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地型商貿物流對地區集群經濟效應的作用機理研究

2015-01-04 03:20周林林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鄭州450000
商業經濟研究 2015年10期
關鍵詞:商貿產地集群

■ 周林林(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 450000)

“產地型”商貿物流需求集聚效應

“產地型”商貿物流的最大特點即它以生產企業為核心,在生產企業周邊集聚,形成具有同一性的產業集聚生產、加工、物流園區。而“產地型”商貿物流即以此為發展土壤,重點服務于該園區。與傳統的商貿物流體系相比,“產地型”商貿物流具有專業化顯著、服務對象專一以及集團化等特征,“產地型”商貿物流的發展正是由于地區集群經濟發展促使大量的、持續的、穩定的商貿物流需求出現并長期存在。

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集群產品的市場需求也逐步由本地市場拓展到外地市場。為了外地市場的拓展,進而便于產品的外送,商貿物流體系隨之形成,而其形成的基礎則是商貿物流的中心或出發點形成的輻射物流網絡。正是由于“產地型”商貿物流需求集群效應的存在,將整個輻射范圍的市場需求都集聚到物流中心,從而將生產企業推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中,使其市場需求量猛增。市場空間的擴大,產品數量的急劇增加,給生產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在獲得一定經濟收益之后,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生產企業都會選擇擴大生產規模,生產規模的擴大,促使生產企業的上游企業數量增多,原材料供應數量增加,同時也會使下游合作伙伴數量增加。產業規模的擴張,上下游合作企業數量的增多,就意味著供應鏈條的不斷健全,代表著產業集群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比如,遼寧省葫蘆島市是全國泳裝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它從最初的幾家小型泳衣生產企業發展到現在相關泳裝企業350戶,年銷售收入50億元,年產量可達到1億件(套),年出口創匯1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員達5萬人。產品除在國內銷售外,更遠銷俄、美、歐、非、東南亞等2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些品牌已經在意大利、法國等國注冊,品牌產品占世界泳裝市場的份額達到20%以上,占國內市場30%以上。如果沒有“產地型”商貿物流需求集聚效應,只是基于本地市場發展,生產企業的規模也就無法擴大。由此可見,“產地型”商貿物流的形成與成熟,是促進產業集群集成的前提條件。

“產地型”商貿物流信息集聚效應

商貿物流包括三個重要因素,即商品流、資金流與信息流。信息流對商貿物流的發展起著制約與促進的雙重作用,信息流是商貿物流正常進行的保障,也是促進商貿物流成熟發展的推動力。在地區集群經濟形成的過程中,商貿物流的發展是無法脫離信息集聚效應的,商貿物流體系的建立與正常運營、平穩發展都無法離開完善、健全的信息系統。 “產地型”商貿物流需要將“產地型”產品運送出去,此過程也要對外部信息產生更多的了解,除了要將銷售渠道的相關信息匯集于此,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市場供給平衡。生產技術發展不僅需要將先進設備的引入等信息匯集起來,而且需要將項目融資信息匯集于“產地型”商貿物流區域范圍內,就會通過商貿物流體系了解到更多的、更具市場價值的商貿物流信息,將這些信息得當的運用于產品生產、商品銷售、市場營銷等,一定會為企業的發展添加動力,促使“產”與“貿”結合。

很多“產地型”商貿物流地區為了發揮信息集聚效應對區域集群經濟產生的促進作用,將商貿物流信息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通過數據分析、數據建模、數據挖掘等科學手段,探討存在于信息數據背后的巨大市場經濟價值,用于指導“產地型”商貿物流區域內的企業發展。

“產地型”商貿物流規模經濟效應

(一)“產地型”商貿物流促使地區集群企業交易成本降低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集成本、銷售成本與交易完成后的監督成本。信息搜集成本降低得益于“產地型”商貿物流信息集聚效應,它將大量的相關信息匯聚到商貿物流區域中來,信息數量的增加促使企業對市場判斷準確度增加,給企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升了信息傳播速度,降低了企業在信息收集上所花費的時間與費用。銷售成本的降低是由于眾多商家同時來到商貿區域中進行合作,可以減少商家進行產品尋找與選擇的時間,特別適用于商品類型繁多、生產批量較少、效率相對較差并且合作關系不穩定的生產企業。由于商家以商貿物流為中心,聚集于商貿物流中心,商家聚集數量的增多,交易數量的增加就會有效的降低其交易成本。

(二)“產地型”商貿物流促使地區共享式銷售網絡的形成

產業的發展一旦形成了集群規模,必須將市場拓展到更大的范圍。小的集群包括幾十家企業,大的集群甚至可能包括上百家企業。由于集群內企業數量較大,在很多銷售信息上可以實現共享,這就促使了共享式銷售網絡的形成,使集群內部企業實現信息共享,促使一些中小型企業以較低的成本進入流通領域,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借助共享式銷售網絡實現快速發展。共享式銷售網絡的形成也是“產地型”商貿物流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只有共享式銷售網絡形成,企業的產品才能夠通過強大的流通網絡被傳送到四面八方,促使產業集群經濟發展。

(三)“產地型”商貿物流促使使用成本降低

產業集群的突出特點就是企業集中聚集于某個區域,布局密度較高。眾多企業集聚于同一個區域,基礎設施的利用率相對較高,使這些公共設施的規模經濟優勢發揮出來,使同樣公共設施投入的情況下,平均使用成本下降。同時,在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多是生產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或者是原材料的生產,或是倉儲運輸,或是產品銷售,中小型企業眾多,降低了生產環節成本,促進了規模經濟的形成。

