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奇臺縣呼勒斯德-烏普迪爾一帶金礦地質特征及礦找礦遠景評價

2015-02-21 15:08杜金花佘新玉王超
新疆有色金屬 2015年3期
關鍵詞:變帶褐鐵礦灰質

杜金花 佘新玉 王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大隊 庫爾勒 841000)

1 區域地質背景

研究區處于卡拉麥里深大斷裂與清水-蘇吉泉大斷裂所圍限的狹長地帶內,區內地層主要出露石炭系及第四系,斷裂構造發育,火山活動強烈。

1.1 地層

研究區內出露的地層以石炭系為主。主要有元湖組、南明水組、紅山組,主要巖性為斜長花崗巖、凝灰巖、玄武巖、安山巖、英安巖、凝灰質砂巖、砂巖。

區內第四系較發育,主要為全新統松散堆積。分布于研究區北部一帶。由礫石、砂、粉砂及粘土組成。

1.2 構造

研究區處于東準噶爾褶皺帶與準噶爾坳陷區的交接部位,斷裂構造發育。區內規模較大的斷層為清水-蘇吉大斷裂,其他斷裂(F3、F4、F5、F6)均為次級斷裂。

⑴清水-蘇吉大斷裂(F2)。該斷裂為研究區內最大的斷裂,在研究區內沿走向延伸約6 km,走向為南東東向,斷裂面南傾,傾角60°,為逆斷層。該斷裂為控制性斷裂,與卡拉麥里大斷裂之間形成構造擠壓帶,構成了巖漿上升和賦存的有利因素,也是成礦的有利部位,組成該斷裂的一些次級斷層有的往往就是容礦構造,由于后期熱液活動帶來的成礦物質沉淀而形成礦體。帶內巖石受擠壓破碎,糜棱巖化、片理化、千枚巖化發育,巖層受壓扭應力的影響產生張裂隙,充填有石英脈,有的脈體含金較高。

⑵其他斷裂(F3、F4、F5、F6)。分布于研究區分布于卡拉麥里大斷裂與清水-蘇吉大斷裂之間,均為卡拉麥里大斷裂的次級斷裂,沿走向傾向均呈舒緩波狀,走向近東西向、北西-南東向,在區內沿走向延伸4~6 km不等。

1.3 巖漿巖

研究區內主要發育華力西中期花崗巖,分布于研究區西北部,巖體較小,呈不規則狀。侵入元湖組中酸性熔巖段,受北西向斷裂控制。由于受后期斷裂破壞影響而碎裂巖化,并有基-酸性巖脈貫入。圍巖具角巖化、硅化等蝕變現象。巖體中可見圍巖殘留體,內接觸帶混染巖化較強。

2 礦化蝕變帶特征

2.1 北區蝕變帶特征

研究區北區主要發育有Sb-1、Sb-2、Sb-3等3條褐鐵礦化蝕變帶,均沿清水-蘇吉大斷裂及其兩側次級斷裂分布,分述如下:

Sb-1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北部,總體走向135°,傾向南西,傾角65°~80°。長約400 m,寬2~10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碎裂巖、網脈狀黃鐵礦化石英脈等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0~0.12)×10-6。

Sb-2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中部,總體走向120°,傾向南西,傾角65°~75°。長約900 m,寬10~35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碎裂狀花崗巖組成。硅化、高嶺土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28×10-6。

Sb-3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中部,總體走向近東西向,傾向南,傾角65°~75°。長約1 600 m,寬10~55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粉砂巖、碎裂巖、碎裂狀花崗巖組成。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0~0.12)×10-6。

2.2 南區蝕變帶特征

研究區南區主要發育有Sb-4、Sb-5、Sb-6、Sb-7、Sb-8、Sb-9、Sb-10 等7 條褐鐵礦化蝕變帶,均沿F8-F6斷裂帶及其兩側的韌性剪切帶分布,分述如下:

Sb-4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25°,傾向南西,傾角65°~75°。長約500 m,寬2~10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0~0.20)×10-6。

Sb-5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30°,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750 m,寬2~8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1~0.29)×10-6,高處金品位0.32×10-6。

Sb-6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30°,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700 m,寬1~5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1~0.18)×10-6。

Sb-7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20°,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1 300 m,寬2~10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1~0.58)×10-6。

