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主流媒體在APEC會議報道中的話語體系構建
——以《人民日報》《華盛頓郵報》為例

2015-02-22 03:04王燦發
新聞愛好者 2015年1期
關鍵詞:梯次人民日報議題

□邢 祥 王燦發

中美主流媒體在APEC會議報道中的話語體系構建
——以《人民日報》《華盛頓郵報》為例

□邢 祥 王燦發

運用報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選取《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關于2014年APEC會議報道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研究媒體呈現來挖掘中美主流媒體在重大經濟報道中如何構建話語體系。

APEC會議;《人民日報》;《華盛頓郵報》;話語體系;框架“梯次模型”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會議在中國舉辦,這不僅是一個國際盛會,還是各國媒體的競技場。各國媒體在傳達會議消息的同時,也構建了不同的話語體系。本文以APEC會議報道為研究切入點,選取了2014年11月1日至15日的《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即APEC會議召開前后4天作為樣本(其中《華盛頓郵報》因2日、9日為周日未出版),通過運用新聞報道框架“梯次模型”,分析中美主流媒體在重大會議報道中如何進行話語體系構建。

一、新聞報道框架的“梯次模型”

“框架”最初源于社會學家E.戈夫曼,他認為框架是“左右我們對事物,至少是社會事務的主觀認識的組織原則”[1]。塔庫曼首次將“框架”從社會學運用到大眾傳播學中,提出“作為框架的新聞”這一觀點,認為新聞框架是新聞工作者用來判斷信息價值和制作新聞的準則體系。[1]我國學者周琳在框架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聞報道框架“梯次模型”。該模型的基本假設是:新聞報道框架實質上可歸結為一種報道價值取向,它通過各子議題的聚合全景建構的議題框架展現出來,同時體現于各個新聞文本的話語結構中,且在悄無聲息的修辭滲透中也可管窺一斑。[2]周琳認為,新聞報道框架均可以從修辭框架、話語框架、議題(主題)框架和價值框架這四個梯次來考察(見圖1),其中價值框架處于核心位置,有什么樣的價值框架就決定新聞報道采取何種議題 (主題)框架、話語框架和修辭框架。我們認為,價值框架的形成,也可以被認為是話語體系構建的最終反映。

圖1:新聞報道框架的“梯次模型”

二、《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對比分析

(一)修辭框架分析

“梯次模型”中將修辭框架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結合報道的實際情況,主要采用新聞圖片和辭格運用來進行修辭框架的分析。

1.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作為新聞文本的視覺符號,以其獨特的表現張力、視覺沖擊和寫實性等特點成為媒體新聞選擇中的重要環節,媒體經常通過其取景框的作用,將影像置于我們的視覺中心,吸引讀者閱讀。[3]

《人民日報》對APEC會議報道采用了大量的新聞圖片,會議報道中還專門刊發了新聞圖組,如11月9日第8版刊發了9張新聞圖片,分別是“①懷柔雁棲湖APEC會議區,②懷柔雁棲湖新聞中心,③位于東單的APEC花壇,④通往懷柔雁棲湖的道路兩旁裝飾著APEC彩旗,⑤2014年APEC會議主題彩燈,⑥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⑦北京秋景,⑧懷柔雁棲湖APEC會議區,⑨北京密云水庫白河大峽谷的紅葉觀賞區”。用不同的場景展現APEC的風采。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只有兩篇報道配有新聞圖片,一篇報道是11月5日A6版刊發的“China is in Overdrive Putting on its Best Face for APEC Summit”(《為APEC峰會呈現最好的一面,中國正在采取透支行為》),采用兩位警察執勤的圖片,并配有“Chinese police officers stand guard near decor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at Olympic Park in Beijing.Much of the capital has gone into lockdown in preparation”(中國警察正在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為APEC會議站崗。為了做會議準備,北京的許多場所都進行了關閉)的圖片說明。

2.辭格運用

《人民日報》中除了對會議消息的報道采用直接事實的講述之外,其余很多報道都進行了辭格的運用,如“鴻雁展翅飛,四海賓朋至”運用對仗的手法,朗朗上口;如“APEC走了,藍咋辦”用設問的語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思考。而《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主要采用的是陳述句進行講述,并沒有進行辭格的運用。

