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直管縣”研究:評述與展望*

2015-02-12 16:57周賢潤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體制財政行政

周賢潤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200237)

“省直管縣”研究:評述與展望*

周賢潤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200237)

“省直管縣”是洞察當今中國社會轉型和事關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創新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在城鄉統籌加快和城鎮化推進的背景下,中央政策文件中數度提及有關“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語詞,這也越發引發起了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實踐。伴隨著這一體制改革由試點到逐步推廣,學界圍繞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日漸豐碩,通過對相關研究成果與觀點進行簡要評述,試圖從中梳理出一比較清晰的研究脈絡,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今后的發展趨向和前景展望,從而為這一體制改革和治理創新向全國推廣提供參照樣本,以便有助于更進一步理解當代中國社會轉型。

“省直管縣”;研究評述;發展趨向

根據中央精神,不斷推進“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探索,構建新型縣治模式與府際關系,減小行政管理層級,增加管理幅度,實現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推動縣域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步伐,更好地為解決“三農”問題服務,這也是我國改革發展中的重要課題。當下,這一重要課題已引起了政、學兩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學界,圍繞這一課題的研究產生了大量有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學術專著和學位論文,相關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在此,我們將圍繞“省直管”研究的背景概念、研究的內容與視角進行回顧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觀點作一簡要評述,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研究脈絡,為社會體制改革和治理體制創新的深入開展提供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的借鑒,以便有助于進一步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一、關于“省直管縣”研究的背景與概念

“省直管縣”是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全球化全面加速,以及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的宏闊背景下展開的一項重要國家體制改革與治理創新的目標走向,涉及國家的長治久安。學界對“省直管縣”研究中,對其出現的背景與概念主要有以下觀點:

(一)背景

據收集和查閱的文獻看,目前關于“省直管縣”研究的背景,主要有這樣兩種觀點。一是針對原有“市管縣”體制存在的弊病基礎上,提出“省管縣”的改革構想。認為“省直管縣”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開始實行的“市管縣”體制基礎上,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原有的行政管理環境和手段,因管理層級過多而導致了諸多問題的凸顯,進而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管理體制所需而提出來的,并將原來“市管縣”所形成的“?。校h-鄉(鎮)”的地方政府管理層級結構基本模式,改變以現行的“?。h-鄉(鎮)”地方政府管理結構模式。以此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推動基層服務型政府建設[1]。二是認為,在“市管縣”體制下,由于1993年提出并于1994年實行的分稅制后,出現了央地財稅制度給“市管縣”體制帶來了沖擊,使得原有的財政體制在運行中出現了新的問題。該觀點主要認為國家在財政收入方面實力大大增強的同時,地方特點卻是縣級及其以下財政開始趁于緊張,使地方上用于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減小,地方和鄉鎮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針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尋求能更好解決地方財政增收和經濟困難等問題,政學兩界在把目光轉向將縣財直接納入到“省直管”的體制,認為這是解決地方財政困難的有效方式。這樣一種“改革”觀念,在2000年以后逐漸得到了中央明確的重視和支持[2]??偟膩砜?,“省直管縣”是隨著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行政層級管理環境等問題的日益凸顯,對原有“市管縣”體制的反思和發展,提倡將原來市所管下的縣實行由省直接進行管理,從而減少行政管理層次,擴大管理的幅度,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二)概念

關于“省直管縣”的界定,是直接源于對“市管縣”體制改革背景基礎上,近幾年提出來對我國行政體制進行改革的實踐和探索。有學者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進行了界定,認為廣義上的“省直管縣”是指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實行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省直接對縣體制及與之相關的管理活動的總和,包括“行政省直管”和“財政省直管”兩個方面;狹義的“省直管縣”是將它與“行政體制省直管縣”視為同一個概念,因為,一旦實行了行政體制的“省管縣”則意味著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一切方面的管理均一并由省直接管理到縣,實現了省直管縣的終極目標[4]。此外,還要研究者認為,狹義上的省直管縣主要是指財政上的省直管縣[5]。盡管在概念認識和判斷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從上述的觀點來看,“省直管縣”所指涉的應該是在整個社會體制變革過程中,在取消市級管理體制后,整個縣級的管理將直接由省直管,這主要就是社會管理權限的下放和社會權力的分化過程。

