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舜推行“五典”及對今天依法治國的啟示

2015-03-18 04:42曾長秋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鍵詞:治國依法治國法治

曾長秋

(中南大學 政治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一 大舜推行“五典”的背景

任何文化的產生,都與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狀況相關。在舜文化出現之前,在中華大地上,已融合了黃土高原的華夏集團與東海之濱的東夷集團。沿襲了數千年的氏族部落體制,開始走出以氏族公社為單位的小社會,逐步被正在形成的“國家”所取代,進入了由部落聯盟——諸侯國組成的“古國”大社會。在此背景下,需要一種人們都能接受和遵守的準則,以維系諸侯國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德準則先于法規制度出現,先出現的道德準則也就起了治國施政的法規制度的作用。北宋初年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以德代法的始作俑者是部落聯盟——諸侯國聯盟首領的大舜,他創設和推行了人們需要遵守的道德規范,成為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又一個標志。

大舜亦稱虞舜或帝舜,據說是今山東省諸城市人。他處在我國的上古時期,與他承前啟后的是帝堯和大禹。在我國古代進入國家雛形期的堯、舜、禹時代,城、邑、村的組織網絡已經形成,有“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說法?!皣摇钡某醪叫纬?,從舜、禹組織治水的規??梢缘玫接∽C。如果沒有中央統治集團強有力的決策,沒有代表這種決策的有權威的號令,沒有全國城、邑、村三級行政網絡的全力支持,要達到黃河上下游統籌規劃、左右岸綜合治理是不可能的。在大舜時代,石刻、陶刻、骨刻文字得到應用,有些連字成句了。文字是人類約定創造的視覺形式,也是文明出現和發展的重要體現。此外,宗教文化開始興旺,大舜本身就是宗教文化的執行者和推動者。他一登位便四處巡狩,祭拜天地,而且規定了復雜的宗教禮儀。在當時生產力低下、人們求生愿望強烈、醫療技術達不到人們求生需要的條件下,宗教文化便起到了組織民眾、團結民眾、教育民眾的作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寫:“它們的城樓已經聳入文明時代了?!盵1]P160

東方人類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經歷了很長的過程,直至大舜時代才基本完成。中華民族在大舜時代進入了比較成熟的農耕文明時代,大舜即為中國歷史進入文明時代的成功執政者。在他三十而立攝政之后,完成了長江以北各部落聯盟——諸侯國的統一。為了實現了唐堯建立“公天下”的愿望,舜文化以“天下為公”作為道德之魂,“以德治國”集中體現了中華歷史上施政理念優良傳統。血緣關系是當時維系社會關系或人際關系的基礎和紐帶,大舜年輕時即以孝著稱于世,輔佐唐堯時又“移孝作忠”,以忠孝原則治國。他親手制定的“五典”,便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條道德準則作為治國依據?!拔宓洹钡耐瞥?,是由于國家初步形成,需要一種共同的規則去約束人們、維系社會、管理國家。如果做到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奠定天下大治的基礎?!抖Y運·大同篇》把堯舜作為推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時代,后魏的溫子異在《舜廟碑》中也說:“五典”推行,萬民遵從,大舜時代是“大道御世,天下為公”的時代。

大舜攝政以后,在宮門外立“誹謗木”,只要有人站在下面便有官員接待。所有受冤屈、欲舉報、提建議的人,哪怕是持不同政見者,對他們意見和訴求,都由官員分類整理上報,而大舜有報必看。大舜實行民主政治,從諫如流,治理國家50 余年沒有出現社會震蕩。之所以社會穩定,與他以“五典”作為治國理念、推行道德教化的做法分不開。他在用人時,“舉八愷、用八元”,“流逐四兇”;在決策上,“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行厚德,遠妄人”;在施政過程中,“德為先,仁為懷,重教化,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被司馬遷在《史記》中贊為:“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尤其對繼任人選,他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大氣量,選拔被自己誅殺的鯀的兒子禹為接班人。他刷新政治,重劃九州,制定五服,定邦安國;他重視文化和教育,以音樂舞蹈藝術去感化、教化百姓;他推行民主制度,重諫納言,自己則終生勤政廉政;他還大力推進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成為繁榮經濟、保障民生的光輝典范。他的最大功績:力主對三苗實行義征而不用武力,統一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把中華民族的版圖延伸到兩湖、兩廣一帶,為后來大禹建立夏王朝奠定了萬世不朽之功。他自始至終地繼承了唐堯那套五年一巡狩的調查走訪制度,一直堅持到晚年,于南巡途中“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

二 大舜推行“五典”的內容

在大舜為帝的統治時期,不但基本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而且有了全國統一的軍隊和法律。就國家治理來說,因為私有制在急劇地發展,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大量的奴隸,與貴族的階級對抗已經比較明顯。大舜在攝政之前,就反復考慮從哪個方面入手治理天下。他領悟出一個道理:治國的根本在于治民,治民就必須推行教化,必須采取一套正確的規范。據典籍所載,大舜主張“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并率先垂范了這些主張,對后世儒家形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有深刻影響。他的終生理念,是要建立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族同宗、樂同律、時同歷、賓同禮的大一統社會。在登封泰山時,便開始了統一律歷、度量衡的工作。這些做法,為炎黃子孫成為具有永久向心力的民族奠定了基礎,促成了中華民族大一統凝聚力的形成。

