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遺址村:何時告別“守著金碗要飯吃”

2014-12-24 13:36劉雅鳴雙瑞
決策探索 2014年23期
關鍵詞:二里頭殷墟文物保護

劉雅鳴+雙瑞

我國發掘的第一個史前村落遺址仰韶村、夏都二里頭村、“一片甲骨驚天下”的小屯村,還有出土了8000年前骨笛的賈湖村、汝官窯燒造區清涼寺村等等,這些原本普通尋常的村莊,因為這些載入史冊的一個個重大文化遺址而變得與眾不同。

近日,記者走進這些大名鼎鼎的小村莊,感受這里獨特的文明傳承和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村民們為自己祖先創造的顯赫文化倍感自豪,但也面臨著相同的發展困境。

小村莊的大規矩

“俺村不能起墳,不能深翻土地,甚至不能打井修渠。一句話,不能搞啥基本建設?!眴柶疬z址村村民村里的規矩,幾乎都能說出幾句這樣的話來。這無須訴諸文字的村規民約,已成為村民長期固守的規矩與習慣。

正是這一個個“不能”,讓像仰韶文化遺址、殷墟等這樣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得以較為完整地保持了它的原始面貌。

除了這些令人尊敬的規矩,遺址村村民大多還有著難能可貴的文物保護意識。

位于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賈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前期的重要遺存,被譽為“人類從愚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在這里發現了世界最早的樂器——骨笛等多項世界之最,文化積淀極為豐厚。

“想盜咱的文物,那可不中?!?0多年前就目睹了第一只骨笛出土的村民賈普選,講起了幾年前制服兩個盜掘者的事兒。一個“咱”字,透出百姓對賈湖遺址的感情,雖然出土的任何東西都不屬于自己,但在村民心目中,它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看到有人在遺址斷壁上摳摸彩陶殘片,仰韶村民就會警惕地上前打問,不許帶走。幾乎每個遺址村都有幾名農民文物保護員,沒有任何報酬,卻堅持看護遺址。一些村民經常參與考古挖掘工作,有的還成了“土專家”。

共同的困境:“守著金碗要飯吃”

“這底下可埋著中華民族的大秘密?!敝钢鴦倓偡壕G的麥田,二里頭村會計劉宏欣對家鄉的自豪感,很快被“公路繞著走,橋梁躲著走,有項目不讓建,眼巴巴看著周邊村發展得紅紅火火,我們守著金碗要飯吃”的窘狀所代替。

二里頭遺址是學術界公認的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為研究夏商文化、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物證。村民為“二里頭人”的身份感到驕傲,出門在外掛在嘴邊的是:“可以不知道河南,不知道偃師,你會不知道二里頭?”

然而,現實是,“人均三四分地,沒有支柱產業,俺村人都去別的村打工?!眲⒑晷赖氖涓性谟?,二里頭曾經是河南農村的“領頭羊”。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二里頭有包括化工廠在內的多個村辦企業。

隨著遺址保護規范化,二里頭的工廠全部關停,新的項目不能落地,快速通道也遠遠繞開,二里頭像是被隔離于社會的孤島,全村4000多人守著1600畝地。放眼全村,民房多是數十年前建的,偶爾點綴幾座小樓,硬件條件并不算差,但與周邊村莊相比,差距卻很明顯。

殷墟遺址所在的安陽小屯村,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在任20多年的村支書何永獻直言:“我沒有給父老鄉親帶來啥經濟效益,感到心里有愧?!毙⊥痛逡恢便∈刂呒t線。

按照有關規劃,近30平方公里的殷墟遺址保護區內,不能發展工業,不能搞城建,人均耕地不足半畝,絕大多數村民致富無門,甚至住房緊張問題都長期得不到解決。

2001年殷墟申遺之前,不足1300人的小屯村擁有三輪車廠、養殖場等七八個經濟項目,關停后,外出打工成了村民的唯一收入來源。何永獻用農村最看重的婚姻大事,來解釋小屯經濟水平的變化:“過去小屯的孩子很早就結婚了,現在30多歲了還找不到媳婦?!?/p>