二、現有關于“省直管縣”研究的內容與視角

“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實踐,現已在全國20多個省區進行了試點實踐。但綜觀研究所涉及的內容與視角來看,已有研究主要可歸納為以下方面。

(一)實踐模式的探索與歸納

在中央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省直管縣

改革以來,全國至今有20多個省實行了省直管縣,并且各地在實踐中所采取的具體推進方式也不一,因而也出現了不同的實踐模式。在歸納總結“省直管縣”改革的實踐模式之前,不得不提及的是“浙江模式”。自1953年以來,浙江省一直推行縣財省管的財政體制,至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推行“市管縣”體制至今,浙江省仍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在堅持走發展民營經濟和市場化的前提下,仍然實行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并逐漸推行強縣擴權改革,逐步形成了省級政府地方治理結構方面的“浙江模式”。因此,可以說,“浙江模式”是中國“省直管縣”的排頭兵,是在改革開放過程形成的以市場為導向,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之后的“省直管縣”的實踐模式,都是基于這一模式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展開的。據現有文獻對省直管縣改革實踐模式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者提出的模式較為典型。張占斌等研究者認為,在目前的“省直管縣”改革實踐探索中,各地基本上都是從實行省直接對縣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入手,將省直管縣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兩級管理型,即不設地級市這一中間環節,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和海南省為代表。第二種是全面管理型,以浙江、湖北、安徽、吉林等省為代表,在財政體制的制定、轉移支付和??畹姆峙?、財政結算、收入報解、資金調度、債務管理等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全部實行省對縣直接管理。第三種是資金管理型,即對轉移支付、??罘峙?,以及資金調度等涉及省對縣補助資金分配的方面實行省直接管理,以山西、遼寧、河南等省為代表。第四種是省市共管型,以山東、廣西、福建等省為代表,即省級財政在分配轉移支付等補助資金時,直接核定到縣,但在分配和資金調度時仍以省對市、市對縣方式辦理同時,省級財政加強對縣級監管[6]。另外,張占斌在2013年發表的《省直管縣改革新試點:省內單列與全面直管》一文中,進一步提出了省內單列的改革模式,并認為這也是“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主要模式。所謂省內單列,就是源于建國以來,為發揮城市的經濟優勢,對一些大城市在人、財、物資源上可以不受省分配指標的限制,享受到相當于省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將這一權限直接援用到現今的“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中來,也就有了所謂的省內計劃單列改革模式了。其基本思路就是拉近省政與縣政的距離,給縣政更加完整的行政權力[7]。而韓春暉則將“省管縣”的改革探索分為以下五種主要模式:“省管縣”+“擴權強縣”的浙江模式,也就是堅持“省直管縣”的財政體制,財政往來省級直接結算到縣,同時擴大縣級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權限,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市分治的行政“省管縣”的海南模式,即縣、縣級市和地級市都是由省直接管理,是獨立的經濟單元,不存在市對縣行政管理的問題;“強縣擴權”+“弱縣傾斜”的山東模式,也就是對“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在內的有差別和針對性的擴權政策,分期分批擴大縣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同時增強弱縣自身經濟財政造血功能;行政“省管縣”+財政“省管縣”的湖北模式,有針對性的分開試點采取行政“省管縣”和財政“省管縣”,但總體看,試點縣財政收支范圍并沒有得到調整,屬于擴權型的財政“省管縣”;依事權定財權的財政體制“省管縣”的吉林模式,其特點是財政結果直接布置到縣,資金直接調度結算到縣,財權事權對應到縣,地級市財政和縣財政不再具有工作指導和對口關系。并且認為除此外的其他省份的改革模式一般都接近于這五種模式中的一種[8]?!笆≈惫芸h”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各級政府間的人、事、財等權體制全方位調整,包含著整個政府管理系統的各個層面。研究者從以上各省推行過程中所總結的模式來看,各省基于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實際情況,選擇推進的路徑不一,但都是基于各自對改革所具備的條件展開的。

