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淚水

2015-01-17 12:14朱小軍
東風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箱包江城建軍

朱小軍

建軍佇立在母親的靈堂前,隨著沉痛哀樂響起,身旁的妻兒已是泣不成聲。但一臉肅容的他沒有流淚。建軍打小就不愛哭。到醫院打針吃藥,他從不哭鬧,醫生總拿他作同齡孩子的榜樣。不滿十六歲的他下鄉在農村,犁地時不小心被釘耙碾得鮮血直流,他也沒哭鼻子。后來建軍被招到地處鄂西北山區的東風汽車公司當工人,建軍在那里奮斗打拼的幾十年間,不要說旁人,就連他的妻子,也極少見到他的淚水?,F在建軍剛退休不久,落葉歸根的他回到江城,回到了久病臥床的母親身邊。卻不料沒享受到幾天的天倫之樂,母親就撒手而去。此刻建軍面對仍掛著微笑卻再不會醒來的慈母,他不是沒有眼淚,他的眼淚都流到心里頭了。

建軍在母親身邊生活的時間其實非常有限,打記事時算起,到他離開江城去下鄉,也就十來年光景。而這十來年時間,在建軍的記憶里,實在是饑餓多于飽餐。母親在建軍心目中則是唯一能讓他有東西吃的人。在他不到五歲的時候,父親就被戴上“右派”帽子,送到農場勞動改造去了。接著又是“三年自然災害”,背著沉重政治包袱的母親,又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畢業于“國立師范”的母親,在市里一所名牌中學任教。建軍在襁褓之時,是聽著母親用英文哼唱的”搖籃曲”長大的。只是母親歌唱得再好,卻不能用來填飽家人的肚子。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將家中的藏書一捆一捆地賣掉,再買回一筐筐紅薯、蘿卜來充饑。待到把書柜賣得變成了“碗柜”,母親又開始賣自己身上的首飾,賣家中的銅器、鐵器……而家里那點底子哪里經得起“可持續”地賣下去?于是在變賣家當的同時,母親還盡量從自己碗里省出些雜糧面湯糊糊到建軍碗里,在那困難時期,和同齡孩子相比,建軍算是多吃了幾口“瓜菜代”,使得正待發育的身體多少得到些點營養補充。 建軍的“貪吃”也曾鑄成大錯。那時母親執教的學校離家較遠,她每天做早餐時,都將午餐一并做出來,這樣可節省時間,待她中午回家只須加熱即可。而所謂“午餐”,只是一人一碗蒸雜糧面糊糊而已。有一天中午,剛上完體育課回家的建軍,饑腸難忍,不等母親回家熱飯,幾口就吞下自己的那碗冷糊糊。仍感饑餓的他,瞄上了母親的那碗糊糊,先是小口舔,后來沒忍住,索性就大口吞沒了母親的午餐。待母親回家時,回過神來的建軍嚇得不知所措,緊貼在墻邊上等著“挨打”。然而母親沒有半點責怪建軍,一邊安慰著他,一邊切了塊生蘿卜,沖了碗醬油湯,草草“午餐”后,就又去學校教課了。結果長期營養不良的母親,,那天下午竟是暈倒在學校的課堂上了 。這件事令建軍懊悔不已,對母親的愧疚之情也深深地銘刻在了他的心中。生活如此艱難,母親卻從不肯輕易去求人,也絕不在人前示弱。盡管家里家外“壓力山大”,但母親的舉手投足,從來不失禮,不失態,她柔美的歌聲始終在家里的棟樑間環繞不絕。在母親的影響下,建軍懂得了要用陽光心態去面對風雨現實的道理。以致在往后的工作生涯中,無論遇到什么挫折痛苦,他從不掉眼淚,總能積極地去擔當。母親對建軍學習上的督促也從未停止過。即便是在那“紅海洋”的年代,長期做畢業班班主任、“桃李滿江城”的母親,仍堅持給建軍補習文化課。她堅信“知識就是力量”,堅信她的兒子一定會有上大學的機會。

建軍后來還真是上了“大學”,不過是在十多年之后了。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建軍通過成人高考才實現了母親的期待,圓了自己的“大學”夢。但在當年,由于受父親問題的株連,不滿十六歲的建軍連高中都沒機會讀,就匆匆地被攆到“廣闊天地練紅心”去了。建軍永遠都忘不了臨別江城時,那個寒風凜冽的初春早晨,母親趕到火車站來送他??吹絻鹤颖粌龅每s手縮腳的樣子,她將自己唯一的一件毛線外套脫下來,加穿到建軍身上。想到衣著單薄的母親還要頂著料峭的寒風去講臺教課,建軍執意要將外套還給母親,無語的母親按住了建軍欲去脫衣的雙手,同時把他緊緊地摟在懷里。這時,建軍第一次看見了母親的雙眼中噙著的淚花……

