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穿越溶洞施工技術

2014-12-25 01:25原正峰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掌子面泵送鋼架

原正峰

摘要:隧道穿越溶洞施工,風險大、不確定因素多,溶洞類型復雜多樣,給施工帶來極大的困難。施工中采用溶洞回填技術加上超前支護和初期支護措施的不同組合,選擇合適的開挖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指導施工,可以安全順利的穿越溶洞。

關鍵詞:溶洞 回填

中圖分類號:U45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當隧道穿過可溶性巖層時,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軟且深,隧道基底難于處理;有的溶洞巖質破碎,容易發生坍塌;有時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巖溶水或泥砂夾水大量涌入隧道;有時遇到填滿飽含水分的充填物溶槽,當坑道掘進至其邊緣時,含水充填物不斷涌入隧道,難以遏止,甚至地表開裂下沉,山體壓力劇增;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錯、分支錯綜復雜、范圍寬廣,處理十分困難。本文介紹了含水填充型溶洞涌水涌泥的處理。

2. 工程概況

杉木墩隧道位于銅陵縣鐘鳴鎮境內,隧道全長982.49m,隧道進出口里程分別為:DK151+778.51、DK152+761;隧道最大埋深約136m,其中DK152+350~DK152+761段為灰巖區,局部地段巖溶發育,巖石破碎。

3. 工況

2011年6月26日掌子面開挖至DK152+550,揭示圍巖為灰巖,強風化~弱風化,節理裂隙發育,沿裂隙面充填軟弱夾層,DK152+546~+550段拱部左側2m至右側拱腰發育有一小型溶腔,溶腔內充填軟塑狀粘土,局部夾塊石,2011年6月29日掌子面開挖至DK152+548處,拱部突然發生涌泥、掉塊,且伴有水流涌出,內有較大孤石,涌泥后在DK152+548~+540段拱部以上形成空腔,高度約10m,寬度約6m。涌泥將開挖臺車向后推出8m遠,并嚴重損毀,掌子面前已支護好的一榀工字鋼變形侵限,在掌子面前方形成涌泥堆積物,堆積物最上方漏出一溶洞口。如下圖:

涌水涌泥位置隧道埋深約70米,開挖采用三臺階法開挖,襯砌結構采用Ⅴb型襯砌結構,超前支護采用φ50超前雙層小導管,鋼架采用Ι22a型工字鋼,間距0.6m,鋼筋網采用φ6.5圓鋼,網格間距25cm×25cm,噴射混凝土采用C30噴射混凝土。

通過觀測,溶洞形態推測如下圖:

4.總體施工方案

涌泥發生后,溶洞內填充物由于掌子面堆積物達到暫時平衡,溶洞內仍然有泥水混合物未流出,如果輕易將涌泥堆積物挖除,溶洞內填充物將繼續向外涌泥,對機械和人員將非常不安全。經過反復研究,對溶洞先采用回灌混凝土和注漿回填并超前預加固后,再挖除涌泥堆積物繼續向前開挖,這個方法基本上可以確保安全。

5. 施工方法及工藝

涌水涌泥發生后,禁止人員和機械設備停留掌子面前,對掌子面進行觀察,待涌水涌泥基本穩定后,在涌水涌泥堆積物后方開挖積水井,利用抽水泵將溶洞內水流泵送至臨時排水設施,防止水浸泡隧道基底。然后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處理。

5.1 反壓封閉

利用尼龍袋裝沙土,在掌子面前方堆積物從坡腳堆碼至坡頂,堆碼兩層,對掌子面進行反壓,反壓將掌子面全部封閉,靠拱部位置預留0.5m2灌漿孔。沙袋外采用C25噴射混凝土封閉,封閉厚度30cm,并設置Φ8鋼筋網,網格間距20cm×20cm。

5.2 初支監控

掌子面后方10m范圍鋼架加密設置拱頂下沉與周邊收斂監控測點,每隔2m設置一組監測點,每隔4小時對拱頂和收斂監測一次,并及時整理數據得出結論反饋施工,以便進一步采取措施。

5.3 初支加強

反壓封閉,掌子面穩定后,對掌子面前縱向6m范圍內初支加強支護,沿鋼拱架環向方向打設砂漿錨桿,砂漿錨桿長度3m,環向間距3m,加固范圍上臺階140度范圍內,錨桿頭焊接在鋼拱架上,焊縫長度不小于5cm。并將變形鋼架拆除,重新安裝鋼架,拆除一榀,安裝一榀,除按照設計要求施做外,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加強。

