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荊州

2014-12-12 12:20姜文君
參花(下) 2014年11期
關鍵詞:江漢平原荊州

◎姜文君

舌尖上的荊州

◎姜文君

地理學對飲食文化的研究側重在地理環境對飲食文化的影響,荊州處在江漢平原腹地,其飲食文化內容豐富,歷史久遠,在地理環境的長期作用下,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本文淺析了地理環境對荊州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

飲食文化 荊州 地理

“文化”的定義有很多種。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那么,“飲食文化”也包含有關飲食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所有內容。林乃燊認為: 飲食文化是人類不斷開拓食源和制造食品的各生產領域和從飲食實踐中展開的各種社會生活, 以及反映這兩者的多種意識形態的總稱。[2]

飲食文化形成的原因非常多,所以飲食文化涉及的學科也非常多,比如:歷史學、地理學、民族學、人類學等等。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人類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由他們所處地理生態環境決定的,人類飲食文化差別就是適應這種地理環境的產物。雖然這種決定論有失偏頗,但是地理環境確實可以提供一種或多種影響飲食文化的因素。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樣創造了一方的飲食文化。荊州的人文地理因素在歷史長期作用的過程中必定對荊州的飲食文化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本文主要通過地理學的視角探討荊州的飲食文化。

一、自然地理因素影響荊州飲食來源

1.地勢。荊州處在由長江與漢江沖積而成的江漢平原腹地,位于長江中游。荊州地勢低平,寬闊平坦,自然條件優越,是稻麥兩熟的農業地區,是國家糧棉油生產基地,荊州居民以大米為主要食物,以面粉為輔。除此之外,飼養豬、牛、雞、鴨等畜禽成為了荊州當地非常重要的副業。松滋雞是荊州有名的美味,松滋市荊州的一個縣級市,松滋雞在荊州算的上名菜;2.氣候。荊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寬闊平坦的江漢平原,年降水量1000—1200mm之間。[3]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氣候濕潤,夏季高溫突出,所以,為了適應這種高溫濕潤的氣候,南方人總結出了“春夏驅濕、盛夏散熱、秋冬進補”的飲食規律,荊州也不例外;3.土壤。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荊州年降雨量充沛,并且有眾多河流的滋養,所以荊州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盛產水稻、小麥,蔬菜品種繁多。荊州糧食產量多,所以用米、麥糧酒的現象普遍存在。荊州的優質土壤使得荊州成為“湖廣熟,天下足”的糧倉;4.水。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荊州境內,荊江、漢江、東荊河等90多個大小河流,河網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所以淡水魚豐富,使得荊州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扒G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闭f的也是荊州水產品資源豐富。荊州的魚糕、魚丸、魚線,皮條鱔魚、龍鳳配、冬瓜鱉裙羹、洪湖蓮子、潛江的大蝦,等等都稱得上是荊州獨特的美味。

二、人文地理因素對荊州飲食習慣

1.烹飪方式多。荊州處在江漢平原腹地,具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所以古人沒有生存壓力,有足夠的精力來研究烹飪方式,所以荊州的烹飪方式比較多。荊州名菜主要采用“蒸、煨、炸、燒、炒”五種方式烹飪?!罢簟笔菍⒃显阱伝蚧\內,人的眼睛無法觀察它的成熟度,全憑廚師的經驗來控制火候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2.做工精細。作家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3.重視“過早”?!斑^早”是荊州本地人說的早餐,“過早”在荊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荊州這座城市,生活節奏比較慢,又有著天然的優越條件,荊州人早上有足夠的時間品嘗美食,所以,荊州的早點豐富多彩,品種繁多,美味無窮。荊州早點的館子和攤點密密麻麻,多如牛毛,大街小巷無處不有。

三、長江流域群體互動對荊州飲食文化的影響

文化離不開人,“文化即人化”。飲食文化尤其離不開人,飲食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群體的選擇,群體之間的互動,群體之間互相的影響。

荊州處在長江中游樞紐,是長江中游重要港口,物質、文化、信息、習俗等等交換的比其它地方要頻繁得多。長江上游的許多地方由于處在高山峽谷,空氣濕度大,所以那里的人們喜歡吃辣椒。長江下游的許多地方,喜歡將糯米制作成糕點,糕點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荊州人逐漸接受了長江上游的麻辣酸,創造了自己的荊沙豆瓣醬,也逐漸喜歡了長江下游的美味糕點。所以荊州的飲食文化是有很強的包容性的,飲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荊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飲食文化的豐富。

無論荊州的哪道名菜,怎樣的烹飪方式,味道如何,我們吃的是美食,品的是甜酸苦辣,感悟的是荊州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讓我們對荊州的飲食文化擁有更多的感悟與思考。

[1]歐陽友權.文化產業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

[2]林乃燊.中國古代飲食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2.

[3]紀道柱.江漢平原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影響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

(責任編輯 張海濤)

猜你喜歡
江漢平原荊州
三國戰爭話荊州(下)
基于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的運營管理模式研究
從互生到共興:民國晚期江漢平原的垸與市鎮——以湖北省松滋縣為考察中心
崛起的荊州詩歌
小中見大尺水興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荊州》
荊州:湘鄂西蘇區的中心地帶
江漢平原地區草莓栽培技術研究
江漢平原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