大舜在推行法治的過程中,親自制定《五教》和同時推行《五刑》,體現了他的“德法兼治”理念?!段褰獭芳次宄V?,以“五典”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建立起新型的人倫關系。結合“五典”的推行,他確立“五刑”法度,依法治理國家,使當時整個社會處于相對安定的狀態??梢?,大舜不僅是中華民族提倡倫理道德的鼻祖,而且是古代中國創設法規制度的始祖?!拔宓洹币孕⒌罏楹诵臉嬛r值體系,把以家庭為單位的倫理與整個社會的宗教、禮制、文化、教育融于一體,影響和推動著“家國同構”?!拔宓洹币浴暗路嬷巍钡氖┱砟?,緩和了社會矛盾。在華夏和東夷統一之初,大舜認為要鞏固聯盟和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不能采用武力去鎮壓那些反抗者,相反要對人民寬厚、仁愛。即使出現不同的政見,也要包容、仁慈,以德感人。所以,大舜一登上攝政舞臺,就推行“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見《尚書·舜典》)。就是說,本應受墨刑的犯人,只要頭蒙一黑巾就算受刑了;本應割鼻的犯人,只在頭上扎一根草繩就代替了;本當受膝刑的犯人,只要把一只腳涂黑就可以了;本當受宮刑的犯人,只要兩只腳穿上不同的鞋子就罷了;要殺頭的犯人,只穿一件沒有領子的上衣就算受刑了。大舜首推象形,因為這種象征性的刑罰是針對社會上多數人的。象形是一種寬松的刑罰,用羞辱知恥就可以達到改造人的目的?!傲麇段逍獭?,就是用流放的方式取代原來規定的五種刑罰,這樣讓犯法的人易于接受。官員犯法也盡可能不用酷刑,而用鞭打,這樣做對官員是一種寄予悔改希望的寬容。有錢人可以用金子贖罪,金子歸國庫,可以免刑。對那些犯了大錯的人,要從嚴教育,讓其知錯悔改;而對那些不認錯悔改、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則堅決殺掉,絕不能讓其危害社會。

大舜“德法兼治”的措施,深得民眾擁護,也使民眾深受教育。他們深深懂得,法寬不是無法,法治以教育人為目的,不是為懲罰而懲罰;刑法也不是那種苦民、害民,導致家破人亡,人人自危的法律,而是一種自我警示、自我反省、自我約束的規范。實行法治的最后目的,就是團結天下民眾,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例如,大舜推行“德法兼治”,有一個叫皋陶的大臣功不可沒。從他和大舜的對話中我們可知,皋陶倡立的九德不僅在當時,而且至今仍有著深遠意義。據《尚書·舜典》記載:“皋陶曰:寬而栗(寬厚而肅穆),柔而立(和諧而堅韌),懇而恭(服從而肅敬),亂而敬(遇亂而不失禮),擾而毅(逢難而堅強),直而溫(正直而溫和),簡而廉(節儉而廉潔),剛而塞(剛強而律己),強而義(強大而義氣),彰厥有常,吉哉?。ㄟ@九德能長久堅持,那就好啦?。碑斎?,大舜堅持德治為主,而皋陶堅持法治為主,他們之間雖然常有爭論,但治國理政的大方向卻是一致的,能夠做到君臣之間的相輔相成。

另一個例子,是大舜和大禹一次關于治國理政的對話。大禹的父親治水失敗,被大舜殺了。后來大舜發現了大禹的才干,舉外不避仇,不但委以治水的重任,而且“禪讓”為接班人。又據《尚書·舜典》記載,大禹說:“當君主的能明白當君主的難處,當大臣的能明白當大臣的難處,國家大事就能處理好,百姓們自然會以德踐行了?!贝笏绰犃嘶卮穑骸皩Π?!當君主的決定大事時要充分聽取民眾的建議,丟掉自己不正確的想法,吸收采納民眾的正確意見,起用人才要不要計較地位卑賤?!贝笥碛终f:“積德行善的人就能得福,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就必有禍,這真是報應??!”大舜又回答:“是??!我們要十分警惕這種報應??!只有從嚴要求自己,才能免于報應。法規不能破壞,也不要放縱;君臣不要過度貪玩,用賢才時不能有二心,根除邪惡不能優柔寡斷,不成熟的決策不要盲目推行。只有如此,百事才能通達。對百姓給予的無用的榮譽不接受,也不要違背民眾的意見去推行自己的主觀意志;要勤政不怠慢,辦事有成效。只要這樣,四海之內都會歸順?!贝笥斫又f:“對好人,要勸他們繼續為好,獎勵他們。對壞人,要用刑罰去嚴懲他們。獎罰分明,天下萬民就會感到歡欣鼓舞?!贝笏唇又卮穑骸拔揖拥畚灰讶炅?,如今到了耄耋之年,我感到十分勞累。你是一個勤勤懇懇干事的人,來接替我管理天下吧?!贝笥懋敃r雖然推辭不就,但這番話可以看作他們對治國理政的經驗之談。大舜對經驗的傳授,對后來即位的大禹深有啟迪。