(二)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任何一項新體制改革的推行,都是在原有體制改革不盡如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省直管縣也是在避免市管縣體制下的政府層級過多問題下,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減少審批環節等基礎上進行的。對此,有研究者認為省直管縣相比于市管縣體制而言,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使中心城市與縣處于平等競爭地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并將成為中國經濟新飛躍的新的支撐點。由于減少了層級,縣級財政留成比例將會得到增加,進而為縣域經濟的發展集中更多的財力,還可增強省縣間的直接互動和加強省對落后縣份的了解和加大支持力度[9]。石亞軍、施正文研究了安徽省直管縣的財政改革六年來的取得的成效認為,全省已實行省直管縣財政體制下的57個縣(市),取得了這樣一些明顯的成效:省、市縣財政收入范圍明確統一,財政收入分配關系簡單清晰,初步構建了省以下以省、市縣兩級財政管理為主的更為直接高效的財政管理模式;割斷了市對縣集中財力和截留省對縣下劃資金的渠道,解決了市吃縣、市刮縣、市卡縣的問題,增強了縣級財政保障能力;激發了縣級加快發展的動力;激發了縣級加快發展的動力;提升了縣級財政管理水平,并向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有了明顯的提升[10]。但任何一項新政策在實踐探索過程的初期,都不乏會出現新的問題。由于“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也是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并且作為一項“自上而下”性質的體制改革,更會涉及更多地方政府及政府間的實際利益,加之改革中的各項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不同政府部門的認識也有差異,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難免會有新的問題衍生并與之并存。對此,張占斌、汪大海等研究認為,在改革實踐中存在著:一是地級市與縣(市)改革在態度上各有差異,擴權放權的落實到位情況不容樂觀,容易形成市、縣政府間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沖突與摩擦;二是地級市對擴權縣市的支持力度不夠,甚至有減弱傾向,催生了縣與原來省轄市間的矛盾;三是垂直管理部門在擴權政策中定位不清,“條塊”權責關系更加復雜,造成縣級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清,上下級政府間易形成角色沖突和摩擦問題[11]。龐明禮通過對“省直管縣”改革的理論實踐探索的理性反思分析認為,現有“省直管縣”的實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縣鄉財政困難,也無益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并過于注重“省直管縣”的激勵因素,忽略其約束條件,有縱容縣級政府“要權”沖動的傾向等問題[12]。石亞軍等人基于安徽省管縣財政改革的調查,認為省直管縣財政改革中也產生了事權和財權的劃分不匹配、中心城市與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協調、財政體制與行政體制的沖突等問題[13]。因而,可以看出,“省直管縣”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中央、省市放權不足,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高,區域內和區域間的資源整合度不高,各級政府的職權和角色定位不清等問題,無形中給“省直管縣”改革的順利推進增加了難度。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總體上,“省直管縣”改革的實踐已成為中國社會轉型中體制改革的發展政策。為此,學界也探討和提出了“省直管縣”進一步完善的制度設計與改革路徑。