5.4 溶腔回填

待掌子面前方空腔穩定后,在預留孔向溶洞頂送入φ133泵送混凝土管,要盡可能接近頂部,并對預留孔口進行封閉,封閉完成后,溶腔采用泵送C35混凝土回填,回填高度至少達到3m,在拱部形成加固圈,混凝土塌落度要適當大些,使混凝土盡可能流到溶洞的每一個位置,回填完成后,利用泵送管孔對回填背后進行吹沙,吹沙厚度不小于50cm。

5.5 埋設引水管

利用泵送混凝土管或利用鑿巖機鉆孔埋設引水管,引水管直徑不小于φ50,縱向每2m設置一處,將溶洞內流水引至洞內。在后面做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施工時,將水引至隧道內永久排水溝,保證溶腔內水不會聚集形成壓力水,影響運營安全。引水管埋設如下圖:

5.6 超前支護

待回填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拆除掌子面前方部分堆碼沙袋,在拱部140度范圍內施做洞身φ89管棚,管棚壁厚5mm,管棚內注水灰比1:1水泥漿。開挖時采用φ42超前單層小導管配合施工。

5.7 仰拱、二襯緊跟

掌子面后方仰拱緊跟至距掌子面35m范圍內,同時二襯緊跟。

5.8 開挖支護施工

待泵送砼強度達到100%后,方可進行拱部開挖,開挖采用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施工。拆除掌子面堆砌沙袋,開始進行爆破開挖施工,爆破采用弱爆破,盡量做到多打眼、打淺眼,并控制藥量。開挖進遲0.6m(一榀鋼架間距),掌子面打開后,拱頂由于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外殼,外殼混凝土比較穩定,對拱頂以下作業人員形成有效的保護。支護采用強支護,措施有:鋼架采用HW175型鋼,間距0.6m,噴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厚度28cm,鋼筋網采用φ6.5圓鋼,網格間距25cm×25cm,鋼架之間采用W鋼帶連接。

5.9 襯砌加強

襯砌施工時將該溶洞地段襯砌厚度增加10cm,變更為60cm,對以后隧道的運營安全要確保100%。

6. 施工注意事項

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時,應根據設計文件有關資料及現場實際,查明溶洞分布范圍、類型情況(大小、有無水,填充物)、巖層的穩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況,然后根據以上情況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

6.1 施工前應對地表水進行詳細勘查,注意研究巖溶狀態,估計可能遇到溶洞的地段,以提前預警。了解地表水、出水地點的情況,并對地表進行必要的處理,以防止地表水下滲。

6.2 當施工到達溶洞邊緣,各工序應緊密銜接。同時要設法盡量探明溶洞的形狀、范圍、大小、充填物及地下水等情況,據以制定施工處理方案及安全措施。

6.3 隧道溶洞地段要備好足夠數量的抽水設備和其他應急物資。

6.4 涌水涌泥發生后,加強洞內溶腔及地表的動態觀察,觀察地表有無塌陷,觀察溶洞內狀態,并能及時反饋,以便指導溶洞處理;

6.5 涌水涌泥發生后,溶腔未穩定之前嚴禁進行開挖支護等人員作業;

6.6 泵送C30砼時應嚴格預留排水孔及吹沙孔,并嚴禁隨意堵塞;

6.7 嚴格按照設計工法施工,弱爆破,及時支護,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大于0.6m;

6.8 嚴格按設計要求加強隧道拱墻周邊5m范圍、隨地一下15m范圍巖溶的探查工作,并及時將探查結果上報相關單位核備;

6.9 仰拱緊跟、二襯及時施作;

6.10 若地質情況發生變化應及時研究對策,以便下一步處理。

7. 結束語

隧道穿越溶洞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溶洞內一般有填充物,遇到溶洞一般會發生塌方、涌水涌泥,對隧道施工人員和機械安全非常不利。溶洞大小形狀不一,內部充填情況也不盡相同,危害風險程度也不完全一樣。穿越溶洞時,采用溶洞回填技術加上超前支護和初期支護措施的不同組合,選擇合適的開挖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指導施工,必將能安全可靠的穿過溶洞。同時要加強一次襯砌和二次襯砌結構,做好地下水引排工作,對隧道運營安全也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掌子面泵送鋼架
時速150公里的“肉包鐵”! 看北京冬奧會上的“極限”運動
中國鋼架雪車隊備戰北京冬奧會
章建江
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應用技術研究
軟弱圍巖掌子面擠出變形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銷軸連接的承力鋼架強度校核
基于銷軸連接的承力鋼架強度校核
隧道開挖對掌子面前方圍巖影響范圍研究
超高層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探討
淺談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