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貼難到位 市場受沖擊 東北大豆面臨生存困局*

2015-03-21 23:58
大豆科技 2015年4期
關鍵詞:東北大豆進口

李 松/文 中國食品報記者

補貼難到位市場受沖擊東北大豆面臨生存困局*

李松/文中國食品報記者

*本文轉載自《中國食品報》,信息來源:鍵達生物,2015-07-31

大豆,是我國東北地區著名特產。其顆粒圓潤飽滿,皮薄色黃,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氨基酸,質量上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經研磨加工后的各式豆制品,味正色純。但近年來,大豆在黑龍江省等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面臨著大幅減產的困境。日前,記者來到黑龍江大豆產區,對當地農民、商戶進行了調查采訪,感受了東北大豆產業面臨的危機。

1 豆農——今年僅種五分之一

孫吳縣地處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北麓、黑河市中部,被黑龍江省和國家確定為商品糧、大豆出口、大豆超早熟種子基地。7月20日,記者驅車來到孫吳,還有一個多月就到大豆收獲的季節,但是沿途看到的卻是大田里低矮稀松的豆苗。當地農戶告訴記者,除去干旱和輪種玉米為土地“倒茬”的原因,收儲無門、種豆賠本成為黑龍江大豆大幅減產的主要原因。

在孫吳縣山嶺村,記者在地頭遇見一位姓孫的農民。他告訴記者,近幾年,種植大豆總是賠錢,這兩年更是沒有人收購大豆。所以自家的耕地都逐漸改種玉米。要不是今年播種期趕上地澇,他會把全部耕地都種上玉米。而對于今年所種的大豆,他認為肯定不會賺錢,而明年是否還會種植大豆,他說自己也不知道,只能看市場收購價格來定。

在西地營子村的一處空地上,幾戶村民向記者傾訴種植大豆的窘境。按照國家的保護價格,大豆收購應該在2.40元/斤,但是這個價格只是按照每戶的自留地撥付,對于承包的大田則沒有給到保護價格。更嚴重的問題是,今年中儲糧等國有糧食收儲機構沒有收購大豆,農民種植的大豆只能按照1.90元/斤,甚至1.80 元/斤的價格賣給糧商。種植大豆等于賠錢。如果不是為了養地,沒有人會愿意種植大豆。一位姓王的農民告訴記者,他承包的1 000畝地,只有不到300畝種大豆,比去年減少4/5。

業內人士披露,2015年黑龍江大豆減產數量將達171.5萬噸,降幅達35.5%。這將是自2011年以來,黑龍江省大豆連續第五年減產。2014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規定對大豆實施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并且制定每噸4 800元的大豆目標價格,規定低于此價格將補差價給農民。此項政策意在保護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阻止東北大豆面積繼續下滑。但最終的結果是,直補款均分給所有農戶,大豆種植戶數量隨之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2 豆商——大豆生意沒法再做

今年6月上旬至今,在大豆主產區東北,現貨收購價格穩中有降,市場購銷清淡。7月上旬,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的收購價格為每噸3 840~4 060元,較上月同期每噸下跌40~160元。大豆產量的下降,直接影響糧商的利益。

在孫吳縣,記者沿途可以看見掛著收購大豆招牌的糧站,但幾乎都是冷冷清清。而隨處可見的大豆加工廠,無一不是空空蕩蕩。一位大豆經銷商告訴記者,在黑河地區,歷史上大豆曾占糧食種植面積的80%以上。從2010年開始,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如今,大豆種植減少了2/3,沿途很難看見大片的豆田。

糧商趙海濤告訴記者,現在經營東北大豆的糧商無一不面臨嚴重虧損的狀態。一方面,大豆收不上來。另一方面,國儲糧和下游企業又不收東北大豆,他們的生意一賠再賠。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將考慮放棄做大豆的生意。而大豆貿易商韓貴龍告訴記者一個更加殘酷的數字,以往每年他經銷的大豆數量不低于1萬噸,但去年他經銷的大豆數量不到600噸。

記者了解到,大豆價格延續去年的弱勢行情,持續走低。一是大豆臨儲政策取消,價格的支撐作用消失,導致大豆銷售進度減緩。二是國內外市場價格長期倒掛,今年1至5月,我國進口大豆2 707萬噸,平均每噸價格2 800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以上。三是國產大豆去庫存重啟,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推動價格下行。

