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時代傳統新聞攝影的處境與出路
——以《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與“豫見”欄目為例

2015-03-16 02:08趙鐵軍
中國記者 2015年9期
關鍵詞:河南日報攝影記者攝影

□ 文/趙鐵軍

融合時代傳統新聞攝影的處境與出路
——以《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與“豫見”欄目為例

□ 文/趙鐵軍

趙鐵軍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社長

本文從《河南日報》資深記者、長江韜奮獎獲得者(長江系列)王天定的專業攝影記者履歷及其主動融入新媒體、為“豫見”欄目供稿的經歷入手,探討融合時代傳統新聞攝影的處境與出路。作者認為,以媒體融合為契機,以汲取新媒體的優勢與特點為手段,傳統新聞攝影仍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紙媒的攝影隊伍必須保留,新聞攝影權更不能全盤移交。

新聞攝影 媒介融合 轉型新媒體 豫見

2013年5月,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受傳統報業嚴峻形勢的影響,宣布整體裁撤攝影部。此舉被業界普遍解讀為“隨手一拍的自媒體們打敗了拿著專業設備拍照的傳統攝影記者”?!吨ゼ痈缣枙r報》隨后的采編工作中,也確實出現了報社聘請自由攝影師提供突發新聞現場圖片的探索。

兩年來,有關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是否還需要攝影部門、是否還需要專業攝影隊伍的爭論,在我國傳媒業界持續展開。一些業界朋友認為,隨著受眾習慣的改變,讀者閱讀習慣漸變為了“淺閱讀”——快速瀏覽、快速感知、快速拋棄的“程式化”閱讀習慣,傳統新聞攝影已經喪失了生存土壤,紙媒的新聞攝影權應當全盤移交給新媒體,專業攝影隊伍不需要保留。

當下,媒體融合發展的程度隨著內生與外部雙重動力在不斷加深,傳統媒體人自身的觀念與能力都在被逼著革新與升級。專業攝影記者也不例外?!逗幽先請蟆焚Y深攝影記者王天定,便是主動學用新媒體的典范。他靈活運用微博平臺開展微博新聞攝影的新嘗試,與新媒體無縫對接的同時,也帶動整個《河南日報》傳統新聞攝影展現出了融合時代的新面貌。以媒體融合為契機,以汲取新媒體的優勢與特點為手段,傳統新聞攝影仍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紙媒的攝影隊伍必須保留,新聞攝影權更不能全盤移交。

從基層通訊員到長江獎得主

從業幾十年,王天定以他深入基層的扎實作風,直擊人心的拍攝手法,堅持不懈的創作態度而獲得業界認可。從最初的基層通訊員,到2010年榮獲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與超越。

20世紀80年代初,他調入焦作市武陟縣縣委通訊組,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當上一名基層通訊員。當時的他,整日騎著摩托車跑遍全縣每一個角落。每天晚上12點之前,將當天拍攝的新聞照片洗印完畢,配好說明。第二天早上7點之前,準時趕到郵局,把稿件投遞出去,然后在郵局閱讀當天中央報紙和省內報紙。

1993年初,王天定作為全省最優秀的新聞攝影通訊員,被選拔到河南日報社任職攝影記者,主要負責“三農”線口。此后,他開始了跑遍全省縣鄉、每天發回新聞照片的工作節奏。他的圖片生動鮮活,善于挖掘生活故事與民生細節,其中《農民疼愛專家》作品榮獲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如今的王天定雖已年過六旬,但工作時間表仍然十分緊湊。每周一早上乘坐長途汽車下到基層,每周五晚上回單位。白天拍攝結束后,晚上他就加班加點進行圖片的后期處理,然后進行圖片故事或專題的制作: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人物關系排列圖片,配寫綜合說明和分圖說明,對成稿加以背景修飾等工作。僅這些程序往往就需要兩到三個小時,因此后方微博編輯拿到的他的稿件,很多時候都已是可以直接發布的成稿。

