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顏治國:一場艱辛的征程

2015-01-17 15:00
財經文摘 2015年7期
關鍵詞:參政政治家部長

“我不會成為最年輕的總統,但一定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總統?!?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02/qkimagescjwzcjwz201507cjwz20150734-1-l.jpg"/>

2015年6月,時隔8年,再一次宣布參選美國總統后,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前美國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首次正式的競選集會上對她的眾多支持者說。

也許,作為“民主標桿”的美國在選出首位非洲裔總統后,是時候選出一位女總統了,隨著美國社會進程的步伐加快,也是時候敲碎女政治家發展的“玻璃天花板”了——畢竟,在歐洲,英國早已選出被稱為“鐵娘子”的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德國也在2005年選出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默克爾,且現在默克爾已經連續兩次成功連任……甚至在民主依舊處于發展階段的亞洲,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都選出過女性最高領導人。

“這是近百年來全球女性追求平等解放的女性主義運動的結果?!鼻迦A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兵如是說。

對此,聯合國婦女署也持同樣的觀點。在對全球女性參與政治生活的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后,它們發現,女性在政府和議會中的人數確實在持續提升。不過,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盡管女性政治家的崛起標志著男女平等的狀況有所改變,但這個進步是階段性、局限性的。

雄起的主婦們

很難想象,一向以開放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的美國,在建國數百年來竟然未能選出一位女性總統。在德國、英國、韓國、冰島甚至菲律賓、巴西都能接受女人領導的當下,為何美國人一直以來無法接受一個女人執政?

也許即將到來的2016年會改變美國的這一“窘境”。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下,盡管美國未能選出一位女性總統,但是眾議院卻出現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議長洛佩西,再加上前國務卿賴斯、希拉里,美國政治中的“女權時代”早已顯現。

同時,據資料顯示,2015年參加美國各州州議員競選的女候選人也超過了歷史記錄,達到2431人。選民投票也顯示美國女性的投票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投票率。在36個州的州長選舉中,也有10個州出現了女候選人。

新澤西羅格斯大學美國婦女與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沃爾什說:“這些女候選人一定會帶來猛烈風暴。在她們說話之前,你就清楚地知道她們不是那些談論標準話題的國會議員……”

所以,在男性一統天下的政治領域,既然出了第一位眾議院議長,為什么不可以有女總統?

“不要忘了女士們?!?/h3>

1776年,當美國的男性社會精英們在努力爭取國家獨立時,著名的女性精英代表約翰·亞當斯的妻子阿比蓋爾就提醒她的丈夫,不要忘記為女性爭取權利,但顯然當時男性精英們更希望女性的角色是家庭主婦。

隨著女權運動在世界上的興起,各個國家掀起了一陣陣爭取婦女權利的運動。1893年,新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女性選舉權的國家,此后,1920年美國憲法第19次修正案批準全國范圍內婦女擁有選舉權,1928年,英國婦女也有了平等的選舉權。澳大利亞、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典等國家的女性也先后在20世紀初獲得選舉權。

現在,除了少數穆斯林國家之外,世界各地的婦女幾乎都已經享受到了選舉權,不僅如此,她們還直接參與到政治中,以女政治家的身份在這個男權的社會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2015女性參政地圖

不可否認,當下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登上世界政治舞臺,成為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

據聯合國統計,在2014年,全球共有19位女性擔任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其中歐洲9位,美洲6位,非洲和亞洲分別2位,這其中有很多是大家熟悉的面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韓國總統樸槿惠、巴西總統羅塞夫。不過阿拉伯與太平洋地區女性領導人為零。

盡管整體趨勢表明女性從政的比例遠不及男性,但擔任部長的女性卻不在少數,其中阿拉伯國家、亞洲、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女性部長人數創下新高。其中,太平洋地區女性部長比例為13%,排名第四;其次是亞洲,為10.6%;阿拉伯國家的女部長比例則為9.5%。全球范圍來看,只有匈牙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8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女性部長。

聯合國各國議會聯盟發言人潘迪亞說:“從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全球女性政府部長的人數從670人增加到715人,與2005年我們開始進行這項統計時相比,女性部長的比例增長了3.5%?!?/p>

當然,女部長們的職位可能是其硬傷,她們仍然以傳統的社會事務,如教育、婦女和家庭事務等“軟性”事務為主。那些“硬性事務”如國防、環境和外交事務等領域的女性部長并不常見,且根據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內女性掌管財政、預算、內務等事務的部長人數還呈現下滑趨勢。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女性參與到議會中的情況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里,全球女性議員在各國議會中所占比例從11.3%增加到22.1%,其中有48個國家達到30%以上,挪威和瑞典的內閣女性比例甚至已高達40%,芬蘭在2006年還一度成為歐洲第一個同時由女性擔任總統和總理的國家(女總統哈洛寧和女總理耶騰邁基),內閣中女性成員占了一半。

仍是男人的世界

雖然在聯合國的報告中顯示,女性參政的人數在不斷增長,可是女性領導人和女性議員的人數增長緩慢,與男女高層政治地位平等的目標相去甚遠。

以美國為例,到目前為止美國參議院里100個席位只有17名女性,50個州長只有6個女性,全國100個最大的城市只有4個市長是女性。

美國學者詹妮弗·勞力斯和理查德·??怂乖凇赌行越y治》報告中分析,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社會的性別偏見對女性的深刻影響。即使是女政治家,是社會里能出人頭地的所謂的女強人,也受制于這些偏見。

兩位學指出,首先,較之男政治家,女政治家更容易把競選的環境看得惡劣,競爭性太強,對女性不利。這樣的概念導致很多女政治家覺得自己不合格,不夠具有競爭力,也沒有那么強烈的對自己的信心。

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即使出了女性最高領導人,她們大部分是出于“家族繼承”,這些女性的政治地位大都從屬于男權獲得的政治地位。

如,世界首位女總理斯里蘭卡的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總理的丈夫是斯里蘭卡自由黨領導人所羅門·班達拉奈克,菲律賓首位女總統科拉松·阿基諾的丈夫是菲律賓反對黨領袖貝尼尼奧·阿基諾,印尼的首位女總統梅加瓦蒂是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的長女,泰國首位女總理英拉·西納瓦是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妹妹,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的父親是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這種繼承父兄或丈夫的從政模式在亞洲地區最為典型。

沒有家族繼承,僅憑個人在政壇多年的奮斗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對男性而言難如登天,對女性而言更是如此。

也許會有人說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新西蘭“鐵娘子”珍妮·希普利總理是靠個人奮斗才達到政壇的頂端,但這畢竟是少數。

“女性參政是婦女解放的必要條件,只有婦女能夠自由參政,她們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全面解放?!痹凇都彝?、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如此看待女性參政。顯然,現下代表女性參政的女政治家遠遠不夠。女性爭取平等和參政的路依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iona根據《經濟學人》《大西洋月刊》、聯合國《2015女性參政地圖》報告等綜合編譯。

猜你喜歡
參政政治家部長
“政治家辦報”概念的百年演化與話語創新
顏回之樂
部長通道:從“躲”到“等”新氣象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
紹興后期高宗對中樞體制的調整——以湯思退再次“兼權”參政為中心的考察
周公作禮
挽衣留諫
絲綢之路旅游部長
為誰參政?
——參政婦女的社會性別意識分析
政治家與鞋 ——艾馬德(約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