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5-01-25 08:46陳世英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年1期
關鍵詞:藝術類心理健康因子

陳世英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學工處,湖南 長沙410012)

1 研究目的

近年來,我國一些高校頻頻出現由心理問題引發的學生自殺事件,這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和重視。藝術類高職學生作為大學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1]。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學藝術的學生家境殷實、天性樂觀、自主意識強,相對而言就業壓力也沒有非藝術專業學生那樣大,應該鮮有問題。然而他們實際面臨的主要問題卻很少有人針對研究。為了切實做好藝術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筆者通過對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進一步分析和探討調查結果,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和對策。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此次調查的被試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2013級學生,共得到有效問卷1 069份。其中男生433人,占總人數的40.5%,女生636人,占總人數的59.5%。調查時間選取在2013年10月底-11月初,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學校生活,調查結果可真實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況。

2.2 工具

測試選用癥狀自評量表(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來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個因子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該量表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沒有(1分)~嚴重(5分),被試學生的總分和各因子分的得分值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

2.3 統計方法

本次測試是采用心海軟件學生心理檔案系統進行網上集體施測,運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在1 069名被試的測評結果中,最高分340分,最低分106分,呈現陽性癥狀(任一因子分≥2.5分)的學生為379人,占總人數的35.5%。以因子分達≥3分為中等嚴重程度,有188人,占總人數的17.6%。表明,有35.5%的藝術類高職學生存在各種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7.6%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因子項目檢出率最高為強迫、人際關系、敵對,其次為焦慮、抑郁。以總分大于300分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檢出12人,占1.1%。以單項3分以上計,出現的百分率較高的前十位SCL-90癥狀項目見表1。表明藝術類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外形打扮尤其看重,是他們最在意的一個方面。

表1 3分以上各因子的10個癥狀

3.2 藝術類高職學生與常模比較

從表2中可見,1 069名藝術類高職學生的SCL-90測試結果與全國成人常模比較,結果表明各因子的均分皆高于常模,且各因子與國內正常人青年組常模相比,具有顯著差異(T檢驗結果P 小于0.01),這說明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水平。

表2 藝術類高職學生與常模比較

3.3 男女生各因子比較

藝術高職院校女生在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怖等方面與男生有差異顯著(T檢驗結果P小于0.05,見表3),其余因子與男生沒有明顯差異(T檢驗結果P大于0.05)。通過后續的訪談了解到,很多女生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身材,多有節食的經歷,以致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女生之間由于學藝時間長短不一,專業和生活上攀比之風漸長,導致內心焦慮、恐懼,經常失眠,不敢面對現實。還有一些女生的時尚靚麗、活潑開朗的外在,與內心苦悶、目標茫然的心理表現很不一致。

表3 男女各因子比較

4 討論

4.1 結論

通過對1 069名被試的調查分析,在本研究的范圍內發現:第一,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17.6%,即有35.5%的學生存在著各種輕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7.6%的學生存在著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水平。第三,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焦慮、抑郁等癥狀,在這些癥狀中,女生的焦慮、抑郁癥狀顯著地高于男生。

4.2 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通過測評,發現這個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全國常模。主要表現在強迫、人際關系、敵對、焦慮、抑郁、偏執、恐怖等方面,且男女生比較,女生的心理問題出現概率高于男生。究其根本,藝術類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是內因與外因,生理和心理,家庭、學校和社會諸多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細數原因,一是宏觀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價值觀的多元化、生活節奏的加速化、頂禮膜拜的個性化,使得現在大學、大專學生普遍面臨學業、情感、就業、人際關系、環境適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普遍文化素質不高的藝術類高職學生而言更棘手,若應對處理方式不當,或長期壓抑得不到舒緩,他們就會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二是學校與家庭特殊因素的誘發。在藝術高職校園里,女生比例一般較大,缺少男生關注的優越感,容易攀比外在條件;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于單親家庭,他們存在孤獨、偏激、渴望愛等心理問題。三是藝術專業的行業特殊性影響。伴隨著高校擴招、生源質量滑坡,很大一部分外形和專業條件較差的學生,他們面對學業壓力和就業困惑,有更多的壓抑、自卑感,更易出現心理問題[3]。

4.3 藝術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中存在的問題

在藝術類高職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偏弱、個性張揚,對心理評估持有抵觸、懷疑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這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另外,SCL-90量表作為心理問題的篩查工具,要避免將“檢出率”等同于“發生率”,因為經過進一步的鑒定和測查,發現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一類學生會遠遠低于檢出率[4]。

4.4 對策

加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幫助勢在必行。在此,僅從學校及教育工作者角度提出一些對策。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在人的心理發展中,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對內外來信息的接受和抑制,以及心理水平的提高和降低,都是受到一定的環境所制約的。因此,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優化顯得尤為重要[5]。建議在教學空間、圖書館、藝研所等場所,加入與他們專業相關的圖文元素,設計藝術墻,讓他們感知到文化素養的提高與其生活品質、專業底蘊的提升息息相關。還可從學工管理的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參考社會教育機構的一些模式,設置各種心理教育活動室,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擁有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第二,重視心理健康輔導課的教學改革,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心理健康輔導課的授課方式,以多年授課經驗來談,體驗式教學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中應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理論知識的填充者。利用課堂,使學生能了解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學基本知識,能分辨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與心理障礙,做到自我診斷、自我治療,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這才能真正實現心理輔導課的目標。

第三,家庭與學校合力,關注其內心世界與情感訴求。家庭對小孩的教育具有早期性、親密性和長期性等特點,與學校相比,它的影響更大。因此,只靠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治標不治本。藝術高職院校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較多,單親家長要妥善處理好夫妻感情糾葛,盡力給小孩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小孩提供良好的親情支持。切不可只給經濟支持,而忽視對小孩的關愛和關心。學校與家庭形成合力,積極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訴求,才能真正為藝院學子的成才之路保駕護航。

第四,推進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建設,與心理咨詢室相互補充。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建設目標,是為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主體下移到系部一級,構建的一個更全面的藝術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平臺。其工作領域包括:思想交流、學業發展、生活適應、職業規劃、危機應對等。心理咨詢室的功能主要是解決已出現的心理危機狀況,且這種處理效果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效??梢哉f,成長輔導室以“預防”為主,心理咨詢室以“救急”為主。在藝術類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有誤解,這種誤解導致心理咨詢室的功能無法得到最大化利用。而建設成長輔導室,著力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兩者有機地相互補充,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藝術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

[1]方雙虎.對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科教文匯,2011(4):167-168.

[2]朱曉坤,李肖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159-160.

[3]李雪蓉,郭愛蓮.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4]邱開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2):444-446.

[5]姚秋霞.本科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6(5):20-23.

猜你喜歡
藝術類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數上的非線性ξ-Jordan*-三重可導映射
少先隊文學藝術類陣地
一些關于無窮多個素因子的問題
影響因子
藝術類專訪心得
我的健康和長壽因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