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經濟內在活力

2015-03-03 05:58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人民公仆 2015年7期
關鍵詞:工商登記商事市場主體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 茅

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經濟內在活力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 茅

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釋放市場潛力的重要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家工商總局把這項改革作為全局性工作,開拓奮進,狠抓落實,改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第一,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注重簡政放權,勇于自我革命。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就是按照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從百姓投資興業的第一道門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點,通過工商系統的自我革命、主動放權,帶動相關部門審批制的改革,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還權于企業,還權于市場,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和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這既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也是適應全球競爭趨勢的迫切要求。

第二,加強統籌謀劃,注重發揚基層首創精神,強化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基礎上,2013年10月我們報請國務院發布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為推進改革做了總體設計,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同時,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參與修改和制定了30多部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強化了改革的法制基礎。

第三,創新監管理念,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做到寬進嚴管相結合。目前,我國市場秩序還不規范,行業分割、地方保護、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仍較突出。對此,工商系統積極創新監管理念、監管機制和監管方法,切實加強市場監管。特別是按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積極推動企業信用信息監管,通過建立經營異常名錄、企業黑名單等制度,努力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讓信用創造財富。

第四,積極協調配合,注重與部門協同推進,凝聚改革合力。改革前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有226項,一些前置審批環節多、條件嚴、周期長,致使市場主體因無法取得前置的“證”而不能辦理“照”,造成無證無照經營和監管執法漏洞。2014年國務院分三次將152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調整或者明確為后置審批,取消了19項,保留3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占改革前的15%。下一步,要進一步減少審批、取消不必要的后置辦證事項。

第五,圍繞改善營商環境,注重激發市場內在活力,釋放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自2014年3月1日改革實施到2015年5月底,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691.1萬戶,同比增長16.3%;特別是新登記企業485.4萬戶,增長39%,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萬戶,大大超過改革前的0.7萬戶;企業注冊資本26.4萬億元,增長74.9%。在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背景下,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創新型公司大量產生,一方面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穩就業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科技、教育、文化、信息、網絡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繁榮發展,緩解了衰退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沖擊,對經濟增長、經濟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六,針對重點難點問題,注重攻堅克難,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是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今年實現“一照一碼”。二是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設小微企業名錄,化解初創期的風險。三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企業信息公示平臺,建立以企業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四是實施好新《消法》,通過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釋放我國消費潛力。

猜你喜歡
工商登記商事市場主體
玉米市場主體售糧積極性提高
商事信用權保護的法律分析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
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 奮力譜寫商事制度改革新篇章
深圳創設商事主體除名制
我國商事立法模式研究
三地實踐:有效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
我國市場主體總量超1億戶
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再被削減
淺析我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的認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