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研究

2015-02-12 06:19李雪
經濟師 2014年10期
關鍵詞:外貿貿易出口

李雪

編者按:在開放型經濟中,對外貿易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載體,它首先體現為國家或區域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形成和確立各類進出口商品的市場布局,同時又會以貿易投資一體化的發展,帶動國家或者區域的對外直接投資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更大的力度支撐和穩定國民經濟的增長。因此,研究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首先必須對其外貿發展的轉型升級進行研究。就中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卜海教授。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江蘇、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增長發展速度更是數倍甚至十數倍于全國平均水平。卜教授,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東部地區外貿發展存在著哪些問題?

卜海:當前東部地區外貿發展所存在的制約開放型經濟進一步優化升級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服務貿易發展滯后。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已經進入服務經濟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地位也從過去的10名左右上升到了第4名。東部地區的服務貿易發展領先全國,2012年全國各省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排名,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福建等全部進入前十。但是,東部地區的服務貿易同其貨物貿易的發展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一是總量規模差距大,江蘇省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比接近18:1。二是服務貿易的結構不盡合理,以上海為例,其服務貿易主要以進口為主,2012年的服務貿易總額中進口約占66.8%,特別是服務貿易項目中仍然以傳統服務項目為主,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占比只有24.9%。三是服務貿易的逆差擴大快于全國水平。2011年全國服務貿易逆差比上年增長了1.5倍;而同期東部地區的服務貿易逆差則提高了2.7倍。

第二,目前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中的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之比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因此,繼續推進加工貿易的發展的同時做強一般貿易,對于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意義十分重大。

第三,出口產品中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多。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盡管目前東部地區的對外貿易規模較大,但從總體上看,仍然處在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外貿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增值率不高,大量取得的是轉移價值與低技術含量的附加值。特別是那些被歸類為復雜度相對高、增長較快的行業,如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國內附加值的比例僅有10%~25%,一個最著名的例子是中國生產的iPod用于出口,在美國的售價為420美元,但其中僅有4美元的價值來自中國。

第四,出口市場拓展不均衡。東部地區作為全國外貿發展最重要的區域,在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拓展出口市場空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成效蜚然。但是,綜合東部地區各省市拓展出口市場的實際,也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傳統貿易伙伴的出口市場穩定存在隱憂,例如廣東省對于亞洲的出口從1997年以來,份額已經逐步下降到目前的占比54%左右;海南省2012年對歐、美、日的市場依存度下降,歐美日三大傳統市場出口額占海南外貿總額的比重下降了3.9個百分點,降至3成以下。二是對新興市場的開發不夠均衡。江蘇省2011年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額占全省外貿總額的比重提高了1.9個百分點,對非洲、拉美和大洋洲出口增速高達30%。但細分的數據表明,江蘇省對大洋州出口的增速高達45.7%,而對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增速分別只有29.5%和20.1%。海南省的情況更為突出,2012年海南全省對外貿易同比增長12.3%,再創歷史新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大力拓展以空間,但其對于東盟、非洲、中東等新興國家為代表的市場出口增速分別為89.8%、29.1%、21.5%,差異十分顯然。

第五,外貿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明顯。東部地區外貿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目前大體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省際之間總量規模嚴重不平衡,既有規模超過5000億美元以上的外貿大省,如廣東省、江蘇省,同時也有規模尚未達到千億美元的外貿小省,如河北省、海南省等。二是省際增長速度存在不平衡。2011年東部各省市外貿雖然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增長幅度不一,最快的福建省和最慢的江蘇省增幅相差16.2個百分點。2012年由于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全國進出口增幅6.2%,而東部地區只有天津市、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超過全國水平,其他省市都出現了大幅度下降,河北省、上海市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三是東部各省市內部區域的外貿發展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例如同為省轄地級市,廣東的梅州、云浮、陽江等地2012年的外貿規模分別是15億美元、14.6億美元、22.2億美元,而東莞、佛山則達到了1444.1億美元、610.6億美元;再如江蘇省的外貿發展南北梯次分布特征明顯,蘇南地區的進出口總額約占全省的近90%,而蘇中和蘇北地區的外貿總量僅為全省的10%稍多。

記者:卜教授,當前國際貿易環境處于一個怎樣的狀態?國際貿易環境會給我國東部地區外貿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卜海:國際貿易環境將對我國東部地區外貿發展帶來四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世界經濟的穩步復蘇有利于東部地區擴大出口。國際經濟的復蘇,意味著各國經濟將從基于危機進行的應急調整,轉變為常態的政策促進,逐漸步入正常的增長和發展軌道,國際貿易也必然會隨著國際經濟的復蘇和發展而相應地增長和擴大。中國東部地區各省市的經濟基礎不一,出口貿易的競爭優勢各不相同,只要抓住世界經濟穩步復蘇和國際貿易企穩回升的有利時機,完全能夠有所作為。特別是東部地區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發展的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產品,更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各國經濟復蘇引起的進口需求增加。

第二,貿易方式的創新調整有利于東部地區拓展外貿空間。當前,全球經濟中的貿易方式調整主要體現為各國在深化發展服務貿易的同時,強調全力促進實體經濟回歸;同時不斷創新國際貿易的手段和工具,在國際貿易流程和環節中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和便利貿易發展的舉措,以致國外采購商的行為已悄然變化,從大額采購變為小額采購,從集中采購變為零散采購,從派員采購變為電子網購,貿易方式出現一系列創新調整。這一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非常契合我國當前外貿轉型升級,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我國制造業承接先進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轉移,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等,進一步向制造業高端發展。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最高,能夠迅速適應發展變化了的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新情況新要求,充分利用國際經濟貿易的變化倒逼發展方式轉變,不再是簡單地納入全球分工體系,片面地追求出口規模的擴大,就會有可能實現又好又快的外貿發展。

