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消費風潮影響下的廢舊牛仔服裝循環再造

2015-01-28 07:25鹽城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224051
大眾文藝 2015年13期
關鍵詞:牛仔褲紗線面料

陸 平 (鹽城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 224051)

現代社會是消費社會,消費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消費主義,而消費主義是經濟主義在消費社會的表現形式,其實質就是物質主義。消費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表明消費社會是不可持續的。1綠色消費是一種以“綠色、自然、和諧、健康”為宗旨、有益于人類健康和社會環境的新型消費方式,具體表現為消費者意識到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其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要求企業生產并銷售有利于環保的綠色產品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2。綠色設計不是一種商業的時尚或潮流,不是打著“綠色”的旗號來招攬消費者;綠色設計也不是人類的烏托邦理想,它構建在不斷發展的經濟技術條件之上,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相適應。它不僅僅關注能源消耗、材料回收等傳統綠色設計內容,更多地擴展了其內涵;設計師深層次地研究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傳統技術、后工業社會的非物質觀念和非物質設計。

牛仔服裝擁有較為廣泛的消費群體,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因牛仔服裝耐用的品質、灑脫的氣質、時尚的造型而選擇購買穿著。人們對待破損嚴重或款式老舊的牛仔服裝常采取兩種主要的方式:丟棄或閑置。由此,每年因上述兩種原因而遭到廢棄的牛仔服數量逐步增加。通過收集廢舊牛仔服裝進行循環再造,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能進一步挖掘廢舊牛仔服的使用價值,煥發廢舊牛仔服裝的二次生命力,這既符合環保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又可以以實際行動呼吁消費者參與到環保時尚潮流中進行“綠色消費”。利用廢舊牛仔服裝進行再造后制成款式新穎的服裝、風格獨特的飾品及視覺感受新鮮的工藝品等,符合綠色產品的要求,即這類產品在使用壽命結束時可以回收,再次被循環利用,對環境、社會和人的健康不造成傷害。

一、 廢舊牛仔服二次改造的可行性及意義

(一)牛仔面料“二次改造”的可塑性

1.內部因素

內部設計因素指根據牛仔面料本身紗線的特性,通過改變紗線的數量或外觀達到二次再造的目的。依據經緯紗線富有差異的色相選擇相應的牛仔面料,當經緯紗線色差較大時,通過減法的設計方法將需要改造的牛仔面料進行預處理,通過打磨、水洗、挑、抽等手法,使得經緯紗線中淺色部分的纖維表面顏色受損脫落,形成白色的紗線的狀態,與深色部分形成較為明顯的對比,在改造時先進行整體構思,以便獲得較為理想的圖案或塊面。當牛仔面料經緯紗顏色差距較小時,通過立體塑形的方法改變牛仔面料的表面肌理,使凸起的部分與平面的部分形成視覺對比,借助折疊、堆壓、捏擠、抽縮等手法改變面料的表面形態,突出面料的空間感與猶如浮雕般的肌理感,形成具有強烈裝飾感的立體效果,以達到改變牛仔面料外觀的目的。

2.外部因素

外部設計因素是指在保持牛仔面料原有特性的基礎上,運用加法的設計方法,通過增加其它形式內容進行二次設計,實現再造目的。根據牛仔面料的外觀特征來選擇相應的添加內容,手法較為豐富,無論是采用燙貼、拼接、編織、掛綴及附加各種繡飾等手法,都需要保證增添的元素與原面料能自然地融合,形成既對比又統一的整體和諧的視覺效果,這樣既實現了藝術性的改造,又可以使改造后的面料煥發新的生命力。通過與極具女性氣息的輕柔面料拼接,弱化了牛仔面料硬朗的直觀感受;通過綴繡珠片、亮珠改變牛仔面料粗獷的氣質;通過編織不僅從組織結構上豐富了牛仔面料層次,而且也拓展了單一的空間形態;通過噴繪、手繪的方式賦予了牛仔面料個性化的時尚態度。利用牛仔面料本身的特性可以創造出另類風貌,也可以創造出新穎別致的視覺效果,使改造后的面料耳目一新。