(三)制度設計與改革路徑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這對于我國現行中的行政體制——“省直管縣”改革探索來說,更是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但據收集的文獻分析和現實情況來看,至今國家仍未出臺完整的、系統性的指導性政策。因而有研究者對此提出了要有整體的制度設計、頂層設計和規劃就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路徑。張占斌在對目前省直管縣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簡要回顧的基礎上,得出實際上是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缺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中央政府的充分授權,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實施細則,而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內含著中央對這項改革戰略安排、系統設計、改革次序等[14]。龐明禮、張東方認為,當前“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實踐存在著諸如財政體制與行政體制的不協調、省以下政府間事權劃分與財力的匹配、市縣角色沖突和權益沖突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都是改革中的核心問題。其原因是中央層面沒有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和規劃,沒有來自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相關法律的保障,沒有中央政府的充分授權,中央政府對于完全意義上的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也沒有一個完善的、系統的指導性改革方案?;诖?,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與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有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和探索垂直管理部門與省直管縣體制有效銜接的機制。而且還提出了省管縣體制改革的制度框架類型和制度內容建議,制度框架方面提出了根據管理幅度、經濟條件、區劃面積和地理環境分為三種類型,即完全直管型、不完全直管型、完全不直管型;制度內容方面,要明確中央與地方和省市縣之間的權力配置、省縣兩級政府間的角色定位[15]。有研究者針對當前省直管縣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要采取分類實施模式、適當調整行政區劃、保留鄉鎮政府、加強法制保障[16];還有研究者提出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增設直轄市、縮小?。▍^)的試點與改革[17]。還有研究者基于市縣府際關系的不同分類,提出了不同類型的改革路徑。并將市縣關系分為市強縣強型、市強縣弱型、市弱縣強型、市弱縣弱型,對應的改革路徑分別為撤縣設區或省直管縣、市管縣或部分省直管縣或全部省直管縣、行政中心轉移或強縣省直管、省直管縣與市縣分治[18]。省直管縣不能脫離實際的省情而盲目推進,在省直管縣推進的過程中,一些?。ㄊ校┥踔猎诟母镌圏c的效果尚不明確的前提下,就直接推廣到全省范圍,給省級財政增加壓力和難度。張占斌提出推進省直管縣在時間上分三步走的改革路徑,一是在“十一五”期間通過省直管縣的改革,減少財政層級,到“十一五”末期爭取把地方省、市、縣(市)、鄉鎮四級財政先扁平化為省、市(縣)、鄉鎮三級;二是在“十一五”改革的基礎上,從理想角度講,通過“十二五”,即五年的時間,把省、市(縣)、鄉鎮三級財政簡化為省、市(縣)二級財政;三是到“十三五”末,即十年左右的時間,到2020年完成向行政體制的過渡[19]。還有研究者認為,要建立起相應的改革配套措施,包括體制性層面和具體層面的配套措施,體制性的配套改革措施就是要求“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要與經濟、政治、行政體制等改革相配套,具體性的配套措施包括有計劃分步驟地撤鄉并鎮、合并小縣、市縣分等及劃小省區,最終實現“省直管縣”[20]。夏鋒等認為,“省直管縣”改革應與城市化發展趨勢和特征相適應,并根據不同區域城市化進程分類推進“省直管縣”改革,提出在已經形成區域經濟中心和積極構建區域經濟中心的發達地區,可重點加大推進“撤縣建區”的力度;在西部面積比較大的欠發達地區,可以考慮仍維持目前的行政管理格局。但可向縣級單位下放一些權力,選擇部分縣進行直管試點,擴大自主權,搞活縣域經濟,并積極形成區域中心[21]。

總之,“省直管縣”改革應以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為主,從各省的自然地理條件、經濟條件、歷史文化傳統,各省內地市與縣關系等綜合考慮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試點縣(市)的規模,有步驟地推進,適當的時候可以培育民間組織進行承擔。