(二)話語框架分析

新聞標題、報道體裁、報道基調作為話語框架分析的內容,最能直觀體現該新聞媒體的立場,媒體通過信息生產,將報道內容在特定的語境和社會環境中進行文本意義的建構,從而實現話語體系的構建。

1.新聞標題

標題是報道的靈魂,以獨特的行文和凝練的文字向受眾傳遞報道內容?!度嗣袢請蟆逢P于APEC會議的報道直接點題,如11月10日第4版《李克強分別會見印尼總統和泰國總理》,簡單明了介紹新聞事實;有些新聞標題則較為隱晦,如11月9日第3版刊發的《風鵬正舉 破浪新程》,這種標題主要運用在評論之中?!度A盛頓郵報》的稿件標題也是如此,簡單明了,如 11月 8日 A6版刊發的“Chinese,Japanese Leaders to Meet”(中日領導人會面)和11月11日A9版刊發的“Xi and Abe Meet,but There’s Little Warmth”(習近平和安倍會面,但是缺乏友好),

其評論員的文章也是只點明態度,不看文章并不知道評論的對象是誰。

2.報道體裁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人民日報》關于APEC會議的報道體裁多樣,以刊發消息為主,通訊、特寫、圖組以及評論并駕齊驅,甚至有許多內容融入廣告版面,如11月10日刊發的《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十分注重評論的刊發,每期報紙都會刊發2-3篇評論文章。而《華盛頓郵報》對APEC的相關報道主要集中在消息和評論中,沒有進行會議報道的特寫和圖組,體裁較為單一。

3.報道基調

恩特曼認為:“新聞文本的框架是通過使用或拒絕使用某些關鍵詞、常用語、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過某些事實和判斷的聚合來強化主題?!蓖ㄟ^對新聞報道的關鍵詞進行分析,我們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出該媒體的報道基調。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人民日報》主要運用動詞和形容詞對APEC會議進行報道、解讀和評價,通過情感強烈的詞語來彰顯APEC會議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效,如 “彪炳史冊”等。從報道基調來看,《人民日報》對APEC會議報道持肯定態度;而《華盛頓郵報》則多使用一些否定性或表示強硬語氣的詞語,如“overdrive”(透支)、“have to”(必須)等詞匯,對APEC會議持一種消極的態度。

(三)議題框架分析

通過對《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議題、報道數量和報道消息來源進行議題框架分析,可以發現媒體報道的主題,反映了媒體從業人員作為信息的把關人對新聞事實的判斷、取舍以及輿論引導的方向。

1.報道議題

報道框架的“梯次模型”認為議題框架的層次越多,報道內容越豐富,越能全面地向客觀事實逼近,更好地追求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全面理念;同時多角度報道,角度形成廣度,廣度達到深度,挖掘事實表層下更深的背景與成因,5W中的“Why”往往就潛伏在深層議題中。

圖2:《人民日報》APEC報道議題設置

通過對《人民日報》的213篇報道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其對APEC會議的報道議題較為豐富 (見圖2),可以分為會議報道、會議成效、日常生活和會議保障等多元子議題,每個子議題下又有幾個分議題,多重議題合力立體化直射主題。報道主要集中在會議開展活動、領導人講話和國際國內的評價等方面,同時兼顧APEC藍、志愿者等會議保障和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然而《華盛頓郵報》對APEC會議的報道則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APEC期間的天氣情況和中日領導人會晤的情況,議題較為松散,呈現平面結構,還有很多報道并非直接報道APEC會議的相關情況,對APEC會議只是一筆帶過。

圖3:《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數量統計

2.報道規模

從圖3可以看到,11月1日至15日,《人民日報》有關APEC會議的報道共計213篇,《華盛頓郵報》相關報道共計13篇?!度嗣袢請蟆吩?1月5日至12日進行了集中報道,其中10日的報道較多,達到37篇;《華盛頓郵報》在11月11日關于APEC會議的報道為3篇,達到峰值,而11月1日至4日、6日、9日和15日的報道均為0。通過數量的比較,我們發現兩份報紙對于APEC會議的關注程度有很大差異。

