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高鐵片區低碳交通分析研究

2014-12-25 01:25張玲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換乘城市交通公共交通

張玲

摘要:本文以低碳發展為理念,深入研究低碳交通的概念及內容;從交通體系、交通模式、道路系統、靜態交通等四個方面詳解低碳理念與交通規劃的聯系。同時結合烏魯木齊高鐵片區交通規劃,探索低碳交通規劃的途徑和策略,提出構建多層次、多模式的交通樞紐系統,以公共交通為主導,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適當限制小汽車使用等策略,為低碳城市交通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模式高鐵片區規劃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 A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快速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日益凸顯,資源迅速消失、環境惡化顯著,尤其是全球氣候開始變暖。在此情況下,“低碳”一詞逐漸被提出,并日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認可,低碳文明將是人類共同發展的方向。目前,低碳城區交通規劃及建設也自然而然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內容。

一、低碳及低碳交通的概念及其發展

(一)低碳的概念

低碳,狹義上指溫室氣體的低碳排放,廣義是指由此而衍生出的“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產業”“低碳交通”“低碳社區”等一系列新概念。這一系列關于低碳發展的思維成果統稱為低碳理念。其中烏魯木齊市近五年內普遍統稱統建的“節能”是低碳理念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減少從能源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而低碳理念主要強調在能源消費終端具有低排放的特征。

(二)低碳交通的概念

“低碳交通”的概念于2009年由英國提出,國內關于“低碳交通”有不同的解釋:一是“城市低碳交通是在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城市交通運輸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少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盡可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人流和物流提供安全、便捷、舒適和公平的服務”;二是“低碳交通是以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為根本出發點,最終實現交通領域的全周期全產業鏈的低碳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低碳轉型”。這兩種解釋可以達成以下共識: “低碳交通”不是一種新的交通方式,而是一種發展理念,是以節約資源和減少排放,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為根本出發點,通過區域空間規劃、交通組織結構優化、交通需求有效調控、交通組織管理創新等多措施,最終實現交通領域的低碳化。減少交通活動中的碳排放量,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

(三)低碳交通主要研究的范圍

根據城市低碳側重的內容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地面、水上、空中三大類低碳交通,但從目前各個城市的交通發展來看,城市內地面客運交通是城市交通中面臨矛盾和問題最突出的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系統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力,因此也是城市低碳交通主要建設和改善的主體。城市地面客運交通主要是指步行、自行車、小汽車、公共汽車(BRT)、出租車、地鐵、輕軌、高鐵等多種交通方式。

二、城市交通規劃與低碳理念的關系

隨著全球能源日益緊張及環境問題的突出,交通能耗需求的不斷增加,交通領域成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如何減少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實現交通領域的低碳化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節能減排、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環節。

將城市交通規劃與低碳理念實現有機結合,通過對低碳交通規劃的交通模式選擇、交通體系、道路系統、靜態交通等多方面的內容的研究和實踐,采用系統調節和創新應用綠色技術等手段,提出構建綜合交通樞紐、減少換乘距離和時間、實行公交優先、停車規劃等一系列對應的城市交通規劃策略,從而達到改善環境,相互促進,節能減排,降耗降能的目標。如圖:

城市交通規劃與低碳理念的關系分析

三、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規劃策略和實施途徑

城市交通體系從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個體交通和公共交通。廣義上來講,公共交通由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包括有軌電車、地鐵、輕軌交通等)、公共交通(BRT交通)和社會交通(包括小客車、出租車、小型公共汽車等)三部分構成。個體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車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車交通。在城市機動車交通中,公共交通的碳排放量遠低于私人小汽車交通碳排放量。因此,從低碳理念上來說,降低碳排放、節能減排的角度看,城市交通系統應實現綜合交通換乘與普遍采用公共交通相結合的低碳交通發展模式。

