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幻與現實的雙重曝光
——評余華的《第七天》

2015-01-28 08:48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名作欣賞 2015年3期
關鍵詞:亡靈虛幻余華

⊙王 萌[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虛幻與現實的雙重曝光
——評余華的《第七天》

⊙王 萌[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第七天》以游走于陰陽兩界的亡靈敘事延續了余華一貫的苦難式命題。小說帶給受眾的不單是生命個體間的悲苦與絕望,也不單是苦海無邊無從逃離的宿命感,在鞭笞社會荒誕的同時,也蘊含一曲曲對溫情的謳歌。余華以貼近現實的書寫在新聞與虛構之間挑戰了寫作的難度,為現實寫作的困境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例證。

余華 虛構 荒誕 亡靈敘事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庇嗳A的《第七天》以《舊約·創世紀》的一段話作為卷首語,一下子就使小說抽離現實背景進入巨大的隱喻之中,成為偉大經典的遙遠回聲。借助于充滿神諭的《創世紀》相同的結構,小說與《舊約·創世紀》中的兩個“七天”形成互文;同時,這也表明了作者一個企圖:《第七天》中的亡靈世界是有著某種神圣性的,而不是一個丑陋、陰暗的污穢之地。

作者巧妙地利用“幽靈敘事”的寫作策略,通過一個“鬼魂”在陰陽兩界兩個時空為期七天的“尋找”與“見證”來展開敘述,引出一系列的社會弊病。當今社會的強拆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刑訊逼供事件、黑市賣腎事件、棄嬰事件……被余華巧妙地安排在《第七天》中,用極具詩意的寫作手法,構建出了一個亡靈的世外桃源——死無葬身之地。將新聞“植入”小說之中,引來了不少媒體與讀者的批評。面對各種負面的評價,余華則堅持“這是最能代表我全部風格的小說!因為從上世紀80年代作品一直到現在作品里面的因素,統統包含進去了。我已經寫了三十多年的小說,如果沒有文學價值,我想我不會動手!”①在此,文學作品中的新聞因素,已經脫離新聞事件本身,成為文學話語,使新聞事實、文學話語、現實三者之間被賦予了一種對話與反思的可能。

一、虛構對現實的繁復呈現

“在《兄弟》出版后,余華就曾毫不避諱地說,新浪的社會新聞給予了他源源不斷的靈感,他相信這種荒誕性給予了作家令人嫉妒的題材?!雹谟嗳A將新聞素材“植入”小說之中,使新聞的事實與小說的故事互文,以魔幻現實主義與荒誕的手法建構了一個亡靈的烏托邦。在這里,文本中的新聞成為小說探尋現實的契機,而虛構則使得現實被立體地呈現出來。

傳統意義上的冥界通常被視為陰森與恐怖、罪孽與情仇、愛恨與痛楚交織的陰間煉獄。這一無法前去安息地的亡靈之鄉,卻被余華塑造成了鳥語花香、情誼溫暖的絕世好處所。小說不僅以這種超越常理認知的虛構去映射現實百態,而且在縹緲虛幻的想象世界中架構了一座通往現實世界的橋梁,讓當下的現實世界與幻象冥界相互牽連:生前處于恩怨中的李姓男子與警察張剛,在死后卻能忘掉仇恨互相依賴著以棋為樂;楊金彪死后在殯儀館的工作中依舊承襲扳道工的嚴謹作風;前往安息之地的鼠妹卻再次錯過了賣腎為其買墓地的伍超……小說中種種情景場合處處與現實勾連呼應,但又無不充斥著虛無、幻想的意境。這一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使現實富于魔幻感、離奇富于合理感、荒誕富于真實感,在虛幻與現實并重中,人物命運就在魔幻現實主義與荒誕手法中被交相輝映地呈現出來。

透過亡靈視角,余華使小說中的現實與荒誕相依存,以虛幻的荒誕審視并還原荒誕、苦難、絕望的現實,這足見《第七天》的敘事魅力。由此,小說不僅“將現實的荒誕置于虛幻的荒誕之中構成反諷”③,用虛幻的荒誕去否定現實,而且也“使荒誕成為現實的意旨,荒誕在現實本身”④。正如有論者所說:“用虛構記錄現實的苦難,總是需要在尊重真相的史學真實和尊重藝術的美學真實之間尋找平衡?!雹荨兜谄咛臁穭t以虛幻的荒誕有效地達到了藝術與現實之間的美學平衡。