(二) 利用二次改造的概念進行廢舊牛仔服再設計的意義

當下“低碳”風潮來襲,人們對“快時尚”下的肆意消費進行了節制反思。這種反思,源于兩方面:物質層面和消費心理層面。2009年9月20日,中國知名體育品牌李寧發布了環保服裝系列,意在向公眾闡釋穿著低碳裝與降低服裝碳排放量的關系,號召大家從穿著低碳裝開始,加入到環保時尚的潮流中。2011年6月中旬在第十五屆上海國際紡織工業展覽會上,一則消息引人關注:“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被第一次寫進了我國紡織工業的“十二五”規劃中。2009年,Levi’s推出再生環保球鞋,將收集回來的牛仔褲,再重新洗濯,令牛仔布的洗水色更為接近,再經制版師剪裁,將不同部分重新拼合,包括表袋、撞釘、皮帶扣等,以原裝色線縫合成一雙環保球鞋,一條廢舊的男裝牛仔褲可以改造成兩雙環保球鞋。由此可見,從廢舊牛仔服中提取可利用的元素進行二次改造,既能夠賦予廢舊牛仔服新的生命,也體現了環保的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同時以時尚的外觀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

二、 廢舊牛仔服“二次改造”的方法

(一)多種工藝技術的融合

在廢舊牛仔服的二次改造的過程中,形式多樣的現代制造技術賦予了再造設計無限想象的可能性。這些多樣化的技術處理大致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指不改變原有牛仔面料的屬性,利用不同的材質與牛仔面料進行拼接,或形成統一的風格,或形成強烈視覺反差;利用深淺不一的牛仔面料以層次分明的色塊組合形成和諧的對比統一;通過拉毛、編織、絎縫、捏褶、手繪、刺繡、鏤空等工藝手法豐富了原先單一的牛仔面料的肌理組織,達到多元化、飽滿的裝飾效果?;瘜W方法指通過特殊的洗、染、整等處理工藝,對廢舊牛仔服的整體或局部進行改造,形成多重層次的新的視覺效果。如:通過不同的洗滌方式,添加增強光澤效果的熒光劑、抗氧化劑、或改變面料手感的柔軟劑等,使改造后的牛仔服呈現出個性化的色彩變化或特殊的肌理面貌。在遵循設計的形式法則的前提下,這些多樣的技術可以單一運用,也可以綜合應用。將廢舊的牛仔服進行二度設計創作,使其擺脫原有的陳舊,對服裝企業有著積極的意義。經過改造后的牛仔服裝不僅能夠煥然一新,帶給消費者新穎的感官享受,還能幫助企業解決庫存的實際問題,節約成本投入,并有助提升服裝的附加值,獲取更多的市場利潤。

(二)對不同級別破損牛仔面料的再造

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制作中的失誤造成牛仔面料的損壞,或者前期對牛仔面料進行檢測后丟棄的試用面料大多只存在局部的破損或裂口,其余部分基本完好,這些牛仔面料適合做大面積的處理,處理后的新面料用于制作整體效果較為強烈的款式。在日常生活中,牛仔服裝因破損嚴重而無法穿著,破損主要是在襠部、膝蓋、腰頭、大腿、袖口、褲腳和臀部。這些部位由于長期摩擦、伸縮、與粗糙表面接觸,或被銳利物體刮扯而變薄、或者出現裂口破洞,在這樣的情況下所獲得的面料尺寸有限,適合用作裝飾部分或對這些面料進行特殊的肌理再造。根據面料的破損程度可進行幾類劃分,依據不同級別的破損面料的特質進行改造。

一級破損:出現明顯的破洞或裂口,洞口或裂口周圍的面料由于長期摩損變得比較柔軟,紗線通常散露在破洞或裂口的外緣處,顏色呈現出纖維的原始色調,褪色現象較為嚴重,對于這樣的破損面料宜采用加法的改造方法,將多塊這樣破損的面料進行堆砌、卷曲、重疊形成豐富的量感,同時通過重疊的方式能夠補合裂口處,既能夠形成飽滿的裝飾效果又增強了牢固度。