(四)研究的學科與方法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學界對“省直管縣”的研究所涉及的題域及發表的刊物來看,在學科層面,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學、財政學、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學科范圍,這說明從事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的學者相對較多關注省直管縣問題。尤其是“從法學類角度研究省直管縣與司法體制改革的關系相對較弱,從社會學角度研究省直管縣與社會管理的關系也比較弱,這是省直管縣改革理論建設的一個短板”[22]。這對省直管縣中如何協調各級政府間的權力分合和如何構建起層級少、效率高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等論證,提出了些具體改革方案與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縣鄉財政危機,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理論上也有了一定的積累,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分析的理論基礎。在研究方法層面,主要有定性分析研究和文獻法研究較多。隨著省直管縣試點省份的逐漸增多,也有研究是基于試點省份的樣本選取進行實地調研基礎上,結合實證進行定量的分析,推斷出適宜、便于進行省直管縣的省份和各省級財政支出與公共物品供給的困難等方面。如賈俊雪等人,利用1997-2005年間的縣級面板數據為基礎,得出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在促進縣域經濟增長、實現縣級財政解困中的作用以及財政分權和政府機構改革的制約影響模型[23];陳國權等人依據統計年鑒中的GDP數據,對全國各地級市及所轄下的各縣人均GDP進行統計相關分析,得出各地級市市區經濟發展很快的地方,各縣經濟沒有同步跟進,市縣發展缺乏協調性[24];張永杰、耿強利用縣級面板數據,從經濟學視角研究發現,省直管縣體制對縣級政府規模的作用并不顯著[25]。這對后續的研究,提供了方法選擇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三、“省直管縣”研究的發展趨向與前景展望

“國家之強,在于州縣”,“郡縣治,則天下治”。作為一項上層建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重大改革,“省直管縣”是認識和解讀中國基層治理機制和社會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理論視角。當前,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結合“省直管縣”試點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積淀了相當的理論思路與學術趨勢,也就是要把自上的權力進行有序的分合與實際推行情況相結合,在某些領域進行可以探索新的嘗試,形成有特色的研究趨向,有力地推動“省直管縣”的研究和實踐進程。

從上述簡要的梳理和回顧可知,“省直管縣”在中央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改革試點以來,經過近10年的研究探索,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其實踐的歷程和研究的理論都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傮w來看,由于它還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其研究都還相對不成熟,研究的視角和深度也有待進一步拓展。而且理論的創新較缺乏,僅限于對事項進行抽象、和思辨性的分析較多,對于實踐中存在問題提出解決路徑缺乏可操作性建議,并且理論關懷的高度、實證分析的深度也還不夠。尤其是關于“省直管縣”改革的機制探討尚屬空白,因而研究就不免缺乏視角和學科的自主創新。

由于“省直管縣”是作為我國一項上層建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重大變革,以“省直管縣”來認識和解讀中國基層治理機制和社會結構變遷,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視角。另一方面,作為關注社會治理與結構變遷的綜合性學科的社會學,契合著這一體制改革所需的學科視野,對于強化“省直管縣”與社會管理的關系是改革中較好的切入點,突破制度設計的困境與推動縣鄉關系重構協調創新的聯結所在。因此,不管是理論的研究亦或是實踐的探索,都要服務于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應于“省直管縣”而言,就要使研究所得出的理論觀點能為現實改革探索提供分析和指導的作用。

可以肯定地說,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圍繞以“省直管縣”為主題的研究,今后在理論、方法、實踐以及實證分析方面都會有較大的發展,并且,“省直管縣”研究的發展趨勢將呈現如下特點。第一,向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尤其是社會學、法學等學科之間的合作,形成多學科交叉和對話的發展格局,還包括地方政府部門的實踐者與研究者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第二,方法論層面,需要多種方法相結合,尤其是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把個案研究與比較研究相結合,特別是對民族地區的個案研究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實證比較研究,在今后的“省直管縣”研究中將會得到強調。第三,應舉辦更多的“省直管縣”的研討會,同時邀請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負責人等一起參與研討,促成對現實問題和將來的改革走向提供理論和經驗的對話。第四,政界和學界要多開展橫向合作,創造政界與學界之間合作的路徑。