從最年長記者到最善用新媒體

2013年,河南日報社要求全體采編人員學用新媒體,王天定在第一時間開通了個人微博,發布一些平時沒有在報紙上刊發的新聞攝影作品。2013年@河南日報官方微博開設了“豫見”欄目,旨在打造一個面向河南全省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多角度的全方位影像專欄,王天定再次走在前列,成為了該欄目的“第一供貨商”。2014年5月下旬,應河南省文明辦@精彩河南官方微博的“影像河之南”欄目之邀,王天定開始為“豫見”與“影像河之南”兩個微博欄目持續供稿,堅持每天發布一組攝影作品,春節、中秋等假期也從不間斷,實現了微博攝影的常態化傳播。在一年時間內,他的微博攝影作品已超1800幅。2014年12月28日,王天定的《微博@河南》大型攝影展開始在全省巡回展出,這種以微博攝影為主題的攝影展形式,放眼全國新聞界都是罕見的。

報社里最年長的攝影記者,卻成了為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供稿最為活躍的人,如此強烈反差的背后,折射出王天定極高的專業素養。

首先是他對新聞事業的熱愛?;仡櫷跆於ǖ穆殬I生涯,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執著,對新聞事業的熱愛貫穿著他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這也使得他在業務鉆研上保持著求知、鉆研的勁頭,擁有著創新、探索的熱忱。36歲時的王天定,在縣委通訊組任組長,當時的他找到縣委書記,請辭組長職務,要求做一名普通的新聞攝影通訊員,原因僅僅是他不愿意因組長身份必須承擔的行政工作而耽擱采訪與創作。2008年除夕,王天定結束基層采訪回到鄭州家中,突發高血壓而暈倒。在醫院稍作治療后,他又拿起相機在醫院里“就地取材”,采訪起全國勞模、著名婦產科專家張新菊,并在《河南日報》發表了《張新菊與病友的故事》《感受張新菊》等系列攝影報道。當時為他診治的醫生由衷感嘆,“王天定真是把新聞事業看得比生命都貴重??!”

其次是他注重常學常新。王天定在對技術潮流的追趕上一直“體能充沛”:年輕時搞膠片攝影,他的暗房功底就在全省通訊員隊伍中數一數二。上世紀90年代末計算機剛剛普及,他便開始接觸數碼攝影和電腦圖像后期處理技術,完成了自身技能的首次轉型。之后,圖像處理軟件每出一款最新版本,他一定會及時更新并苦學新功能,這種嘗鮮的勁頭和創新的精神,甚至超過了很多年輕的攝影記者。

傳統新聞攝影的固有優勢依然存在

關于媒體融合,王天定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應當是內容與理念的雙融合。內容上的融合,以新聞攝影為例,以往受報紙版面所限無法刊發的新聞圖片,通過報紙官方微博等平臺發布出來,可以擴大傳播范圍;而以新媒體視角拍攝的新聞圖片,很多又能夠為報紙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眼作品。理念上的融合,則更多的是傳統媒體的采編人員在新媒體實踐中,祛除以往存在的創作思維僵化、創作動力缺乏等弊病,潛移默化中汲取新媒體在內容與理念上的精華,實現傳統媒體新聞圖片生產理念的創新。

可見,雖然承認傳統新聞攝影尤其是紙媒攝影存在一些問題,但王天定期待,傳統新聞攝影能夠通過汲取新媒體的特點來對自身進行改造,實現倒逼轉型、主動創新。把目光轉回到《芝加哥太陽時報》身上,該報完全裁撤攝影部之后,種種弊端也開始凸顯,以至于不到一年之后,又宣布重新聘用四位專業攝影記者??峙?,該報當初裁撤攝影部,僅僅是出于縮減開支的需要。通過這個例子可以印證,傳統新聞攝影具有獨特的、無法取代的優勢:

傳統新聞攝影具備專業性。強調專業性不是宣揚專業主義,更不是專業設備的堆積,而是指攝影者對于圖片信息含量的充分收納,以及圖片敘事能力的出色掌控。一組出色的新聞攝影報道,能夠完整記述事件發生的全貌,事件相關人的心態,事件造成的正負雙方面影響等。而自媒體攝影者,往往只將新聞攝影理解為純粹見證式的、傳播效果最突出為目的的圖片制造,而非創造。王天定就總是能緊扣主題講好影像故事。他曾表示,照片有照片眼,新聞攝影也要有故事眼,攝影記者如果具有寬闊的選材視野以及接地氣的采訪方式,將大大增強照片主題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專業素養極高的攝影記者,不僅滿足于單純提供一張或兩張圖片給報紙選用,還會拍攝全方位、立體化的組圖構成圖片專題,并配寫七八百字的圖片故事,采訪、拍攝、文字等專業性全面彰顯。

傳統新聞攝影擁有思想性。一位參觀了王天定微博影展的年輕攝影記者感慨道,不同于純粹光影雕琢的小眾文藝攝影,也不同于單純強調功能拍攝的自媒體現場拍攝,王天定以自身的社會實踐、發現細節的“羅丹之眼”,找到了攝影與生活、攝影藝術與新聞事件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體現出了傳統新聞攝影記者最為難能可貴的品質——思想性。確實,具備思想性的攝影創作,才能與“隨手拍”區別開來,攝影記者才能與“拍客”拉開差距。而具備思想性的攝影創作,則有助于填補消遣拍攝的空洞、規范娛樂拍攝的散漫、增強主題攝影的深度,使得照片的新聞價值與藝術價值完美貫通。

傳統新聞攝影有效表達細節。王天定認為,新聞攝影之所以能夠科學傳遞新聞信息,源于其準確的新聞定位,尤其是面向細節的定位。例如,王天定幾年前拍攝的《米粒藝人》新聞組圖,每張圖片皆選擇巧遇的生活場景,將之表達為一個看似生活化、流于平常卻細節生動、內涵豐富的畫面,這樣的圖片,其背后體現的深厚功力與觀察水準,遠非自媒體的“隨手拍”所能及。而在嘗試微博攝影之后,王天定的實踐經歷又證明了一個事實,即以微博平臺為供應指向的新聞采訪,有助于攝影記者在拍攝時注重采用紀實手法,抓關鍵信息、抓有用元素、抓重點細節,甚至有助于塑造起重抓拍輕擺拍的良好采訪習慣。

□ 圖為人們在參觀《微博@河南》大型攝影展。

融合時代傳統新聞攝影的發展方向

王天定投身@河南日報 官方微博“豫見”欄目創作,以新媒體的全新視角探索靈活的創作方式,不僅提高了其個人的新聞攝影水準,同時也帶動了整個《河南日報》的傳統新聞攝影層次同步提升。從他的成績,我們不難看出,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新聞攝影不應“孤芳自賞”,也不要“固步自封”,而是應當積極對接新平臺,主動運用新技術,對照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設立自身新要求,從而贏得新變化,獲得新面貌。本文提出如下三條路徑,供同行參考:

1.重拾傳統新聞攝影的立身之本。新聞攝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信息傳播技術手段,傳統新聞攝影自身承載了權威的新聞載體屬性與特征,這是傳統新聞攝影的“立身之本”,也是最為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過去,紙媒尤其是一些黨報新聞攝影出現過內容空洞、敘事乏力、過度擺拍等問題,比如反映經濟建設就拍塔吊林立,春暖花開時就單拍花朵綻放等,往往過于注重表象,缺乏內在的細節,創作思維略顯僵化。長此以往,傳統新聞攝影的新聞載體屬性漸漸丟失,丟了“靈魂”、失了“看家本領”。因此,必須重拾并進一步強化傳統新聞攝影的優勢,包括信源權威性與創作專業性等。王天定曾在“豫見”欄目刊發一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圖片,沒有呆板的宣傳畫與標語,而是將標語與人物生動結合,映射出文明、和諧、生生不息等元素。過往場景性的圖片表達,變為突出細節性、人情味的圖片表達,如此專業的拍攝方式與靈活的敘事方式,無形之中提升了圖片的深度,因此這組圖在微博平臺刊發之后,又在《河南日報》上見報,贏得了諸多讀者的好評。