東北大豆的低迷狀態給豆商帶來毀滅性打擊。一位姓秦的糧食加工商告訴記者,現在東北大豆生意沒法做下去,廠里都是大豆專用的加工設備,如果轉行,這些設備將成為廢鐵。

3 市場——進口大豆直入終端

是什么原因造成東北大豆的困局?根本原因是進口大豆的泛濫使用。韓貴龍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家對于大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東北這樣的大豆主產區的產量卻連年減少,但是市場上大豆的供應量卻不見下降。造成這樣不正常局面的原因就是進口大豆對于國產大豆的嚴重沖擊。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布預估,2015/2016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創紀錄的7 70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5.5%。中國已成為全球頭號大豆進口國。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大豆必須比進口大豆每噸低300元以上,兩者才在一個起跑線上,而進口大豆常年每噸比國產大豆便宜數百元,加工企業顯然不會愿意收購國產大豆。2015年1至7月,我國進口大豆數量就已達到4 518萬噸,比去年增長351萬噸,雖然大部分進入食用油加工廠,但誰又能保證如此龐大的進口量中不會有部分大豆直接流入終端市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山東青島港為例,每天就有超過1萬噸的進口大豆直接流向終端食品加工市場,這些大豆或直接、或與國產大豆混合被商家用于制造豆腐、豆制品、醬豆以及一些散裝的膨化食品,而對這樣的行為,國家沒有禁止的條款。

值得一提的是,進口大豆多為轉基因產品,根據農業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被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5類17項中的轉基因大豆相關的僅包括大豆、大豆粉、大豆油以及豆粕,這意味著即使是使用轉基因的進口大豆,豆腐、豆醬、醬油等并不在要求標識的范圍。原材料的變化,使得貿易商對大豆的采購很難掌握,銷售國產大豆成本高、利潤低,而進口大豆性價比高,價格低廉,這都會對國產大豆產生壓制之勢,銷售數量一降再降也就不足為奇。

4 前景——東北大豆不容樂觀

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進口大豆6 340萬噸,平均每個中國人分到45公斤,中國只生產大豆1 200萬噸,不到進口量的20%;2014年進口量更是達到7 140萬噸,國產大豆1 250萬噸。在如此巨大的差距背景下,則是國產大豆由于種植效益的降低,豆農紛紛轉種其他經濟作物,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年年減產。毫無疑問,當前國產大豆正處于階段性供過于求的階段,東北大豆2015年大豆產量繼續減少基本成為事實。更為嚴重的是,如此惡性循環會導致東北大豆品牌的丟失。

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以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地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優質黑土耕地區,如果這個地區大豆持續減產,將會嚴重影響黑土地的品質。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的下降,東北大豆的品質也在不斷下降。而培育一個優質的大豆品種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如果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作為原產糧代表的東北大豆有可能丟失的不僅是市場,而是品牌。這樣的后果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

在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我國農業發展的面臨問題,一是“天花板”,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已經全面超過國際價格。二是“地板”問題,農產品成本仍在不斷上升。三是補貼“黃線”。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價格支持與農產品現期產量、面積等掛鉤的直接補貼等對貿易有較大扭曲作用的“黃線補貼”不得超過產值的8.5%。據有關測算,中國已經到了這條“黃線”。東北大豆的困局已經向國人發出警示:中國過去賴以穩定生產、增產糧食的手段難以為繼。

5 期待——規范市場政策惠農

7月24日是記者離開黑河的日子,這一天黑龍江省黑河地區大豆現貨收購行情維穩。其中,當地油廠收購價格為每公斤3.50~3.80元,商品豆每公斤3.70~4.00元,村屯收購價格每公斤為3.60~3.88元。

記者了解到,大豆危機絕不是東北地區獨有的現象。在中國大豆的另一個主產區江淮地區,豆農和豆商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記者還從有關方面獲悉,美國等國家正在謀求向中國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業內專家指出,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踐表明,適度進口國外農產品、合理利用國外農業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農業資源短缺壓力,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與主要農產品供給具有重要意義。但進口也是雙刃劍,過度依賴進口,會有安全隱患,對國內調控、生產不利。所以,中國應制定全球農業戰略,掌握主動權,防止雙刃劍傷了自己。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指出,合理利用國際市場。依據國內資源環境承載力、生產潛能和農產品需求,確定合理的自給率目標和農產品進口優先序,合理安排進口品種和數量,把握好進口節奏,保持國內市場穩定,緩解國內資源環境壓力。加強進口農產品檢驗檢疫和質量監督管理,完善農業產業損害風險評估機制。

專業人士也表示,破解我國的大豆危機還需要政府伸出“看得見的手”,采取更加傾斜和優化的政策。一方面,改善農業補貼的發放辦法,調動農民種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強對進口大豆的調控和監管,給國產大豆創造更多生機。而關鍵還在于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說的,用工業方式發展農業,樹立現代化農業的意識,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大豆的競爭力。

猜你喜歡
東北大豆進口
8月我國進口煤炭同比增長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賓大米進口增加近30%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大東北的春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