二級破損:即將出現破洞或裂口,此時,面料的經向或者緯向的紗線,有一個方向依舊完好,呈現紗布狀,顏色為某一方向紗線的顏色,宜采用減法的改造方法:運用水洗或打磨的方式,對面料繼續進行做舊的處理,與未破損處形成明顯的色彩反差;還可以采用另一種處理方式,即將破損處加固,保存損破痕跡,在面料背面添加不同色彩或質感的材質,運用多種機縫工藝,縫制出規整的線跡,使改造后的面料呈現出凹凸的、猶如浮雕般的肌理感。

三級破損:面料表面有紗線斷裂或者被戳出小洞,經緯向紗線破壞很小,褪色現象不嚴重。此時無論采用加法或減法的改造方法都能使面料呈現別樣的效果。如:運用加法的設計方法,利用不同的線跡裝飾使表面呈現自由隨性的紋樣,符合牛仔服粗獷不羈的風格特征,還可以對面料進行彩繪處理,在表面涂鴉形成有規律的或無規律的圖案,鮮亮的彩繪處理與牛仔面料自身的色彩形成視覺對比,改變了原有大面積純色造成的單調乏味;同時還可以運用減法的設計手法,刻意按照一定的節奏,人工地制造出有規律的磨損,使整塊面料形成一種節奏感、韻律感。

(三)解構重組廢舊牛仔服的原有元素

在廢舊牛仔服二次改造的過程,可以提取原先牛仔服自身元素,如紐扣、口袋、裝飾吊牌、腰袢等部件來進行再造,既保留了原來牛仔服的神韻又使改造后的衣服呈現時尚前衛的新面貌。在筆者指導學生進行廢舊牛仔服二次再造的過程中,參與實踐的一位學生提取牛仔服中的口袋元素,通過改變廢舊牛仔褲的款式結構,將一件膝蓋和褲口處嚴重磨損的牛仔褲改造成一件時尚前衛的女士短袖上衣。在改造的過程中,將原先的牛仔褲褲腰改造成上衣的底擺,保留褲子的門襟作為裝飾細節,將牛仔褲底襠拆解轉化成上衣門襟,提取褲子前片上挖袋與后片桃形貼袋進行組合,由于原先的口袋處之前進行了水洗的處理,因此進行拆卸后形成了較深的色塊,利用衣身前片不同色塊的對比、錯落有致地縫綴著口袋、夸張的飛袖與由原先牛仔褲的腰頭改造成的底擺形成廓型感十足的倒三角形,使改造后的牛仔上衣充滿了粗獷、別致、獨特的視覺感受。在改造的過程中,筆者與實踐者充分挖掘了原先牛仔褲的部件元素的特性,運用解構重組的方式使改造后的牛仔上衣充滿后現代主義服裝的風格特征。除了提取牛仔服裝本身的部件外,還可以通過先簡單改變廢舊牛仔服原先款式結構,如調整衣身長度及寬度,再在此基礎上運用各種裝飾手法進行改造,也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創造出牛仔服新的樣式。如筆者在指導另一位學生改造廢舊牛仔服的過程中,先將需要改造的牛仔褲褲長剪短,肥度變窄,將另一條牛仔褲從膝蓋部分以下裁剪掉,褲長較之前改造的牛仔褲短,縫緝在進行改造的牛仔褲前褲片上,長短不一的疊合設計打破了傳統服裝樣式的單調與工整。將褐色PU皮裁成寬窄不一的帶子,縫與組合后牛仔褲的腰頭處構成背帶褲的款式,改造后的成品充滿詼諧輕松、活潑有趣的外觀感受。在這一款改造作品中,參與實踐的制作者巧妙地借用了原先牛仔褲的款式結構,運用重組拼接的方式形成時髦的新樣式,充分發掘了廢舊牛仔服自身的可利用價值,傳達出環保的可持續設計理念,改變了原先牛仔服磨損無法服用的傳統理念,使改造后的牛仔服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廢舊牛仔服二次改造形式的多樣化

