵將領,必納頭便拜,口稱死罪。雖說對待俘虜應以禮相待,但也不至于行此大禮。他在官軍不能消滅自己的情況下投降??梢?,他是把梁山義軍的一切勝利當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資本。招安之后,他又馬不停蹄地為封建統治者破了大遼,平了方臘,不是又一次證明他的忠心嗎?

另外,《水滸傳》中借阮小五、阮小七唱的歌來表達忠君思想。(18回)(阮小五)“打魚一世蓼兒洼,不種青苗不種麻??崂糈E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保ㄈ钚∑撸袄蠣斏L石碣村,稟性生來要殺人。先斬何濤巡簡首,京師獻與趙王君?!比钚∥?,阮小七唱這樣的歌并非他們一時興起,而是源于對貪官污吏的痛恨。阮氏兄弟“歌”以詠“志”,體現的還是一個字“忠”,忠心報答皇帝,報效國家。

再者,李逵叫“反”,也是為了反襯他人的忠君。在《水滸傳》里,李逵是寫得最活、最逗的一個人物,在許多地方起著情節連接的作用。沒有他這樣一個人物,《水滸傳》將遜色許多。書中在不少地方安插了許多李逵叫“反”的情節。(40回)李逵跳將起來道:“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雖然吃了他些苦,黃文炳那賊也吃我割得快活!放著我們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里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里?”作者在這些情節上安排李逵出來叫“反”,用意其實還是在宣傳忠君思想上。我們去翻看書中的這些情節便知道,李逵說完這些話之后,必定挨一頓罵。先安排他這樣說,做了層鋪墊,再讓他挨罵,以否定他的話,從而更好地表達忠君的思想。李逵天真直率,他的話看似充滿反動味,其實不是真反。從書中塑造的李逵的性格來看,他那些叫“反”話完全是脫口而出的痛快話,不帶任何掩飾,也不帶任何政治目的。而宋江等人批評他,罵他,則是成熟的忠君思想的自然流露。

2.義的文化精神

“義”是《水滸》里的一個主要觀念??墒?,這個“義”字卻滑溜溜的,不太好把握,它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好漢的生存處境、社會關系及其所作所為等,來做一些具體的辨析,因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①”,《水滸》所寫的好漢自然也不例外,正是他們特殊的社會存在決定了“義”的特殊精神內涵。

“義”的精神內涵非常復雜,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否適宜;其次,它還與人們對待利益的態度有關;再次,義還被內化為強調道德責任的倫理準則,在朝則忠孝節義,在野則忠誠信義。各階層均以自己的文化根基和倫理判斷為準繩,或認同等級,或認同血緣,使“義”呈現出同中有異的文化內涵。但“義”,可以義正詞嚴地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作為個人意識覺醒表現的“義”,還是讓我們為之神往,敬佩。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奮不顧身,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了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譜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小說中的李逵、阮小七、魯智深等人物,不拘禮法,不計名利,不做作,不掩飾,“任天而行,率性而動”,保存了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他們追求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盤分金銀”,“圖個一世快活”,向往的是兄弟間“交情渾似股肱,義氣真同骨肉”,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小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說蒙上了一層特殊的江湖豪俠氣息。這種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兄弟之“義”,也正是《水滸傳》吸引后人,流芳千古的重要原因。從人格美感上來說,俠士崇尚一種勇武陽剛的義氣?!端疂G傳》中的梁山好漢便是這樣一群人格美的男兒。他們勇武無比,豪氣凌云,絲毫沒有脂粉氣,綺靡氣,而獨有雄偉,勁烈的陽剛之義氣。魯智深的怒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李逵的江州劫法場,沂嶺殺四虎,大鬧忠義堂;武松的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都是這種陽剛之義氣的表現。endprint

總之,“忠義”的內涵本身就十分復雜,它以儒家的理論道德為基礎,但也融合了包括城鄉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內的廣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滸傳》外面的一層道德正義的保護色,而是能使小說被當時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的基本文化精神。

二.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替天行道

《水滸傳》中還以神秘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和替天行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儒家思想向來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唯心論,認為天是有意識的,天的意志是絕對的,人的意志符合天意就會受到護佑,否則遭罰。天的意志是通過“天子”——皇帝來體現的。從廣義上說,“替天行道”又不乏忠的色彩。小說如此演繹“替天行道”,而統治者又無法從理論上進行有力的反駁,只好強加罪名以底毀;但這一理論卻適于平民大眾的價值判斷,得到他們的擁護。作者將“替天行道”置于封建思想范疇的邊緣,其叛逆色彩不容否定,在造反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問題上,梁山好漢在理論上找到了一個理想的突破口。招安之后,水滸好漢勤王事而紛紛殞命,招安的悲劇又展示了他們的忠烈意志,“替天行道”的叛逆色彩不斷消退,這是作者既贊成他們造反,又不主張觸動封建專制本身的矛盾心態使然。

