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北近60年氣溫時間變化的研究

2014-12-29 05:27朱靈珊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距平平均氣溫東北地區

朱靈珊

自1980年來,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測一直是人類的熱門話題之一。最近的氣候異?,F象,由于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農業、工業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而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問題。IPCC提交的第4次評估報告顯示,全球地表溫度一直呈上升趨勢[1]。從1956年到2005年,氣候變暖速率為(0.13±0.03)℃/10年,相當于1906至2005年的兩倍。最近54年(1951-2004年),約0.25℃/10年的中國區域增溫率,與氣候變暖在同一時期全球或半球相比,平均增長率變高,其中東北地區最顯著[2-3]。東北地區近年來降水量和生長季降水量均呈減少趨勢,其中地區和季節差異性顯著[4]。作為世界三大黑土帶的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因此,深入分析氣候變化和研究其對農業的影響,對中國糧食市場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也在農業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的數據是由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東北地區1953-2012年間96個站點逐日氣溫和降水的觀測數據,包括逐日平均氣溫和逐日降水量(圖1)。

1.2 研究方法

1.2.1 一元線性趨勢分析

氣候變化的趨勢,一般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描述[5],即:

式中,y為氣候要素,x為時間序列(本文中為1953-2012年),b為線性趨勢項,即為每個氣候傾向率,用于定量分析氣候要素變化的線性趨勢。

1.2.2 累積距平分析

累計距平是一種由曲線氣候變化的趨勢直觀判斷的方法[5]。在某一時刻的氣候序列,累積距平可表示為:

圖1 東北地區氣候站點分布圖

將各時刻的累積距平值全部算出,繪出累積距平曲線進行趨勢分析。

1.2.3 小波分析法

利用小波分析對東北地區站點的氣溫和降水量變化周期進行分析。其中各個站點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與整個區域有很強的相關性,且統計數據年代較長,所有可用站點的研究結果代表整個東北地區的情況[6]。

小波變換:設為滿足下列條件的任意函數,

式(5)是式(4)的一種類型的頻譜,根據信號類型的小波(5)變換是:

式(6)為時間參數,稱為平移因子,反映有關時間上的位移。本文以墨西哥帽狀小波形式(Marr)為母小波函數,表達式為:

在實數域,式(6)的離散表達式:

式(8)為采樣間隔,N為樣本大小。在本研究中,式(7)與用于計算的式(8)取同樣的尺度因子。由式(8),小振幅的參數和變更,通過小波變換,該序列為一維的要素序列和作為坐標的二維圖像,通過對二維圖像進行分析可以得到關于元素的區域特性。

2 數據分析

2.1 東北地區氣溫的年際變化

東北地區1953-2012年年平均溫度在3.97~5.92℃之間,年平均氣溫在波動中逐漸上升,氣候傾向率分析為0.15℃/10a。東北地區四季平均氣溫均呈現增高的趨勢,春季增溫幅度最大,為0.31℃/10a;夏季增溫幅度次之,為0.25℃/10a;秋季增溫幅度為0.09℃/10a;冬季增溫幅度最小,為0.04℃/10a(圖2)。

2.2 東北地區氣溫的年代際變化

1973-1982年間,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溫開始變暖。1983-1992年間,夏季均溫開始變暖。由此得知,季節性溫度的年代際轉變也呈現出了統一的變暖趨向。1973-1982年間,東北地區氣溫年代際變化開始變暖。氣溫隨年代逐年升高,幅度逐年增大。雖然1953-1962年和1963-1972年氣溫偏冷,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向(表1)。

表1 東北地區年、季節溫度距平年代際變化 ℃

夏-0.26 -0.29 -0.99 0.42 0.53 0.61秋-0.17 -0.07 0.05 0.48 0.97 1.05冬-0.66 -0.04 0.18 0.49 0.26 0.89

圖2 東北地區氣溫的年、季節變化圖

2.3 東北地區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氣候變化將對農業產生重要影響,改變東北地區的作物種植結構。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在黑龍江省的高產中心將發生移動,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7]。

由于氣候的變化,使研究氣候變化的事實具有不確定性、區域差異性。通過著眼于部分地區空間尺度的局限性等研究,將明顯有利于減少這些研究上的不確定性。在東北農業生產過程中,根據時空變化特征、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和變化規律等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對評價農業氣候影響是非常有意義的。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但事實證明,由于氣候的變化,我國農業發展已經受到了影響。為了確保未來的糧食安全,學習對策和適應技術是十分必要的。適應技術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因為氣候變化對作物產量增減變化而產生的,相關決策機構的人民政府應當開展積極的宣傳和引導,有計劃地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以實現潛在利益和減少損失,提高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在氣候變化面前,農民和農村社區應該有意識地調整種植制度,調整管理措施,調整農業結構,完善農業設備,發展生物技術。

3 結論

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通過對中國東北的近60年的溫度分布和變化特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1953年以來,東北地區年平均氣溫一次線性擬合的氣溫傾向率為0.15℃/10a,從20世紀90年代起平均值超出了約50年的年平均氣溫值。20世紀50-80年代中后期是冷期,大多數是負距平。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是暖期,大多數呈現正距平。

(2)根據小波系數的時間尺度的變化趨勢,得到了最近的東北地區溫度有下降趨勢的結論。(3)調整種植制度,調整管理措施,調整農業結構,完善農業設備,發展生物技術,趨利避害。

[1]Solomon S.Climate Change2007: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to the Fo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Chen L X,Zhou X J,Li W L,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mate change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in last 80 years[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4,62(5):634-646.

[3]Lin X C,Yu SQ,Tang GL.Series of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 for the last 100-year speriod[J].Scientia Atospherica Sinica,1995,19(5):525-534.

[4]付長超,劉吉平,劉志明.近60年東北地區氣候變化時空分異規律的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9,23(12):60-65.

[5]賀偉,布仁倉,熊在平,等.1961-2005年東北地區氣溫和降水變化趨勢[N].生態學報,2013,33(2):519-531.

[6]吉奇,宋冀風,劉輝.近50年東北地區溫度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6,22(5):1-5.

[7]孫芳.農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研究-種植結構與技術方向[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2008.

猜你喜歡
距平平均氣溫東北地區
颶風Edouard(2014)暖心結構的多資料對比分析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烏蘭縣近38年氣溫變化特征分析
近40年阿里地區云量和氣溫的年際變化
從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看萊州市30a氣溫變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區氣溫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
近50年來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甘肅省降水和冰雹天氣氣候分析
東北地區2016年第三季度ML≥3.0級地震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