循環再利用的設計思路、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及多樣的現代制造技術使廢舊牛仔服的改造形式豐富多樣,利用廢舊牛仔服進行二次再造的物品按照不同的功能性基本分為兩大類:實用類和裝飾類。實用型物品充分利用原先廢舊牛仔服部件和面料的特性,改造成適合日常生活使用的包、鞋、帽及注入全新設計理念的新樣式服裝。同時還可以將廢舊牛仔服改造成一些具有實用功能的家居用品,如壁掛、收納袋、桌墊、地墊等。通過加入傳統的刺繡工藝和扎染工藝,拓寬了牛仔面料的色彩及圖案的裝飾空間;通過融入非傳統的改造元素,如釘鉚釘、緝明線、添加流蘇裝飾等形式使改造后的物品符合現代市場的審美需要。經過巧妙構思及精心改造后的成品,既保留了牛仔面料“與生俱來”粗獷的風格,又使消費者看到了全新的外觀設計,獲得了獨特的感官體驗,極易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裝飾類物品是利用牛仔面料自身的質感、色彩、肌理等元素,結合多種多樣的工藝手法進行纖維再造的創作,形成了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裝飾物品。如韓國藝術家崔素榮,她以牛仔褲為作畫的顏料,利用多件經過處理的廢舊牛仔褲作為創作的媒介,將兒時上學路途中所見的街景以別樣的方式給觀者呈現出新穎的、獨特的、溫暖的視覺感受,這位年輕的韓國藝術家充分地利用不同部分牛仔褲的質感,將不同程度褪色的牛仔褲進行解構重組,以巧手慧心將多件廢舊牛仔褲轉變成一幅幅獨具匠心的藝術品。

四、結語

對廢棄牛仔服裝的循環再造是一項建立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倡導綠色消費的基礎上一項創作活動,也是一項建立在審美法則基礎上的一項設計活動。利用廢舊牛仔服進行二次再造所產生的作品形式不僅僅限于服裝、服飾品,還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日用品和裝飾品。對于廢舊牛仔服的二次改造包含了設計師全新的設計觀念和獨特的創意表達。設計師通過對廢舊牛仔服面料的重塑,款式結構的解構重組,部件元素的提取再設計,使改造后的廢舊牛仔服形式變得多樣化,使改造后的產品在歡愉、戲謔中迸發出新的設計語言和藝術情境,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賦予了產品嶄新的時代意義和審美價值。對廢舊牛仔服進行二次設計,不僅可以激發設計師無限的創作空間,還可以使設計師獲得改造后的成功感和喜悅感。通過改造廢舊牛仔服,可以幫助服裝企業以新穎的款式、獨特的品味、時尚前衛的服裝品類獲取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提高行業競爭力。通過改造廢舊牛仔服裝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庫存積壓,通過多種技術方式對廢舊牛仔服進行再造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使服裝企業獲得更多市場利潤。最主要的是,通過改造廢舊牛仔服改變人們對廢舊物品的成見,有益于保護環境,節約社會資源,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廢舊物品循環再利用的生活方式中。

注釋:

1.盧風.生態文明與綠色消費[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73—78.

2.祖倚丹,馮愛芬. 推進紡織服裝的綠色消費[J] .上海紡織科技服裝,2004(5):50—51.

猜你喜歡
牛仔褲紗線面料
影響紗線毛羽試驗結果主要因素探討
棉本色紗線密度測試參數分析與探討
如何降低一條牛仔褲的傷害
基于哈密頓原理軸向運動紗線的振動特性研究
襯衣面料三維虛擬展示系統的開發
摩擦電紗線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男裝面料解析
熱銷面料及輔料
穿BOYFRIEND牛仔褲的女人們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