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研究

2015-01-20 03:40曹寅璐
金融經濟 2014年11期
關鍵詞:金融傳統

曹寅璐

隨著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以第三方支付、網絡小額貸款、網絡理財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貨幣職能、金融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余額寶、財付通的高調上線,引爆了國內金融市場,引起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由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正在迅速地被阿里與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所取代,互聯網金融的“來勢洶洶”,將會有利推動傳統金融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

目前,我國學界并未就互聯網金融達成一直概念,而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簡單加總,更不是傳統金融業務的簡單“上網”操作。謝平(2012)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依托網絡、移動通訊、云計算等新技術和移動支付、社交網絡、多對多交易等新模式,突破傳統金融概念和貨幣創造模式,提供低成本支付、結算、投資、融資等金融服務,并可能出現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稱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傮w而言,目前涉及到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經營與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領域,只是簡單將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對立起來,阻礙兩者的直接融合。 相反,互聯網金融既兼備了產品創新與市場反應、便捷的客戶體驗與大數據云技術的運用、低成本的運營和聚集散客戶優勢的特點。這便要求從事者懂得把握金融運作市場規律和風險防控意識,且深入到金融交易和金融產品的設計之中。它并不是站在傳統金融的對立面,而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與完善,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支持。

(二)互聯網金融特點

1、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Merton和Bodie兩人在《金融學》中提到:“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機構更加穩定”。其實質是指金融機構在隨外界環境的變化下,發揮的基本功能卻是趨于穩定?;ヂ摼W作為滿足人們對清算、資源分配、風險分散等金融功能的需要補充,是一種形式上創新并非對金融本質創新。

2、互聯網金融的參與程度高。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從業者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在所占用資源中處于壟斷地位,特別是金融文化籠罩于精英化與神秘化之中,外界尤其是普通民眾知之甚少。但互聯網具有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精神,使得大部分參與網絡金融的普通民眾能獲取透明度較高的信息,這才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部分信息不對稱。

同時,隨著移動客戶終端智能手機網絡的普及與操作系統的便捷越發促使普通民眾參與到網絡金融中,增加閑散資金的投入與流動,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表1 互聯網創新業務與特征

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創新特征

網絡銀行國有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以網銀為平臺,其網上金融產品涵蓋: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等,將網上支付與電商結合。

網絡理財P2P貸款服務平臺,日均交易電子渠道遠遠大于柜臺交易,成為主要交易渠道,其業務替代率還在快速增長。

網絡保險客戶可在線比較多家保險公司產品,保費透明、保障清晰、理賠輕松,使得傳統保險銷售退保率大大降低。

3、互聯網金融中間成本低,數據處理效率高??萍嫉倪M步使得客戶足不出戶便完成所需提供的金融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營業網點設施的投建與縮減臨柜人力成本,而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平臺的研發與維護、數據處理與產品創新上。

圖1 各種交易渠道單位成本比較(單位:元)

在大數據背景時代下,互聯網企業,透過對所獲取的數據分析,可將小額貸款利率做到20%以下,壞賬控制1%,遠低于我國現有400多家村鎮銀行貸款利率,其快捷便利靈活切中了中小微客戶的融資需求。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

當前,國內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蘇寧易購等,依靠龐大的交易平臺為網民提供了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等一系列金融服務與產品,在提升了客戶的忠誠度的同時也使得客戶的收益成線性提高。其次,互聯在完善自身現有業務的同時,也積極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價值體驗。

1、第三方支付平臺。當前我國網上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場規模龐大,從最初2004年72億元的規模擴大到2012年的14500億元規模,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為解決網絡消費信用擔保與結算提供了良好的支付平臺。特別是阿里的支付寶、騰訊的財付通等主流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網上支付市場上占有近六成的支付市場份額,遠遠領先于行業其他支付工具。

表3 第三方支付平臺類型

綜合型資源型創新型特色型行業型

支付寶、財付通上海銀聯電子支付、廣州銀聯網絡支付99bit快錢、易寶支付環訊支付、首信易支付網銀在線、匯付天下

2、信貸金融服務產品。得益于龐大的用戶群,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推出了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的余額寶。余額寶與支付寶的無縫對接,申購門檻降低至1元,并可隨時用于支付,快捷便利的特點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投資體驗。余額寶上線至今,用戶規模近300萬戶,平均每天購買金額達到5億元,資產規模更高達5565億元。在僅僅上線一年中,天弘基金已然成為我國目前金融市場上所發行的最大公募貨幣基金,其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中。正因為互聯網分銷有著巨大的潛力與資金聚集能力,因此南方、華夏、易方達等傳統基金公司紛紛與互聯網企業商談合作事宜。誠然,細細品味“余額寶”現象就能發現,互聯網巨頭企業在提供金融服務產品過程中扮演著“基金銷售渠道”的角色,而在基金運營的核心過程中依舊牢牢掌握在傳統線下基金公司手中,與其說是“創新”,不如更像是傳統基金公司將產品打包“上網”。路漫漫其修遠兮,基金業的變革還有更長的一段路要走,互聯網企業只是對傳統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新渠道構建起到激勵作用。

