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衛艦的發展之路

2015-01-04 09:09
軍事文摘 2015年1期
關鍵詞:排水量反潛航速

林 彬

護衛艦的發展之路

林 彬

專題:“海洋之盾”—護衛艦

護衛艦是以艦炮、導彈、深水炸彈及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輕型水面戰斗艦艇。它擔負著反潛、護航、巡邏、警戒、偵察及登陸支援作戰等任務。本期,《軍事文摘》策劃專題“海洋之盾”—護衛艦,和讀者一起了解護衛艦的前世今生。

護衛艦是各國海軍必不可少的主戰裝備,即便一些海軍力量弱小的國家也在緊衣縮食中裝備輕型護衛艦以作主力艦使用,輔之大量500噸以下的導彈快艇構建起近海防御網。本文帶您重走護衛艦的發展之路,讓您體驗這一艦種的叱咤風云。

一戰前護衛艦基于近海防御

追溯護衛艦的發展歷史,英國是最早命名并使用這一艦種的國家,早在單桅帆船時代,英國就采用“護衛艦”用于近海防御。事實上,被稱為“護衛艦”的早期武裝船只更多的是基于其護航、防衛能力,同時也擔負對敵國的威懾任務,因為一些老牌海軍強國為保護諸多殖民地,紛紛采用搭載火炮的單桅縱帆炮艦以突出火力優勢,同時也能進行海戰,這是19世紀護衛船只的主要特征。

專門用于基地和艦隊護衛、護航的護衛艦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的艦艇時常偷襲俄國軍港,對停泊在港內的作戰艦只發動攻擊。為抵御日本海軍的偷襲,俄國建造了真正意義上的專用護衛、護航的作戰艦艇,排水量在500噸左右,用于近海的基地防御作戰。但是俄國早期護衛艦的性能普遍較差,無法抵御巨大的風浪,在基地防御任務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終停泊在中國旅順的俄國太平洋艦隊被日本海軍偷襲成功,俄國戰敗。

1797年完工的“星座”號,配備了38門24磅火炮

“花”級護衛艦排水量為940噸,航速16節,續航距離3500海里

一戰時期護衛艦專屬護航反潛

一戰是護衛艦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對盟國海上商船編隊構成較大威脅,長于護航和反潛的護衛艦獲得長足發展,在海軍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被確定下來,直到今天世界各國海軍服役的護衛艦仍是以護衛和反潛為主。由于這一時期護衛艦需要為商業船只護航,所以具有遠洋作戰的能力,排水量在1000噸以上,裝備了魚雷、火炮等主流艦載武器。應當說,護衛艦在航速、噸位以及綜合作戰性能上都有了較大提高,能夠執行本應由驅逐艦擔負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一戰中誕生了一種專用于近岸反潛、基地防御以及掃雷的艦艇,英國海軍將其繼續發展,建造了大量專屬防御的護衛艦,并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如“花”級護衛艦。它兼顧火力與噸位的匹配,排水量940噸,航速16節,續航距離3500海里,艦員編制85人,艦載武器配置比較簡單,只有1門火炮及數挺機槍,包括12.7毫米維克斯機槍和7.7毫米路易斯機槍,還有深水炸彈的投放裝置以及掃雷器具等。電子設備為一部SW1C雷達和一部Type123A聲吶。當時,“花”級護衛艦主要服役于英國和加拿大的海軍部隊,美國的海岸警備隊也租借了一些用于基地防御。

在盟國的大西洋護航任務中,最為著名的要數“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接近2000噸,艦長91米,艦寬11米,艦員編制180名,具備現代護衛艦的雛形,雙軸帕森斯蒸汽輪機作為主要動力,航速19節。大量的“黑天鵝”級在大西洋戰場上與德國潛艇部隊對抗,主要武器配置為雙聯102毫米防空火炮,前后共3座,還有數門小口徑火炮與機槍,同時裝備了深水炸彈投放裝置,具備較為完善的攻潛能力。因此,“黑天鵝”級在大西洋護航作戰中表現突出,共參與擊沉德國潛艇近40艘。

