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癡呆癥發病機制及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

2015-02-11 03:41郭茜茜郭爾楚鐘振國
亞太傳統醫藥 2015年13期
關鍵詞:蛋白

郭茜茜,郭爾楚,鐘振國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

老年癡呆癥發病機制及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

郭茜茜,郭爾楚,鐘振國*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老年癡呆癥是以智能衰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老年癡呆癥病位在腦,與五臟相關,且與痰瘀阻竅關系密切。治法需辨證分型,常用補腎活血、化瘀益智相關復方對癥治療。西方醫學認為本病最主要的病理變化為神經元外部老年斑形成及神經元內部神經纖維纏結,常用抑制β-淀粉樣蛋白沉積藥物,逆轉tau蛋白磷酸化,增強膽堿能神經藥物等進行治療。中西醫兩種醫學模式治療老年癡呆癥,各有優勢,兩者結合可揚長避短,達到更好的療效。對相關治療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老年癡呆;中醫;西醫;病機;治療

現今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為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1]。老年癡呆病是老年人精神殘疾的首要原因和主要死因。65歲人群發病率為1%~2%,85歲為35%[2]。預測2050年每85人中有1名AD患者[3]。老年癡呆病已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其發病機制及相關治療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F從中西醫角度分別論述老年癡呆的病機以及相關治療。

1 傳統醫學對老年癡呆的認識

1.1 古人對老年癡呆病的認識

古人對本病的認識多散見于“白癡”“呆癡”“神呆”“呆病”等疾病的描述中,認為其緩慢發生于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蹲髠鳌吩唬骸安换?,蓋世人所謂白癡?!贝藭r期的“白癡”是指有記憶、理解和認知功能方面的缺陷,其所指的范圍廣狹義與現代心理學及醫學名詞“白癡”不相等[4]。

癡呆,作為中醫學名詞初見于漢代 《華佗神醫秘傳·華佗治癡呆神方》,認為由情志刺激引起。明代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癲狂癡呆》中首次提出“癡呆”病名,描述癥狀為:“言辭顛倒,舉動不經,或多汗,或善愁,其證千奇百怪,無所不至,脈必或弦或數,或大或小,變異不常,但查其形體強壯,飲食不減,別無虛脫等證”?!鹅`樞·天年》[5]中指出:“六十歲,心氣始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闭f明人體衰老,氣血被消耗,病理產物如痰、瘀等的產生,引起疾病發生。清·鮑相璈在《驗方新編·卷十二·解鉛粉毒》[6]記載:“婦人因打胎而服鉛粉,生子癡呆,身體多發瘡毒”, 顯示服鉛粉可致癡呆。

1.2 古代醫學對老年癡呆病病機的認識

1.2.1 病位在腦,五臟相關 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提出了“靈機記性在于腦”的觀點,說:“小兒無記性者,髓海未滿;高年無記性者,髓海漸空”,首次將本病歸于腦的功能障礙[7]?!熬珰馍瘛睂W說中說道,精是物質基礎, 精生髓, 通于腦。腦即為髓海?!鹅`樞海論》:“腦為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闭f明老年癡呆與腦失所養關系密切。

腦與臟腑緊密相關,臟腑在病變的情況下,多影響腦的功能。老年人腎氣虛衰,繼而髓海不足,腦髓空虛而使腦萎縮、功能減退。李時珍曾說過“腎精衰敗,則腦髓不通,精神思維活動失敏捷”,說明了腎與腦的功能關系密切[8]?!端貑枴ち澟K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9],《靈樞·經脈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人之精與志,皆藏于腎”[10],這都說明老年人腎精不足,髓不充腦,髓??仗?,靈機記憶丟失,發生癡呆。脾主運化水濕,能夠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其位于中焦,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虛,痰濕內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上犯于腦,蒙蔽清竅上擾神明?!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脾在志為思”,又有《素問·宣明五氣篇》曰:“脾藏意”,都說明了脾與人的記憶、思慮、情志活動密切相關。肝主疏泄,若肝郁不疏,久郁不解,火化傷陰,氣滯血瘀阻竅,則腦失所養[11]。而且《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肝藏魂”,說明了肝與精神活動的密切關系。肺主治節,通調水道。肺氣不足或肅降失常,則水道通調不利,津液成痰;痰生阻氣血運行,繼而生瘀,阻滯腦絡,癡呆發生。

