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實驗研究中多巴胺及其合成酶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

2015-02-22 04:10矯綜述華審校
現代醫藥衛生 2015年21期
關鍵詞:紋狀體黑質帕金森病

臧 矯綜述,邢 華審校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帕金森病實驗研究中多巴胺及其合成酶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

臧 矯綜述,邢 華審校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帕金森??; 黒質; 多巴胺; 神經元; 多巴胺合成酶; 測定方法; 綜述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以運動癥狀如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不穩為主要臨床表現進行歸類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病理表現是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變性而造成其靶結構紋狀體的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下降。在世界范圍內,1%~2%的65歲以上老年人患有PD,80歲以上患病率增加到4%[1]。美國羅切斯特大學 Dorsey等推算,PD人數在2030年會翻一番,達930萬人。根據WHO報道,全球400萬例患者中有170萬例在中國,PD已成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2]。DA作為下丘腦和腦垂體腺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選擇性作用于抑制性神經元,如若DA合成不足,興奮性膽堿能神經元處于相對優勢,則引發PD[3]。而在目前PD的治療方案中,不論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細胞移植治療或是基因移植治療,普遍以恢復腦內DA水平來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因此,DA含量及其合成相關影響因素在PD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針對近年來對腦內DA含量及影響DA合成酶測定方法的相關研究進展作一綜述,為后續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2 PD腦內DA的變化

PD是一種緩慢發生的選擇性中腦黑質DA能神經元喪失和紋狀體DA含量顯著減少的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4]。DA拮抗劑和激動劑的應用研究表明,DA受體在運動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激動劑可提高DA的運動功能,而拮抗劑的作用則相反。PD就是由于DA能神經元變性引起黑質-紋狀體通路內DA顯著減少所致[5]。

2.1 PD相關基因與DA 1997年,祖籍希臘、生活在美洲的家族,被確診為是α-synuclein蛋白基因突變患者,其殼核和尾狀核的18F DA攝入明顯減少,提示黑質紋狀體系統的DA神經元喪失與α-synuclein蛋白基因突變有關。同年,經連鎖分析后,科學家們將另一基因定位在第6號染色體上,不久后該基因被克隆,命名為“Parkin”基因。該基因的生物活性尚不清楚,只發現在功能上與泛素相近。后有研究報道,Parkin蛋白廣泛存在于腦組織中,尤其集中分布在中腦黑質和紋狀體內,在攜帶該基因突變的患者大腦中,普遍存在Parkin蛋白的嚴重缺失現象。經研究發現,Parkin基因的外顯子缺失和點突變可能會干擾泛素介導的蛋白水解通路,其結果導致中腦黑質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進而影響DA的生成,但確切致病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6]。隨著研究的深入,除α-synuclein蛋白基因與Parkin基因以外,還有5種基因也逐漸被確定與PD有關,分別是NCHL1基因、NURRR1基因、DJ-1基因、PINK1基因和LRRK2基因。

2.2 PD病理生理與DA PD以黑質紋狀體DA神經元進行性喪失及DA缺少為特征。近年來,在錐體外系統內神經元相互作用的許多其他神經元也被發現參與PD的病理生理過程。其病理變化主要位于腦黑質部位,肉眼可見黑質體積縮小,色素消失,鏡檢黑色素及神經細胞減少達59%,伴反應性神經膠質減少,從偏側PD綜合征者癥狀可見,患者對側紋狀體DA明顯減少。因此,紋狀體DA含量減少被認為是PD最重要也最為恒定的生化變化,且根據臨床數據顯示,DA含量減少超過70%即出現PD癥狀[7]。

2.3 PD與多巴胺能神經元免疫因素 據文獻報道,早在1978年,陳遠賓等[8]就提出免疫學異??赡軈⑴cPD的發病。在PD患者腦脊液中發現,抗多巴胺能神經元抗體,PD患者的血漿和腦脊液能抑制培養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生長功能。Yuan等[9]研究表明,P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可引起黑質的相對特異性損傷,實驗從5例PD患者和10份對照血清純化得到IgG后,注入成齡大鼠右側黑質內,4周后發現PD IgG組注射側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陽性細胞數較對側下降50%,而對照組下降1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eal等[10]的研究是把經DA自身氧化產物醌修飾后的卵清蛋白分別與PD血清和對照組血清反應,其陽性率結果顯示,PD組為7%(n=21),對照組為0(n=21)。以上實驗結果提示,PD患者血清中存在醌修飾卵清蛋白的抗體,并且可能參與或加重PD的炎性反應。

