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理養生

2015-01-29 13:56樓宇烈
醒獅國學 2014年7期
關鍵詞:襟懷順境仁者

樓宇烈

中醫養生理論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順其自然。

《黃帝內經?靈樞經?本神篇》里講:“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倍偈嬖凇洞呵锓甭丁分幸舱f:“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笔裁唇凶鲳B生之道呢?就是循天之道養其生。一句話,養生就是順其自然,因為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循天道。

我有四句話,“法無定法,因人而異,理有常理,順其自然”,它還有“三理養生”這樣一種說法。所謂三理養生,就是從生理上、心理上、哲理上來養生。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生理養生首先是動靜要適度。運動要根據個人的情況適度鍛煉。鍛煉不一定拘泥于一種形式,比如有的人爬山心情舒暢,有的人散步就覺得很好。所謂動則養,是從生理機制上來講的,動可以活絡筋骨、疏通氣血,但是動和靜還得結合起來。靜可以說就是適當的休息。

另外,動也可能是內在的。有的時候,一個人表面上是靜的,其實他內里還有動。比如說靜坐,靜坐是一個很好的休息的辦法,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的辦法。在靜坐中,其實就有動,就是通過外部的靜,讓氣在人的身體里面動起來。道家講有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脈,氣息有一個小周天的循環就有這個道理在其中。禪宗的坐禪,也是靜中有動,它主要通過調身、調息再到調心。

至于太極拳,就更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了。太極拳最全面地體現了中醫和中國文化內外結合、動靜結合、剛柔結合的精神。

生理養生的第二個方面,就是食養。食養的關鍵是要營養均衡,同時也不要暴飲暴食,養好脾胃。脾胃不好會可以引起各種病。

脾胃不舒服有時跟精神也有很大的關系。脾胃不好本身也會引起精神的不適。而如果能夠調適好精神,也會使得脾胃舒暢。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生理養生的第三個方面,就是要起居有常。

所以總的來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是生理養生最重要的三條原則。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那么第二層養生的“理”,就是心理養生。

心理養生,其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調節你的情緒,就是調適好你的七情六欲。喜怒憂思悲恐驚,這就是七情。中醫里講,七情常常是受到外在的各種刺激后引發的。它有時候是一種生理的反應,不能說突然在我前面出現一個東西,我一點不緊張,一點不驚恐,不可能!所以我常常講,一個人如果沒有喜怒哀樂,就不能算人了。喜怒哀樂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問題是能不能調適好它們。中醫主張對七情六欲應有所節制,就像孔子講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說高興不能過分;悲哀也不能過分。喜怒哀樂一過分都會傷害身體。能不能夠調節好情緒,這就是一個心理的問題。

所以心理養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調適自己的情緒,不要有那種大憂愁、大悲哀,也不要有所謂的大高興,太高興就有可能樂極生悲了。如果能夠保持七情不受干擾,能夠保持一種平和心境的話,按照中醫來講,真氣就能內存,人的五臟六腑的氣血就可以調和流暢,那些各種各樣的邪風,也就無法乘虛而入。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就可以百病不生。

心理養生的另一個內容,就是修養德行,即提升自己的品德。這個在《論語》里面也講過,“智者樂,仁者壽”。仁者就能壽,過去俗話里也講了,有大德者必長壽。

唐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醫學家,叫孫思邈,他在自己的醫學著作《千金要方》里就說過“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亦未能延壽”。也就是說你的德行如果不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程度的話,那么即使去服用什么玉液金丹,也不能夠延長你的壽命。他還講:“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如果你的道德不斷地完善,即便你不去祈求善也有福,不求壽自己也會延長壽命。他最后得出結論是:“此養生之大旨也?!边@就是養生的根本道理。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第三層“理”是什么呢?就是哲理養生。

哲理養生是更高層次的養生,涉及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簡單說來,就是你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悟透了世界的道理。那么怎么樣叫悟呢?

明末清初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他就提出了一些哲理方面養生的說法,叫做“六然四看”?!傲弧笔侵甘裁茨??

第一,自處超然。自處就是自己對待自己,自己怎么樣來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態度要超然,也就是說,要達觀、豁達。

第二,處人藹然。處人是對待別人,就是說對人要非常的和氣,與人為善。

第三,無事澄然。沒有事情的時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寧靜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事的時候要非常寧靜。如果說自處超然有點淡泊的意思,無事澄然就是寧靜,寧靜就可以致遠。

第四,處事斷然。就是處事要有決斷,不能優柔寡斷、猶猶豫豫。

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說得意的時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時候要泰然處之,別把它看那么重。

這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六個然,不就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觀嗎?是不是很有道理?

四看:

一,大事難事看擔當。遇到大事難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對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起來。

二,逆境順境看襟懷。碰到逆境了,或者處于順境了,這時就要看你的襟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夠承受得起。

三,臨喜臨怒看涵養。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惱怒的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養,能不能寵辱不驚。

四,群行群止看識見。所謂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問題,就要看你的識見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該去就去,該留就留。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這四看,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對人生、對社會很透徹的了解和把握。這些都是在更高的思想層面中來講的,因此叫做哲理養生。

哲理方面的治療就是培養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我覺得這對人的健康而言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要心胸開闊、心境平和。

心胸開闊和心境平和,應該說停留在心理層面上還解決不了,必須到最高層次,即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這個認識層面才能解決。所以仁者壽,這句話絕對是有道理的。

治病于未病

我想中醫理論核心的落腳點就在養生上,即是治病于未病。我們也可以看到,中醫的思想,不是僅僅針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實際的病,而是從整體上來治療。從飲食、起居、心理、哲理各個方面哲理各方面進行總體調節。也就是把一個人看做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

用整體的辯證的方式來看待生命體是醫學一個最根本的基點。只有真正認識到中醫理論和實踐的經驗,認識到它真正的價值,才能夠真正地看到中醫里面所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才能夠真正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意義、價值之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歡
襟懷順境仁者
順與逆
仁者愛人
歐陽修“薦才”的襟懷
看電視劇《偉大的轉折》
做好一個人
『仁者愛之理』
點點讀《論語》
江楓:詩人氣質 師者襟懷
人生三境遇斷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