從以上“五典”的實施內容和《尚書·舜典》記載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大舜對待百姓們是多么的寬厚,他與群臣之間的關系是多么融洽!他們對話的核心就是講怎樣治國理政,用什么人來治國理政??梢?,大舜執政的成功“秘訣”:靠自己的勤奮來施政,靠大臣們的直言來問政,靠廣開言路、了解民情來決策,靠“德法兼治”、獎懲分明來治國。評價大舜的一生,史書沒有留下他有過失的記載,相反都對他進行了一致贊揚,可謂千古明君。

三 大舜推行“五典”的啟示

“五典”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深,西漢以降的儒家將“五典”改造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道德原則,使之成為君臣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一致堅守的準則。之所以老幼皆知,流傳千年,是因為大舜推行“五典”,不僅為家庭和諧奠定了思想基礎,更為形成“家天下”宗法制國家提供了道德和法律根據,故在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被捧為圭皋。在大舜去世之后,歷史又走過了4000 多年。作為大舜身體力行推行的“五典”,對現代中國社會有何可資借鑒的價值?又為我們今天推行依法治國提供了哪些啟示呢?

首先,“依法治國”必須以人為本、“德法兼治”。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一是禮法結合,倫理為本。禮是法的根據,法的總綱;法是禮的體現,禮的確認;禮與法的結合,相互滲透,構成了中華法系立法的本質特征。二是德主刑輔,教化為先??鬃诱J為,要求人人不犯罪難以做到,而使人們有榮辱之心則是治國之本;因此儒家強調教化在治國方面的作用,法律反映忠孝內容,司法體現禮教實踐。三是以和為貴,寬忍折中。儒家追求的不是明辨是非,而是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和糾紛;與倫理道德相比,法律處于次要地位,應以禮讓作為解決糾紛的主要手段。以上治國理念,其源頭就是大舜的法治思想。大舜力倡:勵精圖治、身體力行;廉潔奉公、憂國憂民?!耙缘轮螄钡某霭l點和落腳點,還體現在大舜的民本思想上:對家庭“敬敷五教”;對國民“象以典刑”;對三苗實行義征而不用武力。尤其是大舜提倡的“德”與“孝”,為我們今天進行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美德建設,直至“以德治國”提供了精神源泉。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升華了歷代依法治國的理念。

其次,“依法治國”必須發揚民主,依法行政。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將古代東方社會的國家統治方式,無論土耳其、日本還是中華帝國,一概歸結為“專制政體”。他認為,這些國家都沒有基本的法律,其政體運行原則即是“集權”和“恐怖”。他還特別提到,尤其是“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兇暴”[3]P129。在當今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現代法治作為法的價值理念及相關制度的依法運行,是建立適合于現代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法律秩序的前提。在依法治國方面,我們雖然需要借鑒西方文化中的法治理念,卻更要吸收中華法系的精華。例如,大舜對“五典”的推行,以及確立“五刑”法度,依法治理國家,使當時整個社會處于相對安定的狀態中。當前,我們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貫徹依法治國一定要發揚民主、依法行政,因為依法治國是智慧的凝聚和民主的彰顯,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共同意志;貫徹依法治國一定要從嚴治吏、取信于民,只有從黨風政風入手,對黨員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和管理,才能使法律高于政府,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貫徹依法治國一定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以此增強對依法治國的政治自信,并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持續不斷地將法治推向深化,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再次,“依法治國”必須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素質提高。民主、法治、市場都是率先在西方社會發展起來的,對中國來說都是“舶來品”。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市場化、法治化即現代化,也就是西方化。其實不然,中國建立自己的法律體系必須注重本土資源,尊重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和實際。中國自古就形成了獨特的國家政治體制和法制模式,從舜文化到儒家學說,文明千古傳承,其中的法治資源值得我們珍視和發掘。如果一味地追求全球規則的普適性及對中國法律的引導作用,必然盲目移植或全盤西化,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隨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人與自然生態的關系也并非和諧相處。大舜“五典”所蘊含的道德原則,能夠使人們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如果離開了正確的道德和法律導向,便會墮入人欲橫流的深淵。因為,市場經濟要求以人為本,遵守商業道德,以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為經營宗旨。又如,構建和諧社會的標準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盵4]這些正是大舜創建的道德文化——舜文化所涵蓋的內容,其中的“以人為本”、“以和為貴”、“誠信至上”、“天人合一”以及《五典》中的五常之教和五刑之代,都是今天我們實行依法治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寶貴源泉。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3][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4]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1.

猜你喜歡
治國依法治國法治
排列問題中的順序處理
巍治國藝術作品欣賞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略論古齊國的治國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