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豬種分類演變和國內黑豬發展回顧及展望

2015-01-25 15:50王愛國傅金鑾
豬業科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豬種黑豬養豬

張 鑫,張 婷,王愛國,傅金鑾

(1.濟寧市畜牧獸醫局,山東 濟寧 272100;2.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0193)

試論中國豬種分類演變和國內黑豬發展回顧及展望

張 鑫1,張 婷1,王愛國2,傅金鑾2

(1.濟寧市畜牧獸醫局,山東 濟寧 272100;2.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0193)

品種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相似外形并可穩定遺傳的一群動物或植物,特別是指經馴化有別于野生型的種群,或指經人工選擇發展并由人工控制繁殖以維持的種群[1]。豬的品種是在一定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下,經人工選擇形成的一個具有共同來源、相似并能穩定遺傳的外形和生產性能,并擁有一定數量的種群[2]?!吨袊笄葸z傳資源志·豬志》序言提到,畜禽品種是人類為了認識畜禽遺傳資源多樣性在物種內部劃分的一個畜牧學上的分類單位,該書指出對品種的劃分是相對的,往往是“類群之內還有類群”,遺傳資源包括了品種和非品種的類群[3]。筆者收集梳理了中國豬種分類演變的歷史,并嘗試對中國豬種產業發展做一些探討,供相關研究者商榷。

1??中國豬種的分類演變

我國勞動人民很早以前就己經注意到了豬種之間的差別,并依據豬的外形特點對豬進行分類,如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轉引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豬,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兗、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遼東者頭白,生豫州者喙短,生江南者耳小、謂之‘江豬’,生嶺南者白而極肥”[4]。

關于中國豬種的分類歷來說法不一,最早系統的對豬種進行分類,是到了近代1926年有學者提出依據豬毛色等形態來劃分豬種,將中國地方豬種劃分為黑、白、黑白花3種[5],1934年,李正誼所著《實用養豬學》指出這3種豬不僅各有其分布地區,而且來源也不同。隨后,1936年瓦格勒(Wilhelm Wanger )[6]根據豬的外形和解剖特點,將中國豬種劃分為華北和華南2大類型。20世紀中葉,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有關專家費利普(R.W. Phillips)[7]等根據中國學者提供的資料,將華南豬進一步劃分為榮昌豬區和廣州豬區[8]。常宗會[9]在1958年出版的《中國養豬法》一書中記載“中國豬種分類之材料,只是在解放之后,經過人民政府的積極號召同關懷,各地區的畜牧獸醫工作者,以及各大區的農業科學研究所,各大學的畜牧教授們,不斷調查分析和統計,陸續發表?!笨梢钥闯?,真正全面系統的開展對中國豬種進行分類工作是在建國以后。

20世紀50年代,張仲葛教授在華北型與華南型基礎上, 另分出一種介于2大類型之間的中間型,并稱之為華中型,將中國豬種分為3大類型[10]。由于對畜禽品種開展了調查和研究,對豬種特征和特性的了解逐步深入,196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專家們編寫《中國養豬學》時,又在張仲葛教授的基礎上按豬種起源、生產性能、體質外形、地理分布,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和飼養條件、農業生產和人類遷移等情況,進一步劃分成華北、華南、華中和高原4大類型。后來因華北、華中型豬數量多,外型和生產性能介于兩者之間的豬種很多,又另行劃分為華北型和華中過渡型。在華中型豬內又劃分出了西南亞型豬[11]。不久,又將西南亞型改為西南型。1976年,《中國豬種(一)》編寫組將過渡型改為江海型[12]。此外也有人主張我國豬種可統分為華北、華中、華南和高原四大類型[13]。

20世紀70年代,農業部組織全國有關農業院校、科研單位90余位專家開展了第1次全國性的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歷時9年,于1986年出版了《中國豬品種志》,收錄了我國48個地方豬品種資源,12個培育豬品種資源和6個引入豬品種資源,豬種分類基本采用《中國豬種》方法,對中國豬種按生產和體型外貌特征,結合來源、分布、飼養管理特點、地理氣候因素和生態特性的劃分方法,將中國地方豬種按區域分為華北型、華中型、華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大類型[14]。

2006年起,為摸清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現狀和30余年來所發生變化,農業部再次組織全國畜牧獸醫部門、技術推廣機構、科研院所及有關專家,啟動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歷時2年,基本摸清家底,掌握大量數據和資料。在此基礎上,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組織數百名專家,又歷時2年,于2011—2012年編纂完成并出版了《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該志書于2013年榮獲第3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吨袊笄葸z傳資源志·豬志》共收錄了76個地方豬品種,18個培育豬品種和6個引入豬品種,但該書未對中國地方豬種按類型分類[15]。

2??國內黑豬發展回顧和展望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但又由于國家對外貿易受限,我國尤其是黃淮海地區曾小批量引入巴克夏、中約克夏等國外速生豬種與本地豬種廣泛雜交。由于雜種豬生長快,受到群眾歡迎,部分地區留其作種豬繁殖,產生了各種類型的雜種豬。這就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老一輩豬育種專家育成新淮豬、北京黑豬、山西黑豬、新金豬等豬種打下了基礎。新淮豬、北京黑豬、山西黑豬、新金豬和一批未經過品種鑒定的雜交黑豬群成為20世紀80年代前國內養豬業的當家品種,它們可以被稱為國內黑豬產業的第1代黑豬。由于飼料原料等歷史原因,這一代黑豬生長速度雖然比原始地方黑豬有所提升,但瘦肉率不高,另外其在選育中也忽視了體型外貌、肉質風味等地方豬種的特色。

