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礦回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2014-12-25 01:25張忠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工作面

張忠

摘要:煤礦頂板事故直接對煤礦的安全生產產生巨大威脅。根據某煤礦的實際工程地質條件以及生產狀況,我們通過研究回采工作面、超前破碎頂板冒落機理和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得出發生端面冒頂的主要因素為地質因素、端面距與支護強度及人為因素采用鋪金屬網、架走向梁、加強職工培訓及工作面頂板管理等措施,可有效的確保工作面安全、高效生產。

關鍵詞:煤礦回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X752文獻標識碼: A

1.礦井概況

煤礦位于安徽省灘溪縣城南15公里,宿州市西北約35公里。南起百善集,北至南沱河,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含煤面積約22.5平方公里。濉阜鐵路從礦區東南百善集通過,往北經青龍山轉符夾線接津浦、隴海及京九等十線。宿永與濉蒙公路在百善集交匯,交通較為便利

煤礦可采煤層兩層,均形成于二疊系,其中6煤全區可采,5號煤層局部可采。

礦井地質構造形態為一總體呈近南北向延伸的左旋“S”型復式向斜構造盆地,共發育較大斷層20條,斷距大于30m的4條

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中等型(礦井北部為中等類型)。根據沉積特征及富水性,結合區域含隔水層組和木本井田水文地質特征,將本井田劃分為新生界松散層含水層(組)、基巖風化帶含水層(組)、煤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組)和太原群灰巖含水層(組)。

2綜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技術研究

2.1破碎頂板冒頂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

破碎頂板多發生在斷層帶、褶曲、節理裂隙穿舊巷隙等地段,主要表現為頂煤或頂板強度較低,在礦山壓力的作用下極易斷裂,有時頂板呈現為較碎塊狀,甚至粉末狀。破碎頂板冒頂的機理及規律如下。

2.1.1由于地質變動過程中巖層受拉、擠壓或受剪切力的作用將巖層切斷形成斷層,破壞了頂板的完整性,使斷裂面附近頂板裂隙發育、破碎,斷層面間多充以粉狀或泥狀物,斷層面比較光滑,使上、下盤間的巖石無粘結力,使頂板管理失去了規律性。

2.1.2由于地殼運動使地層巖石不再能承受水平壓力而出現褶曲,褶曲內的構造應力和殘余應力影響到原巖應力場的分布狀態,容易在背斜和向斜區域聚集大量的彈性能,引起局部冒頂。

2.1.3由于煤層受擠壓作用的影響,使擠壓的煤、巖層變薄,而且頂板擠壓后會形成許多節理、裂隙滑動面,使頂板大多變的非常破碎,由于其單獨和孤立性,容易脫落造成局部冒頂,甚至有時把支架推倒,造成大冒頂。綜合機械化開采破碎頂板工作面端面冒頂是影響礦井安全、高產高效生產的重要因素,綜合考慮煤礦的實際工程地質條件及生產狀況,分析得出發生端面冒頂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地質因素

煤與圍巖的強度、節理、裂隙、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是影響頂板穩定與否的內因。斷層落差越大,附近漲性構造裂隙越發達,巖性越松軟,冒頂可能性也越大。

(2)端面距

頂板冒落程度用冒落范圍占工作面總長的百分比表示,工作面端面距與冒落程度的關系是隨著端面距的增加,冒落程度亦隨之增加。

(3)工作面推進速度

工作面推進速度是影響頂板冒落程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工作面推進速度增加,工作面支護速度也加快,這不僅減少了支架對工作面反復支撐的次數,減少了支架對頂板的破壞,而且降低了煤與圍巖的變形量,從而降低了工作面冒頂事故的發生。

(4)支架初撐力及支護強度

工作面支架平均支護強度與頂板冒落程度大致呈雙曲線關系。端面冒頂事故的明顯變化區間為支架工作阻力在250~300KN/m2,低于此區間,端面冒頂急劇增加,高于此區間,對端面冒頂的影響不大,因此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對于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有重要影響。

支架的初撐力對支架的支護強度及最終支護效果有顯著影響,因此,應當確保工作面支架有足夠的初撐力。另外,良好的支護狀態會提高支架對頂板的控制能力,減少冒頂事故發生。

采煤工藝對支架的支護狀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采煤工藝不當,偽傾角掌握不好,造成輸送機上市下滑,支架不再垂直工作面,支架間呈臺階錯茬,會影響支架的支護狀態,導致頂板事故的發生。

(5)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影響工作面冒頂事故發生的重要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工人思想麻痹、違章違紀、技術缺陷及設計缺陷,工作面冒頂事故人為原因統計分析見圖1所示。從統計圖中可知,提高職工素質,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是減少冒頂事故發生的又一重要途徑.