3、P2P、眾籌等借貸平臺。P2P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受益于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的龐大需求,從2007年首家拍拍貸成立,至2012年年末,我國P2P借貸平臺總計共有200家,借款余額超過100億的規模,年均交易量超過200億。雖然與傳統金融行業機構相比,線上貸款基數規模不大,但是年均增長速度卻呈現井噴式的發展。以國內最大宜信公司為例,開展線上業務以來累計借款規模已達到百億級別,特別是在獲得兩輪近億美金的投資后,其規模越發龐大。而溫州貸、中寶投資、人人貸、開心貸等后起之秀亦在奮發追趕,每年的線上業務成交量也成幾何倍數的增長。然而信貸行業的擴張式發展,借貸平臺的魚龍混雜出現了一股平臺經營者的攜款跑路潮。2014年6月國內P2P網貸平臺綜合利率持續下跌至1854%,環比5月下降106個基點。其次,互聯網的另外一個融資模式,也就是眾籌,國內的眾籌網站“點名時間”,自2012年起至2013年末的短短兩年時間里,共上線了7000多個項目,總籌集資金近1000萬元,未來發展空間極為廣闊。隨著監管的逐步到位、網貸投資人逐漸走向成熟、以及線上金融的純市場化演變,必然引導市場參與主體行為向更加健康的運營模式演變。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一)金融邊界問題的新思考

互聯網金融,其實質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運用進行模式上的創新,并產生一系列的變化。過去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金融邊界的界定是非常清晰明確,但目前隨著電商的崛起使得互聯網金融上涌現出泛金融、類金融等各種新的模式,將金融邊界的界定變得越發模糊。

其次,隨著移動支付平臺的推出,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可透過互聯網支付平臺進行融資,使其中間業務面臨著被蠶食的風險,傳統金融機構呈現出被邊緣化的趨勢,加速了金融脫媒,如支付寶、微信、財付通等已為使用者提供網絡購物、航空客票、基金申購、電信繳費、煤氣水電等各種繳費收付一系列的結算服務與轉賬匯款,甚至擴大到為整個產業鏈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據艾瑞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同比增長468%,整體市場持續高速增長,甚至已將觸角伸向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

放眼未來,隨著國內互聯網移動支付交易額的爆炸式擴張,業務比重變大,必將成為一只龐大的產業模式。

(二)貨幣職能的重新定義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傳統紙制貨幣與電子貨幣交融相存。電子貨幣的出現是滿足于電商企業用于收付需要,即是一種支付手段又是一種貨幣的表現形式,其發行機制為一般機構。其次,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得消費無國界,只要商家和消費者愿意接受,其使用者可透過網絡使用和獲得他國的貨幣。第三,特別是電子貨幣使用如DES加密算法的二進制數據,流通速度較快。

電子貨幣是一種無形的信用形式,計算的單位、交易的媒介、價值的儲藏不同于傳統紙幣。特別是在交易過程中,電子貨幣易于使用、交易速度快、易被分割的特點,使得計算單位更加虛擬化,其信譽性與接受性受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程度影響,而它更是一種超越時間購買力的儲藏。因此,電子貨幣的出現將會令貨幣得到重新的定義,其對貨幣制度、貨幣政策、貨幣的流通與管理、貨幣的需求與供給、貨幣宏觀調控等帶來一系列的變革與影響,并引發傳統貨幣理論的完善與創新。

(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博弈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打破了過去的商業模式,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在行業中主體的地位,在金融機構紛紛“上網”的同時,也使得互聯網企業持牌經營?;ヂ摼W金融的快速發展帶給傳統金融巨大沖擊,以余額寶為例,將客戶的小額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對傳統銀行業的活期存款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是現今所有在線理財產品的開戶、資金托管都依賴傳統金融機構,其實際情況便是這些金融產品多為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合作推出,僅僅為傳統金融產品依托互聯網渠道進行支付與轉賬。當前,國內大部分傳統金融業機構受互聯網所帶來的沖擊,但其自身所具有的資本、風險管理能力依然強大,互聯網金融依舊不能憑借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去取代傳統金融?;ヂ摼W只是在扮演著開拓傳統金融所未觸及“荒地”的角色,創新傳統金融中介與貨幣發行體系,通過社交平臺、P2P借貸、眾籌等形式構建新時代金融生態圈。

