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義烏商報》新型城鎮化政策報道的實踐體會

2015-03-16 02:09方星梁
中國記者 2015年9期
關鍵詞:商報義烏市義烏

□ 文/方星梁

參加《義烏商報》新型城鎮化政策報道的實踐體會

□ 文/方星梁

在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大環境下,近年來,《義烏商報》大力提升記者城鎮化專業知識,加大義烏市委、市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義烏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實施辦法(試行)》新聞報道力度,全力提升義烏市新型城鎮化發展政策報道附著力因素,從而推動《辦法》新政策落實到位,加快推進城鄉融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城鎮化 政策報道 義烏商報

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擴大政策認知

2013年7月,義烏市出臺了《義烏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實施辦法(試行)》(下簡稱《辦法》)政策,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读x烏商報》及時作了政策出臺消息報道,并刊登《辦法》全文,還派記者以訪談形式刊登了相關部門負責人所作的政策解讀。但是,由于新型城鎮化課題的宏觀度與政策的嚴肅性,這樣的解讀報道終究理論性較強,與農民群眾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程度存在較大距離。

義烏市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發展一直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前列,有了這個工作基礎,《義烏商報》在這方面的報道一直做得比較充分。面對新型城鎮化新課題,做好《辦法》報道、讓政策入腦入心,報社相關采編人員必須熟知“三農”情況,而且對城市建設有較深的理解,才能夠揮灑自如地詮釋好政策,增強農民群眾對新型城鎮化概念的理解,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辦法》的認知程度。好在《義烏商報》一直比較重視專業化隊伍建設。十多年來專設聯系新農村建設、城市化發展的跑線記者,負責《辦法》政策報道。從大處著眼,《辦法》事關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宣傳報道必須立足農民群眾的關注點。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按照“專業眼光、小處入手、大眾敘述”的要求,《義烏商報》精心制訂了報道計劃,站在國際大都市建設發展的高度,立足義烏特點,以生產經營、生態環境、安居樂業、安全生產等為視角,通過正反對比手法,宣傳義烏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的長遠及現實意義。

例如,早在《辦法》出臺前的2013年5月22日,《義烏商報》就刊發《從“走著瞧”到“走得俏”——蘇溪鎮月白塘村農房改造功能分區試點探析》報道,對此前開展的月白塘村新型城鎮化試點進行解剖,展示了開展新社區集聚建設的現實性、必要性。而《辦法》出臺后第三天,7月12日,《義烏商報》即推出專版《推進城鄉融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從宏觀高度展開報道。在接下來的一組述評文章中,《義烏商報》都以宏觀、中觀、微觀三者相結合的視野,通過正反對比的手法,對《辦法》做全球視野、本地解讀。例如,《集聚建設:現代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等文章,切入點是已經完成舊村改造的鄉里鄉親、農民群眾的生活生產活動,用詞通俗。用“這些改造后的新村與中心城區形式上是‘手牽著手’,卻因為‘高樓與矮房’的差距,無法‘肩并著肩’,形式上造成了‘城市與農村’的落差”,以及“改造了一個舊村、建成了一個新村”的相關村莊現狀實例與平實語言,強化報道影響力。

以往,義烏進行舊村改造的新農村建設時,建房都由農戶自行設計、建設、管理,《辦法》規定,新型城鎮化中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的農民住宅均由政府主導建設管理。為了消除農民對工程質量、資金管理等顧慮,《義烏商報》記者到工程工地采訪,選擇最典型的事跡,寫成一系列故事,把政府加強資金管理、質量管理等信息傳遞給農民群眾,讓他們放心,真正做到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例如,2014年8月28日見報的《一對工程師夫妻的通話約定》通訊,從懷孕妻子與工程師丈夫約定通電話切入,刻畫出工程師對工程管理的一絲不茍精神。

□ 記者方星梁(左一)在義烏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項目工地采訪。

掌握需求、抓住關鍵,助力政策落地

世界聞名的義烏市是一座建立在市場經濟之上的城市,小商品加工十分發達,個體加工以及倉儲用房需求十分旺盛?!掇k法》出臺之前,多年來義烏新農村建設一直采用“四層半”形態。表面上滿足個體加工、物流倉儲的需要,但實際上給廣大居民生活環境帶來巨大不良影響,比如小區內物流大貨車噪音。另外“四層半”形態構成了事實上的居住生活、生產、經營“三合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許多農民滿足于一至四層房屋出租收益、而委屈自己“蝸居”在屋頂那半層閣樓里,不敢嘗試接受《辦法》,生怕失去租金收益。

