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髂脛束摩擦綜合征23例

2015-03-24 08:19馮云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23期
關鍵詞:推拿針刺

馮云娟

(新鄉市牧野區衛生監督所 河南 新鄉 453000)

?

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髂脛束摩擦綜合征23例

馮云娟

(新鄉市牧野區衛生監督所河南新鄉453000)

【摘要】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疾病,患者常自覺膝關節外部疼痛,病情時輕時重。筆者采用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髂脛束摩擦綜合征23例,療效顯著。

【關鍵詞】針刺;推拿;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髂脛束綜合征是由于髂脛束疲勞或緊張后和股骨髁反復摩擦引起的以膝關節髕骨外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臨床以膝關節髕骨外側的屈伸疼、上下樓梯時疼痛、有時伴有膝關節無力、大軟退等癥狀,多自感髕骨外側疼。有時感外膝眼疼,腘窩外側疼,但自己又往往不能明確疼痛部位,就診時往往自述腿部及膝關節時有疼痛、憋脹感,病情影響正常生活。筆者采用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23例,均選自門診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44歲;平均年齡26.3歲。左側12例,右側11例。其中15例有外傷史。病程在半年以內6例,半年-1年11例,1年-2年5例,2年以上1例。

1.2 診斷標準與鑒別

診斷標準:(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勞累史。(2)屈膝或伸膝時髕骨外側疼痛,伴摩擦音。(3)患側臀部及大腿外側疼痛并放射至膝部,臀部及大腿外側沿骼脛束有明顯壓痛并觸及結節,骼脛束試驗可陽性。。此病應與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膝夾節外側副韌帶損傷、骸骨軟化癥、麟下脂肪墊勞損等疾病相鑒別.這些疾病的共同特點均有膝部外傷史、膝關節疼痛、屈伸膝關節時使疼痛加重。但半月板損傷有典型的外傷史、交鎖癥、麥氏試驗陽性等。外側副韌帶損傷的壓痛點在股骨外裸或胖骨小頭處,膝關節分離試驗陽性。骸骨軟化癥與骼脛束摩擦綜合癥雖有半蹲試驗陽性,但簇骨軟化癥檢查時尚有簇骨研磨試驗、叩擊試驗陽性等,骸下脂肪墊勞損有骸墊按壓試驗陽性。

2.治療

2.1 針刺

選穴:居髎、環跳、風市、中瀆、陽陵泉、膝陽關、鶴頂、犢鼻及阿是穴。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采用2寸針(環跳選用3寸針,進針2寸),進針1寸,提插捻轉得氣后,留針30min,10min行針一次,行針時要有酸麻沉脹或竄痛感,每日治療一次,5日為一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

2.2 推拿

(1) 推法:患者仰臥位,醫生坐于患側,一手扶握踝關節,起內外旋下肢的作用,另一手緊貼其近端做自上而下由內向外的手推動作,并施以均勻、持續的按壓之力,反復操作4-6次。(2)拿法:體位同上,醫生雙手拇指與其余相對,伸直的四指呈對指狀,著力于下肢近端,自上而下,循序推拿至髕骨上緣,拿的頻率為160次/min,單手、雙手同時提拿均可,反復操作4-6次。(3)點按風市穴:體位同上,醫生一上肢屈肘、腕平伸、屈拇指指間關節,以其指端著力于風市穴,另一手當加壓、點顫,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4)點按血海穴,力量適中,每次1-2min;(5)推髕骨上緣內外二角,力量適中,頻率略慢,1min10次左右,共3min; (6)松髕法,施術者應在患者可忍受的程度下,分離合并髕骨;(7)按壓犢鼻穴,力量適中,每次1-2min;(8)撥髕韌帶;(9)搓分法,施術者位于患者腳部,雙手快速揉搓患者髕骨及膝關節兩側韌帶; (10)屈伸法,在施術者的幫助下,逐漸活動患者患側膝關節,注意力度及方向。每日一次,5日為一療程。

3.療效

3.1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生活;

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勞累或受涼時復發;

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3.2 療效

共治療8個療程后,臨床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82.6%。

4.討論

髂脛束是一條厚帶狀纖維結締組織,從髖部一直向下到大腿外側最終連接在脛骨上。將闊筋膜張肌,臀大肌和臀小肌纖維連在一起。髂脛束摩擦綜合癥是由于髂脛束反復與膝關節外側的骨摩擦導致的。當膝關節屈曲時,髂脛束后移到外側股骨髁。與骨接觸最高達到20度-30°。因此,當髂脛束過緊時,摩擦就會更加明顯和劇烈。過度的摩擦會刺激到髂脛束和下面的組織。過度的摩擦會導致髂脛束發炎,從而引起膝關節外側疼痛。中醫認為髂脛束摩擦綜合征屬痹癥范疇,《類證治裁·卷五》:"諸痹,風寒濕三氣雜合,而犯其經絡之陰也。風多則引注,寒多則掣痛,濕多則重著,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痹?;蚣∪饴轭B,或肢節攣急,或半體偏枯,或偏身走注疼痛。"治應以疏經通絡止痛。足少陽膽經循行于下肢外側,筆者所選穴位均為足少陽膽經穴位,均位于病變部位,居髎可治腰腿痹痛;環跳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風市可療下肢痿痹、麻木;中瀆主下肢痿痹、麻木;陽陵泉主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膝陽關可治膝臏腫痛,腘筋攣急,小腿麻木;鶴頂為經外奇穴,可治膝痛,足脛無力;犢鼻為胃經穴位,主膝腫痛。以上穴位配合推拿手法以松解肌腱韌帶、通經活絡,療效滿意[3-5]。

參考文獻

[1]段德華, 陳玉石. 手法配合中藥滲透、針灸治療骼脛束損傷44例報告.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05, 19(5):27.

[2]張敬東, 張萬福, 張增欣. 手法治療骼脛束摩擦綜合癥21例臨床分析. 吉林中醫藥, 1999(1):34.

[3]劉川. 氨酚曲馬多片治療髂脛束綜合征的床價值.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2, 14(7):57-59.

[4]趙朋軍. 綜合療法治療髂脛束攣縮綜合征220例. 人民軍醫, 2008, 51(3):72.

[5]陳子文, 祁俊霞. 針刺配合理筋手法治療優秀運動員髂脛束綜合征32例. 中醫臨床研究, 2014, 6(25):29-30.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100-02

猜你喜歡
推拿針刺
腦科學技術在針刺研究中的應用
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綜合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
推拿與運動康復治療腰肌勞損的療效
從小說到電影:看《推拿》的改編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治療糖尿病前期32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牙痛苦相煎 針刺有要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