處于側傾狀態中的“狩獵”級

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種護航驅逐艦被命名為“埃瓦茨”級

二戰奠定現代護衛艦的基礎

事實上,現代護衛艦的前身是二戰時期的護航驅逐艦。鑒于德軍潛艇部隊的威脅日益增大,盟軍的運輸船隊和護航艦只都被列入德軍潛艇部隊的絞殺名單,這對護航艦只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940年,美國海軍試圖建造專屬編隊護航的護航驅逐艦,比英國海軍使用的輕型護衛艦要大一些,排水量在1500噸左右,與英國“狩獵”級較為相似,后者在1938年后開始建造,第一批建造數量達20艘,旨在為運輸船隊護航,噸位1340噸,艦長85米,編制人員近150人。由于噸位的限制,“狩獵”級的火力并不強,無法正面對抗意大利艦隊,但在護航上的能力讓美國海軍印象深刻。1941年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決定為英國海軍建造護航驅逐艦。通過參考和改進“狩獵”級的設計,美國海軍擁有了第一種護航驅逐艦—“埃瓦茨”級,英國海軍將其命名為“海軍上將”級。1941年7月,美國批準為英國建造20艘護航驅逐艦,一個月后,羅斯??偨y又把數字提高到50艘。該艦滿載排水量1360噸,全長88.24米,全寬10.73米,吃水2.67米,航速21節左右,船員編制156人,主炮為單管3英寸炮3座,防空兵器為四聯1.1英寸防空炮1座,或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1座,單管20毫米厄斯孔機關炮9座。

后來,美國海軍對“埃瓦茨”級進行改進,建造了“巴克利”級和“拉德羅”級,滿載排水量增加到1700多噸,艦長93米,寬11米,航速23節,后續型號可達到24節,艦員編制186人。兩級艦與“埃瓦茨”級的區別較小,除前主炮、艦橋以及煙囪有些改動外,其余都很相似,主要艦載武器為76毫米主炮、三聯裝魚雷發射管、雙聯裝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以及深水炸彈投放裝置等?!鞍涂死奔墶坝⒏裉m”號是二戰盟軍的功勛艦,曾創造半個月內擊沉日軍6艘潛艇的戰績,成功粉碎日軍建立的前線巡邏線。作為美國海軍較為成功的一型護衛艦,“埃瓦茨”級在二戰末期被大量轉型使用,如改為快速運輸艦和雷達前哨艦。

二戰中,日本海軍也建造了許多性能先進的護航驅逐艦,如“松”級和“橘”級驅逐艦。雖然二者被稱為驅逐艦,但整體性能屬于護衛艦行列,排水量1260~1350噸,艦長100米,主要武器裝備為八九式127毫米半自動高炮、九二式610毫米四聯裝魚雷發射裝置、深水炸彈以及機槍若干挺。與同時期的護航驅逐艦相同,“松”級和“橘”級的電子設備也以搜索雷達、聲吶為主,具備護航和反潛攻擊的能力,但無法參與大編隊對抗。此外,法國“布干維爾”級護衛艦的噸位也較大,排水量達1970噸,艦長103米,寬12米,武器裝備為3門1927年式138毫米火炮、4門37毫米高射炮、6挺機槍以及50枚水雷等。

“利安德”級滿載排水量接近3000噸,航速28節

二戰后護衛艦趨于導彈化

從一戰到二戰末期,各國海軍逐漸找到了護衛艦的定位,排水量在1000~2000噸不等,主要任務為護航和反潛,武器裝備為76~127毫米主炮或者高平兩用炮,數量在2~3門不等,前后甲板和兩舷配置了一定數量的機槍用于防空,同時能攜帶深水炸彈進行反潛攻擊,作戰任務明確,便于大量建造,這些特征為戰后護衛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作為老牌海軍強國,皇家海軍對護衛艦的發展非常重視。二戰結束后,英國將國內的各種輕型護衛艦、反潛護衛艦進行整合,將二戰時期建造的護航驅逐艦一并劃為護衛艦,并提出了新的護衛艦編號,統一使用英文字母F打頭,于是我們現在看到英國或北約護衛艦舷號為F+編號。同時,皇家海軍提出建造新一級艦來取代二戰時期破舊不堪、性能單一的護衛艦群,這就是12型護衛艦。該級艦噸位更大,因此在艦隊中的地位、執行的任務就有所不同,多用途性更強,是二戰后護衛艦發展的經典之作。