1.2.2 痰瘀阻竅 機體血瘀、痰濁等病理產物堆積,易致蒙蔽清竅。血脈通利,血液上行于大腦,才能發揮其充腦養神功效?!鹅`樞·平人絕谷》中記載:“血脈和利,精神乃居”[12]。血與精神狀態有極大的關系。亦有陳士鐸《辨證錄·呆病門》:“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北砻魈禎崤c神明受損關系密切。有觀點認為,痰濁與瘀血為同源異物,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互相依存,互為所用。痰濁隨氣血而動,無處不到,循環于臟腑經脈之間,日久則痰瘀互結,閉阻脈絡。

2 西方醫學對老年癡呆的認識

1907 年Alzheimer首先報道了早老性癡呆的病理變化,認為其最具特點的病理改變是神經元外部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經元內部形成的細胞內神經纖維纏結。本病以腦萎縮、神經元和神經突觸丟失、腦神經斑塊沉積和含有 tau 蛋白的神經纖維纏結為主要特征[13]。一般將老年癡呆病分為早中晚期。松川秀夫等[14]參考相關分類方法,將病期概括如下,早期:發病、進展緩慢,許多病人的記憶障礙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開始;中期: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言語障礙,失行,失認,多動,徘徊等;末期:智力低下,無言,無動,攣縮,臥床不起,最終表現為喪失全部精神活動的脫髓鞘證候群狀態?,F代醫學對老年癡呆病機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β-淀粉樣蛋白沉積

β-淀粉樣蛋白是老年癡呆病理性產物老年斑的重要組成成分。1984年,首次從老年癡呆病人腦膜血管壁中純化并測得了β-淀粉樣蛋白的氨基酸順列,其基本結構中均含 40 或 42個氨基酸多肽[15]。同時β-淀粉樣蛋白與患者的腦中炎癥反應、自由基的生成、脂質過氧化及細胞凋亡有關,繼而加重疾病的發生。

2.2 神經纖維纏結

神經纖維纏結的形成主要與 tau蛋白異常過度磷酸化并形成雙股螺旋絲有關[16]。異常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在神經細胞內,使機體對β-淀粉樣蛋白的毒性愈發敏感[17]。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抗體、凝血酶、脫脂轉化酶等許多因素都可通過信號傳導,引發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在tau蛋白導致腦神經細胞死亡的同時,游離tau蛋白濃度升高,更有利于進一步聚集成螺旋體[18]。

2.3 氧化應激損傷

自由基氧化應激損傷包括蛋白質、DNA、脂質、糖類等幾乎所有生物分子。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存在較高水平的DNA和RNA氧化損傷,脂質過氧化反應,蛋白質氧化修飾及其它氧化應激損傷。

2.4 遺傳因素

老年癡呆患者按發病時間分為原發型和遲發型,其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19]。該病具有家庭聚集性,患者有陽性家族病史。老年癡呆患者的直系親屬有極大的患病可能,為一般人的4.3倍[20]。目前已知淀粉樣前體蛋白基因(APP)、載脂蛋白E(ApoE)、早老素(PS)為主要致病基因。

2.5 鋁中毒、腦外傷及其他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飲水鋁含量與癡呆死亡率顯著正相關。形態學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腦組織中鋁濃度較高,鋁可致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的形成[21]。腦外傷、腦腫瘤及梅毒螺旋體侵犯大腦等軀體疾病也可導致癡呆。雌激素水平減低也與發病相關,可能是影響了機體對糖皮質激素的反應。

3 相關治療

3.1 中醫治療

3.1.1 辨證分型治療 中醫對老年癡呆病具體病證具體分析,治療也需要辨證分型。徐亞萍等[22]以調五臟在臨床上治療老年癡呆病癥,治療后療效顯著,癥狀好轉,精神清楚。其以益氣活血法治療心虛血瘀,方用人參、黨參、黃芪、百合、蓮子等;補肺調氣法治療肺虛氣痹,方用石菖蒲、貝母、知母、炒瓜蔞皮、南沙參等;健脾化濁法治療中虛濕蒙,方用六君子湯加菖蒲、琥珀、郁金等;養肝清上法治療肝虛陽亢,方用白芍、枸杞、桑葚子、女貞子、北沙參等;補腎填精法治療腎虧腦虛,方用血肉有情之品加以黑芝麻、杜仲、五味子、桑葚子、熟地黃等。李根龍[23]對該院120例住院老年癡呆患者進行辨證分型中藥湯藥治療。其具體治法:心火亢盛者選黃連解毒湯或瀉心湯加減;肝陽上亢者選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瘀血阻竅者選桃紅四物湯或通竅活血湯加減;痰濁阻竅者選滌痰湯和指迷湯加減;脾腎兩虛者選還少丹和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總有效率達97.50%,治療效果顯著。傅陸等[24]將老年癡呆病分為六種證型,認為髓海不足者宜補腎益髓;肝腎陰虧者宜補益肝腎、滋陰養血;脾腎陽虛者宜補益脾腎、醒腦開竅;心肝火盛者宜清熱瀉火、安神定志;痰濁阻竅者宜健脾化濕、豁痰開竅;氣滯血瘀者宜理氣活血、逐察通竅。在臨床實踐病案治療后,患者生活可自理,能進行正?;顒?,辨證療效顯著。張本夫等[25]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對老年癡呆病分四種證型:即髓海不足以填補腎精、益髓榮腦為治,補腎益髓湯為代表方;氣血不足以補益心脾為治,生脈散、歸脾湯為代表方;痊阻腦絡以活血化疲、開竅醒腦為治,通竅活血湯為代表方;瘀阻清竅以健脾化痰、豁痰開竅為治,洗心湯為代表方。