尋找保護與發展的共贏之道

作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大量留存的文化遺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國家一直將其當作文物保護的重中之重。對此,遺址村百姓頗能理解,也把保護遺址視作自己的天職。這些文化遺址的共同特點是考古價值高,但觀賞價值低,面積可觀的遺址公園帶來的收入卻不可觀。

如何在保護好遺址的前提下,兼顧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亟須從政策制定、體制管理等方面尋求破解之道。

對于遺址村為文化遺產保護做出的犧牲,文物部門和考古工作者表示感激和理解,并希望國家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實際困難,從政策層面予以傾斜,如建立文物保護補償機制。

“殷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能光喊著保護而讓老百姓做出犧牲?!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認為,文物保護與生產生活是相輔相成的。限于欣賞水平、知識背景的門檻,文化遺址當前不足以對游客形成吸引力,周邊居民很難從旅游經濟受益,改善民生仍需政府擔起責任。

河南省社科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指出,文化遺產保護問題首先是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世界文化遺產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政府要承擔主要責任,建立對當地的補償機制。

他進一步建議,國家應修訂對地方政府的考評機制,對殷墟、仰韶等文化遺址所在地出臺專門的政策,使當地政府安心保護、當地百姓真心保護,真正實現文物保護、民生改善、社會發展的多贏局面。

據悉,國家有關部門也了解到百姓呼吁,提出要盡早解決遺址區內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切實改善遺址區內人民群眾的生活,努力實現遺址區與周邊區域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里頭村:擬建遺址公園搞旅游

如果不是掛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牌子的小院,很難看出二里頭村與中國任何一個村莊的不同。在綠油油的麥田里,一塊刻有“二里頭遺址”的石碑立在地頭。這個并不打眼的村莊卻因埋著中華民族大秘密而聲名赫赫。

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西南郊伊河、洛河二水之間的二里頭村,守護著夏代晚期的都城遺址。自1959年首次發掘以來,這片神秘土地下的每一項發現都牽動人心。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確切記載的信史源于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一些西方學者和疑古派一度懷疑夏朝的存在,而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成為探索夏商王朝、摸清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endprint

作為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邙山墓葬群所在地,洛陽的盜墓賊十分猖獗,馳名中外的考古鉆探工具——洛陽鏟就誕生于此。然而,二里頭遺址發現幾十年來,未出現一起盜掘二里頭周邊墳墓案件。

“只是賺個名聲,老百姓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贝鍟媱⒑晷涝V苦說,遺址保護規范化以后,曾經輝煌一時的工廠全部關停,村民去周邊村打工。大量適婚青年需要建新房,只能利用有限的廢棄舊廠房、垃圾堆和河堤邊,一處在周邊村值三四千元的宅基地,在二里頭高達八九萬元,“這負擔老百姓背不起??!”

從外觀看,二里頭遺址只是一片普通的麥地,并沒有太多旅游觀光的價值。不過,近期傳出將建考古遺址公園的消息,讓“二里頭人”一度沮喪的心里泛起了亮光。

小屯村:設集中安置區緩解住房緊缺

“哪里人?”“小屯的?!睙o論走到什么地方,小屯居民都底氣十足地不在村名前加“安陽”或“河南”等任何修飾,他們更喜歡的自我介紹格式是——“世界小屯”。

位于安陽市洹河南岸河灣腹地的小屯村,在19世紀末被幾片甲骨打破了數千年的沉寂。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就此展現于世人面前。

小屯村一直恪守政策紅線,多年來從未違規新劃宅基地。

殷墟申遺成功后,村民投資22萬元組建了大邑商藝術團,由幾十名村民完成名為“大秀殷商”的演出,以舞臺藝術的形式表現挖甲骨、鑄青銅等內容?!霸巯胫菐椭慰屠斫庖笊涛幕?,也給自己找口飯吃?!贝迕裉锔If,村民的熱情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沒有市場,藝術團演出僅兩年就倒閉了。