(一)建立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轉運系統

隨著各地城市逐步向外部延伸和發展趨勢,交通建設已不受老城區現狀用地開發、現狀功能布局的限制,逐步向開放式,集約式利用土地方向發展,是實現城市交通低碳發展的最佳區域。按照“以人為本、方便換乘、強化銜接、突出功能”的樞紐規劃理念,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高鐵、地鐵、公交、BRT、出租車、小汽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將各種不同交通方式直接引入樞紐,縮短換乘距離、減少換乘時間,提高換乘質量,從而形成緊湊、高效、便捷的綜合換乘轉運系統,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達到統籌交通方式,合理配置資源,減少換乘不便帶來的能源消耗,達到低碳交通出行的目標。

(二)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均衡集散系統

要發展低碳交通必須以資源占用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現代化運輸方式為主導。從交通方式集散考慮,要實現快速有效解決大規模人流集散,必須采用優先使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為主導地位,多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均衡集散系統,盡可能減少機動車(特別是私人小汽車)的使用,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中、遠期規劃中,應具備前瞻性和長遠性,預留公共交通專用土地,確保中遠期城市公共交通的優先發展,在公共交通站點或者轉乘中心周邊建設廉價住宅,引導投資城市商業開發建設項目,確保城市主要功能片區圍繞公共交通建設;同時加強城市土地利用規劃與公共交通規劃的一體化發展,實現城市開發與公共交通建設的一致性。

(三)構建多層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網絡

構建“公共交通”骨架,就是要將公共交通作為聯系城市主要人流集散點,聯通城市主要功能節點的主要交通方式,實現城市主要客流交通出行均可依靠公共交通完成的目的。建立以軌道交通、傳統路線公共交通和小客車、出租車、小型公共汽車三部分為一體的“公共交通路線”骨架體系,為公共交通提供良好的物質載體,充分發揮高鐵、地鐵、公交、BRT、社會車輛、出租車等各種出行公交各自的優點,做到相互補充、無縫鏈接,形成便捷、高效的公交網絡架構。

目前,主要的“公共交通”骨架的方式有:一是建立軌道交通骨架,實現主要出行路線的軌道化。二是以BRT線路作為城市交通骨架,聯系主要功能片區。三是以軌道交通和BRT線路項結合構成城市交通骨架,互為補充;四是無力建設軌道交通或BRT線路的城市實施公交優先。在以上述方式構成交通骨架,形成一級公共交通網絡,在一級網絡未覆蓋的區域,補充路面公交線路,并實行慢性交通系統,連接眾多的交通出行端,全面實現出行的低碳化。以上四種構建“公共交通線路”系統的方式是一致的,即通過符合當地經濟實力的大容量、高效、高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建立這一系統的主干,補充以較小運量、較低效率、較低速度,但更具靈活性的公共交通方式,形成具備層級性、網絡化、廣覆蓋等特點的公共交通的網絡系統,搭建起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骨架。

(四)提高常規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高低,將對居民選擇出行方式產生直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人的關注度,出行和換乘的便利度、乘車環境的舒適度等方面。提高交通服務水平的關鍵是,樹立“人本位”的思想,提高公共交通的人性化,在保持充足的公交車輛供給的條件下,增加公共交通的穩定性,保障其正點率,減少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所花費的時間,尤其是路面公共交通。采用靈活票價、同步建立??空?、候車亭等配套設施、加快車輛更新,優化車輛結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安全性能高,乘坐舒適的車輛等舉措,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公交優先政策,實現城市出行的公交化,減少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實現城市交通的低碳發展。

猜你喜歡
換乘城市交通公共交通
水泄不通
城市軌道站點公共交通一體化銜接分析
地鐵大空間地下多線換乘站建筑設計探究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對地鐵換乘站對遠期線路換乘條件預留影響與分析
地鐵車站換乘形式對比與分析
在未來,我們不需要路
城市交通旅游電子地圖的研究與應用分析
二次規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工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