3.1.2 中藥提取物治療 石杉堿甲[26]是從中藥石杉中分離出來的石杉生物堿,能高度選擇性抑制腦內乙酰膽堿酯酶,增強腦內膽堿能神經元。通過抑制腦中膽堿酯酶的活性,減少乙酰膽堿的分解,提高乙酰膽堿含量,改善記憶腦區的神經傳遞功能,繼而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加蘭他敏[27]是從石蒜植物中提取的雪花蓮胺堿,對神經原性乙酰膽堿有高度的選擇特異性,臨床上常應用于治療輕、中度老年癡呆。人參皂苷[27]能提高乙酰膽堿含量,使膽堿能M受體增加,增加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減少一氧化氮產生,抗自由基損傷;保護神經元,增加突觸體對遞質的攝取,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腦的智能,增強學習記憶,延長壽命。姜黃素[28]、白藜蘆醇[29]、蛇床子素、鼠尾草油、黨參總堿等相關提取物治療老年癡呆均療效良好。

3.1.3 針灸推拿藥膳等其他療法 針灸治療:朱昱悅[30]選用溫針灸法治療老年癡呆,根據《臨床癡呆評定表(CDR)》[31]以及《老年癡呆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討論稿)》[32]分析治療40例老年性癡呆患者,結果顯示溫灸法的總有效率為 95.0%,對老年癡呆療效良好。賈成文等[33]對癡呆大鼠進行針灸治療,發現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得到改善,顯著提高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腎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

推拿復合治療:黎其才等[34]用中藥加推拿法治療117例老年癡呆患者,總有效率達到75.2%,該療法可明顯改善患者癡呆等臨床癥狀,減少發作次數。

食療及其他:趙四貝[35]認為可選擇枸杞、鹿膠、山藥、黃芪、龜膠、蓮子、胡麻仁、紫菜、核桃、大棗、魚頭等藥食同源物進行食療。還可多喝人參蓮肉湯、魚頭湯、豬髓羹等補腦湯。

3.2 西醫治療

3.2.1 抑制β-淀粉樣蛋白沉積 β-淀粉樣蛋白異常分泌和產生過多,繼而導致老年斑的形成,是老年癡呆發病的核心環節,減少β-淀粉樣蛋白的形成,抑制其沉積,是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的根本途徑。通過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劑等,有利于抑制老年斑的形成。例如褪黑素紅景天自由基清除劑,動物實驗證實其能明顯減輕由β-淀粉樣蛋白所誘導的腦內神經元丟失及凋亡[36]。β-淀粉樣蛋白是由其前體蛋白APP在異常位點斷裂形成的。提高成熟APP的分泌,也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手段。氯喹、雌激素可提高APP正常分泌的作用[37-39]。還有其他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制劑等也能阻止老年斑的形成:如強的松,阿司匹林,卡維地洛。

3.2.2 抑制神經纖維纏結 研究表明,某些老年癡呆病人腦內并無成熟的老年斑,而僅發現有彌散斑[40]。事實表明臨床認知能力的下降與神經纖維纏繞的嚴重程度有很高的相關性。神經纖維纏繞與tau蛋白的過度磷酸化關系密切,可考慮在體外試驗中逆轉tau蛋白的異常磷酸化以及阻斷螺旋絲的形成。

