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如何強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

2014-12-25 01:25牛永科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質量安全

牛永科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強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 ;質量安全 ;有效解決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術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建筑行業雖然發展非常的迅速,成績非常的顯著,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里很多都是由于技術和管理不當而產生的。隨著人們的需求越來越現代化,建筑行業的施工技術和設計的水平都有很大的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同樣的由于這些建筑自身的建設標準不同,那么相對于一般的建筑會有更高的技術要求。但是針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建筑行業本身就涉及很多的專業知識,施工時間是非常的漫長,同時施工的環境多變,施工中的協調關系相對來說也較為復雜,因此從這些點去看施工中任何一個可能沒有做到位的環節都有可能成為影響質量安全的隱患。在建筑工程本身就具有很多隱性的工程,在施工工程中針對于建筑施工技術的控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施工中技術存在問題,那么必定會導致質量問題,完成后的施工又不能夠重新查看內部的施工情況,所以在建筑工程中的質量控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現場管理的措施

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施工建筑工程,提高施工的現場管理能力,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基礎。建筑企業可以將項目經理、質檢員和各個項目組長組成一個管理小組,與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將施工質量提升,在管理中建立起相應的管理制度,做到科學、合理并且賞罰分明。由于工程的工期相對較長,為了能夠保證整個工程按照既定計劃全面進行,需要施工企業建立起針對本工程的管理制度體系,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能夠有效控制工程質量的手段。

2、加強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施工質量問題是工程建設施工的核心問題,必將成為工程現場施工管理工作的重點,因為,竣工后所建造的工程必須達到設計圖紙要求的標準,因此,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質量管理,這其中要重點做好施工材料與施工技術的質量管理。施工過程中,要確保所采用的施工材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同時滿足工程圖紙設計要求,積極創建并執行材料驗收機制,把好材料質量關。

3、控制施工技術安全

目前在我國的高層建筑項目施工中,安全事故頻頻出現,危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還會耽誤施工進度,因此必須控制好高層建筑技術施工的安全。①要管理好基坑支護,確?;影踩乐箍芋w坍塌。在挖掘基坑前,應該全面調查工地的土質結構,根據涂層情況來制定基坑支護計劃,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②在搭建施工腳架時,必須加強防護管理,嚴格控制腳架搭建的高度,確保腳架與樓層相符。在制作模版時,應按照建筑物樓層寬度和高度來定制模版。在進行項目施工時,要按照季節變化來更改設計混凝土的方法,確保建筑物的支撐結構性能良好。③控制好建筑物施工圖紙的規范性,對細節進行演進的計算檢驗,確保施工圖紙與項目計劃一致。在開展項目施工時,要結合場地環境、遵循施工圖紙來構建模版,完工后也要按照圖紙來拆卸模版。④施工技術人員是項目工程技術施工的主要操作者,因此施工單位要為技術人員開展崗前培訓,確保技術人員擁有符合施工要求的專業能力,同時要在工地開展技術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

1、工程概況

某工程地上16層,地下一層?;悠矫娉叽鐬?3.65m×53.70m,開挖面

積約為4500m2,大面積開挖深度為9.45m,中部樓電梯井剪力墻筒芯處承臺加深3.9m,形成“坑中坑”。支護體系設計上采用內撐式排樁支護結構:支護樁為Φ700鉆孔灌注樁,水平內撐為兩層鋼筋砼結構,支護樁間采用Φ500高壓旋噴樁做止水樁。本工程裙房連廊三層、屋面層采用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結構,裙房、屋面層共有16組預應力梁,其中三層有8組預應力梁,屋面層有5預應力梁。

2、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2.1 土方開挖措施

①基坑開挖采用分段、分層相結合并以分層為主的開挖方法,分層開挖厚度

嚴格控制在2m之內;開挖至水平支撐位置后,及時跟進支撐系統鋼筋砼的施工,以盡快形成水平支撐體系;在支撐系統砼未達到設計強度等級前,嚴禁進行下一道土方的開挖。

②坑底標高以上200 ~ 300mm留作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以保持坑底土體的原狀結構、避免坑底超挖。開挖保護層時集中勞動力和配套設備,開挖一片,

鋪設一片墊層,以避免人為及自然因素造成擾動,減少坑底土的暴露時間,及時

在坑底形成“水平支撐”,避免發生支護樁“踢腳”及坑底土體隆起等現象,確

?;拥恼w穩定。

2.2 降排水措施

①對于地表水,采取“集水明排”的辦法:在第一道支撐梁施工及養護結束

后,沿基坑支護樁冠梁邊做環形排水明溝,以防地表水倒流入基坑。

②對于坑壁滲水,設計上雖采取止水措施,但止水樁位置因施工工藝的局限

不可能準確無誤,坑壁滲水在所難免,預防上采取“堵”和“疏”結合的辦法:

在第二道支撐梁上沿基坑四周設置扁槽砼排水溝,并于坑底四周及后澆帶位置設

置卵石鋪設的盲溝、盲井,當坑壁滲水量較小時,用干海綿和導流管進行疏導,

有組織地排到集水坑;當坑壁的滲水量較大時,將該處土體適當暫時保留并壓

實,以平衡基坑內外水頭壓力,再通過注漿措施將滲水堵死。

③由于基坑底部大都位于含有微承壓水的④中砂夾淤泥層,水位較高,滲透

性大,采取輕型井點輔助降水措施,在施工第二道支撐梁時即進行管井降水,初期出水量約3600 ~ 4200M3/d。同時加強對周邊建筑物、道路等的監測,密切注意降水對周邊的影響。