對于今后的“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研究,在已有文獻梳理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在以下方面將有待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第一,如何從縱向上厘出一條職責清晰、權力明晰的省、市、縣的職權鏈條,從而強化“省直管縣”的制度設計與體制間的協同與合力作用;第二,如何在橫向上構建起“省直管縣”的制度效應下的基層治理,特別財政與行政治理;第三,如何勾連“省直管縣”后科層管理在共時性與歷時性下的縣級政府運行機制探討;第四,如何審視“省直管縣”后的省縣間關系與縣治模式的轉型,形成新的省縣公共空間。誠然,“省直管縣”研究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但從目前的概況和以上總結今后應作深入研究的幾點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省直管縣”研究將會為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社會管理創新提供更為系統和可操作的建議。

[1]陶善才.“省直管縣”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2,(11);翟校義.“省直管縣”改革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3,(6);孫濤,趙巖.近年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研究述評[J].理論探討,2013,(3).

[2]鐘曉敏,操世元.省直管縣改革:緣起、路徑與未來[J].財經論叢,2011,(11);石亞軍,施正文.“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邁向“省直管縣行政改革”——安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10,(2).

[3][5]孫濤,趙巖.近年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研究述評[J].理論探討,2013,(3).

[4]周湘智.我國省直管縣(市)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研究,2009,(6).

[6]張占斌.省直管縣改革的步驟和政策探析[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1);陶善才.“省直管縣”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2,(11).

[7]張占斌.省直管縣改革新試點:省內單列與全面直管[J].中國行政管理,2013,(3).

[8]韓春暉.“省管縣”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觀照——中國地方行政層級的優化改革[J].行政法學研究,2011,(1).

[9]徐元明,等.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相關問題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江海學刊,2007,(6).

[10]石亞軍,施正文.從“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邁向“省直管縣行政改革”[J].探索與爭鳴,2010,(2).

[11]張占斌.加強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A].載張占斌主編.中國省直管縣改革研究[C].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汪大海、劉金發.地方政府利益調整的角色重構與制度創新——從“市管縣”體制到以分權為特征的“擴權強縣”改革[A].載張占斌主編.中國省直管縣改革研究[C].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12]龐明禮.對“省直管縣”改革問題的理性反思[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13][16]石亞軍,施正文.從“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邁向“省直管縣行政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2010(2).

[14]張占斌.加強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J].行政管理改革,2011,(6).

[15]龐明禮,張東方.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制度設計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3,(1).

[17]易頂強.我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新探[J].求實,2010,(8).

[18]陳國權,梁耀東,于洋.基于區域差異性的省直管縣分類改革研究[J].江海學刊,2012,(4).

[19]張占斌.省直管縣改革的步驟和政策探析[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1);張占斌.政府層級改革與省直管縣實現路徑研究[J].經濟管理與研究,2012,(4).

[20]李金龍,謝哲夫.“省直管縣”的現實可能性、改革的戰略性調整[J].甘肅社會科學,2010,(3).

[21]夏鋒,甘露,張娟.“省直管縣”改革應置于城市化的大背景下[J].財會研究,2010,(1).

[22]沈榮華.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的省直管縣改革——兼評《中國省直管縣改革研究》一書[J].中國行政管理,2012,(2).

[23]賈俊雪,張永杰,郭婧.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縣域經濟增長與財政解困[J].中國軟科學,2013,(6).

[24]陳國權,梁耀東,于洋.基于區域差異性的省直管縣分類改革研究[J].江海學刊,2012,(4).

[25]張永杰,耿強.省直管縣體制變革、財政分析與縣級政府規?!谝幠=洕暯堑目h級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12).

(責任編輯陳文興)

D621

A

1671-0681(2015)04-0150-06

周賢潤(1982-),男,貴州石阡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

2015-01-26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CET-13-0799):社會學視野下的“省直管縣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體制財政行政
行政學人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建立高效的政府辦醫體制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