參加工作后的建軍,始終是低調做人,勤奮做事,很快就得到單位領導的重視和信任。特別是“三中全會”以后,父親重新恢復了工作。沒有了政治上后顧之憂的建軍,更是將所擔當的事業做得順風順水。只是他長期在遠離江城的外地工作,一門心思撲在工作崗位上忙碌操勞,再見到母親的時間就比較少了。起先還有探親假,成家以后就只能是利用節假日或出差的機會,回江城看看父母親。只要回到家里,建軍就會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向父母匯報自己的進步情況和“輝煌業績”,還將自己的獎狀、獎章,以及在公司媒體上發表的“小豆腐塊”文章拿出來向父母展示。而此時的母親,臉上會充滿幸福的微笑。但她絕不來插話,就坐在那里靜靜地關注著她的兒子,靜靜地聽……。待建軍講得累了,母親就會來收拾好滿桌子上建軍的“榮耀”,代之以滿桌子建軍喜歡吃的佳肴美味。年復一年過去,建軍眼見得母親從廚房到飯廳之間的行走,從健步如飛到安然慢步,再到步履蹣跚。終于有一天,建軍發現母親已無法端穩手中的菜盤,行走也變得踉踉蹌蹌起來。但只要建軍回來,還是能聽到母親愉快的歌聲,吃到母親親手燒的好菜。當建軍臨到快退休的時候,曾和父母有個約定,他承諾自己退休后,一定回家天天陪著他們。偏偏年歲不饒人,沒等到建軍兌現承諾,先是父親溘然病逝,接著母親又因病臥床。在母親病重時,建軍也曾回來探望。母親在建軍面前,依然是一臉慈祥的微笑,雖然她再也無法親自給兒子下廚了,但她會安排家中請來專門照顧她的阿姨做出建軍愛吃的飯菜來,并且將飯桌擺在她的病床邊上,她要看著建軍吃飯。在這個時候,建軍總是盡力將桌上的飯菜多吃一些,只有這樣,母親臉上的笑容才會保持得更久一些。母親病重時,恰逢建軍所在單位正在進行改革改制,牽涉到眾多人員的切身利益和思想穩定。作為單位“一把手”的他實在是走不開。只能靠請來的阿姨照料母親。在每天必通的電話里,母親囑咐最多的,就是要建軍千萬不要掛念家里,要以工作為重。建軍也確依母親所囑,在單位上認認真真地站好了“最后一班崗”,贏得了單位上上下下一致的贊譽,他也風風光光地辦完了自己的退休手續。建軍回到江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母親“匯報”了自己工作上新的“榮耀”,此時已無法起身的母親,仍不忘交代阿姨為建軍張羅飯菜。自知來日無多的她,將建軍的雙手緊緊攥著,靜靜地關注著她的兒子,靜靜地聽……從母親贊許的眼神、安詳的微笑中,建軍能感覺到母親對自己的滿意。在母親最后的時光里,因自己努力的表現能讓她多一些幸福感,這也讓建軍有一絲絲欣慰。

辦完母親的后事,建軍回到家中清理遺物。在熟悉而又冷清的房間里,建軍心中升騰起對母親無盡的懷念。這時阿姨遞給他一個紫色箱包,并告訴他,母親專門交代過,她走了以后,要將這個箱包交給建軍。阿姨還說,這個箱包是母親生前的愛物,在建軍不在身邊的日子里,她幾乎每天都要打開箱包,將里面的東西一件件擺弄,一邊興致勃勃地翻看,一邊還輕聲地哼著歌曲,這個時候,是老人家最高興的時候。建軍十分好奇地接過箱包,打開一看,立刻被震撼住了。箱包里裝滿了建軍一生經歷的“榮耀”:有他讀小學時當少先隊委的“兩道杠”臂章;在農村掙的“工分”記載本;有他“新長征突擊手”和“先進生產者”的獎狀;成人高考的錄取通知和畢業證書;有他在行業論壇上撰寫的獲獎論文,從工段長到工廠廠長的任職文件;還有他在報刊雜志上發表的通訊報道,詩歌、散文……。撫摸著這些早已被自己疏忽遺忘,卻被母親仔細珍藏了幾十年的的物件,建軍的心如同被什么東西揪住了一般。自己平生一點微不足道的作為,竟成了陪伴母親終身的慰藉。聯想到為了呵護自己的成長,母親所遭受過的坎坷磨難,面對當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冷酷現實,他禁不住曲身伏在浸滿著母愛印痕的紫色箱包上失聲痛哭,雙淚長流。

猜你喜歡
箱包江城建軍
慶祝建軍95周年
施江城 黔陽古城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江城
無論等多久
箱包面料圖案設計的新焦點探討
論箱包設計中的褶皺及其工藝表現
“感動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曉
箱包展廳照明設計
皮革的二次創意在箱包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