3 DA及其檢測方法

DA作為下丘腦和腦垂體腺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參與興奮及愉悅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相關,因此又被稱為“大腦獎賞因子”或“愛情分子”。

3.1 DA發現歷程 DA在過去被懷疑具有生化作用,是合成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中間產物,直到1957年有學者才提出,其除了作為NE生物合成的前體外,還有不相關獨立的外周生理作用。

1958年首先報道紋狀體內 DA占全腦含量的70%,且與NE分布不同,并提出DA可能是獨立的腦內神經遞質。20世紀60年代,PD被發現是黑質致密區DA能神經元的變性所致,臨床上用左旋多巴(L-dopa)治療取得好的療效。通過大量研究,DA被確定為中樞神經遞質[13]。

3.2 DA合成過程 中腦合成的DA是由酪氨酸(tyrosine,Tyr/Y)先通過TH轉化生成左旋多巴,再經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aromaticL-aminoaciddecarboxylase,AADC)的作用,左旋多巴脫羧生成DA。TH在整個過程中充當限速酶,四氫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是第一步酶促反應的輔酶。BH4由GTP生成,GTP環化水解酶-Ⅰ(GTP cyclohydrolaseⅠ,GCH-Ⅰ)又是BH4的第一步酶促反應的限速酶[14]。

3.3 生物樣品中DA的檢測方法 DA的化學名稱為4-(2-乙胺基)-1,2-苯二酚。生物樣品中DA的含量測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分光光度法、熒光法、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電位溶出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其中,HPLC又根據檢測方法不同,可細分為:HPLC-質譜連用法、HPLC-電化學法、RP-HPLC-紫外檢測法、RP-HPLC-熒光檢測法等。

3.3.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計采用可產生多個波長的光源,通過系列分光裝置產生特定波長的光源,光線透過測試樣品,部分光線被吸收,獲得樣品的吸光值(OD值),進而轉化成樣品的濃度。該方法靈敏度高、儀器設備簡單、操作簡便、快速、應用廣泛。但因其準確度相對不高,靈敏度達不到研究要求,所以在近年來的研究性實驗中少有采用。

3.3.2 熒光光度測定 熒光光度測定的原理是DA與Tb3+在pH 6.5~6.8條件下能形成較強的熒光絡合物,其激發峰在300 nm,發射峰在494 nm和545 nm處。利用生成的熒光絡合物吸收特征波長的光后發射熒光,通過測定其熒光強弱來進行定量分析。該方法靈敏度高(比分光光度法高1~3個數量級),選擇性高,線性范圍廣,且測定結果與斑點形狀無關[15]。

3.3.3 HPLC HPLC又分為紫外檢測法、電化學法和熒光檢測法等。

3.3.3.1 紫外檢測法 DA具紫外吸收,化學結構中有2個鄰位酚羥基,可采用反相HPLC測定,其紫外吸收波長λmax為280 nm。HPLC-紫外檢測方法測定操作簡便、靈敏度良好、結果準確可靠。普通實驗室一般配備紫外檢測器,但因電化學檢測器價格昂貴,較少配備,對生物樣品中DA的測試難以開展。因此,紫外檢測法適用于普通實驗室進行腦組織DA的分析檢測[16]。

刁娟娟等[17]在用HPLC-紫外檢測DA含量時,測得正常小鼠腦紋狀體內DA含量為(13.6±3.6)μg/g(n=8)。實驗同時考察了樣品的穩定性,結果顯示,DA供試品在室溫下不穩定,4℃僅可保存24 h。提示在檢測DA含量的實驗中,標準品應現配現用,樣品也應在提取后的當天(24 h內)檢測完畢,不宜長時間保存后再進樣。

3.3.3.2 電化學法 DA結構中2個鄰位酚羥基苯環上電子密度高,極易氧化成鄰醌,具有電活性,可被檢測。電化學法選擇性非常高,只有容易被氧化還原具有電活性的物質,才能被檢測出。缺點是對設備要求較高[18-19]。

