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傳統院落空間的現代轉換與運用

2014-12-25 01:25楊未平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楊未平

摘要:院落空間在建筑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傳統院落空間特點的基礎上,探索出傳統院落空間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轉換與運用的途徑,從而促進傳統院落空間與現代空間的巧妙結合。

關鍵詞:院落空間、合院式住宅、中庭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幾千年前,人們為了有一個棲身之所,一個容身居住的空間,開始建造房屋。源于對防御等因素的考慮,東西方文明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圍合內院的方式來建造。在隨后的歲月中,中國采用院落的組合方法來達到各類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于是中國的傳統院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院落空間形態日趨成熟、豐富,使建筑物和環境融為一體。院落逐漸成為中國傳統建筑中最為典型的語言。傳統院落空間也成為傳統建筑中獨具特色、充滿意味的空間。

2.傳統院落空間

2.1構成要素

2.1.1建筑要素

殿、堂、樓、閣、軒、館、門、房都是組成院落的建筑要素。它們自身具有室內空間,同時也都具有明確的使用功能。在一個院落之中處于主要地位的單體建筑,可以看作是院落空間的主體建筑。主體建筑往往處于院落空間的中軸線上,因此對院落空間的規模、氣度、功能性質等方面都能起決定性的制約作用。院落中的廂、側房在空間構成以及功能地位上則處于主體建筑的次要和補充地位。

2.1.2圍墻要素

圍墻作為劃分院落內外的分界線,在院落中起到一個圍合、限定空間的作用。院墻內部為私密的空間,院墻外部為院落以外的空間。院墻可以阻隔人流、限定視線。除此之外,院墻還可抵御外界不良氣候影響及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衛作用。院墻在空間上人為地制造了一種私有的領域概念,恰好迎合了生存在封建私有制社會的人的心理需求。

2.1.3連接要素

連廊的作用最初是為方便雨雪天行走方便。在空間轉換上,連廊具有引導、指示的作用。廊上有頂,兩側或一側由欄桿、柱子圍合,在有些院落中間,廊下的柱與柱之間還可以供人休息、停留。

2.1.4綠化要素

中國古代對園的處理追求詩化的意境。院落中栽植樹木、花卉,堆砌山石,在人工的基礎上再造自然氛圍。綠化因素在院落中四時變化,豐富院落的空間構成,改善院落的小氣候和人的居住環境。因此,綠化在中國傳統院落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1.5建筑小品要素

院落中的小品,如石桌、石凳、井臺、香爐等,充當了院落的設施、點綴物,體量不大,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

2.2傳統院落空間的特點

2.2.1內向性

院落的產生首先要有實體對周邊進行空間限定——“圍合”,這就意味著院落空間對外呈現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況,便形成了對內部空間的親和,對對外部空間的排斥,由此產生了院落內向的空間品質。院落空間的內向性一方面容易讓人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人產生“聚合”的心理取向。

2.2.2復合性

一方面,院落空間的四周被實體圍合界定,而頂部卻是開敞的,直接面向天空,成為院落空間與自然的主要交界面。自然的各種要素(如陽光、風、雨水)可以進入院內,人們在院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四季變化。院落的這一特點使它與封閉的室內空間有著明顯的差異,而具有了外部空間的特征。

另一方面,院落空間又具有室內空間的特征。院落空間本身的內向性,使它缺少室外空間完全的開放性,空間大小的不同,內向性的程度也會不同。比如,南方民居中的院落尺度較小,被稱為“天井”。由于天井的開口較小,空間的內向性很強。

2.2.3層次性

院落是中國傳統建筑中最為典型的語言。傳統建筑是木構框架體系,它的基本空間單元是以四柱構成的“間”,“間”的組合產生建筑的單體“棟”,“棟”單體的圍合組成具有基本形態的單個院落??v向的軸線又將多個院落串聯起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建筑群。每一個院子就是一“進”,一個空間的層次。院與院之間形成空間上的對比與轉換,使空間本身獲得不同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如北京故宮集中展現了建筑群體中院落空間的層次性,從正陽門至景山的中軸線上,共有14個院落,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再加上利用院落空間的收與放,尺度上的變化,使得空間節奏有序的加強和減弱,充分體現紫禁城作為皇權控制中心所在。

3.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的轉換與運用

3.1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的轉換

3.1.1空間圍合方式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現代建筑院落空間周邊界面的圍合與限定的方式以及圍合界面的材料發生了較大變化,空間的內向性也因此而變化,院落的圍合界定不再像傳統院落那樣通過房屋或墻體這樣的實體圍合來實現。圍合界定的方式變得多樣化,可以是柱廊、片墻、梁等。另外,圍合構件的高度也發生較大變化。

