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攝影記者的“三重門”
——記全國勞動模范、紹興報業傳媒集團首席記者袁云

2015-02-16 09:19文/李
中國記者 2015年6期
關鍵詞:三重門新聞獎攝影記者

□ 文/李 菲

一位攝影記者的“三重門”
——記全國勞動模范、紹興報業傳媒集團首席記者袁云

□ 文/李 菲

2015年5月,紹興報業傳媒集團首席記者袁云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他兩度奪得中國新聞獎,并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動模范、浙江省新聞界最高獎“飄萍獎”和全國地市報新聞攝影“十杰”記者稱號、紹興市市長獎。他說,對待工作有三重境界,一種是把拍攝當作業,做過了事;二種是把工作當職業,掙工分謀生;三種是把工作當事業,始終熱愛。

攝影記者 勞動模范 紹興報業傳媒集團

袁云總在不停奔跑,同事這樣說,家人這樣說,他自己也這么認為。年逾五旬,依然堅持每月下鄉,30年雷打不動。

兩件物品從未有一天離身,一件是手機,一件是相機。手機是對別人作的承諾,還在BP機時代,他的名片上就打有一行字:日夜工作。相機是他對自己作的承諾,這輩子就干攝影一件事。

今年4月,袁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勞動模范證書,也是受表彰的勞模中唯一的攝影記者。

從紹興到北京,袁云一路奔跑,推開社會、職業、事業的人生“三重門”。

社會之門:一位攝影記者的“大學”

30年前,23歲的袁云領到了記者證。而2013年7月,袁云的女兒袁婧從復旦大學藝術視覺系畢業,進入《文匯報》,也成了一名攝影記者。

“女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有人祝賀。袁云卻搖搖頭,“攝影絕不是按快門這么簡單,也不是學校里能教會所有,我覺得它更是一門社會學?!痹普f,他比女兒多上了六年社會大學。

17歲高中畢業,袁云就開始“討生活”之旅。他的第一份職業是在紹興軍分區建設工地當一名泥水匠學徒。炎炎夏日,年紀最小的他和工友一道,攪拌水泥,拉磚砌墻,揮汗如雨,一天賺9角3分錢,不覺為苦,反覺快樂。

“樂天,吃苦,不服輸”,熟悉袁云的人都這樣形容他的性格。無論下鄉拍攝,還是出國采訪,袁云都是“百事通”,這均得益于長達6年的“社會大學”歷練。當了3個月“泥水匠”后,袁云又先后從事過電工、機修工、電子廠裝配工等工種。

無論做什么工作,袁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唯一的愛好——攝影。

“記得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家隔壁有個鄰居,是在省衛校學X光的,平時愛擺弄相機。我跟著他一起玩,第一次接觸到攝影就迷上了?!痹普f,幸運的是,他這個愛好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得以在家里建起一個小小的暗房,學習沖洗照片,后來還擁有第一臺“海鷗”牌雙鏡頭照相機,開始四處投稿的“通訊員”生涯。為讓自己拍攝的照片更有意境,他還自創了一套學習方法,就是每天不騎自行車,走路上班,利用路上的時間每天背誦一首唐詩或宋詞。

熟諳社會生態,了解風土人情,使得袁云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地氣”。即便出差,他也不忘尋找拍攝角度。當時的《中學語文報》,每個月都能出現袁云的照片,“出差到哪里,我就拍那里的風景名勝,讓全國各地的小朋友跟著我‘旅游’”。這種經歷為袁云打下了扎實的攝影基本功,再加上他的“社會基本功”,使他短短幾年間就成了全國好幾家報社的“特約記者”。

“開著車跑,坐在辦公室里想,是拍不出好照片的?!痹诮B興,即便最偏遠的山村農民,都知道報社有個“袁記者”。袁云跑遍了紹興全市所有鄉鎮,下過全市最深的礦井,也爬過全市最高的山。光紹興市區近百米高的電視塔,他就爬過不下10次。袁云的朋友三教九流,無所不包,是出了名的,既為他了解社會打開一扇扇窗口,也為采訪提供極大便利。

“吃苦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袁云認為,這些記者必備的素質課堂里學不到,必須向社會學,向人民群眾學?!澳愕呐臄z題材、角度甚至用光,都取決于你的思想積淀,而你的所思所想所攝,又取決于你對社會的認知深度?!?/p>

職業之門:如何“走近新聞”,又如何“走出紹興”

1985年4月,著名“特約記者”袁云進入當時創辦才一年的《紹興日報》工作。攝影部五位記者,他是唯一沒有編制(掛靠在印刷廠)的記者。如何走近新聞?

