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州銅鏡

2015-01-06 09:19
西江月 2015年12期
關鍵詞:賀州西漢銅鏡

● 彭 眾

賀州銅鏡

● 彭 眾

西漢七乳禽獸紋銅鏡(出土于賀州市鋪門鎮河東村)

我國的銅鏡,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相當發展,但僅限于統治階級使用。秦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封建帝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銅鏡使用的人群擴大到一般的封建地主階級等有錢人家,西漢開始大量流行。

賀州在西漢早期屬南越國,直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正式歸漢。賀州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銅鏡,是西漢中期銅鏡。賀州市銅鏡在全部文物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不到千分之一。墓葬銅鏡出土率也非常低,不足百分之十。因為銅鏡數量少,又非常精美,所以顯得特別珍貴。

一、西漢七乳禽獸紋銅鏡。此鏡內區有四短橫按星形排列,外區有由凸線條構成的禽圖案和半月形圖案。兩組不同的半月形圖案由乳釘間隔,六小禽共構成大三組對峙圖案環形排列,另一展翅大母禽位于環帶圖案接近閉合處,這樣,一母六子七乳釘組成了閉合的環帶圖案。鏡沿內區紋有一周櫛齒紋組成閉合環帶圖案,鏡沿外區由連續的水波紋組成閉合環帶圖案,鏡沿平直。

南朝梁簡文帝《望月》詩中詠道:“流輝入畫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鏡,影類九秋霜?!闭f的正是這類七乳鏡。此鏡之紋較為特別,沒有其他的西漢鏡深厚的紋飾感,紋飾顯得淺而柔弱。從鑄造工藝上看,此鏡和大部分西漢鏡有明顯差別,特別是在湖南以北,這樣的鏡子是非常少見的。因此,一般認為,此鏡是賀州或賀州稍遠的偏遠地區鑄造的,反映了當時處于偏遠的賀州生產工藝的鑄造水平,有較高的價值。

二、西漢晚期昭明鏡。此鏡半球鈕,圓鈕座,內區由簡化的枝葉紋、連弧紋組成,外區為環狀銘文帶,最外區是環云氣紋帶,鏡沿平直。

昭明鏡是漢宣帝至王莽前非常流行的一種漢鏡。初始時,銘文為“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然雍塞而不泄”,銘文內容為自夸鏡子漂亮。此昭明鏡的個別字,難以辨認,“泄”字也少了三點水,顯得相當草率。西漢銅鏡越到后來,缺字少劃的情況越是普遍,書寫也很隨意。此鏡出土于西漢晚期墓葬,葬式很講究,墓中人應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將士。此昭明鏡,無論從器物特征還是墓葬情況判斷,都為西漢晚期鏡,在一定意義上可作為斷代的參考器物。

三、東漢禽獸規矩紋鏡。此鏡圓鈕,四葉紋鈕座,鈕座外一大方框,方框外有八乳釘,TLV(用像T、L、V字母形狀的紋飾)分成四方八區。最外區有云氣紋帶。鏡沿由內往外各有一鋸齒紋帶和水波紋帶,鏡沿斜面。

這種規矩紋,反映了中國人的宇宙模式,中間方格表示大地,鏡子外形是圓的表示天,即天圓地方。鏡子周圍是天云氣紋,表示天上的云氣。所以,現在很多學者認為,這種鏡子的紋樣是代表了天地的框架,象征宇宙的圖案。

TLV流行于西漢晚期,是王莽及其以后的東漢早期特別流行的一種鏡子。此鏡器形符合東漢特征,是東漢早期的一面銅鏡。

此鏡紋飾模糊,主要是因為同一鏡模經過大量生產后的結果,也反映了當時銅鏡生產已進入了規?;?、商品化大生產的階段。

四、東漢龍虎對峙銅鏡。此鏡出土于賀州的三國墓,半球鈕,圓鈕座。內區用線條構圖,有一龍一虎繞鈕對稱分布,龍虎之首呈相對峙狀,外區是云氣紋帶。鏡沿內為鋸齒紋帶,鏡沿外為連續水波紋帶,鏡沿斜面。

東漢中期始流行神獸鏡。此鏡紋飾清晰,簡練的線條把龍虎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表現出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也是我國銅鏡鑄造技術處于高潮時期的典型作品。

東漢末年農民起義和三國戰亂,社會經濟嚴重倒退,青銅鏡鑄造工藝水平一落千丈,處于歷史低谷。當時經濟狀況最好的魏國,銅鏡鑄造水平差。此時,吳國的財政經濟較其他二國最為困難。賀州當時屬吳國,能在此時鑄造出和使用如此精美的銅鏡,難度極大。