3.2.3 增加膽堿能神經功能 膽堿能系統與人的學習、記憶功能密切相關。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人的腦膽堿能系統受到了損害,突觸部位乙酰膽堿含量下降,從而對病人的學習記憶能力產生影響??蛇x擇補充腦膽堿能前體物質(膽堿,卵磷脂等);膽堿酯酶抑制劑(石杉堿甲,他克林);M受體激動劑(占諾美林,匹魯卡品)[41]。

3.2.4 興奮神經遞質類藥物 許多研究發現老年性癡呆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水平關系密切。神經遞質水平越低,患者的認知障礙及癡呆癥狀越明顯??蛇x用一些調節興奮氨基酸的藥物,相應提高患者腦內神經遞質水平。

3.2.5 其他藥物治療 一些腦神經營養物,如:鈣通道拮抗劑、細胞膜穩定劑、神經營養因子、腦蛋白水解物、γ-氨基丁酸受體激動劑等[42]代表藥物分別為:尼莫地平[43]、胞二磷膽堿[44]、鼠神經生長因子[45]、腦活素[46]、 吡拉西坦[47]。還有雌激素、早老性癡呆癥防治疫苗、抗抑郁藥等藥物也有療效。

3.3 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48]

營造一個安全、舒適、輕松愉快的治療壞境,給予病人安全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與患者增加交流,盡量滿足其各種要求,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充實。注意病人安全,加強用腦再學習的能力,預防褥瘡等。

4 結語

中西醫有其各自的優勢所在,如中醫科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治療,手段多樣,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西醫在診斷標準量化以及分析病因病理和藥物作用機制上有優勢,前瞻性研究較多,成果重復性好。但也有其各自的劣勢,中醫診斷、辨證分型以及相關的療效評價標準不統一,與現代科學聯系不夠,實驗操作技術落后;西醫治療常出現錐體外系癥狀、遲發型運動障礙、納差等較多不良反應。故將中西醫治法相結合,揚長避短,對老年癡呆的治療研究將意義深遠。

[1] 張翼.中國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健康與照料安排—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3(1):57-65.

[2] 樊清華,鄭建中.老年癡呆患病率及危險因素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5):3029-3033.

[3] BROOKMEYER R,JOHNSON E,ZIEGLER-GRAHAM K,et al.Forecast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2007,3(3):186-191.

[4] 陳仲庚.《左傳》中的病理心理學思想[J].心理學報, 1963(2): 156 -163.

[5] 傅俊杰.老年癡呆腎虛髓空的病機淺識[J].光明中醫,2004,19(1):15.

[6] 劉雅芳,程偉.中國古代對癡呆的認識[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9,27(7):1472.

[7] 劉華玲,安慧.鹽酸多奈哌齊聯合尼麥角林治療老年癡呆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2):128.

[8] 楊丁友.骨碎補善治老年癡呆[J].中醫雜志,2004, 45(4):249.

[9] 李義松,劉濤.從痰瘀論治老年癡呆病[J].江西中醫藥,2007,38(9):15.

[10] 張瑞堂,石曉峰.老年癡呆藥物的治療概述[J].甘肅醫藥,2009,28(1):21.

[11] 滕晶.老年癡呆病機述要[J].山東中醫雜志,1998, 17(4):152.

[12] 澀江抽齋.靈樞講義[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602.

[13] 熊曉玲,任建生.老年癡呆癥的病因病理和預防[M].中外健康文摘,2007, 4(3):182-184.

[14] 松川秀夫,劉公望,楊幼新.中醫對阿爾茨海默型老年性癡呆病程之探討[J].天津中醫藥,2005,22(6):514-516.

[15] 黃德斌,董志.阿爾茨海默病病因及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24(2):63.

[16] IQBAL K,ALONSO A C,CHEN S,et al.Tau pathology in Alzheimer disease and other tauopathi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5,1739(2/3):198.

[17] ITTNER LM, KE YD, DELERUE F, et al. Dendritic function of tau mediates amyloid-β toxic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s[J].Cell, 2010, 142(3): 387-397.

[18] 李振,王麗梅,耿美玉.tau蛋白與神經細胞死亡[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6) :124-126.

[19] 金范瑩,張寶榮.老年癡呆的遺傳機制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14, 26(1):15-26.

[20] 廖 玨,廖新品.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現狀[J].黑龍江醫學,2012,26(1):16-18.

[21] DAVIS K L.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tacr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J].N Engl J Med,1992,327(18):1253.

[22] 徐亞萍,孫祥.調五臟治療老年癡呆[J].陜西中醫,1998,19(9):423-424.

[23] 李根龍.辨證分型治療老年癡呆12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4):9-10.

