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霍州

2014-12-10 11:28安雙全
文史月刊 2014年9期
關鍵詞:韓信

安雙全

思念家鄉,是每個在外游子一種故土情感的本能。

霍州是我的家鄉,霍州的山水人情時??M繞在我的心間。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曾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眷戀,不管是幸福、幸運、感恩,還是偶有的困苦與憂傷……

我因工作調動離開霍州時,正值壯年,雖謂“榮升”,卻曾夜佇小院,留連綿綿。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清代精美的鼓樓、元末明初雄渾的州署大堂、高聳的觀堆塔、南塔垣上肅穆的革命烈士陵園和向東眺望直插云端、終年翠綠的巍巍中華“五鎮”之中鎮霍山,那便是我心中永遠的家園。

走出霍州看霍州,想霍州,回味霍州,翻閱一些新的歷史資料,撫今追昔,深有所悟的是,那曾經多少次困惑我的一些疑團,似乎在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糁輾v史其實很是悠久,曾幾度輝煌,歷經滄桑,也曾幾度衰落,現在又越來越振興起來,朝著人們頗為向往的目標快速發展,實為可喜可賀。

遠古的霍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物食豐盈的地方,東有大片森林覆蓋的霍山,半山腰下七里峪山泉長年流水潺潺,西有清澈的汾河水四季不斷,水足、地肥、煤多、棉好、災少、五谷雜糧俱全。部落時代,七里峪一南地曾為堯避暑之山莊,那里氣候宜人,風景更秀。堯號陶唐,故此地就被稱為陶唐峪至今。且霍州南北各自有天然山巒作屏障,易守難攻,東周列國時期,武王伐紂一統華夏,因垂愛此地,就將其弟“叔”分封于霍而稱霍國。隨著歷史沿革,霍先后又稱之為霍邑、彘縣、黃城、永安、霍山郡、霍州、霍縣等。今日霍州之稱,實乃二復其名也。

我非“故土主義”,但平心靜氣地講,從“養民之地”的傳統觀念上看,不說遠古,就說近代,霍州也真是個好地方。我幼時的記憶,城西鄰近的汾河,除汛期洪水漫漲,其余時間則清澈如藍,人們夏游春釣,秋收冬藏,每逢節日“紅火”都鬧個滿天,確是一派繁榮景象。到我懂些事的時候,也曾耳聞目睹到,霍州外地人移居來此者甚多,近則趙城、平遙、介休,遠則河南、山東。至今離市區不遠處的北關村、朱揚莊村、東灣村等地的村民其祖籍多為山東人,澗北村、羅澗村等村民其祖籍多為河南人。連我父親也原本是河北邯鄲成安縣人,民國九年(1930年)因那一帶水、蝗、旱災連年頻發,百姓四處逃散,我河北的爺爺為能給孩子們討條活命,一擔子挑了他的兩個童兒,入山西過霍州時,八塊銀元便把我父親賣給了城內一個善良無子的老漢,那就是我兄弟們現在每年都要回霍州老家祭祖排在上位墳頭的爺爺了。

而本地霍州人呢,因“善養民”,故自古外出營生的人本就不多,特別是六十年代初,三年大災荒時期,即便是在外工作于省、地直機關和國企的干部、工人,也因在南邊的熬不慣隆冬缺煤取暖之苦,在北邊的難以咽下常年四季的高粱米團,不少人便想著法子又返回了霍州家鄉。有資料可查,其實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積極參軍參戰,加入共產黨的霍州人很多,他們都為革命作出過很大犧牲和貢獻,但自愿南下的干部卻不多。

這也可能和霍州史上少出名人、“大官”、有關名言“公生明,廉生威”等句是否出于霍州學正曹瑞之口,學界尚爭論頗大,其他則屈指可數,有官至府臺者?,F代史上,霍州在中央最大的“官”當數陳希渝——曾任過財政部副部長兼第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民黨統治時期應該就是李雅莊村的李鴻文了—— 受軍閥閻錫山長期委以重任的山西省財政廳廳長。而南北相鄰的洪洞、靈石兩縣歷朝歷代則名人、“大官”甚多。但從另一方面講,名人、“大官”多也并非全是好事,在封建專制社會中,誅連九族之惡刑十分盛行,因“罪”于權貴,更不用說“罪”于皇上了,或改朝換代,殃及家鄉無辜百姓遭剮殺、入牢、流放之例泛泛。因這等人士往往或因剛直“死諫”,或不知其所以而獲“罪”的比例比一般老百姓要大百倍而不止。其實,平安富足的生活就是廣大民眾最大的福音,何以強求什么大名、“大官”?