圖1冒頂事故人為原因統計分析圖

通過對破碎頂板冒頂及片幫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煤礦現場情況及礦壓觀測結果,煤礦存在地質構造較復雜、工作面推進速度較慢、支架工作阻力不足及初撐力不能達到要求等問題,容易形成工作面推進速度慢導致頂板冒頂及煤壁片幫嚴重,頂板冒頂及嚴重的煤壁片幫又導致工作面推進速度進一步降低,形成惡性循環,應當在開采過程中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加強管理,保證工作面支架的初撐力及工作面推進速度,在后續支架的采購中可考慮提高工作阻力及改變現有架型。

2.2破碎頂板的合理控頂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各項生產要素中,尤其是破碎頂板工作面,頂板管理作為一項關鍵內容被放在一切生產過程的首要位置??茖W的頂板管理方法對保證回采工作面的施工安全、質量及高產高效等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破碎頂板的主要特點就是其破碎易冒落。破碎頂板允許暴露的時間較短,暴露面積小,如不進行及時支護易發生漏頂事故,如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控制,漏頂范圍會越來越大,甚至造成較大的冒頂事故。為了防止破碎頂板發生漏垮型災害,必須在局部冒頂發生以前就要妥善地控制住頂板為此,基于皖北礦區某煤礦的實際工程及生產條件,根據破碎頂板的冒頂機理及影響因素,防止局部冒頂事故的發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加強工作面地質勘探工作,在工作面同采前必須提供詳細的地質說明書,包括工作面地質構造變化、斷層產狀、褶曲和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狀況、水文地質情況等,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2.2.2充分做好及時支護及超前支護。采煤機割煤后先移支架,后移輸送機,可采取超前采煤機進行移架,使支架頂梁頂住煤壁,防止頂板暴露出來面得以提前支護。

2.2.3破碎頂板在進入頂梁上方時己很破碎,且在頂梁上方形成厚度不等的浮矸層,移架時浮矸從架間及端面漏下,也可造成端面冒頂擴大。對于綜采、綜放工作面來說,最好盡量減少梁端距,如有可能梁端距為零最好。在這種情況下,要采用臨時支護的辦法來控制頂板

2.2.4煤層頂板不穩定,工作面盡量選擇前梁具有伸縮性能并帶有護幫板的支架,采煤機通過后立即前移支架或及時打開伸縮梁和護幫板,支護剛暴露的頂板煤幫,伸出伸縮梁,最大限度縮小端面距。

2.2.5鋪金屬網。在支架頂梁上鋪金屬網,這是控制破碎頂板的有效辦法。鋪頂網能使破碎頂板形成一個整體,達到改善頂板之功效。頂網一般鋪雙層。

2.2.6架走向梁、在煤壁靠頂板處掘一梁窩,將走向梁的架在支架的頂梁上端架在煤壁上,另如果煤壁容易片幫,煤壁上不適宜或不能掘梁窩,這時可靠近煤壁側打一臨時貼幫柱。

2.2.7帶壓擦頂移架。移架時讓支柱仍保持一定的工作阻力,使頂梁貼著頂板擦頂前移,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移架時頂板巖層的活動,減少由于移架而造成的頂板破壞。

3結束語

通過分析某煤礦現有破碎頂板的性質及形成機理,了解現有設備對頂板的適應性,分析現有采區布置方式、工作面參數、回采工藝對破碎頂板控制的影響;分析現有管理方法的優缺點。使我們了解了煤礦頂板破碎發生的原理及成因,深刻認識到了頂板破碎的危害。對如何防止頂板破碎,加強同采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提出了幾項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及實用性的建議,對煤礦后期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振中,王利峰.采煤工作面破碎頂板冒頂機理及影響因素[J].安徽科技,2014,09:53-54.

[2]吳躍東.回采工作面破碎頂板的支護技術及末采安全措施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科技,2013,06:146-147.

[3]張德良.綜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技術研究[J].礦業裝備,2014,06:108-109.

[4]陳文云.綜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技術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0:130-132.

猜你喜歡
工作面
突出礦井大采高綜采工作面過斷層風險管控研究
超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自動旋轉式電纜槽設計
兗礦新疆礦業有限公司硫磺溝煤礦綜采工作面超前采動應力范圍分析
急傾斜特厚煤層水平分層綜采放頂煤工作面旋轉開采理論分析與實踐
急傾斜特厚煤層水平分層綜采放頂煤工作面旋轉開采理論分析與實踐
綜采工作面復雜地質條件下旋轉回采技術研究
潘一礦1362(3)工作面優化設計
薄煤層綜采工作面合理長度的探討與研究
回采工作面近距離聯合開采技術研究與應用
淺埋煤層礦壓顯現的基本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