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咸豐縣土家族與周邊區域民族的交互影響

2014-12-12 04:05◎張
參花(上) 2014年7期
關鍵詞:咸豐縣土家族侗族

◎張 源

湖北省咸豐縣土家族與周邊區域民族的交互影響

◎張 源

咸豐縣少數民族部分情況在前文已有所介紹,據1990年的縣志記載可知其民族成分是:人口占最多的有土家族、漢族、苗族、侗族4個民族,又有少量的回、滿、蒙古、朝鮮等居住在這一地區,共有18個民族。土家族主要聚居地在黃金洞、清坪、大路壩等6個鄉鎮,苗族主要居住地在小村、黃金洞、大田壩、楊洞等4個鄉鎮,侗族主要聚居在大田壩、清坪、活龍坪等鄉鎮,漢族則主要居住在龍潭河以南地區,其他民族則散落地雜居各地。

湖北省咸豐縣一帶,土家族是最早遷入此地并定居,其人口規模也是最大的,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情況顯示占全縣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他民族中,漢族占總人口的三成左右,苗族和侗族人口總數合起來占總人口數的一成,剩余為其他民族。上文在介紹人口分布時,整體而言顯示出,土家族、苗族與侗族多居住在龍潭河以北,雖呈現主體聚居,但各族間卻是交錯雜居。

土家族與漢族長期毗鄰而居,交往甚早。所以首先從語言分析漢族對土家族文化上的影響。據縣志記載,大約在南宋時期部分地區有“巴漢語相混”的現象。大規模的漢族遷入是在明朝洪武年間,因明朝政府對西南統治需要,在1390年遷軍民千戶于咸豐縣一帶,并派流官駐守。至清朝雍正年間實行改土歸流,又有大量漢族自江西、湖南、貴州等地遷入此地??谷諔馉幤陂g,由于中華民國政府西遷,眾多的政府公職人員、學校師生與難民涌入西南地區,部分漢族在這時遷入此地,并自此安家落戶。建國后,全國上下響應中央對農村建設的號召,大批漢族黨政干部、軍人軍屬、知識分子等源源不斷進入本地區并大量定居。以上是漢族遷入咸豐縣一帶在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情況。漢族的大量遷入,也將漢族的文化傳播進入該地區。自明朝始,漢語在咸豐縣地區就已經成為必要的語言工具。至明萬歷年間,第一所漢學學府在唐崖土司的支持下開辦。而至清末民初,該地區就僅能在山高地險的土家寨子(如活龍、尖山等地)聽到土家話的使用,至建國初就只有少數高齡老人仍能使用部分土家話了。其次宗教信仰與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在本文多次提到,土家族的傳統信仰是以“萬物有靈、靈魂不滅”等思想為核心產生的巫文化信仰,但在長期與漢族的交往當中,佛教文化與道教文化由漢族傳入此地并被廣泛地接受,最終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當中。在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作為漢族文化的顯學,也深刻影響著土家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譬如前文所提到的土家族婚俗的變化,從自由戀愛的自主婚姻演變成為“婚姻大事,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為之”的循“禮”而為帶有顯著儒家禮教文化的漢族式婚姻禮儀行為,其中“成婚六禮”更是儒家所認定婚姻禮儀不可或缺的。當然正如前文所說的“雁禮”由“大雁”變成實實在在的實用物品“豬肉”也確實是獷悍的山里土家人對儒家禮教的實事求是的活用。另外在諸如服飾上也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傳統土家族服飾,僅以頭飾而言,土家族的服飾文化中不論按男女都有“包頭帕”的習俗,男人將2至3米青絲(或布)帕包成人字形,女人則將2米的青絲帕包成一字型。后受漢族文化影響,在中華民國時期除了老年人外,年輕人都已不包頭帕了。土家族人從生活到文化、從教育到信仰都深受漢族的影響,就本人的觀察,這種影響是相互的,在漢族的文化中沒有“鬧喪”“跳喪鼓”的習俗,但在咸豐縣地區本人曾觀察到有漢族老人過世后請“土老司”按照土家族喪葬儀式舉行喪事活動。

在苗、侗兩個民族遷入此地后,生齒漸繁,開枝散葉,融入該地區。他們與土家族、漢族相互交通,相互影響,就其結果而言。其一在于語言,苗族、侗族都有自己的獨立語言系統,但由于人口、社會地位等歷史因素,在居于該地區后,于歷史中漸漸放棄民族語言,廣泛而深刻地接受漢語。其二,在服飾文化上,該地區侗族男女與土家族類似頭部包裹青紗帕;而苗族由于遷入此地本為避禍,所以很早便放棄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苗族服飾,以求不引起官方的注意。其三,該地區飲食上而言,土家族、苗族與侗族都有一個共同愛好,喜事酸味,土家族飲食前文有所介紹,苗族喜鮮酸肉,侗族喜酸魚;其四,在其他諸多方面,民族之間的交互影響都存在,例如喪葬儀式活動,該地區的侗族和土家族基本相同,只是侗族喪家有齋戒等要求;在苗族也有對逝世老人“正常死亡”與“非正常死亡”的區別對待,比如在停喪方面,兩個民族都只有正常死亡的老人才能停放于堂屋,而非正常死亡的老人不能停放在堂屋的習俗,有所不同的是在該地區苗族中正常死亡的老人反而沒有土家族“鬧喪”中大量宗教性質的喪葬儀式活動,親友將老人后事商議妥當即可安葬。

當然各民族在歷史中長期的雜居共處之下必然還有諸多的相互影響,涉及建筑、農事、道德要求等,難以一一敘述清楚,在此不做過多敘述。但咸豐縣地區土家族與漢族、苗族、侗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間從經濟生活到文化生活,從物質方面到思想方面廣泛地存在相互影響交融的情況是確實存在的。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 馮雪峰)

猜你喜歡
咸豐縣土家族侗族
土家族情歌
咸豐縣南河“一河一策”實踐與探索
土家族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侗族養生防病抗衰老經驗薈萃
土家族“七”類藥物考辯
湖北省咸豐縣一起學校肺結核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
貼近大地:侗族棲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