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江凹陷建新地區地震儲層預測研究

2014-12-23 11:25劉愛武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油組物源巖性

王 奕,劉愛武,文 輝

(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湖北 武漢430223)

建新地區位于潛江凹陷南部,面積205km2,緊鄰總口與潘場生烴向斜。新溝嘴組下段沉積時期,該區砂巖為漢水物源的一支,向東南方向延伸(見圖1)。新下段Ⅲ油組沉積時期,淺水三角洲前緣推進較遠,儲層相對發育且連通性好,北西向的漢水物源體系砂體被北東向斷層切割,形成多個構造-巖性圈閉,勘探潛力較大。馬82、馬84井在新下段Ⅲ油組鉆探成功,揭示了建新地區Ⅲ油組構造-巖性油藏是潛在的勘探領域,具有較好成藏條件。因此,有必要對新溝嘴組下段Ⅲ油組開展地震儲層預測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古地貌分析、資料分析、儲層響應特征分析和多屬性預測。

圖1 潛江凹陷新溝嘴組下段砂巖厚度圖

1 古地貌分析

潛南新溝嘴組下段Ⅲ油組沉積時期,古構造面貌總體表現為兩洼一隆一斜坡的基本構造格局(見圖2),沉積沉降中心統一穩定,最深處位于總口地區。該期與白堊系時期的構造格架總體上有一定繼承性,對區域內有利烴源巖帶的分布以及新下段沉積時期的砂體展布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建新地區位于斜坡部位,且東高西低,工區整體向北東向抬升。

圖2 潛南Ex下Ⅲ油組古地貌圖

2 資料分析

2.1 地震資料頻譜分析

建新新溝嘴組地層埋深較大、斷層較多。建新三維目的層主頻為30Hz,有效帶寬為 (10~65)Hz(見圖3),滲透性砂巖平均速度為4 500m/s,調諧厚度(1/4 λ)為37m,極限分辨率(1/8λ)為18.5m,儲層單砂體的厚度均小于8m(見圖4),所以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軸均為砂組間形成的綜合響應;但單砂體儲層厚度或物性的變化會帶來同相軸振幅、相位、頻率的細微變化,利于開展儲層厚度和物性的綜合預測。

圖3 建新新下段地震資料頻譜圖

圖4 建新新下段小層滲砂厚度分布圖

2.2 巖石物理參數分析

巖石物理特征的研究旨在分析工區內各種巖性在地球物理參數(密度、速度、波阻抗)上的差異,為儲層地震響應特征分析和地震反演奠定基礎。針對建新地區鉆井分布不均的特點,選取10口有代表性的井進行巖石物理參數統計。主要分析了聲波時差、密度、阻抗三個參數,所選砂巖一般為大于2m的層,目的層巖性組合為砂、泥巖組合。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將建新儲層段巖性簡化為三類,即滲砂、泥膏巖和干砂。統計結果(見表1)表明,建新地區目的層段滲砂、泥膏巖、干砂的波阻抗關系為:Z滲砂<Z泥膏巖≈Z干砂。所以利用波阻抗反演能夠區分滲砂儲層。

表1 建新新下段巖石物理參數統計表

3 儲層地震響應特征分析

隨著建新地區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對儲層預測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儲層響應特征的分析是高精度儲層預測的基礎。對研究區20多口井進行了不同油組的儲層精細標定,從中分別挑選了滲砂發育與不發育的2口井開展對比分析(總3斜-3-6井、何3井 ),從而尋找對儲層厚度、物性及含油氣性變化敏感的特征參數。

從總3斜-3-6井與何3井合成記錄(見圖5,6)可知,總3斜-3-6井在Ⅲ油組上部發育一套油層,而何3井在Ⅲ油組上部為一套干層。從兩口井對應的地震響應特征來看,儲層較發育的總3斜-3-6井儲層對應一套強振幅,而儲層不發育的何3井對應一套弱振幅。在地震屬性分析中說明強振幅特征對應儲層發育,弱振幅特征對應儲層不發育,且在地震波形上雙強相位對應儲層發育,單相位特征對應儲層不發育。