魏麗麗等[20]在用HPLC-電化學法檢測時結合微透析技術,從生物活體內進行動態微量生化取樣,透析得到的樣品直接經在線注射器進入HPLC系統進行測定。測得大鼠紋狀體細胞外液中DA含量為(389.84± 39.92)ng/μL(n=5)。該方法具有在清醒活體動物機體上連續取樣、動態觀察、定量分析、采樣量小、組織損傷輕等特點。

3.3.3.3 熒光檢測法 熒光檢測器是根據化合物具有熒光性質進行分析,選擇性高,只對熒光物質有響應。靈敏度也相對較高,適合于多環芳烴及各種熒光物質的痕量分析,也可用于檢測不發熒光但經衍生反應可發熒光的物質。DA與Tb3+形成熒光較強的絡合物,易被檢測。實驗采用反相HPLC結合熒光檢測法,梯度洗脫,尤其適合同時測定腦組織中多種神經單胺類遞質含量的實驗,樣品預處理及測定操作步驟簡單、靈敏度高、色譜峰分離效果極佳,且洗脫時間短。

魯燕俠等[21]使用熒光檢測器檢測,單泵流速梯度洗脫,測得正常小鼠腦內左旋DA含量為(110.33±10.56)ng/g。張雷等[22]同樣采用該檢測方法測得正常小鼠腦內DA含量為(2.35±0.56)μg/g(n=8)。

3.3.4 電位溶出法 電位溶出法以玻碳和汞膜為電極、化學修飾電極還原計時電位溶出,測定DA含量。該方法儀器簡單,靈敏度高,實驗過程中NE、抗壞血酸等均不干擾DA的測定,有好的選擇性[23]。

4 DA合成酶及其檢測方法

促進DA合成的酶主要有:酪氨酸3-單氧化酶(TH)、氨基酸脫羧酶(AADC)和GCH-Ⅰ。

4.1 DA合成酶

4.1.1 TH 該酶在大腦黑質中含量較高,作為一種含鐵的多功能單氧化酶,其功能主要依靠分子氧和輔酶BH4來實現。TH是一個四聚體結構,它具有高度的特異性。Grima等[24]發現,人類的TH共有4種異構體,包括hTH1、hTH2、hTH3、hTH4,其中hTH1的活性較高。TH是催化合成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的首步,是DA合成的限速酶。TH的催化活性與鐵離子的濃度相關,在TH發揮作用的過程時,鐵離子經氧化后被BH4還原,因此,DA能神經元是否產生氧化應激作用,鐵離子的濃度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因素。TH通過催化亞區和調節亞區相互協調發揮作用,繼而合成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25]。

Gautier[26]將人類TH通過HSV載體移植到PD大鼠的紋狀體中,改善了大鼠的PD癥狀,使其腦內TH活性增強,DA合成增加,轉圈行為也得以改善。Goldman[27]曾經將經TH修飾的肌細胞移植入PD模型大鼠的紋狀體內,使得PD大鼠的行為學變化得到明顯改善。

4.1.2 AADC 該酶是催化脫去某種氨基酸的羧基,生成對應胺的裂解酶的總稱。AADC作為氨基酸脫羧酶家族成員之一,對其他芳香族左旋氨基酸也具有脫羧作用,因此,在哺乳動物組織中又被稱為色氨酸脫羧酶、5-羥色氨酸脫羧酶或多巴胺脫羧酶(dopadecarboxylase,DDC)。

1938年,AADC首次從哺乳動物的腎臟中分離出來;直到1986年,才報道了果蠅AADC基因的核酸序列[28];1987年,又從人嗜鉻細胞瘤克隆出AADC的cDNA并由 cDNA核酸序列得出完整的氨基酸酶序列[29];1989年,從神經細胞克隆出的人AADC cDNA全長由1932個堿基對組成,其中有1個開放性閱讀框架,編碼480個氨基酸殘基的蛋白[30]。

劉軍等[31]將AADC轉基因骨骼肌細胞腦內移植后,實驗組PD模型大鼠旋轉行為較前明顯改善,并可持續15周以上,該實驗證明,在補充AADC后,腦內紋狀體區DA含量顯著提高。

4.1.3 GCH-Ⅰ GCH-Ⅰ是BH4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BH4又是AADC的必需輔助因子。因此,GCH-Ⅰ活性的缺陷將影響苯丙氨酸代謝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合成[32]。