20世紀80—90年代,隨著國家對外交往加快,生豬改良興起,國外以大約克夏、長白、杜洛克為代表的瘦肉型豬,作為優良品種大批進入國內,成為國內當家豬種,由于第1代黑豬品種推廣工作的不力及其生產性能(如瘦肉率、屠宰率)等諸多方面不如國外瘦肉型豬,逐漸被市場淘汰,有的瀕臨絕跡。為了加強對畜禽遺傳資源的管理和保護,1996年1月4日,農業部批準成立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2007年4月,農業部成立了第1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2012年3月22日確定了第2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及各專業委員會人員組成名單。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共審定近年來育成的豬新品種13個,包括蘇太豬、大河烏豬、魯萊黑豬、豫南黑豬、松遼黑豬、蘇淮豬、湘村黑豬和蘇姜豬等8個黑色品種,以及南昌白豬、軍牧1號白豬、魯煙白豬、滇陸豬和晉汾白豬等5個白色品種。審定豬配套系11個,其中利用地方豬種的有7個,它們是冀合白豬配套系、滇撒豬配套系、魯豬1號配套系、渝榮豬配套系、天府肉豬配套系、龍寶1號豬配套系和川藏黑豬配套系,這批經審定的品種或配套系關注了肉品質的選育,在生長速度、屠宰率、胴體瘦肉率等方面也有了顯著提升,但個別品種瘦肉率仍然偏低,平均背膘厚偏厚。

2005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上升,廣大群眾對豬肉等食品的要求已由原來的“吃飽”、“吃瘦肉”轉變“吃健康”、“吃營養”、“吃口味”。順應這一形勢,利用我國地方豬種,或含有地方豬種血統的培育黑豬生產的豬肉在許多大、中城市出現[16]。不少企業利用“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推出“土豬X號”、“XX黑豬”等等黑豬及其產品——高價高檔豬肉。這一舉動大大促進了國內地方豬種的開發和利用,一些豬場飼養起了地方黑豬,但由于無序的跟風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這批黑豬生長周期較長,瘦肉率低,背膘厚的劣勢顯示出來。人們發現花大價錢買來的所謂高檔豬肉卻是現在已經不愿吃的油膩肥膘肉,吃一次嘗嘗新鮮懷懷舊還行,作為日常飯菜沒多少人愿意買賬。尤其今年以來在發現黑豬養殖前景后,國內養殖戶翻倍增長,然而養1頭黑豬的成本等于3頭瘦肉型豬的成本,加之零售價格昂貴,消費者是否買帳成了另一回事,于是,大批養豬戶的黑豬呈滯銷狀態[17]。發展至今,這些“高檔”黑豬叫好不叫座,很多生意慘淡。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能否培育出與大國地位相稱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豬種,是未來國內豬育種工作的方向之一。喻傳洲教授曾經疾呼:選育華系瘦肉型種豬刻不容緩[18]。研發多元化豬肉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吃健康”、“吃營養”、“吃口味”的需求,就必須利用地方豬種“肉質好、繁殖性能高、適用性強”等特性,采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利用地方品種與引入品種兩種資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或配套系。這批新品種或配套系應該既要傳承中國地方豬種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優良的品質,又具有適當的屠宰率、瘦肉率和親民的價格,即應該具有“肉多、質優、價廉”的特點,我國地方豬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任重道遠但前景光明。

[1] Palmer J, Holden M E,Ensminger.養豬學 [M]. 第7版.王愛國,譯.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7:29.

[2] 楊公社.豬生產學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4.

[3]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 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4.

[4]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86.

[5] 許心蕓.養豬法[M].商務印書館,1926:11:5.

[6] 瓦格勒.中國農書(下)[M].王建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02).665.

[7] 洛夫·費理普.中國之畜牧[M].湯逸人,譯.北京:中華書局,1948:93-95.

[8] 許振英.中國的畜牧[M].上海:上海永祥印書館,1950:25-27.

[9] 常宗會.中國養豬法[M].南京:畜牧獸醫圖書出版社,1957: 21-53.

[10] 張仲葛,黃惟一.祖國的畜牧與畜產資源[M].上海:上海永祥印書館,1953:132-134.

[11] 山西農學院,等. 養豬學:上[M]. 北京:農業出版社, 1961:63-65.

[12] 中國豬種編寫組.中國豬種(一)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1-3.

[13] 科學養豬問答編寫組.科學養豬問答[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7:245-246.

[14] 中國豬品種志編寫組. 中國豬品種志[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1.

[15] 王林云.國家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及工作[J].豬業科學,2007,24(12):86-87.

[16] 王林云.對中國地方豬遺傳資源的再認識[J].豬業科學,2012,29(10):120-122.

[17] 應晶.黑豬行業的內憂外患[J].中國商界,2015(2):56-57.

[18] 喻傳洲,王振華,魯建華,等.選育華系瘦肉型豬刻不容緩[J].養豬,2013(5):51-54.

2015-05-01)

2014年地方畜禽品種保護利用,濟牧字[2014]149號。

猜你喜歡
豬種黑豬養豬
可視化中國地方豬種地理分布圖
《中國地方豬種資源場種質資源圖譜》手冊2022 征集
冬季養豬防病四注意
河南精旺豬種改良有限公司
國外豬種大量引進導致本土豬種瀕臨滅絕的原因分析及應對建議(以玉山黑豬為例)
養豬
養豬謹防六大誤區
黑豬
小黑豬
小黑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