互聯網金融的“鯰魚效應”更是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面對威脅,開始自上而下改良的應對之策。目前,各家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始投入對信息化電子渠道的建設,以邁入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機構相較于互聯網企業具有對風險管理、安全支付、金融與交易理解更好的經驗,在短期內不會被超越,因此,只有雙方加強合作才能互利共贏。在細分市場上,互聯網金融為小微型企業提供P2P中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是金融市場最為有效的補充?;ヂ摼W的出現并不是改變金融行業的本質,它只是透過技術的革新將傳統金融行業臃腫的結構細化,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體系,專業化的投資服務,可見推動互聯網與金融兩者融合與發展,離不開互聯網金融的紐帶。

三、 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一)完善政策法規確保監管到位

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的持續升溫,尤其是大量金融與非金融機構的涌入,這就要求監管的職能部門運用互聯網思維打破過去傳統金融監管模式,秉承開放、包容、適應的態度,鼓勵和規范并重、培育和防險并舉,維護良好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公平,構建包括強化市場自律、司法干預和外部監管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安全網,維護互聯網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在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的短短兩年中,相關職能部門如: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基本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銀監會發布《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問題》等等一系列行規,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促進互聯網金融有序健康發展。

(二)提升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風險防范

風險是金融的本質,風險控制依舊是互聯網金融不變的主體,互聯網金融兼具互聯網與金融的雙重特性,對流動性、信用、聲譽、信息泄漏、技術安全等風險的產生、應對補救手段措施,這些都還是未知號。

中央財經大學黃震(2014)就曾指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一定要通過技術實現更好的風控。黃震稱,互聯網金融由于有了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定位等這些技術,可以更好的識別其風險,量化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和處置風險,預警風險;另外,通過互聯網技術流程設計,一旦出現風險就馬上進行處置,就像保險絲,流量大出現問題馬上電就斷了,互聯網的這種技術很容易出現,把資產就隔離了。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和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的同時一定要強化其金融風險控制管理能力。

(三)保障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

更多的互聯網巨頭不斷的熱炒“互聯網金融”概念,使得普通消費者在獲取互聯網金融帶來收益的同時也為其權益保護帶來新挑戰。首先,互聯網企業與生俱來自由習慣,導致違規亂象屢屢發生。如網易理財以10%收益率進行價格戰炒作,又如百度百發等產品將貨幣基金收益率抬高到8%以上,這些互聯網平臺依靠通過變相獎勵補貼抬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做法使得消費者有可能遭遇“龐氏騙局”,其涉嫌違反相關基金產品銷售管理辦法,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確保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次,在保護客戶賬戶資金安全,防范惡意計算機病毒與黑客侵害、客戶隱私和對消費者利益損害的行為中,相關部門存在著監控盲區,使得不法分子有利可趁,特別是在出現嚴重的交易糾紛與交易維權,目前相關制度跟規范無法充當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傘。最后,在我國金融消費者群體正出現年年遞增的趨勢的大背景時代下,透過媒體、網絡等傳播媒介強化金融消費者對權益保護的認識。為此,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制定適合當地的《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辦法(試行)》細則,能有效的保障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自由選擇權、金融服務權、財產安全權,提升消費者的風險與自我保護意識。同時積極完善和暢通金融消費者投訴渠道,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聯動機制,確?;ヂ摼W金融市場朝著公平合理的消費環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鏇不同契約下的B2B電子供應鏈協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2] 李尤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中的電子支付方式比較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06

[3] 薛智韻基于C2C的第三方協同支付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8

[4] 田丹論供應鏈環境下電子供應商關系管理模型[D]大連理工大學,2007

[5] 汪小亞關于我國第三方支付的SWOT分析[J]當代經濟,2009

[6] 潘意志阿里小貸模式的內涵、優勢及存在問題探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2

[8] 郭登輝,王毅成關于網絡聯保貸款方式的探究[A]金融與經濟,2010

[9] 侯宏海中國網上銀行創新途徑研究[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10] 彭傳金P2P小額信貸模式前景背后的思考[A]現代經濟信息,2012

[11] 王遠均網絡銀行管理體制及監督制度建設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4)

[12] 李映東,楊紹政對銀行業特殊性的新思考[J]經濟師,2005,(1)

[13] 陳然方因特網絡銀行新進展:現狀與趨勢[J]武漢金融,1999,(2)

[14] 苗繪我國電子-銀行發展策略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7,(7)

[15]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6] 徐靜關完善我國網絡銀行監管的思考[J]北方經濟,2006(3)

[17] 唐平,郭巍中國網絡金融發展中的問題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杜會科學版),2004,(2)

猜你喜歡
金融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亞歲送鞋的傳統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P2P金融解讀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