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策略探究

2015-03-20 00:07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9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資源信息

孫 晨

(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進入2l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變化。在社會轉型和教育變革的背景下,社會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依托的教育資源發揮了愈加重要的作用,關于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

一、社會教育資源的內涵

社會教育資源指可以用于教育活動的一切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的總和,它主要包括設施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文獻資源和組織資源五方面資源類型。從宏觀上,社會教育資源可分為三個方面:(1)作為研究對象的資源,包括自然、社會、自我等可供研究的內容;(2)作為指導力量的資源,包括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3)作為支持研究過程的信息資源和物質條件資源。社會教育資源的內涵和外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相比學校和家庭教育資源,它在教育資源種類方面具有多樣性特征,在不同地域和環境中具有差異性特征,在教育方式方面具有生活性和隨意性特征。

優質的社會教育資源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它受社會轉型、價值取向與教育思潮的影響而不斷演化,隨著時代變化和教育目標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標準的要求和看法也是變化與發展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優質的社會教育資源的基本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滿足各學科知識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社會教育資源要提供教學所需的學術和文化信息,只有在教育資源中滲透人文教育才能實施完整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在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第二,承載學生有意義學習和能力發展的責任。社會創意教育資源應為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綜合素質提供條件。社會教育資源要致力于形成一個非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特定空間限制的、可滿足個體學習需求的、具有以責任為導向的學習資源支持的教育資源平臺;第三,豐富教師專業教學和自身發展的內涵。社會創意教育資源應為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和自我完善提供支持,使教師教學、科研與學生培養形成良性的鏈接與互動,達到教師職業的理想境界;第四,創建具有全新教育理念和社會教育需求的環境。社會創意教育資源除了為學校教育和專門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之外,還應具有貫徹全新教育理念、向全社會提供教育信息資源的功能,如學習社會化需求、終身學習理念、自主學習方式、繼續教育機制等,構架符合信息社會學習發展需求的教育資源體系,形成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資源氛圍和空間。[1]

社會教育資源是一種資源形態、一種資源角度,亦是一種資源境界。優質的社會教育資源是教育資源建設的目標,它是人們基于當前的資源優化程度或狀態,對未來教育資源發展的一種展望與追求,也是人們扎根于現實的努力并試圖超越提高的一次嘗試,是基于現實基礎而建構的一種嶄新的資源形態,雖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達到,但絕對是可望又可求的。

二、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資源建設的基本觀念

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為基礎媒介的新媒體環境逐漸形成。新媒體環境是一個相對的、不斷延展的概念,以數字化、網絡化、互動化融合化為基本特征,以內容共享、渠道匯流、媒體融合為發展趨勢,具有豐富強大的功能并對位于其中的資源產生較大的影響。明確社會教育資源存在的信息環境、媒體景觀的關鍵所在,是尋求資源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搭建教育資源平臺的基礎條件。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教育資源建設應充分考慮信息資源和媒體環境格局的變化,審視其對教育資源的影響,綜合各方面因素得出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的基本觀念。

(一)教育資源質量的標準

社會教育資源質量取向既要彰顯資源的教學服務功能,還需提升質量標準,從而保證優質教育的實施和社會對學生成長的期望。這要求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以全新的教育質量觀為指導,以質量為核心,注重內涵發展,強調提高教育資源的整體水平。而且,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不能局限于教育資源的信息結構、類型和內容,還要涉及資源的組織、管理以及人文內涵和情境。另外,社會教育資源還要注重與學生認知心理相適應,強調自主學習設計,運用協作學習方式,形成有利于信息交互、情緒感召的教育資源空間。

(二)教育資源整合的取向

社會創意教育資源整合取向是使分散、分化的資源系統中各個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機聯系并成為和諧整體的過程,是實現資源優化的內在動力。面對信息媒體的格局變化,媒體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必然要求對信息資源進行重組。資源整合是資源優化和內涵式發展的有力措施,是提高資源效益和價值的最佳途徑。為此,社會教育資源的建設要針對目前教育資源的實際,淡化資源的界限和區別,防止彼此孤立、相互重復或脫節的隔離狀態,各類資源之間要形成有機聯系和有機結構。

(三)教育資源共享的取向

社會創意教育資源共享是在新媒體信息環境下,人們隨時隨地、任意有效地使用、共享和管理教育資源,是實現教育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教育資源共享無疑可以使分散的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將不同媒體資源進行整合,解決分散資源建設方式造成的整體資源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條塊分割等一系列問題,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資源價值,促進資源合理配置,達成教育公平。

(四)教育資源服務的要求

教育資源建設應樹立為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務的觀念,使教育資源平等、透明地面對使用者,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社會教育資源建設尤其應當以服務為價值取向,要從理念、制度、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根本性轉變,創設良好的教育資源條件、氛圍與環境,搭建創新型教育資源平臺。另外,社會教育教學應為學習者提供舒適的學習情境,暢通、親和的信息資源檢索、交互界面,有效的信息導航、信息量控制,滿足各種教學/學習方式的知識信息服務。[2]

三、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的關鍵問題

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中的關鍵問題是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問題,前者強調現有社會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后者則強調社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