產業集群為產地型商貿物流提供產業支撐

“產地型”商貿物流為對地區集群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促進作用,地區集群經濟的發展又反作用于“產地型”商貿物流,為其發展提供平臺與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地區集群經濟的發展使商品豐富且價格低廉

產業集群內部企業數量眾多,分工細化,產生了分工效應,促使產業集群外部規模經濟效應產生,從而使同類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具有絕對的優勢,這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商業合作者與區域集群內部企業進行合作。根據一位皮具制造廠商反映,同樣一款鉚釘,從沈陽進貨為150元/千個,而從浙江金州進貨則為120元/千個;同樣一款皮料,從沈陽進貨為14元/米,從河北高碑店市進貨就為11元/米。沈陽雖然是商貿物流中心,但是它并非是“產地型”商貿物流中心,只起到商品“周轉站”的作用,商品的價格高。而浙江金州或河北高碑店市都屬于“產地型”商貿物流中心,大多數企業都是產品生產企業,在形成地區集群經濟的基礎上,形成了商貿物流體系,產品類型豐富價格低廉。

(二)地區集群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市場需求

地區集群經濟最大的優勢在于它促使了產業關聯性的產生,一旦形成了產業關聯效應,產業內部的分工就會更為細化,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就會越來越深化。生產專業程度、技術先進性、產業拓展范圍都會產生深刻的變化。集群內部會對生產中間環節產生更大的市場需求,促使了配套產品的出現與配套服務行為的發展。地區集群經濟向前發展,集群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要素集聚于此,使商貿物流中心也開始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三)地區集群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貿物流升級

地區產業集群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產業規模的擴大,為了適應產業規模的發展,商貿物流中心的業務規模也會不斷擴大,這也使商貿物流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市場運作更加專業化,物流業務類型更加多樣,物流業務環節更為完善,業務交易數量攀升,交易效率也會顯著提高。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整體發展,商貿物流也會根據“產地型”區域集群經濟的特征而出現層次化,即可分低級、中級和高級等層次,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物流服務類型,豐富了物流服務類型的同時,更是給企業提供了多樣化戰略方針的選擇,全面提升商貿物流整體水平。

“產地型”商貿物流與地區集群經濟協同發展策略

總體而言,“產地型”商貿物流的發展與地區集群經濟之間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流、物流的交流與溝通的效率,相當程度上節約運輸時間,節約成本,有利于區域內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為區域內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經濟環境,對物流的需求增加,反過來刺激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首先是要做好規劃。每個地區在發展本地區經濟時都要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尋求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途徑,并以此尋求目標產業,加快產業物流園區建設,提高實現“產地型”商貿物流發展水平。例如,山西省歷來是煤炭資源大省,以煤炭資源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水平高、速度快。同時由于煤炭是產地加工然后外運,因此“產地型”經濟特征明顯,“產地型”商貿物流發展水平高。山西省從2010年以來加強對煤炭產業園區的規劃管理,通過國有化合并等方式提高產業集聚水平,進而提高了物流企業“晉煤外運”的業務量,提高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同時,現代物流的發展融合了山西省的煤炭行業發展實際,二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協同發展。因此做好規劃,是實現協同發展的首要舉措。

其次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商貿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環境。要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地區物流成本,同時政府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形成良好的“產地型”商貿物流發展環境。以廣東東莞為例,東莞城市建設水平高,尤其交通十分發達,各個鎮街都有高速公路或是快速路連通,貨物運輸速度快、效率高,吸引眾多商貿物流企業前來。再有,東莞是典型的“產地型”商貿經濟,即東莞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世界工廠”,電子設備、皮衣皮料加工、輕工業產品等以此為中心,很多企業有自己的產業園,配備自己的商貿物流業務,因此在提高企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同時,也促進了東莞的經濟發展建設,是東莞保持“世界工廠”地位的有力支撐。

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產地型”商貿物流的信息系統,實現物流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物流系統的良好運作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方式與平臺。加強相關信息系統建設,將地區經濟需求以數據形式展現,為企業進行生產方向調整與制定經營計劃等提供有效的依據;同時,以該系統作為調配物流信息的方式,提高“產地型”商貿物流的經營效率,實現協同發展。

綜上,本文從“產地型”商貿物流的涵義入手,分析了“產地型”商貿物流與地區集群經濟之間的效應,即需求集聚效應和信息集聚效應等,并提出了實現二者之間協同發展的建議。相信筆者的工作對進一步研究“產地型”商貿物流與地區集群經濟協同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黎偉.物流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10(32)

2.徐茜,黃祖慶.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統計與決策,2011(9)

3.陸立軍,鄭小碧.基于共同演化的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互動機理研究:理論與實證[J].中國軟科學,2011(6)

4.陸立軍,鄭小碧.基于演化動力學的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互動機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以“義烏商圈”為例[J].南開管理評論,2011(3)

猜你喜歡
商貿產地集群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警惕“洗產地”暗礁
食物離產地越遠越好
測定不同產地寬筋藤中5種重金屬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商貿信息
商貿信息
商貿信息
加強產地檢疫實現以檢促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