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本:回歸正本之本

2015-02-13 11:50廣東省中山市實驗中學劉衛平
語文知識 2015年2期
關鍵詞:讀本教材文章

☉廣東省中山市實驗中學劉衛平

讀本:回歸正本之本

☉廣東省中山市實驗中學劉衛平

目前,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分為必修、選修、讀本三大板塊。其中必修教材五冊為正本,讀本作為教材正本的重要補充、延伸與深化,受到人們的關注。曹文軒說:“讀什么書”是一個比“讀不讀書”更重要的問題。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各省市均將語文讀本內容包納進來。

依據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主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而作為教材的正本無疑擔負起重要的使命,目前人教版必修教材共計80篇課文,這些文本難以承擔起培養青少年精神成長的重擔。葉圣陶先生曾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痹诮滩恼局膺x擇高品質的文章來擴充閱讀就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讀本的弊端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為學生配了一套讀本,選編了若干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遺憾的是真正重視讀本的老師很少,這造成了教材資源的極大浪費。其原因主要是讀本與教材正本脫節。具體來說,現行高中讀本的弊端主要有:

(一)共鳴較少

讀本的選文往往是些純文學的作品,或是優美的散文,或是情節曲折的小說,或是激揚的詩歌。這些文章往往內容較為抽象。而情感濡染是漫長的過程,錢夢龍先生說:“語文課程人文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潤物細無聲”。說教性較強的文章易于引起學生的抵觸,難以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即便其文質兼美,也是“一紙空文”。學生需要有生命力的文章,需要高品位的文章,需要近距離的文章。然而,當前讀本中的時鮮性文章較少,接近現實生活的文本較少,選文也不能與時俱進,因此難以激起學生的閱讀共鳴。比如,《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這類型文章,更易于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接地氣,同時也具有精神引領的作用。

(二)針對性不夠

讀本的選文依據文體分類,按照思想主題編排,在編排的形式上讀本與教材正本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內容的吻合度、思想的契合點等方面沒有與教材正本同步,導致讀本與正本在深度方面無法同質,無法使學生把對課堂內容的興趣和好奇遷移到課外閱讀中。若是兩者能高度契合同步,學生能深化對教材正本的理解,對讀本也能產生親近感,無形中激發了他們對閱讀讀本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讀本第二冊有一部分專門介紹魯迅的雜文,可是教材文本中第一、二冊均未出現過魯迅的雜文,讀本這樣的安排不知有何依據。由此可知,讀本在內容設計上的針對性不夠,讀本與正本若即若離。

(三)拓展面較窄

讀本的選文內容牽涉到生活的許多方面,上至天地情懷,下至水之韻、雨之思,雖然范圍廣,但卻沒對正本的內容進行深化和拓展。有些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內容沒有專題拓展,比如青春、時間等。有些正本選文對寫作很有借鑒價值,比如《拿來主義》《勸學》的寫法比較典型,文章結構比較新穎,但在讀本中卻很難以找到相關文章來延伸。若是能有相關的讀本來豐富和拓展學生的閱讀,正本的啟示意義會更大。其實,讀本可以對正本的內容、寫作手法、行文結構等進行深度挖掘和拓展,以達到兩者相輔相成,和諧發展。

二、編寫讀本的原則

針對當前讀本存在的諸多問題,開發更為合理的課外教學資源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應該以正本為本建構讀本,以正本核心篇目為中心,形成板塊式編排設計,每個版塊中盡量都顧及到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拓展,在讀本每篇文章中設計二至三個問題,引領閱讀路徑,提升閱讀質量。這樣打通讀本與正本的三維通道,使讀本緊扣正本之本,實現兩者的共生同化。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倡教材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樣,難易適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相對于必修教科書而言,《語文讀本》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與可能。在此,提出編寫讀本的幾種原則:

(一)深究正本的內容,以顯深度

編者在編寫正本選文時往往會選擇“富于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樣”的典型文章,這些文章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但是這些思想點只是特定背景下的自然流露,而它們背后隱藏著寬廣的思考空間,教師在課堂解讀文本時不一定能覆蓋到,或者挖掘得不夠深入。讀本完全可以在深化正本內容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正本的叢林深處,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自覺拓展。從正本中的一篇選文到讀本中的多篇選文,貫穿著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多元的遷移過程,使各個思想點循序漸進走向豐富深刻。

