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學術出版編輯

2015-03-20 13:19韓海霞
傳播與版權 2015年10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精品學術

韓海霞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學術出版編輯

韓海霞

學術出版與大眾出版及教育出版在內容和環節上有很大差異。學術出版強調的是前瞻性、專業性及創新性。要做一名出色的學術出版編輯,要轉變觀念、培養能力、綜合發展;要具備語言文字規范能力、與作者對話的專業能力、傳統編輯身份的轉化能力、重大項目的運作能力、打造精品的設計能力、傳播精品的營銷能力。在當前形勢下,要努力打造“學者型編輯”。

學術出版;學術規范;專業化

[作 者]韓海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有人說:“學術出版,永遠是系在中國出版人心頭的一個解不開的結?!睆?006年底開始,出版業內開始關注學術出版的討論,這樣的討論讓出版界似乎看到了學術出版的“春天”。在2012年首屆學術出版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說:“我國每年出書30余萬種,以數量而言可稱為世界第一出版大國,但其中能夠走向世界,產生影響的高端學術出版物卻非常稀缺?!痹谥袊?,隨著國家綜合國力實力的增強,國家文化建設步伐加大,學術研究逐步深入,學術出版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在國家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學術出版更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體現。那么作為一名立志做學術出版的編輯可謂是任重道遠,我們應該要做哪些轉變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了解現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學術出版的必要性

其一,學術出版是適應業態發展的需要。正如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所說:“一個國家出版的人力,決定了它的文化厚度、思想深度以及它未來發展的潛力?!彪S著國家對外發展政策的拓展,力推文化“走出去”項目,那么挖掘本土傳統文化,探究本土學術出版動態,形成新的主題性學術出版就是大勢所向。學術出版是關系著中國出版未來走向和前途的問題,立足于學術出版是適應業態發展的需要。我們要轉變那種學術出版是一種小眾出版,盈利較低的觀點,要舍棄那種視學術出版物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思想。設計得好,策劃到位,學術讀物同樣可以成為大眾的出版。

其二,學術出版也面臨著中國文化大發展的機遇,比如地方政府項目以及國家所提倡的傳統文化整理項目。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整理項目的建設,也大力投入政府扶持基金。鄔書林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端學術出版的實力,折射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思想創意、觀念文化對于世界的影響力?!眹摇笆濉睍r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表示要繼續擴大基金規模,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重點支持一批代表國家水準的優秀人文社科類出版物出版。

其三,數字出版的需求,互動數據庫平臺建立的需要。數字出版平臺的發展也為學術出版以及學術交流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在國外學術出版已經趨于市場化、數字化。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扎根于學術出版領域,默默耕耘幾百年,從而將自己打造成全球頂尖的商業學術出版社,其中荷蘭的布瑞爾學術出版社堪稱最好的例子,它已經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綜觀國外頂尖學術出版社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要做到頂尖學術出版,就要做到和一流的科學家、人文學者緊密互動,并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利用現代的數字化平臺將成果以電子出版物的形式推出。在數字化發展以及學術出版發展領域,中國都不能處于領先地位,甚至有些落后,所以我們必須奮力直追。

二、培養能力,綜合發展——具備綜合的選題策劃能力和項目運作能力

基于目前我國學術出版的現狀,作為學術出版的編輯是任重道遠。我們除了要具備基本的編輯素養之外,還需要具備廣闊的視野、較強的學術判斷力和嚴謹的學術規范,形成嚴格的學術論證標準和嚴密的學術出版程序,爭取能夠與世界強國的學術出版相“對接”。編輯專業化、職業化、學術判斷力、出版整合能力以及與學術界溝通對話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

(一)語言文字規范能力,與作者對話的專業能力

學術出版注重理論問題的探討和研究,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播,理論性、專業性、學術性都很強。鑒于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學術出版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義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是指語言文字的應用符合根據約定俗成原則而規定的各項標準,加強統一,減少分歧,使語言文字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學術出版如何做好自身的語言文字規范工作,提高編校質量,提高圖書質量就成為擺在每一位學術出版編輯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專業化是判斷力最基本的保證,是提高學術出版內容的基礎。作為學術出版的編輯,要遵循語言文字規范的要求,不斷提升自己對稿件的把控能力。應該做到勤查多練,提升自己的專業編校水平,在編校過程中不斷拓展相關的專業知識,站在出版的高度對作者產生一定的指導性作用。我們不但要對書稿的要素進行認真的編審,還要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建立起自己的專家庫,在確定選題、審議書稿時必須邀請至少兩位學術同行進行評審。在編校環節上,嚴格采取三審三校制度。對于一些艱澀高深的學術書,我們應該量力而行,可求教于資深專業的編審、校對人員,以確保圖書質量。

