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引領下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研究

2015-03-20 04:23王豪杰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責任感中國夢理想

王豪杰

王豪杰/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講師,在讀碩士(河南鄭州450044)。

目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中國夢,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大學生屬于社會的中堅力量,其社會責任感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因此,在“中國夢”的引領下做好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不僅是提升大學生素質水平的客觀需求,也是建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一、“中國夢”與“社會責任感”的內涵

(一)“中國夢”的內涵

“中國夢”的提出始于2012年。在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其內涵包括“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三個方面。

(二)社會責任感的內涵

“社會責任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個人基于對國家、社會的熱愛,將自己價值觀與理想結合起來的人文情懷。對大學生而言,其社會責任感是他們在特定歷史環境,為了促進社會發展而自覺履行相關義務的人格素養。這種社會責任感不僅是對集體和國家,還包括自己、他人、家庭等。

二、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感現狀

從大的格局來看,大學生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熱愛公益、關心人民,關心國家前途安危,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可以與政府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不良價值觀的侵蝕,其社會責任感尚有缺失,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只注重自我,價值觀存在偏差

大學生往往只從自我角度思考問題,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缺乏社會意識和集體意識,一旦自己的利益與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出現沖突,只注重保護自己的利益,忽視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這從國家推出的扶貧政策中可窺見一斑。國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到西部,但是,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畢業后,大部分人不會到基層、到西部去“吃苦”,多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或者選擇報考公務員。

(二)行為失范,缺乏必備的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人的社會責任感、文明禮貌與道德素養的綜合體現。大部分學生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但插隊、亂扔垃圾等行為依然存在,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國大學生道德素養還不足以支撐“中國夢”的實現。

(三)重視前途,忽視社會理想

理想是人們對于目標的追求與向往,也是國家前進的原動力。目前,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但一些大學生在制定目標時,往往將重點放在自己的前途上,只關注個人的幸福與理想。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分子,需要為社會、國家和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前途,未將自己的前途與民族利益、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對于理想的認識不全面。即使部分大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但是往往處理不好自我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三、從“中國夢”角度引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自覺服務社會的意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需要及時融入時代元素?!爸袊鴫簟笔菚r代精神的表現,從“中國夢”角度引領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十分有益。

(一)是國家發展的客觀需求

從我國國情來看,實現“五位一體”格局是完成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社會轉型階段中存在的矛盾也開始凸顯出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必須培養大量的綜合性人才。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

(二)是保障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徑

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追求實現自我理想,他們困惑的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要想真正實現“中國夢”,關鍵在每一個社會成員。要實現人民幸福,要將大學生的“自我價值”與“民族夢”“國家夢”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每一位大學生樹立起服務社會的意識,主動學習,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的關系,主動深入社會,關愛人民,與民眾共同完成偉大的“中國夢”。

(三)是促進民族振興的有效支撐

實現民族振興是“中國夢”的永恒主題。在近代,促進國家發展、追求民族解放是社會精英追逐的崇高使命,而榜樣往往能夠對大學生起到有效的引領作用。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激勵著一代代的學生投入國家建設中。但是,在新的社會思潮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表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他們失去了信念與理想的支撐,失去了奮斗的方向。為了實現民族振興夢,必須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責任。

四、在“中國夢”引領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建議

(一)提升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

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必須提升他們對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社會責任感具有客觀性特征,而認知則屬于主觀的范疇,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是大學生責任行為、責任信念的驅動力,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是局限在主觀范疇內,而是更注重實踐,多樣、合理的社會實踐可以磨練大學生的品格與意志,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此,高??梢越M織青年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下鄉活動。大學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實現自我價值,才能夠獲取成就感,繼而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三)注重感恩教育,提升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情感

如果大學生僅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局限在理論層面上,就毫無價值。為此,要注重感恩教育,讓大學生將自己的理論認識轉化為情感認識,并積極履行。在開展感恩教育時,要讓大學生意識到,感恩不僅是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更要報答社會、報效國家。近年來,國家在招生、助學、捐助上予以高校巨大支持,高??梢砸源藶槌霭l點,對大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發揮榜樣的力量,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體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其行動是理論的外在表現,也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根本宗旨。實踐證實,榜樣往往有無窮的力量。在開展社會責任感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發揮榜樣的力量,引導大學生模仿榜樣,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矯正存在偏差的社會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揮輔導員與教師的作用,讓大學生感覺榜樣并非遙不可及,就在自己的身邊。

(五)注重意志訓練,培養大學生的堅強意志

意志訓練是促使大學生踐行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否則,即便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產生認知,卻沒有堅強的意志來執行,那么是無法將社會責任感落到實處的。一旦大學生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發生沖突,他們往往會動搖、徘徊,最后選擇了個人利益,背棄了自己的信念,因此,需要強化對大學生意志的訓練,從各類實踐活動中磨礪其意志,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

總而言之,“中國夢”引領下對大學生開展社會責任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深化對責任感的認知,積極地將其體現在自己的行為中。同時,還要促進大學生意志、行為、信念、情感、認知的全方位發展,提升他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深刻理解“中國夢”的精髓,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1]王成章,宋艷.中國夢主旋律下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初探[J].現代交際,2013(10).

[2]紀陽秋.論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J].時代教育,2014(4).

[3]朱磊.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5).

猜你喜歡
責任感中國夢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媒體品牌推廣中的社會責任感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責任感油然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