研究表明,PD患者紋狀體內,不僅TH和AADC水平下降,GCH-Ⅰ也有顯著降低。在TH、AADC或TH結合AADC基因治療PD大鼠的基礎上,如若加入GCH-Ⅰ工程細胞進行復合基因治療,將能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33-34]。

4.2 促DA合成酶的檢測方法 目前DA合成酶檢測方法主要有檢測蛋白和基因2種思路。組織染色法、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ting)法、考馬斯藍等檢測蛋白表達水平的變化,原位雜交法、RT-PCR法及Q-PCR法等能檢測基因的表達情況。以上方法能分別從定性、半定量及定量的多層次對DA合成酶進行檢測。正確的選擇、搭配使用適當的檢測方法,能使研究結果更加充實、可信。鑒于DA合成酶中TH發現時間較早、含量較高,國內外對其研究較全面,下面以TH為例,介紹促DA合成酶的若干檢測方法。

4.2.1 組織染色法 在對PD模型大鼠顯微結構進行檢測中,常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法、Nissl染色法、免疫組織化學法、熒光免疫組織化學法等。

4.2.1.1 HE染色法 潘琪[35]在觀察蛋白酶體抑制劑誘導大鼠黑質變性伴包涵體形成及運動行為改變的實驗中,采用HE染色法觀察黑質致密部病理改變。結果顯示,模型鼠損毀側黑質致密部神經元數目減少,呈變性改變,神經元細胞膜不完整、結構不清,細胞質內可見嗜伊紅包涵體,膠質細胞增多。

4.2.1.2 Nissl染色法 許耀剛[36]在對MPTP損傷小鼠慢性PD模型的制作與評價實驗研究中,用Nissl染色法考察了小鼠黑質DA能神經元的損傷程度。其模型組和正常組在該方法下并未體現顯著性差異。封華[37]在評價用MPTP誘導C57BL/6j小鼠PD臨床前期模型時發現,Nissl染色結果顯示,模型組小鼠中腦黑質內可見散在固縮的神經元,正常對照組小鼠中腦黑質內神經元結構正常。

4.2.1.3 免疫組織化學法 TH免疫組疫組織化學法結果作為PD模型的典型病理檢測指標,在PD實驗研究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季正劍[38]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PD的實驗研究中發現,模型損毀側黑質致密帶內神經元數目較正常對照組顯著減少,達90%以上,神經細胞幾乎消失,殘存細胞萎縮,陽性細胞數明顯減少。損毀側紋狀體內無明顯TH陽性細胞,表明損毀側紋狀體內DA能神經元已變性壞死。

4.2.1.4 熒光免疫組織化學法 在電針對震顫麻痹大鼠中腦黑質和腎上腺髓質TH的影響實驗中,羅明富等[39]發現,健側黑質內可見有TH陽性細胞,電針組的TH陽性細胞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而且熒光亮度也比對照組強。

4.2.2 Western blooting 該法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膠垂直電泳檢測樣品中特定蛋白的方法。劉曉志等[40]在腦內移植神經生長因子(NGF)誘導的PC-12細胞治療大鼠PD的研究實驗中,提取模型動物中腦黑質蛋白進行TH蛋白檢測,結果發現,損毀側黑質區TH蛋白免疫反應明顯低于模型動物正常側黑質區,對照組中正常大鼠左右腦不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動物和模型動物正常側黑質區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研究左旋多巴對PD模型大鼠結腸TH和突觸核蛋白表達的影響實驗中,畢樹立等[41]用Western blooting法檢測PD模型大鼠、左旋多巴治療大鼠的結腸TH表達水平,結果發現,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治療組各時間點結腸TH陽性細胞及蛋白表達均明顯減少,與模型組比較,治療組各時間點結腸TH陽性細胞及蛋白表達均增多。