2.用新媒體的優勢倒逼自身升級。談及新媒體新聞攝影的優勢,不外乎時效強、素材活、信源豐富等幾個方面。我們需要充分汲取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并倒逼傳統新聞攝影的自身升級。升級可以通過幾個層面來實施:人才層面,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將傳統攝影記者打造成“綜合型的采者與從上游到下游全覆蓋的編者”,全面提升其選材視野、價值判斷、組織策劃、主題把控等拍攝能力,對接新媒體的傳播速率與競爭節奏;技術層面,將相機全面換代為自帶無線網絡傳輸功能的新型相機,攝影記者現場拍攝照片后可直接發送到智能手機進行圖片修編、傳送等工序;機制層面,打通后方文字編輯與圖片編輯、紙媒編輯與新媒體編輯的“硬性隔斷”,通過搭建全媒體采編平臺的“中央廚房”來培養“圖文兼備”“報網兼備”的“全能編輯”,有效提升時政圖片、人文圖片、突發現場、專題攝影等不同題材攝影稿件的有效運轉。

3.加強人文關懷提升作品可讀性。微博等平臺上的自媒體攝影作品之所以吸引眼球,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圖片相較于傳統紙媒圖片,能夠做到全方位展示主角人物的喜怒哀樂等多元情感,內容更加生動和飽滿。王天定從業多年來,堅持拍攝素材取于生活場景、百姓視角的作品,踐行著“走轉改”的要求。而他探索微博攝影之后,更將長期堅持的基層情懷集中升華為了人文關懷。情到深處自共鳴,在“豫見”欄目作品中,王天定關注弱勢群體、點贊孝老敬親、直擊公益人士、傳播濟困大愛。比如他在采訪一位農村老支書時,沒有選擇拍攝支書與村民一起勞作等類似的“老套路”,而是用鏡頭著重刻畫了支書家里高掛的糧食、破舊的電視機以及床前歷經歲月腐蝕的毛主席像,用這些富有感情的真實細節,將老支書內心底的執著、作風上的簡樸映射出來,十分打動人心。相較而言,新媒體平臺的新聞攝影,雖然注重時效、搶抓現場,但畫面格局往往固化,圖片信息顯得呆板,“為了拍而拍”。因此,在融合時代,傳統攝影記者一方面要提高圖片生產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鍛煉“人文眼”,在采訪、拍攝中學會拉近被攝者距離,貼近被攝者內心,創作出頗具人文關懷的可讀性強的作品。

傳統新聞攝影是傳統媒體新聞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媒體一樣面臨新媒體的競爭壓力,面臨理念與能力的轉型要求?!逗幽先請蟆防蠑z影記者王天定在微博攝影方面的探索與感悟證明,傳統紙媒無論是新聞攝影,還是傳統的新聞策劃、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版面編排等各生產流程都要清醒地面對現實,認識未來,才能迎來融合發展的新天地。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歡
河南日報攝影記者攝影
脫口秀評論緣何引起關注——以河南日報新聞評論節目《問“侯”兩會》為例
構建三點著力的內容布局——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豫直播”為例
扮靚“面子”強壯“里子” 鍛造精品黨報的必由之路——河南日報2018年改版創新亮點
新聞傳播中攝影記者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從事攝影Ami Vitale攝影記者紀錄片制作人
一名攝影記者的自我迭代
四項“深”功夫講好農民新故事——《河南日報》三農重大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攝影記者如何走基層
最美的攝影
攝影42℃展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