1.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是中國古人的生存理念和持存方式。強調的是人與天地自然的親善和諧關系,一直貫穿著整個古代中國的文明進程。它的含義有兩個方面:一是人與大自然要一致,要和諧。大自然包括日、月、星、水、火、風,包括植物生態、動物生態等。二是人與社會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文化發展規律以及其他各種規律也都必須保持一致,保持和諧。只有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以人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實現。

在《水滸傳》中,為了表達這種“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施耐庵專門設計了(70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書、梁山泊英雄驚惡夢”。其中,有這樣的描寫:是夜三更時候,只聽得天上一聲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門上。眾人看時,直豎金盤,兩頭尖,中間闊,又喚做天門開,又喚做天眼開,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繚繞。從中間卷出一塊火來,如栲栳之形,直滾下虛皇壇來。那團火繞壇滾了一遭,竟鉆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時天眼已合,眾道士下壇來,宋江隨即叫人將鐵鍬鋤頭,掘開泥土,跟尋火塊。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淺,只見一個石碣,正面兩側,各有天書文字。那么,這些天書文字說的是什么呢?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書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書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著眾義士的姓名?!边@樣一段虛構,把一百零八將說成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把梁山好漢的“替天行道”起義說成是秉承天意,似乎更為合理、可信。這便是人為與天意的有機整合,是天的意旨,是不可抗拒的。

2.天人感應的文化精神

《水滸傳》就是在天人感應的背景下發生發展的,在作品中,幾乎每一重大事件都有天意在冥冥之中起著作用,使全書貫穿著一種神秘氣氛。

如“遇洪而開”是大唐洞玄國師所留,卻在數百年之后才得應驗,且石碑上早已注了洪信的姓字,數百年前怎會有人知道在以后會有一個姓洪的人到此處呢?這豈不是天意!

(71回)天降石碣亦是天人感應的重要表現,魯智深捉得馬靈和方臘,更是使人覺得神秘到不可思議,這與其說是巧合,還不如說根本就是天意。

還有智真長老和羅真人,一個是得道高僧,一個是得道活神仙,此二人乃是溝通天人的橋梁,他們能洞觀天機,知得過去,曉得未來,他們對魯智深、宋江、公孫勝三人的偈語都是他們三人命中該經歷的,是上天注定的。他們通天徹地的智慧和法力給水滸故事增加了神秘的因素,使全書天人感應的哲學氛圍更加濃郁。

《水滸傳》的天人感應,還體現于九天玄女本身及其授予天書的行為,在日后梁山的各種行動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神授天書本身亦預示著宋江未來的政治地位與命運,唯有具有特殊身份的宋江才得到了神授天書。神授天書,使宋江的地位受到了上天的肯定,說明梁山水寨的存在亦屬天意。不僅如此,水滸義軍的口號和起義的政治綱領等都是由上天來決定的,因此水滸英雄聚義梁山是順應了上天的安排,是天道的體現。

3.替天行道的文化精神

“替天行道”是《水滸傳》的核心,是梁山好漢的政治綱領和行動的目標。他們之所以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主要原因在于朝廷昏昧,致使大賢處下,不肖處上,難遂平生之愿。盡管“替天行道”以尊天為前提,不反對天,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封建專制乃皇權獨尊,所以“替天行道”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封建正統程序的僭越。而各代統治階級也并不諱言奸佞蒙蔽朝廷,使公道不彰,正義遭到踐踏。如果皇帝昏庸,不能體現天道,那么只好由其他公正的人來代行天道,這就必然要出現這樣一批梁山好漢來替天行道。他們只好占據水泊,快心適意。為了取得自己的合法地位,在理論上,水滸好漢們找到了“替天行道”這一形而上的、宗教式的旗幟來標榜自己造反的合理性。并且,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也是比較合拍的。

讓宋江從九天玄女處受了天書,接受了“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的思想,并當作一生行動的依據。因為這里第一次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問題,晁蓋死后,宋江暫被推為寨主,他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頓隊伍,改聚義廳為忠義堂,讓“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在梁山上空高高地飄了起來,從此后他主要不是以“及時雨”來號召天下好漢,而是以“替天行道”來號召了。這里所說的“道”即“公道”,也就是為人間打抱不平,黑暗無能的官府所不能解決的人間不平事,由江湖好漢來伸理,誅殘除暴。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無情地懲除那些屈陷良善、恣欲驕橫的貪官污吏和依勢豪強,嚴厲地打擊貪贓枉法、詐害百姓的贓官污吏和土豪地霸,憤怒聲討閉塞賢路、非財不用的權奸佞臣,這就是替天行道。

他們上山之后,高揚“替天行道”旗幟。這里“天”的含義有兩個:一是蒼天,天地神靈;二是皇帝,宋朝天子?!疤嫣煨械馈?,就是替蒼天、替皇帝行德政,施仁愛,實行以人為本,實施仁愛之心,實現天人合一。他們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甚至希望受到朝廷招安,以便更好的為朝廷服務。他們處處打家劫舍,殺富濟貧,力所能及地爭取社會公正,改變吏治腐敗和司法黑暗。endprint