根據馬爾科姆·格拉威爾《引爆點》的“流行理論”,某種信息得到廣泛傳播、某種行為得到“流行”,其信息、行為應該具有高附著力因素。事實上,《辦法》采用的是居住生活與生產經營、倉儲物流、商務辦公等相分離的模式,既能夠保障農民經濟收益,而且通過居住區環境綠化、配套設施建設,更能夠改善農民群眾居住環境、品質,本身就是高附著力因素,關鍵是如何接通農民群眾的需求?!读x烏商報》采編人員對舊模式對農民造成的影響和對新農村建設的歷程均了然于胸,在采訪相關部門負責人基礎上,以農民群眾的視角,將《辦法》中的實際惠農政策,歸納總結為農民轉居民、環境大改善、收益有保障、土地增財產、建房省心事、配套設施全等“六大實惠”,挖掘并解讀這些高附著力因素,讓農民切切實實體會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好處,通過系列報道方式,告訴農民群眾。形成《義烏產業發展呼喚功能分區——關注我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系列報道》等。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蘇溪、廿三里、后宅、佛堂、稠江、城西等采訪中,不厭其煩地與農民交談交心,一邊采訪農民群眾、了解他們的需求,一邊通過細算利益、梳理政策利益點,宣傳《辦法》,從而助推政策落地,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轉變觀念。

實踐證明,如果單純從新型城鎮化來報道《辦法》,難以引起農民群眾共鳴。從農民視角出發,讓農民感受到《辦法》的惠民點,實際上就是增添了報道的附著力因素。

多用情節、善講故事,激活附著力因素

《義烏商報》報道《辦法》初期,2013年7月28日的《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保障——關注我市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系列報道之五》報道文章中寫道:

“如果說后宅街道下萬、下旺、西關田等村干部群眾對即將集聚進入啟動建設的‘九洲百合’,現在還只是一種追求與向往的話,那么,杭州市的紫薇公寓的許多住戶,就是真真實實的幸福體驗了,宋有龍就是其中的一位?!苯又?,完整地敘述了杭州“紫薇公寓”宋有龍的故事后,借宋有龍的口,道出了新型城鎮化的好處:“政府把房子建好了給你,自己不用操心,而且環境那么好,管理那么規范,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p>

2014年12日9日《義烏商報》刊登的長篇綜述報道《開啟新型城市化新篇章——寫在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首批項目開工一周年之際》,闡述農民群眾思想觀念變化的情節:“廿三里街道錢塘村的孫慶桂,出生于1948年,家里八口人,共有兩幢房子,一幢三層半、一幢四層半。當他去年首次聽到城鄉新社區集聚建設政策時,怎么也想不通:一個農民,怎么可能住到高層公寓上去?靠雞毛換糖、經商辦廠賺錢建造起來的房子怎么可以說拆就拆?……”后來,經過參觀學習、政策培訓,孫慶桂思想發生激烈沖突,再后來,他們全家經過認真測算收益賬目,

“孫慶桂與兩個兒子理了理思路,拆除舊房子參加新社區集聚建設到‘金麟花園’,至少有3個好處……于是,對新社區集聚建設曾經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孫慶桂,現在已經轉化成為村新社區集聚建設的帶頭人員、積極分子?!?/p>

文章講述了一個家庭成員對新社區集聚建設“認知——拒絕——疑慮——再認知——理解——接受”的完整故事,激活了附著力因素,將《辦法》政策深深地刻烙在廣大農民群眾的腦海里。

(作者是《義烏商報》記者部副主任)

編 輯 文 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歡
商報義烏市義烏
下車鎮赴義烏招商引資
義烏市廿三里街道社區學院
義烏展
在“貼近”上下功夫 講述義烏好故事——以《義烏商報》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報道為例
報刊圖書
機電商報
義烏市教師優秀作品選登
義烏市美術教師新作選
為義烏試點聘任公務員制叫好
印度鼓動本國商人遠離義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