[24] 傅陸,杜凱.老年癡呆的辨證治療[J].新中醫,1992(2):49-51.

[25] 張本夫,程光照,李繼功.淺談中醫對老年癡呆的認識和治療[J].青島醫藥衛生,2000,32(3):219-220.

[26] 張小亦.石杉堿甲改善老年癡呆癥的藥效學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24):90.

[27] 王洪欣.中藥有效成分治療老年癡呆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雜志,2011,30(7):525-527.

[28] 張向榮,趙志英,張春燕.姜黃素對AD大鼠學習記憶的改善及其與腦組織NO、SOD、MDA和ChAT的關系[J].醫學研究雜志,2011,41(9):82-86.

[29] 羅莉,黃憶明.白攀蘆醇對老年性癡呆小鼠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4):120-123.

[30] 朱昱悅.溫針灸治療老年癡呆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1):996-997.

[31] 夏仲,肖世富.癡呆行為評定量表的臨床應用[J].四川精神衛生, 2005,18(2):80-82.

[32] 傅仁杰.老年呆病(老年癡呆)的中醫臨床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C].全國中醫藥防治老年病學術交流會學術論文集,2005.

[33] 賈成文,焦俊英,孫玉霞.“補腎益髓”針刺法對癡呆模型大鼠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5,11(11):853-855.

[34] 黎其才,王明全.中醫治療117例老年性癡呆臨床體會[J].四川中醫,2008,26(3):61-62.

[35] 趙四貝.老年癡呆的食療方[J].東方藥膳,2007(12):7-8.

[36] 孫秀蘭,謝桂琴,田蘇平.紅景天素改善D-半乳糖-Aβ腦內注射老年癡呆模型鼠的行為障礙[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3,23(6):620-624.

[37] 韓鵬程.癡呆藥物治療的全球進展[J].基礎醫學與臨床,1998, 18(5): 18.

[38] 楊彬.治療早老性癡呆藥物的研究現狀[J].中國藥學雜志,1998,33(7): 393-396.

[39] 陳執中.老年癡呆的防治新藥研究進展[J].老年醫學信息, 1998(1): 43.

[40] 趙海善.老年期癡呆病因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6,12(1):1.

[41] 曾望遠,董克禮.AD的病因機制研究概況[J].湖南中醫雜志,2006,22(1):1.

[42] 王南卜,曹夢涵.腦源性神經營養藥物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4):102-104.

[43] 胡鴻和,陳克勤.兩種藥物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比較研究[J].臨床探討,2010,48(5):113-114.

[44] 曾小華,劉丹彥.胞二磷膽堿預處理對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1,33(24):2587-2590.

[45] 孫立保.鼠神經生長因子臨床應用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3):1538-1539.

[46] 肖世復,嚴和,姚培芬.腦活素治療血管性癡呆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9,9(1):1-3.

[47] 王俊,王超.吡拉西坦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8):487-489.

[48] 梁作蘭,董春玲,劉慶蘭.中西醫結合防治老年癡呆的護理[J].解剖與臨床,1997,2(3):143.

(責任編輯:魏 曉)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Guo Xixi,Guo Erchu,Zhong Zhengu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CM,Nanning 530001,China)

As the old, senile dementia is the primary factor in mental illness and the main cause of death.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 its mechanism and treatment.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ffer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s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the disease locates the brain, related with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Traditional treatment :different types have different methods. The common treatments are nourishing kidney,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the opin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are the neurons external senile plaque formation and internal nerve fiber tangles.Western treatment: the usual measures are inhibiting β-amyloid accumulation, reversing the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enhancing cholinergic nerve and so on. Clin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ould ha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with western medicine.

Senile Dement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Mechanism; Treatment

2015-03-02

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攻1347003-1)

郭茜茜(1991-),女,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藥藥效篩選與中藥新藥研發。

鐘振國(1956-),男,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藥藥效篩選與中藥新藥研發。

R277.7

A

1673-2197(2015)13-0041-04

10.11954/ytctyy.201513016

猜你喜歡
蛋白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進展
豬胎盤蛋白的分離鑒定
大腸癌組織中EGFR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自噬蛋白Beclin-1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SAK -HV 蛋白通過上調 ABCG5/ABCG8的表達降低膽固醇的吸收
穩定抑制PAK2蛋白表達的HUH—7細胞株的建立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組織中4.1 R蛋白的表達
γ-分泌酶、淀粉樣前體蛋白和早老蛋白1在阿爾采末病中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Klotho蛋白與疾病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