袁云的法寶是“吃苦”。過去30年,有近20個除夕他都是在采訪中度過的。報社傳達室的幾位保安知道,袁云每天幾乎都在半夜12點以后離開報社,他也很快成為《紹興日報》發稿量最多、跑得最遠的攝影記者。一位同事形容,當你打電話給袁云的時候,他不是在新聞現場,就是在前往新聞現場的路上。

除了敢搶敢拼,袁云還敢于冒險。1989年和2007年,他在紹興兩次實施航拍。在空中飛行的幾十米到幾百米高度上,袁云只能坐在打開的飛機機艙門下方,雙腳伸出機艙外面俯拍。為了拍到高質量的圖片,他一次次將大半個身子探出艙外,引得下面觀望的市民一陣陣驚呼!現在,這兩次航拍的照片成了紹興珍貴的歷史史料。

□ 圖1為袁云獲獎作品《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多塔斜拉橋-嘉紹大橋建成通車》組圖中的一幅。

□ 圖2為袁云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留影。

□ 圖3為圖為袁云獲獎作品《小巷獲聯合國大獎》。

靠著吃苦、冒險,袁云走近了新聞。但是如何才能走出紹興?作為一家地方報紙記者,天地有限,發稿余地有限。一張報紙承載不了袁云的“野心”,他覺得光與影的紹興,是可以走向全國甚至世界的載體。

“當通訊員時,紹興電子行業的新聞都是我發表的,像什么農民辦廠造電視機之類的等等?!痹普f,當時他的新聞作品就頻頻登上《人民日報》《中國電子報》等埠外媒體,所以,他比一般記者更習慣于站在全國視野看待紹興題材。

他說起早年的一件軼事,“1995年紹興第一次‘祭禹’,我作為特約通訊員第一時間將照片發給中新社,搶出最快的發稿時效,第二天全世界有40多家媒體刊發了我拍的圖片?!痹埔鹆诵氯A社總社攝影部的關注,一度想調他到分社工作。盡管沒有到新華社任職,但2002年袁云成為新華社首批簽約攝影師。

1997年香港回歸,是袁云走出紹興的重要一步。當時報社只給他2000元差旅費,這點錢到了香港如杯水車薪。袁云的吃苦精神這時發揮了作用,采訪前后歷時半個月,白天他背著20多斤重的器材擠公交地鐵,奔跑在港島,睡上則以紹興香港同鄉會的會議桌當床,沒有傳真機,晚上把照片洗出來,早上用航空快遞傳回報社。

這以后,他千方百計爭取機會,甚至自籌經費,先后做了澳門回歸、韓日世界杯足球賽、雅典奧運會、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國內外重大事件的采訪?!?004年和2008年,紹興籍劃艇運動員孟關良在奧運會上兩次奪冠的鏡頭,省內很多同行都沒有拍到,省里幾家報刊用的都是我的照片?!闭f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袁云的言語間有些得意,就像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當然,付出與收獲還是成正比的。這些年來,袁云幾乎成了得獎專業戶。除了兩奪中國新聞獎外,9次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累計獲得省級以上大獎的作品有200余幅,更有數千幅新聞攝影作品被《人民日報》、新華社、《聯合早報》、美聯社等國內外主流媒體轉發刊登。

事業之門:熱愛是人生最好的老師

2004年,袁云的攝影作品《小巷獲聯合國大獎》獲得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4年9月,他拍攝的新聞組照《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多塔斜拉橋——嘉紹大橋建成通車》再度摘得中國新聞獎。

有人為袁云的成績感到驚奇。但,前一張獲獎照片,袁云用了20年時間才等到;后一張照片,袁云用了整整6年時間拍攝,時間是袁云的答案。

紹興的歷史街區倉橋直街最能代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自小生長在紹興古城的袁云,一直懷有一個夢想,要將這絕美的風情通過光影傳播到世界。1983年,他以倉橋直街為題材拍《小河白雪人家》在當時非常有名的攝影雜志《光與影》發表,這也是他拍攝的第一幅獲獎的彩色照片。