4.2.3 原位雜交法 為了進一步研究PD細胞凋亡分子病理機制,劉新紅等[42]利用原位雜交法檢測PD大鼠TH mRNA在黒質細胞的表達變化。采用針對大鼠Parkin靶基因的mRNA序列作為探針,其探針均經地高辛標記。結果顯示,TH mRNA表達在模型鼠術后3 d損傷側黑質中開始減少,7 d組陽性細胞數量明顯下降,14 d組可見少量殘存的TH陽性細胞,28 d組又開始見很少量的TH陽性細胞,各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4.2.4 RT-PCR法 RT-PCR是PCR的一種廣泛應用的變形,用于多種基因的檢測。在DA合成相關酶基因聯合治療PD大鼠模型的研究實驗中,魯玲玲等[43]用含重組病毒AAV-TH、AAV-AADC和AAV-GCH-Ⅰ的上清液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進行體外感染;將攜帶有TH、AADC和GCH-Ⅰ基因重組假病毒顆粒感染BMSCs后植入PD模型大鼠損傷側紋狀體內。再通過RTPCR方法在移植后12周檢測上述3種基因。結果顯示,在LacZ組中未見目的基因表達,而hTH+hGCH-Ⅰ組、hTH+hAADC組和三基因組中分別獲得與預期條帶相當的hTH、hGCH-Ⅰ、hAADC基因表達產物。其中陽性神經元主要分布在針道周圍的紋狀體內,部分陽性神經元分布于同側胼胝體及皮質區。

4.2.5 Q-PCR法 何珊[44]在PD模型大鼠腦內TH表達變化的實驗研究中,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測定大鼠腦內TH mRNA水平。實驗通過正常大鼠腦內TH mRNA表達水平的變化研究模型大鼠腦內TH mRNA表達水平的變化,進而分析TH mRNA水平與PD的關系。結果表明,正常大鼠左右腦TH基因的表達無顯著差異,術后3周的成功PD大鼠損毀側腦TH mRNA的表達量約是對照側腦的57.4%;術后6周的成功PD大鼠損毀側腦THmRNA的表達量約是對照側腦的31.7%,術后8周,成功PD大鼠損毀側腦TH mRNA的表達量約是對照側腦的39.9%。

綜上所述,DA及其合成限速酶與PD息息相關。在PD模型大鼠腦內紋狀體中,DA及其相關限速酶含量顯著低于正常水平。通過補充外源左旋多巴,DA其相關的合成限速酶陽性細胞及蛋白表達增多;同樣,經導與DA合成相關限速酶的基因治療后,DA合成量隨之增加,病情在行為學上也得以改善。此規律對PD的臨床治療起到指向性作用。正確且科學地選擇DA及其合成酶的檢測方法,也必將助力于PD的實驗開展。

[1]高翔.老齡化時代:來勢洶洶的帕金森病[J].健康管理,2013(7):116-119.

[2]李穎.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告之二十[N].科技日報,2011-04-01(11).

[3]劉曉艷,康慧聰,胡琦,等.基因修飾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0(4):396-397.

[4]劉佳,段春禮,楊慧.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研究進展.2015,46(3):163-166.

[5]李凡,舒斯云,包新民.多巴胺受體的結構和功能[J].中國神經科學雜志,2003,9(16):405-410.

[6]陳遠芳,王軍民,羅燦.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23(2):252-253.

[7]夏毅.帕金森小鼠慢性模型建立過程中多巴胺能神經元及其軸突變性的初步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11.

[8]陳遠賓.帕金森病的發病機理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2000,21(6):259-261.

[9]Yuan H,Zhang ZW,Liang LW,et al.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sci Bul,2010,26(1):66-76.

[10]Beal MF.Experimental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Nature Rev Neurosci,2001,2:325-334.

[11]祖文,賈納,賽那,等.帕金森病發展機制及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J].北方藥學,2015,12(7):101-103.

[12]趙貝貝.帕病2號方對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保護機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13]李東亮,萬光瑞.神經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14]Huang Y,Chang C,Zhang J,et al.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crease dopamine synthesis in the injured striatum[J].Neural Regen Res,2012,7(34):2653-2662.

[15]王香.有機磷農藥毒死蜱對發育期鼠腦多巴胺水平的影響[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9.

[16]Jaeobowitz DM,Riehardson J.Method for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NorePinePhrine,DoPmine,and Serotonin in the Same Brain Region[J]. Pharloacol Biochem Behav,1978,8(5):515-519.

[17]刁娟娟,孟磊,楊新霞,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小鼠紋狀體中多巴胺的含量[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17):1355-1357.

[18]張丹.藥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

[19]劉洋,李敏,侯悅,等.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法測定大鼠腦微透析液中多巴胺的方法建立及應用[J].藥物分析雜志,2013,33(2):255-258.

[20]魏麗麗,陳虹,鐘明,等.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法測定大鼠紋狀體細胞外液中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11,31(3):467-470.