社會教學的資源整合指依據一定的需要,對各個相對獨立的數字資源系統中的數據對象與功能結構及其互動關系進行融合、類聚和重組,形成一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資源體系。[3]

1.有的放矢,主線突出

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的一條主線是數字化、網絡化、交互性、多媒體概念的。由于數字技術的應用,要將以往的模擬資源形態轉向數字資源形態,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系統,使廣播、電視、圖像、音視頻、文本數據等信息統一成“0”和“1”比特流的數字化表達。這樣的信息形態無本質區別,系統通融性強。信息傳播系統和處理平臺是網絡化的、多媒體態的,使原來涇渭分明的系統結構和劃分變得模糊、無區別,形成信息資源系統之間的融合,由此整合出的系統是高效的,其教育資源信息實現了全覆蓋,滿足了各類社會人群及各種教學模式的需求。由此構建的教育資源系統和平臺具有開放、兼容、多能、靈活的特征,在教學應用中表現游刃有余,充分體現出教育資源的教學應用價值。

2.軟硬兼施,相得益彰

社會教育資源的一個基礎性問題是硬件、軟件環境。硬件是指教育資源系統中所有物理化的、實體化的資源結構,軟件則是指教育資源系統中所有信息、數據、指令等虛擬化資源結構。社會教育資源建設必須改變面子工程的思維,大力開展視頻公開課程建設,推動應用指導與技術服務產業化相結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及區域性教育資源整合等。在新媒體環境下考慮整合問題,首先要針對已有教育資源的硬件系統和軟件材料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弄清硬件系統的結構、功能是否符合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存在什么問題,若有問題是否可通過改造、升級等途徑解決,從而構建優良的系統。優良的系統必將呈現最佳的性能,能承載符合教學需求的教育資源責任。

3.錯落有致,照應有序

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內容組織和資源結構的整合。教育資源的來源渠道廣、分布面大、媒體格式或平臺多樣、資源質量不一,存在內容混亂、不成體系、無序化等問題。教育資源建設可按照學習目標、教學模式、學科內容、學習方式、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類別、知識體系、技能培養等進行分類。按照學科特點和內容表達的適宜性組織媒體教學內容,按照不同教學模式和教學規律設計媒體教學內容,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媒體資源的表現方式,按照媒體資源平臺安排媒體內容結構。對邏輯性差、內容質量低、層次不清的教育資源內容予以去除,使教育資源的內容組織、體系結構、等級層次錯落有致、照應有序、邏輯分明、層級遞進,具有最佳的體系結構。

(二)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

社會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關系到整個教育資源系統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質量水平,影響到整個教育資源系統的結構體系和功能設計,涉及教育資源系統的教學應用面貌和價值取向。

1.以網絡為核心的社會教育資源平臺構建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在新媒體技術中處于核心地位,其編織了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資源信息交流、互動的路徑和框架。這里應該明確,優質化教育資源平臺建設要以網絡為核心來策劃和設計,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開展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提供了基礎。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突破了現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的時空限制,使教育資源無限豐富。其主要表現為網絡學習空間創新了開放互動的空間教學模式,催生了互動高效的素質教育模式,促進了學習交流的變革,創新了管理服務模式。以網絡為核心的教育資源平臺體現了現代教育資源建設主線和脈絡。

2.以多態互補為特征的社會教育資源開發

豐富優質的社會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也是社會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的前提。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社會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教育信息資源的總類和數量顯著增加。但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資源利用率普遍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為此,教育資源建設要從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化,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教育資源開發。要根據學科教學的需要、知識體系的特點、教學應用的適應性對各種資源形態進行開發,充分發揮各種信息媒體在表達信息、引導學習、支撐教學、創設情境、啟發思維、提供交互學習途徑等方面的優勢,有的放矢地規劃資源選題、組織資源內容、選擇資源素材,形成系統完整、分布合理、多態互補、各盡所能的教育資源體系。

3.以高效多能為目標的社會資源模式運用

社會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不同的時期,教育資源建設呈現出不同的資源形態特點。傳統教育資源的系統功能和技術質量水平雖然不高,但也是人們努力創造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教學內容質量和教育資源價值。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教育資源呈現出形態多樣、功能各異、質量不斷提高、與教學和學習的融合度越來越好等特點,各種形態的媒體資源均在教學應用過程中表現出自己的長處和特有功能。為充分發揮各種媒體資源的教學支持功能,利用它們的價值為教學改革服務,要對現有分布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按照實際建設應用情況可分為三種:一是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的共享結構模式,即利用現有各種可資利用的教育資源的優勢,對其進行有利于資源共享的教育資源整合,更好地發揮資源效能;二是以網絡教育資源為主線的結構模式,即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對其信息資源內容進行篩選、重組和再構,創建新型網絡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環境為教學服務;三是具有新媒體環境功能特征的結構模式,即在新媒體環境下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功能特點,創建具有全新概念的新媒體共享教育資源系統。

[1]孫寧,孫晨.基于教育資源建設的新媒體環境解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3(7).

[2]孫寧,盧春艷,孫晨.關于優質教育資源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

[3]馬文峰.數字資源整合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4).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資源信息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資源回收
訂閱信息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展會信息
“五老”是金錢買不到的優質教育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