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裝飾設計中生態技術的應用

2014-12-25 01:25王娟香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建筑裝飾自然資源

王娟香

【摘要】人類從最初的原始空居、樹居到后來的鄉土建筑,其建造都蘊含著樸素的生態觀念都能與其特定的自然環境有效地結合起來。但是,現代建筑卻產生了重技術、輕自然的傾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量涌現,同時也使地球環境不斷惡化。在建筑裝飾設計中運用生態技術使建筑包含了建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特征,實現了人、社會、自然與資源環境相和諧的生態建筑。

【關鍵詞】生態技術;建筑裝飾;自然;資源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技術是推進人類發展進步的動力與手段。建筑裝飾生態設計也是如此,它的生態設計的目標必須依靠先進的技術來幫助實現。顯而易見,工業文明的技術為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物質豐富,但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的生態平衡。因此,建筑裝飾設計在技術的選擇上應該吸取工業文明技術的教訓,在滿足審美需求的同時注意生態保護。

一、建筑裝飾設計中應用生態技術的原則

建筑裝飾設計是指以美化建筑空間和裝飾建筑為目的,配置造型藝術品的一種藝術。建筑裝飾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增加層次感及節奏感,在不同的位置空間擺設不同的裝飾藝術品可以達到截然不同的層次感和節奏效果;不僅可以烘托意境及制造氣氛還可以使人們心情舒暢、心態平和,是建筑造型和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裝飾設計中在應用生態技術時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這種原則主要包括追求高效與和諧的原則。只有嚴格遵循這兩個原則,以高效與和諧作為建筑裝飾設計的出發點,才能真正實現技術的生態環保,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高效性原則

建筑連接了人類、自然與社會,是一個三者復合的系統,它的外部與內部物質的循環代謝呈現一種信息傳遞與能量流動的狀態。假如能夠成功突破單一的鏈式結構,進而發展形成一張環環相連的網,令建筑裝飾過程中每個環節、每個節點相互配合又發揮各自最大的作用,那么物質的作用就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整體的能量將實現最大化。上述就是努力追求高效的原則。具體來看,追求高效的原則可以分為有機、循環與共生三個主要方面。

2、和諧性原則

建筑裝飾生態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實現建筑系統的自我協調。自我協調是指人類在進行社會活動時要達到與建筑的外部以及內部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狀態。而要達到動態平衡的狀態,必須首先實現系統結構的優化,并努力使系統結構優化到最佳狀態,我們稱這種最佳的系統結構為和諧。和諧主要包括自我調節、均衡以及整體性三項基本原則。

3、以人為本原則

裝飾設計中首先考慮的建筑設計裝飾應該依據不同地方的氣候、地域和當地人的身體狀況和氣候的適應性來選擇材料和設計方案。在建筑設計工作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特性,選擇適宜的生態技術。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達到節能的效果,可以選擇通風散熱遮陽的建筑設計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調等制冷設備的使用率。要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保證空氣流通提高空氣質量。

二、生態技術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當今社會,我國關于建筑裝飾設計中應用生態技術的觀點主要有兩種。第一種觀點是倡導徹底回到原始的建筑裝飾設計中去。這種觀點的出發點是基于人類對自然的熱愛與依戀,而當今各種各樣的建筑違背生態環保的理念,對自然的破壞十分嚴重,于是人類試圖通過返回到原始的建筑模式中去以減小對自然的破壞,恢復自然的生機與活力。第二種觀點認為人類應該不斷向前發展,通過對問題的解決推進建筑設計的發展進程,努力發展形成一種新的生態環保的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態建筑模式。首先,第一種觀點認識到了原始生態建筑的優勢與價值,但態度比較消極,觀點呈靜止狀態,沒有在原始建筑的基礎上努力謀求新的發展。后一種觀點相對來講比較科學合理,重視建筑與環境的統一和諧,有利于建筑、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三重可持續發展。

生態技術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而且非常的細致深入,調整建筑的造型體量、選用家具材質、選擇外墻包覆材料以及設計室內綠化等都在建筑裝飾設計的范圍內。選用的生態技術應該適用于建筑裝飾設計的各個環節,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是生態合理的,時時處處都體現、遵循自然生態發展規律。而自然發展規律具有幾個顯著的特性,主要包括整體關聯性、開放性、雙極控制性、高效性與智能性。

三、建筑裝飾設計中生態技術的具體應用

建筑裝飾設計中的生態技術是通過自然界中的光能、熱能與水能等天然綠色的能源實現的,設計系統遵循循環使用的原則,和外部自然與社會環境達到完美的和諧與統一。要盡量降低礦物能源的使用率,保護好外界的自然環境,同時打造一個生態宜人的內部環境。下面我們將就建筑設計中生態技術的具體應用一一展開進行詳細論述。

1、墻面的圍護結構設計

建筑裝飾的室內環境帶給人的舒適程度是由室內的視覺

環境和物理環境共同決定的,其中物理環境即包括有熱、濕、光、聲環境。建筑裝飾的室內與室外的濕熱因子的相互作用是通過圍護結構實現的,進而引起室內和室外的質量遷移與能量的傳遞。在寒冷的冬季,能量自室內傳向室外,室內的能量損失,因此室內必須進行采暖以實現能量的補充;在炎熱的夏季,情況正好相反,能量自室外傳向室內,室內的能量增多溫度升高,甚至因能量的過剩導致溫度過高,于是人們不得不采取制冷措施以抵消室內過多的能量。假如建筑裝飾設計的圍護結構保溫與隔熱性能足夠好,便可以省去冬天的采暖與夏天的制冷,進而節省能源。

2、光能的頂棚裝飾設計

光能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生態利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

面。一方面是通過將光能轉換為熱能以及其他能源等,并且是可以直接進行使用的潔凈能源,讓潔凈的熱能或其他能源加入到建筑裝飾設計的能量循環中去,盡量降低建筑裝飾設計以及使用過程中對礦物或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則是盡最大可能使用自然光線,以此減少建筑室內用于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在進行建筑采光方式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將誘導式采光應用在頂棚的設計中,在確保光照充足的基礎上盡最大限度使用自然光,降低用于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

3、地面的裝飾設計

建筑的地面設計主要體現在對室內整體的生態系統的調節上。在國外,對室內的空氣溫度進行分層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很大范圍內被采用。室內的溫度可以通過隔空地面來進行調節,并在隔空的夾層中安裝引風系統,通過自室外通入的新鮮空氣的多少來實現對溫度的調節。

在國外另一種比較普遍的地面裝飾設計是地板的加熱系統。地板整體被加熱,借此使室內的整體環境處于一種均衡狀態,避免空調系統或傳統供暖中經常出現的室內各處氣溫不一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室內環境的水平。地板加熱系統的另一個優勢在于熱利用率較高,更加節約能源。就人體結構來講,熱量從足部得到更加科學健康。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裝飾的設計上,應用生態技術的范圍非常廣闊,比較典型的有光能的頂棚設計、墻面的圍護結構以及地面的加熱系統等。通過對生態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節約不可再生能源,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維持生態平衡,促使人類、社會與環境共同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推進。我們不僅要積極應用現有的生態技術,還要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將生態技術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周興貴.建筑裝飾設計中常見誤區與處理對策[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124.

[2]蒲暉.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對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J].江西建材,2014,15:44-45.

[3]甘哲華.生態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合[J].科技致富向導,2013,06:332.

[4]向耘郎,張靜.生態理念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J].群文天地,2012,22:76.

猜你喜歡
建筑裝飾自然資源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建筑裝飾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華市建筑裝飾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研究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綠色建筑裝飾理念在建筑裝飾中的應用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