3.1.2空間形態

傳統的院落空間通常是規則的形狀,相應生成的空間形態也是規則的幾何形。而現代的建筑設計中院落空間被引入到建筑中,往往作為內部的公共空間,空間的平面形式和三維空間形態都可以發生不同的變化,產生出不同于以往的空間形態。在二維平面上可以不再是過去簡單明確的幾何形,平面的形式可以自由變化。而在三維方向上,空間的形狀同樣也是不規則的,圍合界面可以是弧形,可以是斜面,再加之幾何體的穿插,空間大小收放自如,產生出富有動感的空間。

3.1.3圍合材料

不同于傳統建筑,現代建筑中圍合院落空間的界面材料是多樣的,選用不同的材料可以產生出不同的效果。若圍合院落空間的界面使用玻璃,玻璃作為實體本身的存在限定了空間,但其自身的透明性,使內外空間在視覺上融合在了一起,站在院中完全可以透視院外的情況。這種圍合界面的多樣變化不僅使空間內向性程度發生變化,而且更增強了院落空間的復合性。

3.1.4組織方式

傳統建筑幾乎都以院落組織其空間,但是這種組織方式是空間水平向上的發展。在當代的建筑設計中,建筑的層數通常不再是傳統建筑中的一層、兩層,而是多層或高層。層數的增加使得院落空間的組織方式不只是水平向上對建筑內部空間的組織,更多的是要在豎直方向上對建筑內部的其他空間進行組織。

3.2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的運用

3.2.1居住建筑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居住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新的單元式住宅。它的產生是時代的產物,是現代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的體現,也是對新材料、新結構和新技術的積極反映。從某種意義說,新的單元住宅比傳統的居住模式更適合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但并不是單元式住宅的任何地方都比傳統住宅優越。

相反,合院民居特有的東西恰恰正是單元式住宅所缺少的,我們可以借鑒合院住宅在處理居住空間上的經驗對單元式住宅進行改造,合院住宅提供了多種層次的活動空間,而單元式住宅缺少多層次空間,人們只有通過窄窄的樓梯進入各家各戶,沒有緩沖的余地。

因此,應當吸取傳統居住模式中較好的因素,對單元式住宅自身的缺點進行改造,以便更好地適合人們居住。在現代住宅創作中我們不能照搬四合院的形式,克隆出一系列的合院來。如果從四合院中提取有利的因素對單元式住宅進行改造,使它更適合居住的需要,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如增加半公共性質的交往空間,創造出適合人們居住的多層次空間,給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使人們可以交談,也可以獨處。

3.2.2公共建筑

中庭空間是傳統院落空間的一種現代引申,為公共建筑本身帶來了許多精彩與變化。中庭空間相對室內其他空間的開放性,使它可以包含諸多景觀元素和活動元素,比如雕塑、小品、表演活動等等,成為具有趣味中心的共享空間。對于大面積的建筑室內空間來說,中庭的出現使交通組織得以很好地實現,自動扶梯、觀光電梯、樓梯等交通工具常??梢越Y合中庭來布置。例如自動扶梯在中庭里的開放設置,不僅可以成為上下空間的聯系,也能夠產生出變化的空間效果和人與人的交流,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動態欣賞中庭的機會。

4.結語

勒柯布西耶曾說過“現代不是一種時沿,它是一種狀態,它需要你通曉歷史,對于了解歷史的人而言,他要了解如何去發現其中所包含的連續性——它體現在其過去、現在、未來之中?!?/p>

中國當代的建筑一方面要面對文化價值觀念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需要找尋自身的東西,體現民族的特色和地域主義的特點。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不僅僅是停留在具體的形式與符號的運用層面,而應該進行更深入地理解、吸收與發揮。

院落空間作為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建筑空間的精華,在現代社會的今天面臨著許多問題。水平向的空間延伸與后工業社會土地緊缺相互矛盾,院落內部空間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但是,院落空間作為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精華,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歷史文化積淀,其空間布局方式,構成方式,都值得在現代社會的建筑設計中研究學習,院落空間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建筑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文精神。

隨著新的設計理念、建造方式的出現、新的建筑材料的不斷產生,院落空間在現代的建筑中也將產生出更多的變化,空間的特點或是被強化,或是被模糊。而對這些空間特點的分析與合理運用,都將為現代建筑創作中地域性的表達、文化的傳承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歐雷.傳統院落空間與現代建筑創作[J].山西建筑,2006,(18):39-40.

[2]桑振群.淺析中國傳統建筑庭院[J].山西建筑,2007, 33(9):57-58.

[3]孫錦紅.中國傳統庭院空間的圍合與構成[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5, 5.

[4]李允鑠.華夏意匠[M].香港:香港廣角出版社,1984.67-68.

[5]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6]任軍.中國傳統庭院分析與繼承[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大學,199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