此后,袁云一直在等待,他相信自己能拍出更美的紹興。機會來了,2001后,紹興倉橋直街歷史街區改造工程動工了。工程從開始到完工,袁云一直跟蹤拍攝,不知跑了多少趟現場,拍下多少張照片,可他總覺沒有把倉橋直街的“魂”抓到鏡頭中。一天,他陪著外地朋友去倉橋直街走走,不禁又進入創作的癡迷狀態,只能對朋友說“對不起”,自顧自在倉橋上架起相機,一邊等待,一邊思索。一等等了幾個小時。忽然,河面上晃晃悠悠劃來一只烏篷船。袁云眼睛一亮:烏篷悠悠,碧水清清,酒旗獵獵,加上已被修葺一新的粉墻黛瓦,這不正是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的“美景”嗎?他欣喜若狂,連連按下快門。

后來,倉橋直街獲得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大獎,《小巷獲聯合國大獎》也獲得中國新聞獎,成了紹興城市形象宣傳的名片。

2008年12月,嘉紹大橋開工建設,它將深刻影響浙江及長三角地區的交通格局,還對這一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袁云敏銳地關注到這座大橋的特殊意義,開始了長達6年跟蹤拍攝。他用相機記錄了大橋從海底打樁,海面升起到伸向彼岸的每一個瞬間,用影像見證了中國在世界上最難建橋處建橋的奇跡。

這6年中,袁云經常涉險拍攝,兩次航拍大橋全景,多次背著幾十斤重的器材攀爬上百米塔吊,進行高空拍攝。夏天,烈日爆曬,大汗淋漓;冬天,海風刺骨,手腳凍麻??稍迫詧猿置吭虏簧儆趦纱稳ゴ髽颥F場拍攝,6年的堅持終有收獲,讓他成為全國地市報中少有的兩獲中國新聞獎的記者。

為什么能如此堅持?袁云認為,對待工作有三重境界,一種是把拍攝當作業,做完了事;二種是把工作當職業,掙工分謀生;三種是把工作當事業,始終熱愛。對袁云來說,自始至終,攝影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事業。

“攝影是我的事業,更是社會的事業,因為它能記錄歷史,造福社會,影響民生?!?005年4月1日,袁云將從業20多年來存有的20余萬張照片(底片)的380張光盤,悉數捐贈給了紹興市檔案館,其中不少是頗為珍貴的老照片。袁云說,到自己退休的時候,捐贈總量估計可以達到60萬張。

這幾年,袁云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開始踐行回饋社會的理念。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袁云不僅馬上投入到報道中,還四處奔走為災區救災募集款物,成功地為建設廣元“紹興晚報帳篷學?!被I集到一筆可觀的捐款。

紹興塔山中心學校的小學生陳文昶患了白血病,需要換骨髓,難以承擔貴昂的醫療費。袁云聞訊后以報道開路,并動員其廣泛的人脈資源發起義捐,小文昶的大部分醫療費用得到了解決。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寧波大學城市學院紹興籍學生朱翔,比如紹興市文瀾中學學生小理燁等等,都是在以袁云為主的熱心人奔走呼吁下,從病魔手中奪回了生命。

“愛讓鏡頭前的世界很美,愛會讓鏡頭外的世界更美?!痹诹至挚偪偟臉s譽中,袁云最看重的是浙江省殘聯、浙江省記協“愛心記者”這一稱號,這是對他宅心仁厚人品的肯定,也是對他敢于擔當的記者品格的贊許。而正是因為這份愛心,2015年2月,袁云又從紹興市市長手中接過獎杯,成為紹興新聞界獲市長獎第一人。

(作者單位:紹興報業傳媒集團)

猜你喜歡
三重門新聞獎攝影記者
年輕干部面對“三重門”
新聞傳播中攝影記者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從事攝影Ami Vitale攝影記者紀錄片制作人
三重門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一名攝影記者的自我迭代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攝影記者如何走基層
文言文教學三重門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