2.3監測措施

①土方開挖前,對鄰近建筑物的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對已有的裂縫等問題

事先設置標記并備案,施工過程中定時觀測其變形的發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

取補救措施。

②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加強對支護結構體系和基坑穩定性監測,作到每一深

挖土步驟就要進行監測,然后對監測值(樁頂位移、樁側斜、沉降)進行分析并

及時反饋,若監測值發生突變,說明基坑支護結構承受過大的壓力,需要放慢挖

土速度或立即停止挖土,待基坑變形穩定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通過上述措施,基本上實現基坑周邊無堆載,坑壁無重大滲漏現象發生。隨后的監測數據表明:基坑坡頂水平位移及土體深層位移的增長非常緩慢,完全控制在設計許可的范圍之內。

2、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分塊施工,并埋設冷卻水管是否采用冷卻水管,對厚度影響很大,采用冷卻水管,可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峰值,延緩升溫速度。根據本工程特點,基礎底板C45P12混凝土厚度1.8m,局部厚度2.4m,整塊混凝土體積5500m3,經過熱工計算若要將其溫度降低10℃,則需要用水300t,要在50小時內完成降溫,設計移流量應該為15L/S。應將整個降溫系統分為2個區域進行。地下水直接排入下水道。為了保證有良好的降溫效果,保證降溫在混凝土內部平穩進行,不出現大的溫度不均勻現象,我們采用De20管徑的PEX交聯管做為降溫支管,PEX交聯管可以滿足熱工計算要求。管路系統我們分為2個系統,每個系統由一臺泵和分水器以及降溫支管組成。2個系統共用一個備用泵,和一個水箱(矩形鋼板水箱),泵的揚程為H=40m、流量=30t/h、N=7.5kw。對于周邊死角部位,降溫階段加強保溫養護,延緩降溫速度,同樣能達到冷卻水管作用,且可免去冷卻水管的施工費用和冷卻水調溫的繁瑣施工程序。埋設冷卻水管的方法是在基礎底板上、下約中間部位,具體為距底板面800mm,距頂面1000mm中間布置冷卻水管,綜合考慮,在混凝土澆注24h后,立即開始循環水降溫,使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控制在40℃左右,確?;炷猎诿恳粋€斷面上溫差小于20℃~25℃。

3、鋼筋連接質100%合格。

3、預應力施工技術

3.1高強度預應力管樁的試驗

3.1.1 靜載試驗

用鋼錠、支墩、鋼橫梁及測量儀表等組成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壓重量≥1.2倍的預估試樁破壞荷載,在試驗開始前一次加上;用4根錨樁、主梁、次梁、測量儀表等組成錨樁橫梁反力裝置,設置反力應≥1.2倍~1.5倍的預估最大試驗荷載。

3.1.2 高應變試驗

高應變試驗是補充靜載試驗不足的一種動測法,在規定落距下沖擊樁頂,產生一定貫入度而得到單樁豎向承載力結果。高應變試驗一般是在靜載試驗結束1周后開始,首先安裝環形應變傳感器和加速傳感器,然后自由落重錘錘擊樁頂,記錄CASE結果。

3.2房屋建筑液壓打樁方法

3.2.1 施工要點

首先,垂直控制度是沉樁質量的重點,需要施工人員高度重視。在插樁和接樁過程總,施工結束人員應該對樁機駕駛人員進行專業的組織和指揮,使他們掌握兩邊角度和尺寸,在雙向視角上均歸為零,同時定期對沉樁過程中樁身垂直度進行檢查。第二,靜力壓樁單樁豎向承載力,可能通過樁的終止壓力值大致判斷,樁的終止壓力與單樁的極限承載力不同。也能夠通過靜載對比試驗來固定一個系數,通過系數和終止壓力的換算,最終得到單樁豎向承載力的標準值,確保樁基質量。

3.2.2 接樁控制

接樁時必須保證上下節樁一致性,上下端板的情節性。焊接接樁鋼板一般采用低碳鋼,焊條采用E4300-4313,焊條規格在二級以上。在焊接過程中,可以同時2-3名焊一起施焊,對稱點焊4點-6點,外層焊接之前必須找準方向,清楚內層焊渣。因此,為了提高焊接效果,不能用水冷卻,必須在焊好后立即施打。

3.3房屋建筑管樁與承臺的連接方式

在施工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是專用工具鋸斷,管樁與承臺的連接不能利用樁身內的鋼筋伸入承臺作為連接的鋼筋。為了防止基礎上浮并保證基礎和樁基的整體協同工作,應清理管樁孔內的垃圾及污物,并使用多層板作底模,鋼筋也按要求綁扎 。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文章中的建筑施工技術出現的問題就能看出,現在的建筑施工技術發展非常的迅速,但是問題還是有很多,在建筑施工技術的控制中就分別針對于施工技術前期和施工中、施工后的養護三個方面來說明了怎么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技術。還通過三個方面來說明建筑質量問題有效控制的措施要從哪幾個點出發??傮w上說只有不斷地加強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形象,促使其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安.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J].門窗,2014,01 :62

[2]董柏林.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初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2 :214

[3]尹良彪. 探討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的有效控制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9 :134-135

猜你喜歡
建筑施工技術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混合模式研究
關于建筑工程中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教學途徑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