比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兩個主要教學目標是: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語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要實現第一個目標可以在讀本設計中尋求對馬克思的多維解讀,讓學生了解一位更為立體的馬克思,選文可以是王開嶺的《向青年馬克思致敬》、劉建軍的《馬克思是個怎樣的人》。當然,為加強對悼詞語言的感受,深入掌握悼詞的行文思路,讀本中可以編選悼詞《蕭三同志追悼會悼詞》、郭沫若的《羅曼·羅蘭悼辭》。

(二)擴展正本的思想,以伸廣度

高中階段正本80篇文章只是傳遞語文知識、擴充語文思想的“冰山一角”,涵蓋的內容非常有限。學生視野的開闊、閱歷的增加、知識的豐富、心智的成熟,僅靠幾冊語文教材正本肯定是不夠。但正本選文均經過專家和一線教師的精心篩選,也經受時間的洗禮而成為典范文,它們具有統領性的地位和輻射性的價值。因此,在編寫讀本時,可以依據正本的思想內容由點到面的擴展,使正本主要思想內涵上升到“類概念”,讓讀本成為正本思想的延伸與拓展,以擴充學生思維的廣度。

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塑造了阿Q這樣一位典型的傳統農民形象,他身上表現出農民的弱點:主觀、保守、狹隘,自尊自大、自輕自賤、畏強凌弱、忌諱缺點。對此,在讀本中可以編選對國民性格進行深入探究的文章,如羅素的《論中國人的性格》、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精選語段,以探討國民性格及其思想基礎。

(三)質疑正本的話題,以展銳度

正本選文往往表達出一種積極的人文主旨,傳遞出強烈的正能量,讓學生真善美的情操得到陶冶,但這些人文思想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們往往只是開啟思想智慧的引子,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較大。讀本選文可以給學生呈現出另一種相對的人文思想,帶領學生欣賞正本的另一面風景,讓學生通過對比來豐富自己的思維,使正本的思想內容更具銳度。

比如,余秋雨的《道士塔》展示了近代中國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帶來的一場不可避免的悲劇,認為罪魁禍首是這個愚昧無知的道士。但是換個角度思考,此觀點值得商榷,難道一個質樸的道士要承擔主要責任嗎?讀本可以相應地編選這篇并非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也說王道士》,以給學生另一種思路,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

(四)效仿正本的寫作技巧,以強效度

經典的正本選文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具有感染力,而且在寫作技巧方面也具有示范性,能靈活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寫作,充分展現了語言的魅力,也能以清晰巧妙的思路行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這些寫作技巧對學生的寫作思維的訓練大有裨益,對學生積累豐富的詞語大有幫助。因此,在編寫讀本時,可以針對正本中寫作手法比較鮮明的選文,選擇手法與此相同或相近的文章,讓學生更自如地掌握寫作技巧,以強化寫作的效度,使學生的寫作技巧不斷成熟。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表現出語言的陰柔之美、恬淡之美,作者那種細膩的感受、豐富的聯想以及絢麗的描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編寫讀本時可以選擇語言風格相似的文章,如茅盾的《雷雨前》、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晚秋初冬》。

又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語言富有沖擊性,行文流暢,采用了對比、并列的手法。為了延伸閱讀,強化這些手法在行文中的運用,可以在讀本中選錄與此風格類似的文章——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條命》,讓正文與讀本遙相呼應。

崔巒說:“提速語文教學,進行主題式拓展閱讀,這是語文教學的趨勢?!逼鋵?,可以從正本課文的本質特點出發,對課文進行分類、分析,然后提煉出若干話題。依據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確定正本的教學價值,根據“聯系點”確定板塊內容,以強化正本的深度、廣度、銳度和效度,強化學生的智力因素:知識、閱歷、思維力,增強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閱讀需要、閱讀興趣、閱讀動機等。應該讓課內課外閱讀自如鏈接,豐富學生的語文生活,使讀本回歸到正本之正道。

猜你喜歡
讀本教材文章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散文詩小型張讀本
新時代機關黨建簡明讀本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中華家教》親子讀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