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認同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創新

2015-03-20 04:23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認同感民族政治

劉 婷

劉婷/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公共管理學系在讀碩士(廣東廣州510970)。

“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延續的精神基礎。大學生作為國之棟梁,只有端正其思想,提升其素質,增進其民族文化認同感,才能肩負起使命,承載重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文化認同這一契機入手,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要求,將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的實效性。

一、文化認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大學生內心被深層次“改造”,自覺自主地將自身潛力和動力充分調動起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的教育,是對學生內在成長方向的匡扶,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價值、精神的正確認知。文化認同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辯證地對學習的本質進行探究,進而有效改善大學生為學習而學習的現狀,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由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全面提升他們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知。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方式增多,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通過文化認同教育,可以使其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積極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在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甄別能力,最終實現大學教育的目標。

二、文化認同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傳統文化認同意識較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西方一些不良思想進入人們的視野,大學生成長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多種理念的雜糅、撞擊過程中,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遭受較大的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傳統文化認同意識較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發展,如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偏離越來越大,不利于其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傳統文化認同意識低也會導致民族自信心下降,對民族的未來迷茫。

2.正確價值觀認同不足。近些年來,西方的一些思想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比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較差,再加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如果大學生對外來思想不進行甄別,會導致自身正確價值觀的認同感下降,進而會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嚴重時會威脅國家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因此,高校應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提高其抵御不良思想誘惑的能力,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3.隱性思想教育的弱化。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對應,在潛移默化中可以逐漸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當前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較重視顯性教育,對于隱性教育則重視度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滲透工作不到位,大部分采用的是灌輸式,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隱性教育的缺失,也會導致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逐漸弱化,最終影響高校思政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學生文化認知的不對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程度較高,但是在行為上卻缺乏實踐,這種不協調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尤其是在文化認同上,許多學生的表現差強人意,如,他們能夠熟練回答出英語中的一些熟語、諺語,但是對中國的諺語卻不太了解,一些成語知識也相對缺乏。正是這種文化認知上的不對稱,使得學生行為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三、文化認同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引導大學生樹立共同理想。高校應該從文化認同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樹立共同理想,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高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和社會理想相統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從而更好地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實現國家繁榮昌盛。大學生的共同理想,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構筑“中國夢”以及自己的“未來夢”。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更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自己的政治信仰,并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其行動,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2.積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文化認同角度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就要積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爭做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的現代青年。文化作為群體思想和情感的表現方式,對人的行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教師應該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讓他們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爭做文化傳播使者,讓優秀的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應該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政治素質,用心去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樹立愛國主義精神。高校也要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積極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統一。

3.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應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榮辱的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嚴格要求自我,從而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教師要從文化認同的角度出發,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來武裝自己。學生在學習中要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平臺,加深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識,加強與同學、教師的溝通交流,了解自身學習上的不足,用榮辱觀來指導自身行為,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應積極閱讀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相關的書籍,了解先進人物事跡,并以其為榜樣,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感。

4.端正大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態度。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時,如果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則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進而影響其正常發展。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端正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態度,汲取國外優秀文化營養,剔除其糟粕,增強自身的民族文化認同。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民族文化與外國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增強中華文化的發展活力,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在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要從文化認同的角度入手,讓學生汲取外國有益文化,實現本民族文化的良好發展。

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生活學習中端正自身態度,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學生也要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積極學習外來優秀文化,同時增強其文化認同感,爭做文化傳播者,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提高民族自豪感。

[1]張巖青.構建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世紀橋,2010,09:124-125.

[2]方素弟.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創新[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8:72-74.

[3]陳克文.專業文化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8:54-55.

[4]陶應勇.和諧理念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1:144-146.

[5]孔定新.管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256-258.

猜你喜歡
認同感民族政治
我們的民族
高校藝術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研究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成都市初任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香港青少年國家認同感培育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多元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