圖4:《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消息來源統計

3.報道來源

通過圖4分析,《人民日報》中自采新聞155篇,占所有新聞報道的74.16%,其他稿件大部分是轉自新華社,這是因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性文件只授權新華社刊發?!度A盛頓郵報》的稿件有84.62%是源于本報社,而剩余是評論員文章的刊發,并沒有對其他報紙或通訊社的新聞稿件進行轉發。

三、《人民日報》和《華盛頓郵報》構建的話語體系對比分析

(一)《人民日報》話語體系構建:多元發聲,框架豐滿

中國故事多元發聲?!度嗣袢請蟆吩谶M行媒體呈現時,不是一家之言,而是注重多元發聲,較為客觀地構建話語體系。既有國際聲音,如11月13日第3版刊發的 《播種亞太夢想新希望——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北京APEC會議成果》,援引多個國家專家學者對APEC會議的評價,再如11月6日第5版刊發的《收獲信任和期待——外國人心中的北京印象》報道了國際友人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印象和對APEC會議的期待;也有本土表達,如11月5日第22版刊發的《亞太與我緊相連——北京市民心系盛會》講述了北京人民對APEC會議的關注。既有《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如11月14日、15日連續推出的《愿中國夢亞太夢同頻共振——一論同心共圓亞太夢》《以開放包容推動一體化進程——二論同心共圓亞太夢》;也有社會評論員的文章,如11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撰寫的 《負責任大國風范》。

議題框架豐滿,國家話語和休閑話語體系相得益彰?!度嗣袢請蟆吩诖舜螌PEC會議進行報道時,除了會議本身的報道,比如國家領導人致辭以及會議取得的進展,還有不少報道在假日生活版刊發,有的類似于花絮和隨記,如11月8日記者節時刊發的《APEC餐桌上的記者會》;有的是關于居民的衣食住行的休閑話語,如11月2日刊發的 《APEC,吃什么?》《APEC會議期間北京生活小貼士》,11月15日刊發的 《北京APEC會議領導人特色中式服裝主要面料華貴宋錦出“深閨”》?!度嗣袢請蟆窐嫿ㄔ捳Z體系時,并沒有將國際性會議報道和百姓生活對立與割裂開來,而是讓國家話語體系和國民的休閑話語體系進行很好的融合對接,既有宏大敘事,也有生活瑣事,不是單純的宣傳式話語體系,而是將話語體系構建得豐富和多元化。

(二)《華盛頓郵報》話語體系構建:服務政治,單一表達

為政治服務,美國中期大選新聞對沖APEC報道。通過對《華盛頓郵報》其他報道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這一時期主要是集中報道了美國的中期大選。因此關于APEC會議的報道中也有幾篇是為中期大選報道服務的,這些報道主要是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相關聯,并沒有大篇幅地報道APEC會議,而只是簡單幾句介紹奧巴馬的行程安排和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對奧巴馬執政的否定和懷疑等。

單一表達,消極構建中國形象?!度A盛頓郵報》本次對APEC的報道采用的是單一表達的方式,對會議進展情況基本未作報道,而是將關注焦點定格在中日關系,而且使用“little warmth”(缺乏友好)等詞語,還有關于APEC之前中國對霧霾的防治,全文表達中國政府采取強制措施。除此之外,在對《華盛頓郵報》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期間有關中國的報道共計21篇,其中有7篇是圍繞11月12日中美簽署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報道;有2篇是關于中國黑客的報道,如 “China Suspected in Hack of Postal Service Data”(《中國有侵入郵政服務數據系統的嫌疑》);有1篇是關于香港占中的報道,即“Protesters in HongKong Risk Losing Public Support as Occupation Drags on”(《占中活動一拖再拖,香港占中示威者面臨失去公眾支持的風險》)。

[1]張寧.日本媒體上的中國:報道框架與國家形象[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1-12.

[2]周琳.新聞報道框架“梯次模型”[J].東南傳播,2011(1).

[3]王燦發,馬寅桂.中美主流媒體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報道的新聞框架比較——以《人民日報》和《亞洲華爾街日報》為例[J].新聞愛好者,2014(1).

(邢祥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王燦發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編校:張紅玲

猜你喜歡
梯次人民日報議題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淺論動力電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基于模糊聚類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究
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研究現狀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關注制藥企業環保議題
復合頂板回采巷道梯次支護技術研究
例談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