圖5 總3斜-3-6井合成記錄

圖6 何3井合成記錄

4 多屬性預測

4.1 振幅屬性分析

通過前面的儲層地震響應特征的分析,明確了振幅異??勺鳛樽R別建新新下段儲層的敏感參數,通過計算制作了建新新下段Ⅲ油組上部儲層瞬時振幅平面圖(見圖7)。結合鉆井數據分析:總3x-3-6井位于強振幅帶上,鉆遇滲透性砂巖7.4m/2層;拖15井位于較弱振幅區,鉆遇滲透性砂巖1.2m/2層;何4c、何5井均分布在強振幅區,分別鉆遇滲透性砂巖4m/2層、7.4m/2層,說明實鉆井與瞬時振幅平面展布規律有較好的相關性。圖上表現出振幅由北向南逐漸變弱,間接反映砂體由厚變薄,并結合古地貌推測物源為來自北部的漢水物源,清晰地揭示了四大物源注入口以及砂體延展方向。

圖7 新溝嘴組下段Ⅲ油組上部瞬時振幅平面圖

4.2 波形相關分析

以井旁地震道為約束,利用神經網絡技術,把波形相關應用到目標區,通過判斷目標區的相似性來識別相似的巖性和潛在的油氣藏。

通過儲層地震響應特征分析發現,當Ⅲ油組上部儲層發育時表現為雙相位的波形特征,利用這個特征制作了建新新下段Ⅲ油組上部波形相關平面圖(見圖8)。從圖上看,相關性較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工區西南邊的總3井區,為河道主體部位,且以北西向連續分布,并延伸至許大垸圈閉以南;地震相為“寬河道”地震異常,分析認為河道是多期次疊加而成;沉積相分析認為該區物源為來自北部的漢水物源。

圖8 新溝嘴組下段Ⅲ油組上部波形相關平面圖

4.3 地震反演

通過巖石物理統計,滲砂儲層表現為低阻抗的特征,圍巖為高阻抗的特征。波組抗反演能夠區分Ⅲ油組上部儲層。本文運用Jason軟件開展稀疏脈沖反演,它是基于脈沖反褶積基礎上的遞推反演方法。其基本假設是地層的強反射系數是稀疏分布的,根據稀疏的原則從地震道中提取反射系數,與子波褶積后生成合成地震記錄,并對比合成地震記錄與原始地震道的殘差,修改參與褶積的反射系數,如此迭代,最終得到一個逼近原始地震道的反射系數序列。

建新新下段Ⅲ油組上部的波阻抗平面圖(見圖9)顯示低阻抗值由北向東南分布,在總3井區阻抗值最低,何家臺地區儲層平面分布情況次之,揭示了物源來自北部的漢水物源。中嶺、許大垸構造圈閉上,均為低阻抗值,因此,推測該圈閉在Ⅲ油組上部有滲透性砂巖分布,說明該區能夠形成構造巖性圈閉。

圖9 新溝咀組下段Ⅲ油組上部波阻抗平面圖

5 結論

通過基礎資料的分析和儲層地震響應特征的研究,明確了振幅﹑波阻抗﹑波形特征可作為識別潛江凹陷建新地區新溝嘴組儲層的敏感性參數,在此基礎上采用合理的地震屬性與地震反演方法刻畫了儲層的平面展布形態,并與構造圖相結合發現多個構造-巖性圈閉(見圖10)。為尋找構造-巖性油藏,優選有利勘探目標提供了必要的支撐。

圖10 構造-巖性圈閉分布圖

[1]張永剛.地震波阻抗反演技術的現狀和發展[J].石油物探,2002,41(4):385-390.

[2]王永剛,謝東,樂友喜,等.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3):30-33.

[3]李慶忠.論地震約束反演的策略[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4):423-438.

[4]鮑祥生,尹成,趙偉,等.儲層預測的地震屬性優選技術研究[J].石油物探,2006,45(1):28-33.

猜你喜歡
油組物源巖性
一種識別薄巖性氣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強震區泥石流物源演化指標選取及規律分析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層系開發效果分析
K 近鄰分類法在巖屑數字圖像巖性分析中的應用
文昌19-1油田珠江組二段I油組沉積相研究
南海北部陸架表層沉積物重礦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義
低滲巖性氣藏壓降法計算庫容量改進
物源對子洲氣田山2段儲層的影響
雙河油田Ⅷ-Ⅸ油組油砂體評價分類及挖潛對策研究
基于核Fisher判別的致密碎屑巖巖性識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