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物入微 神與物游

2014-11-28 16:17李學良
青少年日記 2014年1期
關鍵詞:體物小鳥兒樹樁

李學良

本詩創作于1981年,其時十年文革已經結束,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作者借歌詠“三片葉子”,表現劫難后出現的新的生機和希望,表現自己對歷史動亂和現實轉機的思考。

第一節用了一個“小鳥兒”的比喻,用了一個“站”的動詞,化靜為動,生機盎然?!膀湴痢币话銇碚f帶有貶義,放在這里卻讓人感到詩人的激情呼之欲出。第二節筆鋒收斂,后退一步,連用兩個“只”字,突出數量之少,地位之微,這樣用筆是否和第一節前后矛盾呢?不,它正好展現了詩人的高度憂患意識,她對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清楚得很。

如果光讀前兩節,讀者也許認為詩人的本意在強調和倡導綠化,反對亂砍濫伐,這樣的看法當然也沒有錯,但遠遠概括不了詩人廣闊的視野和深邃的思考。請看詩作第三節,還是量少位微的那幾片“葉子”,看似沒有變化,詩人卻偏偏先用了“多可愛”的感嘆詞加以強調,然后立刻體物入微,覺察到“葉子”是在“為砍斷的樹樁歌唱”,其設想之奇妙,生命力之旺盛,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第四節由點到面,向著世界呼喊“那被剝奪的滿樹春光”,實即控訴“文革”毀滅青春和活力的深重災難。這是全詩的高潮,隨即戛然而止,結束了全詩。

詠物詩并不是對“物”的外觀形狀描寫一番即可,而是要主觀的“神”(內在的感受想象)和客觀的“物”多次交流碰撞,成為嶄新的藝術結晶體的過程。這首詩所詠之“物”——三片葉子,是習見之物,但因詩人體物入微,神與物游,因而面貌一新、充滿詩意了。這首詩用一個“小鳥兒”的比喻貫穿了全詩,成為此詩構思的支點。說“葉子”的色彩和形狀像“小鳥兒”,這是生動的“形似”;既然是“小鳥兒”,自然可以“站立”,可以“歌唱”、“呼喊”——這樣一來就是成功的“神似”了。

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三片葉子

三片嫩葉像三只綠色的小鳥兒,

驕傲地站在樹樁上。

樹樁只發出這一條綠莖,

綠莖上只有這三只小鳥。

多可愛的小東西啊,

它們還要為砍斷的樹樁歌唱。

即使只有這三片綠葉也要向世界呼喊,

讓人們永遠憧憬那被剝奪的滿樹春光。endprint

猜你喜歡
體物小鳥兒樹樁
一截“小樹樁”
遼寧省沿海城市臭氧小時濃度變化特征及其與前體物濃度相關性分析
紫光展銳等發布首個PSA認證軟硬件—體物聯網可信數據上鏈解決方案
樹樁盆景的夏季管理
不同產地和品種白肋煙煙草特有亞硝胺與前體物關系
小魚和小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