(二)傳統編輯身份的轉化能力,重大項目的運作能力

在學術出版領域,我們要轉換傳統的編輯身份,那種被動地跟在學者后面,缺乏對稿件的鑒別能力,認為凡是與學術沾邊的都看作是學術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術出版水平的高度。目前,國家設立了許多有利于高質量的專題性出版基金,來鼓勵和扶持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對學術領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能夠影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原創性的學術精品出版。在此政策扶持下,我們要真正讓學術出版體現出原創性、高品質、規范化、前瞻性、成體系。學術出版的轉型期還在行進中,作為編輯,要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增強自身的學術水平,提高鑒賞力,從策劃、組稿和平臺運作方面增強主動性,能夠逐步擔當起某個專業學術領域的傳播者,促進學術品牌的建立,在促進并規范學科建設上能夠從出版的角度盡一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學術出版編輯,我們要把自己打造成學者型編輯,要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運作,參與從讀者調研、選題策劃、內容編校、外觀設計、成本核算、印刷復制、上市推廣、渠道布局、促銷宣傳直到貨款回收等出版發行的整個環節。要有高瞻遠矚的把控能力,要樹立全流程管理理念,嚴把質量關。上海交大出版社實施的“能源與環境出版工程”就是由出版社策劃、調動若干學科骨干參與的重點出版項目。該項目運作中,出版社發揮了主導作用,出版社編輯參與了整個項目管理,這足以說明了學術出版的角色與作用在發揮著深刻的變化。

(三)打造精品的設計能力,傳播精品的營銷能力

當業界都以為學術出版的春天來臨的時候,學術出版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在國家投入更多資金支持學術出版的同時,學術著作的品牌與質量卻不盡如人意。整體面臨著學術著作的膚淺化、粗糙化的困局?!爸袊荒瓿霭?0余萬種出版物,其中打造了多少個學術品牌,又推動了多少學者和思想的誕生?”大量的科研經費注入學術出版領域,然而高投入與高質量產出卻產生了分化。這一方面反映了學術界高質量產品的匱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出版社在選題質量把控方面也存在不足。學術出版的品牌意識沒有跟上來。學術出版的品質沒有提升,學術精品少之又少。作為一名學術出版的編輯,在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之外,我們也要培養自己打造精品的設計能力以及傳播精品的營銷能力,至此才能在出版領域達到雙贏。

學術出版的真正實力,不在于規模的擴張,而在于特色和水平。高質量是打造學術精品的首要前提。我們要熟知學術出版規范,提升自己學術出版編輯的專業水平,了解專業領域發展動態,在學術出版選題評估環節能夠起到一定的把控作用,能夠高瞻遠矚地立足于學術領域,在學術見解和學術視野上有一定的層次,能夠與一流的專家順暢地溝通和交流,能夠真正了解專家的思想,發現思想的價值點和創新點。

學術精品的出現,能夠使國內的學術著作接軌國際高水平學術出版體系,把最優秀的精品力作推出去,可以使更多的讀者來分享人類文明的精華,讓原創學術成果成為“文化走出去”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數字出版以及網絡技術都大大降低了學術出版的成本,也能更快速更便捷地加強國際的學術交流,也能變學術出版為可以盈利的項目。至此學術出版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才會出現。

所以學術出版的編輯要參與整個運作項目,在保證創新性,保證高質量、高水準的前提下,也要有與國際接軌的意識,在走出去的同時,能夠將學術出版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可觀盈利點的重大工程。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學術出版編輯,我們身上肩負著雙重使命:社會使命及經濟使命。我們要從轉變觀念開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的整個運作流程,把自己打造成新型的“學者型編輯”。

[1]郭運慶.以選題策劃為中心的項目負責制運作模式探析[J].中國編輯,2005(6).

[2]杜林致.圖書編輯宜行項目負責制[J].編輯之友,1998(6).

[3]朱杰人.學術出版的春天是否來臨?——讓我們真誠地期待[J].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5).

[4]白玫,戴園園.學術出版規范呼聲漸高[J].出版日報,2012-06-26.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精品學術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心經精品
心經精品
心經精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