第三,綠色低碳的要求將會提高東部外貿產品的市場門檻。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綠色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并迅猛發展,碳關稅也隨之開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新形式。由于目前我國出口貿易額中近47%來自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并且84%的荷蘭人、90%的德國人、89%的美國人在購物時會考慮消費品的環保標準,85%的瑞典人愿為環境清潔支付較高的價格,80%的加拿大人愿付出多于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利的產品,77%的日本人只挑選和購買有環保標志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包括東部地區在內的中國出口產品,都將會面臨越來越高的市場門檻。

第四,由于世界經濟的復蘇緩慢,當前國際貿易領域中保護主義強盛。在這種情況下,東部地區的外貿發展必然會遭遇嚴重的貿易壁壘:一是數量性壁壘會明顯增加。數量壁壘是進口國針對某種進口產品的數量異常增長而設置和采取的貿易救濟措施。東部地區的出口規模大,各種產品的出口量增加較快,這就有可能引起一定的數量壁壘。二是復合性壁壘越來越多。復合性壁壘是指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貿易救濟措施疊加而形成的貿易壁壘。例如,把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進行的“雙反調查”、把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保護結合起來的復合性技術貿易壁壘等等。復合性壁壘的使用,由于難以有效應對,更容易對東部地區的外貿出口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記者:卜教授,根據我國東部地區外貿發展的水平和現狀,以及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對東部地區外貿發展的影響,我國東部地區應如何加快外貿轉型發展?

卜海: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從七個方面去談。

第一,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一是要積極引導加工貿易延長產業鏈,逐步改變目前的以組裝加工為主的狀態,逐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等環節升級,使得東部地區的加工貿易企業的產業鏈能夠適度延長,具有較多的增值環節。

二是進一步優化東部地區的加工貿易發展環境,通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認定,加速推進東部地區區域內部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三是創新加工貿易的監管模式,對加工貿易的重點行業和企業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有效幫助其解決轉型升級的困難,促進其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是運用環保杠桿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可以把節能減排、潔凈生產等要求作為對加工貿易企業的環保評價,并以此評審企業類別和確定企業能否優先返稅,從而鼓勵企業重視環保,實現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

第二,有效提升一般貿易增值率。

一是培育和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新興工業體系。要通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工業體系,為做強做好做優一般貿易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積極推動出口品牌與名牌戰略、商標戰略的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以自主品牌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商標品牌戰略實施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本土品牌,增加出口商品的含金量,提高一般貿易的增值率。

三是加強出口基地建設,有效推動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提高產業層次,并將產業優勢轉為出口優勢,從而實現產業支撐外貿做強、外貿促進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

第三,促進和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與轉型。

一是應當根據區域服務貿易的實際發展需要,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投入??梢园词≡O立區域性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資助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出國參加國際服務貿易展覽、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國際認證等活動。運用現代市場組織形式和現代交易方式,為服務貿易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

二是著力抓好現代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要抓好電子商務、軟件服務、金融保險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培育和發展,同時大力促進科技咨詢、工業設計、信息發布、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其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是積極發展技術貿易。要加大技術引進的力度,重點引進軟件開發、生命醫學科學、高端制造裝備等前沿技術,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搭建技術出口公共服務平臺,為技術出口企業提供有效服務。做大做強服務外包,既要積極拓展服務外包領域,又要注意提高服務外包的發展層次。

四是提升傳統服務貿易企業的專業化水平。要通過多種措施促進傳統服務貿易企業改善服務模式,增強人性化、便利化、信譽化的服務特色,依靠互聯網運行平臺,增加新的服務門類和業務,進行網上設計、供給、營銷,改善服務貿易企業的內部結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高科技手段對傳統的服務貿易進行流程再造,開拓新的服務運營方式和服務品種,使其逐漸實現專業化、連鎖化、聯盟化,最終有效地提高服務貿易的增值率。

第四,努力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

一是努力鞏固傳統市場,特別是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目前處于緩慢且不穩定的復蘇狀況下,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對傳統貿易伙伴國家的市場出口份額穩中有增。

二是加快對新興國家市場的開拓力度,要著力改變中國出口工業制成品、其它金磚國家對中國出口原材料和礦產品的貿易結構,盡力避免相互抑制和惡性競爭的狀態,努力實現雙贏發展。

三是通過產品升級換代深度拓展市場。必須適應當代各國的市場消費需求,依靠產品的推陳出新和升級換代吸引市場需求,拓展既有外貿市場的深度。

四是建設和拓展多種形式的外貿發展平臺??梢园词閱挝唤⑸虅瞻l展基金,發揮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引導和扶持作用;針對外貿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進行專題指導;規劃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外貿產品集散中心,加強對本區域特色外貿出口產品的宣傳營銷;適時組織各類國際市場宣傳推介、境外市場考察等活動,幫助出口企業選準拓展國際市場的方向。建設與外貿發展密切相關的國際品牌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商務中心等,為出口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盡可能多的便利等。

第五,充分發揮進口的綜合效應。

一是加大對戰略性資源要素的進口。目前國際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價格明顯回落,能源、石油、煤炭的價格開始回歸正常,因此,要抓住有利時機擴大進口,補充儲備戰略性資源要素,以便有效緩解區域外貿發展的能源和原材料的瓶頸約束。

猜你喜歡
外貿貿易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兩棲“大拿”跑外貿
貿易統計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數字看重慶2015年前2月外貿
貿易統計
中國外貿乍暖還寒
某官自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