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景觀生態學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

2014-12-25 01:25錢峰軍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生態景觀廊道斑塊

錢峰軍

摘要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部分,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農村景觀面貌得到改善。為了更好的指導新農村建設,在規劃設計中采用景觀生態系統的概念。文章從景觀生態的概念、意義、目標和原則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表達景觀生態系統在新農村建設中指導意義的重要性。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生態景觀、廊道、斑塊、規劃目標、規劃意義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正 文

1.新農村景觀生態的概念和意義

新農村景觀可稱為鄉村景觀,它不同于城市景觀,又不同于其他的自然景觀。它具有特定的景觀行為、形態、內涵,是區域格局中的一小部分,是聚落形態的一種表現。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廣大的鄉村就是一個大的、完整的鄉村景觀生態系統。

它是以廣袤的農田,呈斑塊狀的村莊,呈廊道狀的河流、溪谷、道路、農渠等功能為主體的鄉村景觀。鄉村景觀是一種格局,是歷史過程中不同文化時期人類對自然干擾的記錄,既能反映人類對環境的干擾的痕跡,又能反映人類活動的軌跡,是景觀遺產中的歷史價值的內容體現。

從地域范圍上看,鄉村景觀泛指城市景觀以外的具有人類聚居及相關活動行為的景觀空間,由鄉村聚落景觀、經濟景觀、文化景觀及自然景觀構成,是一個綜合體。

從特征上看,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復合體。人類對自然的干擾強度低,自然景觀的屬性就強。區別于其他景觀的主要特點為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景觀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觀,是鄉村的田園文化和田園生活的表現。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采用景觀生態學的方法研究區域內的景觀結構,、文化內涵。要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切入新農村建設,對農村景觀單元進行改造、建設、重塑。將自然景觀和社會文化最合理的融為一體,在新農村建設中優化景觀格局,從山水自然環境、鄉村聚落空間肌理等方面入手,從鄉村文化景觀及草根社會生活等方面切入。

2.新農村建設中的景觀生態空間的規劃和目標

鄉村景觀生態很復雜,地形地貌的突變,地表土層的厚薄不一,森林的覆蓋率差異化嚴重,景觀生態格局不同,分析景觀生態格局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在鄉村景觀生態內部,將一個區域科學的劃分為若干個“景觀”和若干個斑塊,大致定位鄉村景觀的范圍大小。解決如何合理地安排斑塊和廊道的位置。通常是通過建立起斑塊和廊道,把農村中的每一塊林地,綠地、村莊、河流、池塘、山地均納入景觀結構中,同時根據地形地貌,恰當的確定斑塊的位置,建立斑塊恰當的邊界,將廊道補充到中間,最終建立一個豐富的、有效的、可行的、能自我支撐的動態景觀結構。合理的安排土地及地上的物質和空間,并為人類創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適、優美的鄉村環境。

其主要目標是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村景觀格局,優化和美化鄉村生態系統,從社會和自然兩個方面去創造一個融技術和自然景觀與一體的,情景交融的人類活動的最后環境。以維持景觀生態平衡,滿足人們生理及精神健康的要求,保障人們生活和生產。建設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體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鄉村景觀。

3.新農村建設中的景觀生態規劃和原則

進行新農村景觀規劃和建設應通過改變景觀差異性來創造新的景觀格局,或是改變原有的景觀基質??赏ㄟ^營造新的廊道,水景、或者改變斑塊的形狀、大小、位置等方式,形成分散式或集中式的景觀格局,同時還要遵循以下原則。

(1)、生態原則:生態原則就是對自然的保護,對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的保護。景觀的實質是異質性的,在對原有的自然景觀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添補,完善。

(2)、相關性原則:景觀不論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均有相連性,以時間為紐帶,將屬于同一地域的景觀元素通過時間順序整合在一起,形成歷史文化的教育網絡。根據功能的使用要求,將不同的功能交流聚會在一起,例如通風、日照等。