古代的霍州,確切地說還可延續至清末民初,也一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之重鎮?,F存完好的州署大堂,系元末明初建筑,其規模宏大,形制壯麗,為我國現今保存較完整的少數古代州署級官衙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雖已無詳細資料可探,但相傳之久的是,原基礎是擴建于隋代中郞將宋老生之幕府。隋將太守李淵從太原起兵造反建唐,其子李世民率兵南下,一路披靡,兩次強攻霍州城,激烈廝殺,宋老生中計兵敗,馬馱斷頭尸于城東十里李詮莊處倒下。我在霍州工作期間,曾幾次去見過殘存的宋老生墓墳及碑字,因此李世民攻克霍州后,將重鎮霍州衙府作為其愛將尉遲恭行轅帥府之傳說也就似乎有幾分可信了。

然霍州的最輝煌,也最值得霍州人以自豪而夸耀的,恐怕當屬北宋至乾隆時期了吧?這可絕不再是什么相傳,而是有現存的歷史記載,宋金宣貞佑三年置霍州署,領霍邑、趙城、汾西、靈石等四縣;清乾隆三十七年欽點為直隸??梢娀糁葜匚辉诋敃r何其顯要。故霍州鼓樓清末重修時便層層金、黃、綠、藍皇家氣派的硫璃瓦裝潢得甚為耀眼。其比太原現存的明代鼓樓要高大,比臨汾仿建的古平陽府鼓樓要精美秀巧得多。這期間民間相傳的故事很多,因文篇所限,不便贅述。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霍州何以被如此重視?我想,這首先當以從其在全省的整體水文地理結構之位置說起?;糁菔菚x南平原北之門戶要塞,緊連霍州以南各州、縣歷來為全省米、糧、棉之大儲倉。太原古稱并州,地處晉中盆地,歷代為巡撫或都督府的衙門所在地,為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之中心,作為“大儲倉”的晉南平原自然為省府的心中之重。而晉南平原與晉中盆地銜接之處的霍州至靈石段卻是連綿不斷,山巒疊伏,長達四、五十公里的荒茫山垣,且西因其緊貼汾河而盡溝壑,東為崇山峻嶺而入云天,此荒垣山上也就只能依以霍州為主的山路為唯一狹窄之官道了,常有強盜出沒,豺狼橫虐?!凹Z棉斷,一切亂”。為保其人流、物流的暢通與安全,霍州之鎮在當朝者眼里,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加之,霍州之地山秀糧豐,還有那山西第一大地下泉池——霍泉,潛流至趙城、洪洞之間后便出地涓涌如綿,澆灌著周邊萬頃良田。更有南邊二十多個州、縣里的人才、官家、商賈要去省府或辦事、或求官、或經商,省府的人也經常要去南邊的所轄區域辦差,莫不能不經霍州咽喉之地而棲居交往,自然霍州地也就異常熱鬧且復雜非同一般。應該就是這些緣由,霍州才有了轄四縣、升直隸之故吧?非此,其四周域地豈能平安一統而合上意——助國泰、撫民安?霍州曾經的幾百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因故才出現中華書局很早出版的“名聯大辭典”中,哀吊漢代名將韓信“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之名句出于霍縣韓信嶺墓碑之誤釋。要說出自古霍州韓信嶺還可,要說出自建國后的版圖,那就大錯了。其實,所說之韓信墓并不在所稱的霍縣韓信嶺上,韓信嶺屬靈石縣界內,韓信墓所在的韓信嶺原名南焉高壁嶺,因古傳韓信被謀殺后身首分異,無頭尸葬于家鄉淮陰,無體頭北遷時落于此地而葬,后人為哀念韓而將此嶺改名為韓信嶺方建墓立碑。倒是相鄰的霍州界內有一韓家嶺村,相傳可能與此有密切關聯。我曾于即將離霍州時偕一老友驅車探察過此事,走訪了大半天,到達實地時見到的只是荒落的垣頭上有一處明顯幾丈高的古遺凸丘與殘留的墓碑洞口。我沉默良久,仰天長嘆,有言“不容青史盡成灰”不正是所指嗎?韓信尚還留得下殘紙半片,自古英才如韓般者連殘紙半片都沒留下的又何止百千!中華歷史五千年,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也因改朝換代,分分合合過多,哪一次不被封建暴君殺一批或對方、或己方威震其主之名將及所謂的“朋黨”?endprint