荒誕的手法在文學上是虛構的,但是更能刺入現實,表現一種“本質的真實”。余華曾用“一個人從高樓上跳下來”與“那個從高樓上跳下來自殺身亡的人,由于劇烈的沖擊使他的牛仔褲都崩裂了”兩個語言實例來區分現實事件與文學中的語言現實,前者只是讓現實事件進入了語言的敘述系統,成為具有實用交際功能的一般話語,后者則將一般陳述變成為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學話語,同時,文學的真實已經脫離實用交際功能,被賦予了更高更合理的價值內核,即“文學的真實是本質的真實、是感覺的真實、是想象的真實、是虛構的真實、是邏輯的真實、是情理的真實”⑥。

此外,亡靈敘述的獨特視角、各類隱喻的現實荒誕現象則通過主人公“楊飛”死后不?!皩ふ摇迸c“見證”的過程逐一放映,在小說與新聞互文性的自覺藝術實踐中,在保證文學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彰顯了小說的批判意義,“互文正是他在傳媒統治社會想象與敘述的時代試圖克服小說‘真實’,詩意地重構當下中國景觀的重要嘗試”⑦。通過亡靈以第一人稱敘述視角下的所見所聞,讓現實世界與亡靈世界自然銜接,死者的口吻讓現實的荒誕更加具有敘述的真實合理性,繼而在小說與新聞的新型互文中,最大限度地達到審視當下社會的創作意圖。在這一視角下,余華還創造性地選擇了用亡靈的追憶來編織、穿綴眾多紛繁的人物事件,最終以直接、集中的情節脈絡去表現社會的深層潰敗與荒誕不經的現實鏡像。這種亡靈視角下的互文寫作在以虛構重組現實中,成為小說敘述現實的有力突破。

亡靈視角除了以互文、魔幻現實主義與荒誕的手法來揭露、批判現實之外,也帶來了不尋常的藝術價值與審美體驗。就敘述手法上來說,首先作者利用亡靈的身份拉開了與當下現實的距離,形成一個獨特敘述視角。同時,作者借用亡靈視角一方面針砭現實的丑陋與黑暗;另一方面在沒有利益糾紛的冥界,建構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烏托邦,展現其中的神性與夢幻。其次,小說借幽靈擺脫現實世界的敘述邏輯,使得敘述可以自由地游走在陰陽兩界,將現實與幽魂之地并置同觀,殘酷與溫情形成強烈對比,陰陽兩界的巨大反差使得小說充滿荒誕與反諷。

與此同時,小說的亡靈敘事以平和優美、寧靜自然的筆調,敘述了一個人皆向往的亡靈世界,那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余華將死后的世界想象得溫情詩意,偏離古已有之對死亡的世界兇險恐怖的敘述。這樣讓大眾置身于亡靈的美好國度來對比當下的現實情景,試圖在這樣一種詩性的美感中去喚醒人們埋藏漸失的人性力量。主人公楊飛與養父楊金彪的相互依賴、相互牽掛在現實世界的人生苦難中亦彌足珍貴。父子倆的濃郁親情仿佛是灰暗現實生活中一抹微光,死后相逢的信念在荒誕世事中更顯得溫情滿滿。在余華的筆下,現實的林林總總變成了“罪惡、殘酷、死亡、痛楚、絕望”的代名詞,在對苦難深淵的現實世界進行荒誕化書寫的同時,余華式“溫情地受難”“苦難中見溫情”的元素依然充斥全篇,在荒誕現實的沖擊下溫情的幽冥世界更顯得可歌可嘆。

二、書寫現實的難度與突圍

《第七天》出版商陳明俊說:“一個作家寫我們的過去時,比較容易把自己抽離出來,但寫自己生活的時代時,特別難保持真正的文學姿態。當下的細節,你寫出來很容易讓人感覺像新聞,寫這樣的題材確實是需要勇氣的?!兜谄咛臁返奈膶W細節處理得相當好,既沒有刻意回避,也沒有掉進去?!痹谛旅襟w時代,報紙、雜志、網絡等媒介日新月異的發展,讓廣大民眾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作家敘寫當下困境重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就曾談到,作家的寫作區間是存在有效期的,而他自己的創作下限只能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得到的生活經驗會在生理與心理上對他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卻不會直接轉化為寫作素材??梢?,“在一個全面超越作家想象力的新媒體和寓言化時代,任何企圖密切接近和闡釋現實的寫作者都必然要遭受到這種真正的現實力量的巨大挑戰”⑧。