由于專業性較強,現階段殷墟對普通游客吸引力不足,全年參觀量僅30萬人次。村民依托殷墟獲得經濟收益的愿望一直未能實現。

對于小屯為遺址保護做出的犧牲,當地政府正在積極尋求補償和破解之道。例如,設置集中安置區,通過政府補貼引導村民搬出遺址保護區,既能緩解住房緊缺,也可以避免私搭亂建。目前有兩個集中安置項目已獲得國家文物局首肯。

仰韶村:建博物館種薰衣草吸引游客

“咱村有幾不準:不準私自蓋房、建高層建筑,不準深耕,不準隨意埋人,遺址保護區內不準有墳?!闭f起這些與眾不同的“不準”,60歲的仰韶村民范正乾有著無奈的自豪感。

與其他地方的農民不同,住在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附近的仰韶村村民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規矩:不起墳,不打窯,不深翻土地,也不挖溝挑壕,甚至不能打井修渠。這些雖然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生產、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但使得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化遺址得以完整地保持著它的原始面貌。

瑞典人安特生1921年在仰韶村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史前村落遺址,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被考古界譽為“圣地”。新中國成立后,成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片面積3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文化層堆積厚度竟達2米到4米。經過前后3次有計劃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石器、骨器、蚌器,以及獨具仰韶文化特征的精美彩陶。

仰韶村支部書記姚文宣告訴記者,出于發展經濟的強烈愿望,仰韶村也曾想辦幾個廠,但均因遺址區內不允許動土而擱淺。

政府也在積極想些辦法,不僅在遺址上投資建起了仰韶文化專題博物館,還把遺址村的部分土地流轉,種植了好幾百畝薰衣草,每到花開時節,能吸引不少游人。村民們侍弄花草,服務游客,有了一定的收入。這一點點的改善,已給許多上了年紀的仰韶村民不小的滿足感。

重保護亦須憂民生,莫讓遺址成遺憾

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核心地帶的“農民別墅群”曾震驚世人,私搭亂建使殷墟遭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痛心之余深究原因,卻是文物保護政策制約下住房緊缺的現實難題。文物保護與改善民生,正成為各地文化遺址普遍面臨的困境。

記者近期走訪安陽殷墟遺址、三門峽仰韶遺址、偃師二里頭夏商遺址、漯河賈湖遺址等河南境內多個重要文化遺存發現,生活在遺址區的居民除了文化自豪感,對發展現狀的怨氣也在慢慢累積。

由于不準建工廠、不準深耕、不準批宅基地等保護要求,遺址所在村落經濟發展水平與周邊相比普遍處于中下等,住房、婚姻、養老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難以解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百姓對民生改善的期待越來越高,遺址區經濟社會發展遲滯不前不僅滋長了群眾的不滿情緒,也威脅著遺址保護的質量。

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文化遺址凝聚著先民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創造力,對于傳承民族文化、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毋庸置疑應盡力保護其免受破壞,遺址村也為此貢獻良多。

雖然保護祖先的文化遺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也要保障群眾的現實利益。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關系,尋求最佳平衡點,考驗的是政府的工作智慧和為民情懷。

一些文物保護專家建議,可將殷墟等重要遺址納入文化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于因保護遺址蒙受損失的村莊,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或予以政策傾斜;或發揮遺址本身的資源優勢,通過文化旅游項目為周邊居民帶來收益等等——這些都不失為尋求矛盾破解之道。

事實上,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是相輔相成的?;鶎尤罕娪绕涫沁z址區居民無形中承擔著大量的遺址保護工作,若長期無法安居樂業,參與文物保護的積極性勢必難以持續保持,甚至可能產生負面效果。因此,重保護也須憂民生,莫讓遺址成遺憾。endprint

猜你喜歡
二里頭殷墟文物保護
丹江口庫區加強文物保護(之一)
華夏第一龍:二里頭的“龍”
二里頭遺址為何定位為夏都
二里頭: 尋找最早的中國
博物館與近現代中國文物保護
伊洛平原二里頭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態研究
殷墟隨葬樂器補議
遙望殷墟——音樂考古與商代史
名勝古跡
殷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