12型護衛艦根據反潛作戰的定位進行建造,進一步奠定了現在護衛艦作為反潛戰主戰平臺的地位。2560噸的滿載排水量使得12型能夠搭載更多的武器裝備,武器系統以反潛為主,有雙聯裝MK6型45倍徑艦炮、雙聯裝MK2型高炮、533毫米魚雷發射管、MK-10反潛深彈發射器。該型艦的艦載電子設備提升較大,如293Q低空、對海搜索雷達,測距儀與跟蹤雷達聯合使用,攻潛聲吶偵搜能力較強。值得關注的是,12型護衛艦的航速達到28節以上,這一突破是基于盟軍在大西洋戰場與德軍潛艇長期角逐的影響,當時德軍潛艇部隊精銳航速都能達到22節以上,如此高的潛航速度能占據有利攻擊陣位,甩開護航艦只的跟蹤。

為盡可能在同一平臺上實現多任務化,英國皇家海軍在1963年接收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護衛艦,即“利安德”級。其設計藍本基于12型護衛艦,由此護衛艦從以單一的反潛、護航為主的任務模式進入多用途化發展道路?!袄驳隆奔墲M載排水量接近3000噸,航速28節,兩臺蒸汽輪機雙軸驅動、25000馬力,航速12節時續航能力為4500海里,艦載武器不僅配備了114毫米主炮、40毫米或20毫米高炮,更有維斯特蘭“黃蜂”直升機或者“山貓”直升機,還安裝了“海狼”防空導彈和“飛魚”反艦導彈(后續批次);艦載電子設備更加完善,擁有965遠程對空搜索雷達、993對海搜索雷達、MK-5炮瞄系統、主/被動聲吶等等,還有一整套668型電子對抗系統、干擾彈發射裝置、反魚雷誘餌等硬軟兼顧的電子戰設備,將護衛艦的整體性能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1960~1970年代,護衛艦開始承擔更多艦隊護航與攻擊任務,進而衍生出專用的防空型護衛艦,如英國的81型防空護衛艦,可搭載體積巨大的對空搜索雷達和反艦導彈,是最早一批使用燃氣輪機動力系統的護衛艦。

護衛艦的建造雖然比驅逐艦便宜,但隨著冷戰氛圍的進一步漫延,各海軍強國開始追求護衛艦的多用途性能,除了英國的“利安德”級外,美國海軍在“布朗斯坦”級護衛艦基礎上發展出更先進的“諾克斯”級護衛艦,該級艦1965年開始建造,4年后服役,共建造近50艘,滿載排水量達3800噸,航速27節,22節時續航能力為4000海里,艦員編制288人,艦載武器實現導彈化,配備有攻潛的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標準”防空導彈、雙聯裝MK-32魚雷發射管,實現了對空、對海以及對潛攻擊的導彈化,直升機成為這一時期護衛艦的標準裝備。

蘇聯海軍的第一代護衛艦42型仍然是火炮護衛艦

蘇聯第一艘50型護衛艦,命名為“里加”級

蘇聯紅海軍護衛艦乃后起之秀

蘇聯海軍雖然曾紅極一時,但二戰時期蘇聯的小型護航驅逐艦幾乎沒有赫赫的戰功,即便在二戰后蘇聯海軍對護衛艦的發展也并不積極。蘇聯海軍的第一代護衛艦42型以火炮為主戰武器,配備有4座單管100毫米艦炮、2座雙37毫米艦炮、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深水炸彈等,同時也裝備了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主動聲吶等,近身作戰能力較強,但綜合作戰能力不盡如人意。42型護衛艦并沒有大規模建造,主要原因在于蘇聯軍方認為排水量1000多噸的護衛艦跟不上遠洋作戰的節奏,火力無法與驅逐艦、巡洋艦相提并論,而在近海防御作戰中,護衛艦又不及高速魚雷艇。因此,蘇聯的護衛艦沒有歐洲以及美國發展得快。