Sb-8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25°,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1 200 m,寬1~5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0~0.11)×10-6。

Sb-9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20°,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1 100 m,寬1~5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

Sb-10號褐鐵礦化蝕變帶:位于研究區南部,總體走向125°,傾向北東,傾角65°~80°。長約400 m,寬1~5 m,蝕變帶主要由褐鐵礦化凝灰質細砂巖、千枚巖化粉砂巖、石英脈組成。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等蝕變礦化強烈。金品位(0.10~0.14)×10-6。

3 成礦基本規律及遠景評價

研究區位于卡拉麥里-達爾布特金成礦帶(Ⅲ級成礦帶)之卡拉麥里-莫欽烏拉成礦帶(Ⅳ級成礦帶)上,區域已發現多個金礦床(點),成型的金礦主要有雙泉金礦、蘇吉泉東金礦和南明水金礦。

3.1 成礦規律

3.1.1 地層成礦條件

區域金屬礦產分布于卡拉麥里大斷裂以北地區,屬東準噶爾褶皺帶的清水-南明水槽向斜內,地層為元湖組和南明水組。研究區廣泛出露的元湖組和南明水組為金成礦的礦源層,地層條件對金礦床的成礦極為有利。

3.1.2 構造控礦條件

區域已知的金礦、鉻鐵礦、銅礦點多分布于卡拉麥里大斷裂以北,清水-蘇吉大斷裂以南地區。區域構造運動強烈,斷裂節理發育,巖層破碎,片理化發育,變質、蝕變作用強烈,在區域南北向應力場作用下派生的、低序次的張扭性節理裂隙是容礦構造,是金礦脈的充填場所。

3.1.3 巖性控礦條件

研究區內成礦作用中的巖性控礦條件非常明顯,區內金礦脈的圍巖主要為南明水組的凝灰質砂巖段、元湖組的玄武巖段及凝灰巖玄武巖段。成礦活動使圍巖發生蝕變,有絹云母化、褐鐵礦化(黃鐵礦風化物)、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等,這些蝕變巖為區內金的控礦巖性。

3.1.4 地球化學控礦因素

研究區內元素的遷移富集規律與地層、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密切相關。Au、Ag、Sb、Cu、B、As、Hg、F等元素與元湖組、南明水組的基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等密切相關,區域金礦點大部分分布于該地層內??ɡ溊锝鸪傻V帶歷經多次巖漿活動,成礦期自華力西中期至晚期,并經多期多階段構造演化,構造發育,序次性強;地層金豐度值高,活化運移強烈;金成礦受各序次構造及礦源層控制,成礦條件優越,客觀上具備了成為大型金礦床的要素;區內廣泛發育的蝕變礦化現象、多種多樣的礦化類型預示區域上有廣闊的找礦前景。

3.2 成礦遠景評價

研究區內地層、巖漿巖等具備成礦條件,構造活動性強,熱液活動頻繁,沿次級構造裂隙發育部位能形成金元素的局部富集區和金異常集中區,成礦前景較好。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礦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2]徐斌.新疆卡拉麥里成礦帶金礦構造-巖漿控礦規律及找礦預測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博士論文,2010.

[3]蘇虎,弓小平,韓瓊,等.新疆金水泉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式探討[J].新疆地質,2014,32(4):481~486.

[4]薄科武,楊向東,等,新疆卡拉麥里金礦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J].新疆地質,2005,23(2):131~135.

[5]秦升強,王虎.新疆奇臺縣呼勒斯德-烏普迪爾一帶金礦預查報告[R].2013.

猜你喜歡
變帶褐鐵礦灰質
山東鄒平王家莊銅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分析
安鋼燒結機配加澳褐鐵礦粉的生產實踐
淺析廣東省陽山縣大坪鉛鋅礦沙山仔區段Ⅱ號礦體連接問題
焦家金礦深部原生暈地球化學特征
COPD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大腦灰質密度異常的磁共振研究
2型糖尿病對阿爾茨海默病腦灰質的影響:DKI初步研究
褐鐵礦選冶技術進展概述
含蝕變帶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
淺談贊比亞蒙布瓦地區褐鐵礦“帽”與鐵質礫巖的成因關系
國內褐鐵礦燒結技術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