由于銅鏡屬于耐用品,可以幾代人相傳下來使用,東漢銅鏡傳到三國是很正常的,所以,此銅鏡雖然出現在三國墓葬中,但我們認為生產年代仍是東漢。

五、東漢青蓋龍虎銅鏡。此鏡半球鈕,圓鈕座,鈕座外圍有七組“一二一川”組成的環帶圖案。內區有線條浮雕兩龍兩虎,龍虎呈對峙狀。外區為環狀銘文帶,上書:“青蓋作鏡真太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浮游名山采芝草,長保二親國之?!?,次外區有環形云氣紋帶。鏡沿內為鋸齒紋帶,鏡沿外為連續水波紋帶,鏡沿平直稍斜。

銘文提及的“青蓋”,是東漢一鑄鏡名家,幾乎全國各地都有他鑄的銅鏡?!扒嗌w作鏡真太巧”,是說他鑄的鏡子鑄得好,有廣告的作用?!吧嫌邢扇瞬恢?,渴飲玉泉饑食棗,浮游名山采芝草,長保二親國之?!?,表達漢代人當時都希望長生不死,想成為神仙。要想升仙,必須身體比較輕,所以渴了以后喝山上的玉泉,饑了以后吃幾個棗。吃得少,身體就輕了,成仙后就可以浮游名山長生不老了。

六、唐中期團花銅鏡。此鏡圓鈕,圓鈕座,鈕座周有六花瓣,區內廣畫面式四團簇花分布,鏡沿窄,葵花形。廣畫面銅鏡在唐盛時期特別流行,葵花形鏡也是唐鏡的主要器形之一。

七、唐代海獸葡萄鏡。此鏡圓形,獸形鈕,內區飾四只海獸在攀援葡萄枝,葡萄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不管從哪個方向看,海獸都是昂首扭身,兩只小眼睛對視著觀察者,特別生動有趣。外區葡萄枝蔓掛著果實,八鸞鳥在枝蔓中相間排列,組成環狀帶圖案。

歷史上,宋人稱此種鏡子為海馬葡萄鏡。近現代,也有日本學者把這種鏡子叫做“多謎之鏡”,即有很多謎沒解開。比如,鏡子為什么叫海獸、海馬,獸與葡萄為什么組合在一起等。有的日本學者還為這種鏡起了個非常好的名稱,叫做“連接歐亞文明之鏡”,因為它是把中國的傳統圖紋,即從漢代以來的吉祥瑞獸,與西方傳進來的葡萄結合到一塊。的確,唐代海獸葡萄鏡的產生,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頻繁。

海獸葡萄鏡銀白色的較多,但此鏡無論鏡面還是鏡背,都是黑漆色。這種鏡子出現于唐初,武則天時期最為盛行,一直延續到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從工藝上看,此鏡鑄造年代當為唐中期偏晚。

八、宋代銅鏡。此鏡器型有所變化,質量明顯下降。一般來說,北宋時纏枝花草鏡弱枝細葉,意匠纖巧,柔美自然;南宋鏡紋趨向模糊。重實用而不重花紋,是宋鏡的特點。

宋鏡在器型上,除承唐鏡外,還出現帶柄鏡、亞形鏡等多種多樣的鏡形。鏡形多樣,也是宋鏡的特點。

九、明清銅鏡。明代二銅鏡,皆凸弦紋,素面,偏平的圓鈕或半圓鈕,圓鈕鏡鈕上有“薛懷泉造”鈐記。兩鏡體較宋鏡厚實,黃銅色。一窄沿,一寬沿。

宋以后,錫貴重,銅一般不再含錫或只含少量錫,用鋅鉛代替,故銅色呈現黃色。明代精銅鑄器有所成就,但成熟的黃銅配制技術產生在明末,因此,一般來說,明銅黃中泛白,清銅黃中泛黃。明銅冶煉技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這對區別明清銅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研究在賀州出土的銅鏡,也是在研究古賀州各個時期社會意識形態,對全面理清古賀州社會面貌有相當大的作用。

(選自《賀州文史》第四輯)

責任編輯:傅燕蘭

猜你喜歡
賀州西漢銅鏡
賀州學院設計學院李鴻光作品選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西漢
玩轉古銅鏡收藏
淺析隔斷門
淺析隔斷門
銅鏡
我的家鄉最美之賀州
古代的銅鏡
路溫舒編蒲抄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