在蘇聯海軍認識到護衛艦與西方存在差距后,開始提出建造新型護衛艦。1951年巴黎公社社員造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50型護衛艦,命名為“里加”級,滿載排水量1200噸,蒸汽輪機動力,最大航速接近30節,14節航速時續航能力為2000海里,武器配置方面仍然以火炮為主,3座單管100毫米高平兩用艦炮,配有火控系統,射程22公里,2座雙聯37毫米艦炮負責對空防御,還有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反潛火箭等??傮w上看,“里加”級定位為近海防御的護衛艦,對艦打擊以火炮為主,反潛性能一般,主要體現在聲吶的探測距離不遠、艦艇噸位的限制導致了魚雷數量不足,但在近海防御作戰任務中,“里加”級的火力應該說是足夠了,火力比一般的高速魚雷艇更強。蘇聯海軍共裝備了近70艘“里加”級,與改進型“別佳”級共同擔當近海防御的主力。

1969年,蘇聯建造第一種現代化的導彈護衛艦—“克里瓦克”級護衛艦。2011年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宣布為俄羅斯海軍建造“克里瓦克”級IV型護衛艦,這批艦來自俄羅斯國防部2011年的訂單,幾乎橫跨了半個世紀,是蘇俄時期最重要的一型護衛艦。當年,“克里瓦克”級I型在加里寧格勒、列寧格勒和刻赤同時開工建造,建造周期持續到1981年;Ⅱ型艦在加里寧格勒造船廠建造,于1980年代完工;Ⅲ型艦一直建到蘇聯解體?!翱死锿呖恕奔壴谔K聯海軍中的定位是大型反潛艦,滿載排水量3650噸,航速高達32節,20節時續航力達到4600海里,30節時為1600海里,整體性能達到西方同一時期大型導彈護衛艦的級別,具備遠洋反潛與護航能力?!翱死锿呖恕奔壸鳛榉礉撟o衛艦,最大的特征是安裝在艦首的四聯組SS-N-14“石英”反潛導彈,射程55公里,可攜帶核彈頭,具有非常典型的蘇聯紅海軍風格。最新型號的“克里瓦克”級IV型護衛艦已經換裝更加先進的導彈系統,如一套“施基利”中程防空系統、“俱樂部”-N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系統、兩套“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防御系統以及兩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武備更加強大。

“克里瓦克”級I型護衛艦

結 語

縱觀護衛艦家族的發展史,這一艦種從早期的近海防御發展成護航主力?,F代護衛艦相較于二戰以及二戰后的護衛艦發生很大變化,首先在于排水量更大,如荷蘭的“德澤文·普羅文森”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超過6000噸,比一些國家的驅逐艦還要大;其次是艦載武器、電子設備更加先進,火力更強,防空、反潛、反艦樣樣都行,甚至可以作為指揮艦使用,綜合作戰能力超過某些型號的驅逐艦;最后是現代護衛艦的作戰任務發生重大變化,不再局限于近海防御,大型導彈護衛艦能夠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在艦隊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責任編輯:葛 妍

猜你喜歡
排水量反潛航速
提升全回轉港作拖輪航速的有效途徑
反潛戰:追擊沉默的對手
水下拖曳航行器水動力和拖纜姿態仿真分析
板土交界處裂隙發育與化學注漿時間對一維電滲固結的影響
VB編程在管線排水量計算中的應用
直升機反潛搜索博弈模型研究
低速水面目標航速精度分析及精確解算
有人機/無人機協同反潛作戰探析
基于多智能體的編隊反潛作戰仿真研究
基于CFD的波浪滑翔機航速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