《第七天》中的現實“敘述”引起不少閱讀者的口誅筆伐,原因在于現實的荒誕已經達到一種妖魔化的高度,作家試圖進入現實敘述的同時陷入一種極其尷尬的處境,即詭譎生動的現實所暗含的不可思議的傳奇性對作家的想象力構成極大的挑戰。如何介入現實、深入社會成為當代作家又一難題。從《兄弟》開始,余華創作就不回避現實,不懈地挑戰這一對當下現實失語的創作狀態,以期做到魯迅般“引起注意,以期療效”?!度嗣裎膶W》近幾年亦力推“回到‘事實’,像歷史敘述那樣,借助‘事實的權威’”⑨,來強調文學對現實的回歸、提倡文字對現實的責任感。無疑,《第七天》是對這一倡導的有力回應。對緊貼現實感到樂此不疲的余華來說,就是要恢復與現實的清新關聯,突破“寓言化”寫作,在更好地切近現實的書寫中張揚文學的獨特魅力。這既構成巨大的挑戰,更是一個優秀作家對現實材料獨到的整合力與審美創造力的標志。

小說《第七天》則在尊重事實真相與合理虛構想象中找到了一個適宜的平衡點,小說虛構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楊飛”死后作為亡靈的所見所聞上,并非生硬地去曲解現實世界,而貫穿整個故事脈絡的社會生活情節卻很大程度上保留著當代世俗的真實可信性。在此,小說不僅拒絕對人生、命運、歷史等時空形而上的思考,以緊貼現實,用細膩淡然的筆調勾勒現實社會的形態與肌理,而且合理虛構,用想象的翅膀改變傳統寓言化寫作的抽象說理、道德說教。由此,余華借助虛構貼近了現實,去除了寓言化書寫。同時,為了保證小說在真實性基礎上不乏文學性的虛構加工,余華則有效地采取虛擬的亡靈烏托邦來編織小說,而非紀實呈現當下,有意地拉開文學與現實的距離。余華認為“作家如何敘述現實沒有方程式,但是必須要有距離,在《第七天》里,他從一個死者的角度來描寫現實世界,這就是他的敘述距離?!兜谄咛臁肥撬嚯x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

《第七天》利用虛幻的亡靈視角對當下現實進行了的無情批判,讓人不禁感慨它是比《兄弟》更荒誕,比《活著》更絕望的凄情悲歌。亡靈的敘述視角使得敘事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現實與虛幻。在現實世界里,種種苦難與丑惡將人推入萬劫不復之中。作者直面這個殘酷現實并且無情地揭破它,丑惡、貪婪的人性在充滿博愛與關懷的亡靈世界中得到了凈化。與《圣經》形成的互文性也解釋了“第七天”之后,神性之光終將洗刷人類肉身的脆弱與罪惡??梢哉f《第七天》是一個未完成的文本,作者并沒有沉迷于揭破現實,而是有著更深入的思考。余華將敘事中的虛幻與現實提升到神性的高度,在虛幻與現實的雙重曝光中,寄予了一種溫情的期許與救贖的可能。

① 潘桌盈:《余華反擊讀者批評:〈第七天〉是最能代表我的小說》,《都市快報》2013年7月4日。

②⑤ 周明全:《以荒誕擊穿荒誕——評余華新作〈第七天〉》,《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6期。

③④ 王達敏:《一部關于平等的小說——余華長篇小說〈第七天〉》,《揚子江評論》2013年第4期。

⑥ 高玉:《〈第七天〉的續接與延伸》,《小說評論》2013年第5期。

⑦ 吳樹橋:《文學與中國當下的現實景觀——評余華新作〈第七天〉》,《小說評論》2013年第5期。

⑧ 霍俊明:《余華“現實敘事”的可能或不可能——由〈第七天〉看當下小說敘述現實的困境》,《小說評論》2013年第5期。

⑨ 李敬澤:《關于非虛構答陳競》,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74002d30100n70t.htm l,2010年12月9日。

作 者:王 萌,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歡
亡靈虛幻余華
一顆假糖的溫暖
雨中(外二首)
流年似水
春天越來越虛幻
一顆假糖的溫暖
城市與亡靈
亡靈節
雨水收集者
Remember Me請記住我
讀與寫(節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