現在科技發達,打開電腦便知,其實情是,韓信墓全國現遺存有三處,三處碑文吊聯也各不相同,卻各有千秋。靈石界內之墓為三者之一,碑聯也不是上文“大辭典”中所引的那樣,其意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隱語。

古來之事,因歷史遠久,很難說得清道得白,單就我所親歷和耳聞目睹的霍州之興衰與復興之事,也足使人感慨不已了。

近代霍州之衰退,應該始于民國戰亂初期,山西軍閥閻錫山出于自身轄區內的相對穩定與兵源物資的暢速調動,集巨資沿汾河修建南同蒲鐵路,并同時在垣上擴建霍靈公路起,霍州咽喉之地稱也就名存而實亡了。以后,霍州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經歷了各種殘酷的戰事,解放后只穩定恢復建設發展了七、八年時間,隨后就是各種極左路線的運動和斗爭不斷,正常的經濟建設被冷落至邊沿,加之霍州地下的優質煤田曾被無度開采,廉價調運,表、中層自然水源流失八、九,大片大片的水地變成旱田,水斷、地裂、污溝斑斑可見,霍州也就再蹶而難起。

從我25歲進入霍州政界任事,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或耳聞以前,或目睹當時,所知道的人和事,頗使我常有一種壓抑困惑之感。那時節,凡接觸過的外地調來的大部分縣級領導,一聊起臨汾地區哪里哪里好,先總是些“金襄陵、銀太平,數了曲沃數翼城”的話語;到后來就又演變為“兩市一縣”即臨汾市、侯馬市、洪洞縣;平川七縣,要按個人意愿,最不想來的就是霍縣(當時霍州仍未縣改市),名為平川,實為山區丘陵地帶,且復雜、難干! 客觀地講,這說得也都是實話。由于地下優質煤炭的無度開采,“礦中村”、“村中礦”的現象頻頻出現,因礦方投資不足,補償資金嚴重短缺,工農矛盾多發,這“官”豈能好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近些年,霍州廣大干部群眾上下齊心,共同努力,今日之霍州已非昔比,高樓林立,交通便利,車水馬龍,游人如織,兩處公園湖水蕩漾、樹影婆娑、如詩如畫。七里峪旅游區已名達省里,我在太原生活已十年有余,凡接觸過的一些去過霍州的領導和同仁都說,你的那個老家霍州呀,什么七里峪、懸泉山、陶唐峪那一帶,真好!雄姿多彩,天然氧吧。聽到這些話,我心里自然很高興,誰不愿意聽別人贊美自己的家鄉呢?現如今經濟的發展更勝一籌,我在霍州任副市長分管財貿時,財政收入最高也就五、六千萬元,現在據說已達十四、五億,在全省也名列前茅。難怪近些年臨汾市的領導們一說開工作的重點縣、市,再不是過去的什么“兩市一縣”了,當然也更不是什么“金襄陵、銀太平”,而是“兩市、兩區、一縣”即侯馬市、霍州市、堯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堯都區另加洪洞縣。

現在,現代化的高鐵已開口留站霍州,兩條高速公路、一條國道皆穿霍州腹地而過,國務院批準的縣、市級資源枯竭區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已啟動實施,每年中央專項撥款1.2億元,連續補貼十年,以促進霍州經濟的轉型發展,建設新型霍州。全國改革開放初、中期資源型經濟發展造成的資源枯竭區多矣,霍州能列入其少數試點縣、市之列,除客觀因素,在現行體制下,應該是當地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辛苦努力占了很大成分吧。這確是一件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為民立功的應慶之大業。

想明日之霍州,在當今天時、地利、人和之環境下,必將大盛大昌,霍州人民的自豪感與家鄉情必將更加厚重與流長。endprint

猜你喜歡
韓信
史記故事(6)
國士無雙——韓信
多多益
韓信造就的成語
一飯千金
追韓信
韓信謀反是個陰謀?
“僥幸”的韓信
一飯千金的故事
韓信回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