三.吉兇相救、患難相扶

吉兇相救、患難相扶是《水滸傳》著力表現的又一文化精神?!皻q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真正的友誼只有在困境中才會顯現它的光彩。②”《水滸》好漢們因為游蕩無根,吉兇未卜,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勢力與相應的法律能給他們提供生命保障,所以他們便十分渴望彼此之間能夠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以便“吉兇相救,患難相扶”。因此之故,不少萍水相逢的好漢,一見如故,情逾骨肉。

(2回)少華山頭領陳達為攻打華陰縣,帶領人馬,前來史家莊借路,史進出于“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的心理共鳴,不但放了陳達,而且還與三人結成了兄弟。當官府聞訊來捕捉他們時,史進又說:“若是死時,與你們同死,活時同活?!闭婺肆x氣深重!

史進逃至渭州,又遇到了魯智深。魯見他像條好漢,便頓生相敬之心,接著便互通姓名,親親熱熱,渾似同胞兄弟,手挽著手同到街上吃酒去了。在大相國寺,魯又邂逅了林沖,林沖欣賞魯的武藝和豪氣,相識伊始,即與魯結拜成了兄弟。武松在柴大官人莊上一結識宋江,便引為至交。在宋江為他送別之時,他動情地說:“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彼谓笙?,接受了武松的四拜,于是成了拜把兄弟。武松感激張青夫婦的厚意,“論年齒張青長武松五年,因此武松結拜張青為兄”。武松還受過施恩四拜,做了施的義兄。還有石秀與楊雄、李俊與張橫、李逵與湯隆等,也都是拜把兄弟。

結義的目的就是要吉兇相救、患難相助、共度難關。如魯智深為了“兄弟義氣”,大鬧野豬林;武松為了“英雄義氣”,怒打蔣門神;林沖出于“仗義”火并了不講“義氣”的王倫;李逵出于“忠義”只身劫法場;石秀因重兄弟義氣而大鬧翠屏山,等等,都是吉兇相救、患難相助、共度難關的具體表現。

盡管這種吉兇相救、患難相助的仗義行為,有時有不問是非的傾向,但由此而表現出來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卻不由人不為之熱血沸騰。更何況好漢們為患難兄弟抱打不平,客觀上也是在為市井細民們鋤惡除暴呢!諸如武松殺死西門慶、石秀打跑張保、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楊志殺死牛二等,不就深得當地市井細民們的高度贊許或慷慨相助嗎?甚至為了救某個兄弟,梁山好漢們去攻州掠府,也會受到市井細民們的贊揚和期盼。還有,(65回)揚子江邊那個開酒店的老漢,就對張順說:“老漢聽得說,宋江這伙端的仁義,只是救貧濟老……若得他來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這伙濫官污吏薅惱?!笨梢?,水滸好漢的愛憎與市井細民的愛憎,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好漢們結義,也為的是互相提攜,有福同享。如李逵結拜了湯隆,就說:“你在這里,幾時得發跡,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叫你也做個頭領?!睖‘敿锤屑ぬ榱悖骸叭舻酶绺绮粭?,肯帶攜兄弟時,愿隨鞭鐙?!贝髯诮Y拜了楊林,也馬上帶他上梁山享福去了。有的英雄還為無人提攜而感到苦惱,如三阮這般義俠之士,也曾唉聲嘆氣地道:“誰是識我們的?”待到吳用說要請他們一道去劫生辰鋼,圖個一世快活時,他們幾乎激動得跳起來,道:“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見了晁蓋,又道:“我們最愛結識好漢原來只在此間。今日不得吳教授相引,如何得會!”石勇聽說宋江“仗義疏財”,到處尋找他,在酒店偶然相遇以后,就懇請宋江“是必攜帶”上山?!捌缴顭o面目,到處投人不著”的焦挺,也因結識了李逵,終于投到了梁山泊。像這些描寫,顯然都形象地表現了無依無靠的江湖好漢渴望互幫互助的心態。因此“結義”也便成了他們對新的人際關系的理想追求。

總之,“《水滸傳》已經成為世界文學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③”它所反映的思想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都不同程度地沖擊著以儒家為主導的傳統文化,體現了小說所特有的中國文化精神。然而,再美的玉也總是有瑕疵的,對于小說中所表現的中國文化精神,我們要采取批判繼承的方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注 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第27頁

②《讀懂人生 感悟道理》,楊濤,中國華僑出版社,97頁

③《中國古代文學史(二)》,羅宗強 陳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80頁

參考文獻

①《水滸全傳》,施耐庵、羅貫中,岳麓書社,2001年9月第2版。

②《水滸文化新解》,黃霖,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③《中國小說史略》,魯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⑤《讀懂人生 感悟道理》,楊濤,中國華僑出版社。

⑥《中國古代文學史(二)》,羅宗強 陳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云南省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化精神天人合一水滸傳
明清兩朝為何查禁不了《水滸傳》
半斤八兩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從中西宗教差異中透視中國文化精神
四大名著,如此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