(3)、地方性原則: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多樣化,文化多樣化,建筑風格和人文景觀多樣性較為突出,農村景觀生態規劃建設,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傳承文化脈絡,消除和避免景觀的塑造與村民的生活方式、心理所產生的排斥效應。在生態系統薄弱處避免重復建設,因地制宜,做到生態規劃建設和當地的生活方式、文化脈絡相協調。

(4)、整體性原則:生態規劃建設必須從整體出發,對整個景觀進行綜合分析,在保持景觀多樣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協調景觀結構、格局、比例、尺度等自然特征,努力做到社會、生態、經濟、文化等和諧統一,最終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

(5)、特色性原則:不同地區的特色文化造就不用的景觀生態格局。這就要求我們在做景觀生態規劃的時候要立足當地的文化和特色。按照農村的景觀格局、功能要求等客觀因素,因地制宜的進行規劃設計,彰顯農村景觀個性。

(6)、綜合性原則:通過對規劃與建設、管理和施工等綜合研究。全面分析社會的、人文的、經濟的、政治的、科學的各個因素。并建立對規劃方案從生態、持續發展等多方面的評價體系。對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保護集中農田斑塊,控制建筑的斑塊擴張進行積極的探索??茖W的、實用的、前瞻性的建設新農村生態景觀。

4.新農村建設中的景觀生態建設方法和途徑

通過對上述的研究,在運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在對新農村的建設中,要以小尺度的農村景觀生態系統優化為目標,在綜合分析、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優化農村景觀生態系統、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景觀空間結構模式和管理模式。

保證景觀生態結構的完善和景觀功能的發揮,確定農村生態景觀的廊道、斑塊的位置。分析廊道、斑塊的屬性。將鄉村中的每一處林地、綠地、河流、村莊、山地等均納入景觀結構之中,同時根據鄉村的功能和現狀確定板塊和廊道的最佳位置和最恰當的邊界,最終建立一個豐富的、有效的、可以自我發展的、自我支撐的動態景觀系統。

4.1重建新農村的景觀廊道

廊道是景觀中與相鄰兩邊環境不同的線性貨帶狀結構,在鄉村生態景觀中通常以田間小路、河流、峽谷、分隔林等形式出現,是物質和能量傳遞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尤其是移民建設中,要重視對原有的自然廊道系統保護和利用。哪怕是在重建是也要分析原有的廊道功能。在村鎮建設時,將周邊的自然景觀、小區的景觀、和庭院景觀有機的聯系起來。構建林帶、村落、水域、田園相互融合的、錯落有致的,富有鄉村情調的山水田園景觀。

新農村規劃建設中,廊道的打造是一個要點也是亮點,將修建的道路等帶狀特征的廊道作為物質運輸、人員流動、生物流動、氣流交換的場地和紐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規劃中本著方便的、綠化、硬化的原則,建立有效的道路網絡。增加廊道的連通性,注意兩邊道路的綠化,樹種的搭配。以鄉土樹種為主,采用常綠、落葉的結合,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以及草地的搭配形成立體的綠化景觀。是一個景觀系統,也是一個有效的防護系統。

4.2重建新農村的斑塊系統

斑塊在新農村景觀生態系統中泛指農田、村落、草地、池塘等。在新農村建設時,因地制宜的將農村居住斑塊和特色的農林生產區斑塊和特色農業旅游觀光區斑塊有機的結合起來。

改善和優化原有的農村生活居住區的斑塊的結構形式。將原有的分布散亂、新老建設混亂,綠地系統雜亂的進行整理改造。在新的斑塊建設中,采用集中統一、分布均勻的設計原則來進行規劃布局,合理的布置綠地景觀、環境小品景觀、居民活動廣場。建設優美的居住區環境,將居民點有機的聯系起來。

特色農林生產和農業旅游觀光斑塊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話題,建設旅游觀光農業能改善周邊的居民生活條件。利用原有的農林資源在進行產業發展的同時,結合觀光旅游開發,形成特色的農林生產觀光旅游示范斑塊。

猜你喜歡
生態景觀廊道斑塊
最美城市“綠化帶”
軟斑危險,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大美黃河生態廊道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評價
工業遺產廊道的旅游開發
贛州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淺探
北京市將引風除霾
南通通呂運河市區段生態濱水景觀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