[21]魯燕俠,崔佳,藺興遙,等.RP-HPLC-熒光檢測法測定小鼠腦組織中5種神經遞質的含量[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3,19(4):262-263.

[22]張雷,盧英俊,鄧同樂,等.高效液相色譜法-熒光檢測流速梯度法測定去卵巢小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J].色譜,2005,23(1):76-78.

[23]金利通.Nafion修飾電極計時電位溶出法測定多巴胺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4]Grima B,Lamouroux A,Boni C,et al.Asingle human gene encoding multiple tyrodine hydroxylases with different predicted functional characeristics[J].Nature,1987,326(6114):707-717.

[25]陳錫群.酪氨酸羥化酶與帕金森病[J].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1,28(1):59-62.

[26]Gautier CA,Corti O,Brice A.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J].Rev Neurol(Paris),2014,170(5):339-343.

[27]Goldman SM.Environmental toxins and Parkinson′s disease[J].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14,54:141-164.

[28]Müller SK,Bender A,Laub C,et al.Lewy body pathologyi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DNA damage in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biol Aging,2013,34(9):2231-2233.

[29]Gatt AP,Jones EL,Francis PT,et al.Association of a polymorphismin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but not dementia withLewy bodies[J].Neurosci Lett,2013,557 Pt B:177-180.

[30]Yin X,Xu H,Jiang Y,et al.The effect of lentivirus-mediated PSPN genetic Engineer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 on Parkinson′s disease rat model[J].PLoS One,2014,9(8):e105118.

[31]劉軍,肖頌華,周道友,等.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轉基因骨骼肌細胞腦內移植后對紋狀體區多巴胺含量的影響[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4,37(1):41-44.

[32]周海燕,張本恕.鳥苷酸環化水解酶Ⅰ基因突變與相關表現型[J].國外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2003,25(4):248-250.

[33]蘇玉金,江小華,姜重建,等.人三磷酸鳥苷酸環化水解酶Ⅰ基因的克隆與表達[J].解剖學報,2003,34(4):349-352.

[34]沈揚,樊東升,王立軍,等.帕金森病大鼠三重目的基因共表達的長期行為改善[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2,35(1):16-18.

[35]潘琪.蛋白酶體功能下降在帕金森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07.

[36]許耀剛.MPTP損傷的小鼠慢性PD模型的制作與評價[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7.

[37]封華.MPTP誘導C57BL/6j小鼠帕金森病臨床前期模型的建立及其評價[D].桂林:桂林醫學院,2011.

[38]季正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實驗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1.

[39]魏婕,范剛啟.針刺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4):228-231.

[40]劉曉志.NGF誘導的PC-12細胞腦內移植治療大鼠帕金森病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4.

[41]畢樹立,劉斌.左旋多巴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結腸酪氨酸羥化酶和α-突觸核蛋白表達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4,13(10):147-150.

[42]劉新紅,周廣安.原位雜交檢測FADD和TH mRNA在PD模型大鼠黑質中的表達變化及與凋亡的關系[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1,32(4):254-256.

[43]魯玲玲,趙煥英,吳均,等.多巴胺合成相關酶基因聯合治療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9,29(2):34-41.

[44]何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腦內TH表達變化的實驗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14

A

1009-5519(2015)21-3244-05

2015-07-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172284)。

臧矯(1990-),女,江蘇常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比較分析醫學帕金森病動物模型的研究;E-mail:365086405@qq.com。

邢華(E-mail:184937646@qq.com)。

猜你喜歡
紋狀體黑質帕金森病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嗎
運動疲勞小鼠皮層-紋狀體突觸可塑性受損的機制研究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質磁共振ESWAN序列R2*值與酪氨酸羥化酶表達相關性的研究
帕金森病科普十問
龜羚帕安丸對帕金森病大鼠神經干細胞移植后中腦黑質TH、GDNF、Ptx3表達的影響
帕金森病患者黑質的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紋狀體A2AR和D2DR對大鼠力竭運動過程中蒼白球GABA和Glu釋放的調控研究
紋狀體內移植胚胎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可升高帕金森病小鼠紋狀體內多巴胺含量
帕金森病的治療
人參皂苷Rg1對帕金森病小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凋亡及EphB1、TH、P-c-Jun蛋白表達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